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随时有可能产生新想法、新问题,这要求教师善于把握教学动态,用心捕捉学习活动瞬间的生成,利用学生有价值有创建的问题与想法激活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生成 预设 善待错误 爱的课堂
课堂教学往往都是“现场直播”,学生许多新的想法、新的问题都是教师无法预料的。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把握教学动态,用心捕捉学习活动中瞬间的生成,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促使学生生成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通过师生心灵碰撞,一同感悟课堂生命的魅力。
一、精心预设,“生成”精彩的课堂
预设和生成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预设是生成的基石,生成是预设的超越。精心的预设,孕育着有活力的生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走进课堂之前要有精心的预设。教师多一分预设,课堂就会多一分精彩的生成,学生就会多一分生动的发展。因此,在預设中给生成留点“空间”,课堂将会收获无法预料的精彩。
在教学《可能性》时,我事先在盒子里放入不同的球,为了方便总结可能性的大小有什么规律,都是白球多黄球少。课堂上让学生猜一猜、摸一摸、看一看,使学生经历了猜想、实验、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由于不同小组放球的个数不同,同学们在探究“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有了多组数据。这样的预设找准了知识的生成点,为新知识的生成做了充分的预设。有了充分的预设做前提,才能做到胸有成“案”,让无形的预设贯穿于有形的动态教学之中。
二、善待错误,“生成”有效的课堂
和谐的课堂应以真实为基础,追求一种“真实的学习过程”。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精心的预设无法全部预知精彩的生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一旦出现“不速之客”,我们要有心理准备,灵活应对,而不能一味拘泥于课前的教案。但是当前的很多公开课,教师为了能让自己的课堂一帆风顺,让听课老师享受课堂,优等生精彩的回答变成了课前老师的复制稿。而学困生往往被搁置在被遗忘的角落。教师失去了宝贵的错误资源,课堂也远离了真实。其实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意外的“生成”,也许它会成为课堂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
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有一道题:一个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平均长度是5厘米,高2厘米,求这个梯形的面积。一个学生这样解答:5×2(平方厘米)。这种解法引发了学生的一阵质疑,这位学生此时有些尴尬。教师没有直接评判对错,而是让这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孩子的思路独特而奇妙:梯形高2厘米,求面积时要除以2,乘以2与除以2抵消了,实际就是上底与下底的平均数乘2。教师进而让学生讨论,形成共识:如果这样列式求的是上下底的和,不符合题意,正确列式是5×2×2÷2;但计算时可采用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此时教师再补充道,是这位同学为我们找到了简便算法,从而激发了学生敢于发言的信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况且我们面对的是求知的小学生,关键是我们在遇到这些错误时,要善于捕捉这些有价值的“错例”,通过小组的讨论与交流,促使师生、生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在这种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中,擦出思维的火花,从而帮助个别学生解决思维过程中的障碍,使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样,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宝贵”资源,能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耐心等待,“生成”爱的课堂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尊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方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点“空白”,让学生主动思考,展开想象,才能张扬出学生的个性,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教学需要等待。等待是情,等待是爱,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潜力可以挖掘,信任就是每一个孩子学好数学无形的力量。
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后,出现了这么一道题,小明上午8时上学,下午4时放学,请问:小明一天在学几个小时?面对这道题,我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再进行汇报。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①学生用扳手指的方法数出来的。②学生把小明上学的时间以12时为界线,分成了上午和下午,上午有4小时,下午有4小时,一共有8个小时。⑤学生把下午4时转化为24时计时法的16时,再用16-8=8(小时)。然后,我组织全班同学讨论,三种方法哪一种你认为最容易接受。经过大家的讨论,大多数同学都比较认同于方法③。这时,有一个平时不大爱发言的学生站起来说:“8-4=4”。这时,教室里一片哗然,“怎么可以用8减4呢”,同学们的讨论声一下子把教室淹没了。这时,我示意大家安静,并耐心等待这位学生慢慢地把话说完。这位学生接着说:“再用12-4=8(小时),因为上午8时到下午8时经过12小时,下午8时和下午4时又相差4小时。”这时全班同学纷纷认同了这种做法。原来让人感到“头疼”的意外,在老师和同学的耐心倾听和真诚等待中,竟然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待这些“意外”,用敏锐的眼光去捕捉学生学习过程的“意外”,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表达的机会。要知道,源自学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
“生成”——是一次次没有彩排的“演出”,是一种真实的体现,是教师生命活动、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需要,它向往清新活力,它向往返璞归真,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课堂上每一次次精彩的“生成”。充分预设教学方案,努力把握动态生成,数学课堂才会充满活力。
