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在民族预科转型发展中的作用及应对策略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ulukuaic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就业压力的上升,民族预科急需从转型中寻求发展,力求为各大高校输送高质量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语文课程作为民族预科的基础课程之一,在整个预科教育中又占据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南昌工学院民族预科的转型过程中,语文教育必须首先寻找到转型的办法。
  【关键词】预科;语文;转型;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不容小视,对此,作为民族预科培养基地的南昌工学院不遗余力地进行自我转型,从而将更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输送到各大高校接受本科阶段的教育。在这个转型中语文课程教育则又必须一马当先,为民族预科教育的转型充当“领头羊”。
  一、语文教育在民族预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课程在预科教育中的作用
  语文课程是预科教学的主干课之一。从南昌工学院的《少数民族预科培养方案》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培养目标方面,还是教学内容方面,更或者是在课时量的安排上,语文课程都是预科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所以,民族预科的转型必须立足根本,从语文这种最基础的课程开始。
  (二)语文课程自身的特点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基本特点,民族预科转型必须以语文课程的转型作为前驱动力。
  1.工具性语文教学的内容比较广,不仅涉及字、词、句、文章、写作等知识要素的传授,同时也涉及以听、说、读、写等众多方面的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只有先获得了断字识文的能力之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
  2.人文性民族预科的语文教学不仅应当具有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同时更加应该使少数民族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民族爱国情怀,这样才能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困难
  (一)语文教学的现状
  民族预科的培养对象比较特殊,民族预科的语文教学活动与其他阶段的语文教学也有所不同,在民族预科转型中的现状也不容乐观。
  1.学生学习兴趣不够强烈。民族预科是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补缺提升的阶段,预科学生已经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大部分学生只想着顺利结业,进入本科学习,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不强烈。而且语文课程又是他们从小学到大学的课程,进入预科还要继续学习,他们在心理上是比较排斥的,所以语文教学的转型要想成功就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民族预科的学生都是享受了国家的加分政策才能够以同样资格被高校录取。而实际上他们的文化水平比同一院校的汉族学生基础差。甚至部分学生来自偏远地区,在此之前都没有接受到同等水平的教育,尤其是来自新疆、西藏地区的学生,他们有的连普通话都不能说清楚。因此语文教学的转型必须首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基础。
  3.预科语文教学方式单一。受到教学设备以及教学对象的限制,预科教学的方式还是比较单一的,尤其是语文教学。由于没有先进的设备,语文课程只能局限于传统的教学形式。再加上学生的民族差异较大,各民族的学生都以民族为单位形成团体,缺乏班集体荣誉感,很多课堂活动一时之间很难有效展开。为了兼顾到各个民族的学生,许多老师也偏向于采用比较保守的教学方式。
  (二)转型中遇到的困难
  1.教师思想不够到位,转型氛围不够浓厚民族预科在本校已经存在多年,绝大多数人都已经适应传统的教学模式。面对学校的转型许多教师难免都会有所不适,尤其是一些老教师。语文老师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转型的氛围还是不够浓厚。
  2.语文教学转型脱离总体目标。整个学校转型方向是以德国为榜样,转型目标可以归纳为“产教融合”“校企结合”。但语文课程却很难做到与企业相融合。加上,目前本校的转型还处在初级阶段,预科语文教学转型还没有具体可行的实施办法,语文教师也只是“摸着石头过河”。怎样让语文教学也融入这个转型的大目标、大方向中去,还有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去完成。
  三、语文教学转型的具体实施办法
  (一)思想的转型
  教学的转型实际上就是教师思想的转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充分重视这次转型发展,积极投身到转型事业当中来。这要求教师要有年轻的心态,活跃的思想,长远的目光,并且大胆尝试,积极学习,开拓出自己的转型之路,语文教师也是如此。
  (二)培养方案的转型
  预科关于语文教学的培养方案要有所修改,培养目标不能仅仅只是为了提高预科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更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勇于创造的潜力。课程的设置也必须更加完善合理,不能为了提高语文成绩而盲目增加课时。教学形式也可以更加灵活,不需要太多限制。
  (三)教学大纲的转型
  教学大纲不能只把内容放在书本本身,而应该更加灵活,充分把课堂交给老师。让语文教师不拘泥于课本上的知识,多进行课外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或者通过专研旧课本,发现新的知识点。
  (四)教学技能的转型
  语文教师应该探索新的教学办法,可以适当在课堂上增加一些比较流行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望。也可以利用手头上仅有的设备进行课堂教学,转变传统的教学形式。
  (五)围绕本科转型
  语文教师还应该多进行校本调研。首先了解预科语文与本科阶段的语文有哪些重复的知识点,及时做好调整。并了解学生在本科阶段有哪些方面是语文教学可以对其产生影响和帮助的,这些内容可以作为今后教学的重点。
