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叙为本,巧妙开篇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nfe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好的开篇是写好记叙文的重要因素。以叙为本,巧妙开篇,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探究初中记叙文开头的具体策略,让读者透视到文章的亮点,触摸到情感的搏动。
  【关键词】巧用修辞;巧妙写景;巧用疑问;巧引名言;巧设题记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记叙文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笔者在教授《我的老师》时,读到一句“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老师”印象深刻,这种开门见山的开头交代了记叙对象,又交代了记叙的原因,从表达方式上来说是属于记叙,直截了当入题、简洁明了。看似平淡朴实,却恰到好处、富有深意,采用回忆的方式引出下文,倒叙内容。由此可见,好的开篇是写好记叙文的重要因素。教师应该重视记叙文开篇的重要性,并探究有效性教学。
  另外,初中阶段《新课标》对学生记叙文写作是有要求的:“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材料、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有很多前人也研究过记叙文写作,却对记叙文开篇的构思和起草谈之甚少。所以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了如下研究。
  一、初中阶段学生记叙文开篇的不足
  记叙文写作是小学、初中写作教学与训练的基础与重点,从小学开始,经过几年的写作训练,中学生本应对记叙文的写作驾轻就熟,但对于记叙文开篇的设计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下面是笔者对自己带的初三两个班级学生写作进行了抽样调查:
  学生A在《成长的足迹》的开篇:“小时候,看着只有一米六才能骑的马,身高一米五才能玩的游乐设施,心里不止一次对自己说:‘我要快快长大’。”
  学生B在《为自己竖起大拇指》的开篇:“在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我们不能退缩。如果感到自己不行了,要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学生C在《在挫折中成长》的开篇:“挫折,是人们在从事某种生活、追求某个目标时遇到的障碍或干扰。挫折往往会引起人們心理和行为上的一些消极反应。如果你正确地看待挫折,就会产生积极作用。”
  学生D在《记得那一次出发》的开篇:“在冬夜的火堆旁,在阴天的雨雾中,梦想着未来,有些人的梦想悄然灭绝,有些人则细心培育、维护,直到他安然度过困境,迎来光明和希望,而光明和希望总是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的人身上。我依稀记得在我刚刚上初中的时候,我一个人面对那些崭新的世界时,我全身的热血都暴拥而来!不过也只是那么一袭之间而已,接着,我用心投入其中的学习,去面对崭新的世界,从此我的世界变得不一样了!”
  由此发现,学生A的开篇是没有准确点题,或者说点偏题了,题目是成长过程中留下的串串足迹,可以是欢乐的、悲伤的、感动的……事迹,而非希望能够自己“快快长大”。学生B是牵强点题,比较单调无趣,没有运用任何表现手法。学生C是看似可以的点题却勾不起任何阅读欲望,枯燥的如在读政治书,严重缺乏语文味,语文气息太少。学生D空发议论,偏离主题,篇幅冗长,不够简练。平淡无味,不吸引人,对文章人物塑造、主题表达作用不大。
  综上可见,大部分学生开篇没有构思和设计,无章法地进行开篇,存在着偏题、单调、没有语文味、没有任何修辞的不足、冗长不简练等问题。
  二、探究记叙文开篇的具体策略
  根据以上问题,笔者做了具体研究并探究了具体的策略和
  方法。
  (一)以叙为本——记叙文中记叙开篇的基本要求
  笔者认为,记叙文的开篇切记要准、快、简。笔者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题目写开篇,如中考优秀作文《成长的脚印》“时间老人牵着我的手带着我走过了十五个春夏秋冬,蓦然回首,成长路上已留下了我一串串由小变大的脚印。”紧扣难忘的“成长”,字数45个,简洁准确。入题很快速简洁而且合情合理,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身份。
  综上所述,明确以记叙为基本表达方式开篇准确、快速、简洁地点明题目,开章名义,缓缓推进,渐入佳境,凸显主题。
  (二)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记叙文中巧妙开篇的升级要求
  1.巧用修辞——铺排渲染
  在现代汉语里,“修辞”这个词从字面讲,可理解为“修饰言辞”,再广义一点又可理解为“调整言辞”。调整言辞营造优美生动的语境。
  例如学生的习作——《父爱》:“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正是这种爱,在你失败时,牵动你奋斗的动力;正是这种爱,在你成功时激起你努力的信念;正是这种爱,在你放弃时,激励你重新振作起来……”运用排比和比喻,铺排叙事,富有感染力。将父爱以及它在生命中的重要性渲染得感人而真挚。又如学生优秀习作《我的世界,有你》中描绘了一片橘树掩映的景物。“倏然,一阵幽香传来,是淡淡的芳香。我寻香而去,数棵橘树映入眼帘,细小洁白的橘花缀满枝头,掩映在绿叶中,似露还藏,满怀娇羞,当我指尖轻触,心中涌动一丝久违的冲动,沧桑的笑脸荡进心头,轻搅波澜,爷爷,我的世界有你!”运用了拟人,生动自然地引出叙述对象爷爷。
  总之,在文章开头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开头,使文章开篇就生动形象、富有气势,也能使文章更具文采。
  2.巧妙写景——色彩点染
  恰当的景物描写能烘托人物思想感情,衬托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景中显情,情因景设,情景交融而浑然一体,便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
  例如学生的习作——《一丝惬意心中来》:“青豆花儿,豌豆花儿,嫩嫩的芽尖儿迎着老屋顺流而下的阳光依次绽放。对于老屋,多的都是无尽的快乐。每每想起这些,心中的湖面好似微风吹拂过一般,泛起淡淡的涟漪,让我好不惬意。”描绘了青豆花、豌豆花、老屋、湖面、涟漪,画面有色彩、有明暗,生动活泼,为下文因景生情作好铺排蓄势。
  所以,开篇景物描写为全文渲染与主题相符的氛围,有色彩,有意向,有画面,有动作,有形象,生动、丰富、可感,使文章更具文采。   3.巧用疑问——设置悬念
  设置疑问,设下悬念,巧妙地埋下伏笔,能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要往下揭开谜底,一睹为快,故能引人入胜。
  例如学生优秀作品《我的世界,有你》中“又一年的季风吹过香樟俏丽的叶尖,荏苒无情,当水泥钢筋一寸寸地粉碎那片纯真的土地,我的世界还剩下什么?”设置悬念,陌生的麦浪,消逝的泥路,将散的虫鸣……到哪里去了,作者一路追寻,表达了作者对乡村故土的怀念和依恋。与最后的“我该拿什么来留住你呢?熟悉的乡村,深爱的乡村,远去的乡村”相呼应,揭开疑问,解开悬念?主题深刻有时代意义,吸引读者,深化主旨,涤荡心灵。
  4.巧引名言——点石成金
  一些文质兼美且蕴含哲理的诗句、名言、谚语甚至是歌词,如果引得恰到好处,能为文章增色不少,使人眼前一亮、精神一振。