关键词 生成 预设 善待错误 爱的课堂
课堂教学往往都是“现场直播”,学生许多新的想法、新的问题都是教师无法预料的。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把握教学动态,用心捕捉学习活动中瞬间的生成,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促使学生生成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通过师生心灵碰撞,一同感悟课堂生命的魅力。
一、精心预设,“生成”精彩的课堂
预设和生成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预设是生成的基石,生成是预设的超越。精心的预设,孕育着有活力的生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走进课堂之前要有精心的预设。教师多一分预设,课堂就会多一分精彩的生成,学生就会多一分生动的发展。因此,在預设中给生成留点“空间”,课堂将会收获无法预料的精彩。
在教学《可能性》时,我事先在盒子里放入不同的球,为了方便总结可能性的大小有什么规律,都是白球多黄球少。课堂上让学生猜一猜、摸一摸、看一看,使学生经历了猜想、实验、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由于不同小组放球的个数不同,同学们在探究“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有了多组数据。这样的预设找准了知识的生成点,为新知识的生成做了充分的预设。有了充分的预设做前提,才能做到胸有成“案”,让无形的预设贯穿于有形的动态教学之中。
二、善待错误,“生成”有效的课堂
和谐的课堂应以真实为基础,追求一种“真实的学习过程”。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精心的预设无法全部预知精彩的生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一旦出现“不速之客”,我们要有心理准备,灵活应对,而不能一味拘泥于课前的教案。但是当前的很多公开课,教师为了能让自己的课堂一帆风顺,让听课老师享受课堂,优等生精彩的回答变成了课前老师的复制稿。而学困生往往被搁置在被遗忘的角落。教师失去了宝贵的错误资源,课堂也远离了真实。其实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意外的“生成”,也许它会成为课堂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
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有一道题:一个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平均长度是5厘米,高2厘米,求这个梯形的面积。一个学生这样解答:5×2(平方厘米)。这种解法引发了学生的一阵质疑,这位学生此时有些尴尬。教师没有直接评判对错,而是让这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孩子的思路独特而奇妙:梯形高2厘米,求面积时要除以2,乘以2与除以2抵消了,实际就是上底与下底的平均数乘2。教师进而让学生讨论,形成共识:如果这样列式求的是上下底的和,不符合题意,正确列式是5×2×2÷2;但计算时可采用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此时教师再补充道,是这位同学为我们找到了简便算法,从而激发了学生敢于发言的信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况且我们面对的是求知的小学生,关键是我们在遇到这些错误时,要善于捕捉这些有价值的“错例”,通过小组的讨论与交流,促使师生、生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在这种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中,擦出思维的火花,从而帮助个别学生解决思维过程中的障碍,使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样,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宝贵”资源,能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耐心等待,“生成”爱的课堂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尊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方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点“空白”,让学生主动思考,展开想象,才能张扬出学生的个性,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教学需要等待。等待是情,等待是爱,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潜力可以挖掘,信任就是每一个孩子学好数学无形的力量。
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后,出现了这么一道题,小明上午8时上学,下午4时放学,请问:小明一天在学几个小时?面对这道题,我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再进行汇报。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①学生用扳手指的方法数出来的。②学生把小明上学的时间以12时为界线,分成了上午和下午,上午有4小时,下午有4小时,一共有8个小时。⑤学生把下午4时转化为24时计时法的16时,再用16-8=8(小时)。然后,我组织全班同学讨论,三种方法哪一种你认为最容易接受。经过大家的讨论,大多数同学都比较认同于方法③。这时,有一个平时不大爱发言的学生站起来说:“8-4=4”。这时,教室里一片哗然,“怎么可以用8减4呢”,同学们的讨论声一下子把教室淹没了。这时,我示意大家安静,并耐心等待这位学生慢慢地把话说完。这位学生接着说:“再用12-4=8(小时),因为上午8时到下午8时经过12小时,下午8时和下午4时又相差4小时。”这时全班同学纷纷认同了这种做法。原来让人感到“头疼”的意外,在老师和同学的耐心倾听和真诚等待中,竟然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待这些“意外”,用敏锐的眼光去捕捉学生学习过程的“意外”,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表达的机会。要知道,源自学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
“生成”——是一次次没有彩排的“演出”,是一种真实的体现,是教师生命活动、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需要,它向往清新活力,它向往返璞归真,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课堂上每一次次精彩的“生成”。充分预设教学方案,努力把握动态生成,数学课堂才会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