  总而言之,任何一次转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长期不断的沉淀和积累。语文教学的转型只是其中的一股力量,但又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它的转型策略和办法也只有充分运用于实践才能开拓出崭新的前景。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理论联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以身边教学实例为证,紧扣“课内得法,课外延伸”这一主题,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娓娓道来,例证详尽独特,说理透彻明了,文学气味颇浓。  【关键词】创新阅读;适度扩展;下水作文;语文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相长是每位老师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如何督促指导学生的课外学习呢?怎样才
【摘要】初中生的作文語言平淡,缺乏个性,味同嚼蜡。如何指导学生丰富自己的作文语言,就成了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和训练,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寻写作的方法,做到读写结合,善于从美文的学习中积累作文语言,从而使学生作文语言鲜活丰润起来。这是写作训练的一条可行之路。  【关键词】作文教学;读写结合;学习经典;鲜活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摘要】从人生视角解读泰格特的小说《窗》,通过这扇“窗”来透视两个人物的心灵状态,探求一点人生的启示。分析领悟欣赏者和漠视者,利人者和利己者的人生得失和生活状态。  【关键词】人生视角;解读;利人;利己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文学作品的解读视角很多,这里我尝试着从人生视角解读泰格特的《窗》。从人生视角解读文学作品是由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胡山林提出的,他
【摘要】因材施教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个别施教;应该保证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积极运用;应该在教学中激起学生高昂的情绪;应该充分发挥教师个人对学生的直接影响。  【关键词】语文教学;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能会遇到这样的现象:设置的问题有些学生从来不举手回答,即便被点名站起来也是“不知道”“不会”,导致老师的授课情绪降
【摘要】语病修改题型是学生常见的考试题型,但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并没有完全接触到语法的相关知识,所以在做语病修改题型时往往不知所措。本文在研究多年教学的基础上,多方位参考学生之前的语文学习经验,总结出了解决语病题型的三步法,让学生逐步了解并熟练掌握语病修改的精髓。  【关键词】语法知识系统;语病修改;知识;方法;学生;笔记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学生进入高一就接触到了语病修改
【摘要】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好的开篇是写好记叙文的重要因素。以叙为本,巧妙开篇,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探究初中记叙文开头的具体策略,让读者透视到文章的亮点,触摸到情感的搏动。  【关键词】巧用修辞;巧妙写景;巧用疑问;巧引名言;巧设题记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记叙文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笔者在教授《我的老师》时,读到一句“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
【摘要】为了融化作文教学这块“坚冰”, 另辟蹊径,从作文讲评入手,寻找作文教学的出路。文章介绍了三种作文讲评课的流程、实施方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作文讲评课;佳作展示课;求医问诊课;文批改课  【中图分类号】G653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关注的焦点,更是困扰语文老师的一大难题。自然,这也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碰到最大、最难以解决的问题。我想主要原因在于:1.作文教学无“法”可
【摘要】中华文化中涉及二十四节气的诗文有很多,其中主要反映的内容便是和农业劳动、生活生产有关。这些诗文主要阐释了农家生活的艰辛,也展现出我国农民吃苦耐劳的精神。本文对二十四节气主题诗文进行赏析,凸显了二十四节气在我国历史文化中占据的不可估量地位。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主题诗文;赏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二十四节气体现的是我国劳动人民对天文气象等进行观测和总结的结果。二
【摘要】中职学校学生由于基础弱、对学习缺少兴趣等原因,在课堂上普遍缺少学习自信心,我通过对一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例分析谈谈中职教师将如何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重树孩子的学习自信心,使其成为适合社会需要的自信、阳光的职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自信心;中职学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模拟;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背景介绍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薄弱
【摘要】在日新月异的E时代,儿童文学阅读还是被挤在一个非常逼仄的角落。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笔者用自己的阅读、实践与思考点亮一盏盏灯。教师先做读书人,打造师生共读环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1)“我读故事给你 听”——阅读是件快乐的事;(2)“今天,你读书了吗”——阅读像呼吸那么自然;(3)“我们一起来聊聊”——步入阅读吧学园。师生共读,亲近文学,守护童年。  【关键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