  例如中考优秀作文《总有属于我的季节》中“‘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一袭微风偷偷溜进教室,拂过我的衣角,安抚着我的思绪……”引用名言开头,引出成长历程中的过往,有挫折、有努力、有流泪、有坚持……真挚又自然地流入。
  总而言之,选择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名人名言、诗词歌赋、俗语谚语等开头,可以为文章营造一种优雅的氛围,使文章中心突出,吸引阅读,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5.巧设题记——总领点题
  题记,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开宗明旨、语言精美,富有文采,它应让读者透视到文章的亮点,触摸到情感的脉搏。
  例如中考优秀作文《成长的足迹》中“年轻的我们没有避风港,只有激流搏击的少年狂气。——题记。成长的路上不可能永远是一帆风顺的,所谓‘不经历风雨,怎会看见彩虹?’彩虹和风雨肯定是相互交織的”。成长过程中有风雨,遇困难,如何搏击风浪,战胜困难,实现自我的一次成长和蜕变,是青少年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题记点明少年主旨,照应题目。
  总之,一篇优秀的作文开头的方法很多,当然各种方法也不是完全孤立的,很多时候也可以相互融合,彼此包容。但是,不论哪种开篇,一定要跟文章标题、内容、主题、语言相匹配,不应该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刻意雕琢与粉饰,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胡吉成.修辞与言语艺术[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
  [2]吴志民.说说记叙文写作开头的几种好方法[J].剑南文学,2005(9).
  (编辑:张驰)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 “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乃至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2011年版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充实并细化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相关内容,让语文综合性学习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大有可为;同时还提出“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掌握了猜灯谜的方法后,亲
【摘要】自然界中,花的纤柔是一种姿态,树的挺拔是一种姿态,山的沉稳是一种姿态,水的灵动也是一种姿态。作为一门学科在课程教学中也应有自身独有的姿态。苏教版小学教材中有数篇科普类课文,分散在各个年级中。低中年级的科普童话、小品文等将科普知识融入生动的故事中,趣味性强,富有感染力。高年级的科普文则带有了说明文的特点,体现了小学与初中教材内容的过渡衔接,它们的语言简洁,表达严谨,少了有趣的故事情节。这类文
【摘要】初中生告别小学,进入更为系统的阶段性学习,而初中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体现的愈加明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逐渐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而传统教学“一刀切”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语文课堂,对于学生参差不齐的语文水平只会起到恶化作用。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即分层教学法,通过分层教学可以有效改善初中语文教学水平高低不一,层次机构不明显的问题,真正做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学科,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日后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本文主要想通过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包括多媒体教学、提高阅读水平和展开兴趣小组等教育形式,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丰富多彩,以达到最终培养孩子自主的学习习惯和调动学习兴趣的目的。  【关键词】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阅读能力;兴趣小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高尔基
【摘要】为了激发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展现古诗的深刻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诗配画,乐配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从无声到有声,从无形到有形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诗的意境出发,让学生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去感受,去思考。然后有所感,有所悟,欣赏之中出见解,思考当中有交流。在品味古诗内容的同时,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思想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增强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学习古诗的真正
【摘要】本文理论联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以身边教学实例为证,紧扣“课内得法,课外延伸”这一主题,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娓娓道来,例证详尽独特,说理透彻明了,文学气味颇浓。  【关键词】创新阅读;适度扩展;下水作文;语文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相长是每位老师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如何督促指导学生的课外学习呢?怎样才
【摘要】初中生的作文語言平淡,缺乏个性,味同嚼蜡。如何指导学生丰富自己的作文语言,就成了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和训练,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寻写作的方法,做到读写结合,善于从美文的学习中积累作文语言,从而使学生作文语言鲜活丰润起来。这是写作训练的一条可行之路。  【关键词】作文教学;读写结合;学习经典;鲜活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摘要】从人生视角解读泰格特的小说《窗》,通过这扇“窗”来透视两个人物的心灵状态,探求一点人生的启示。分析领悟欣赏者和漠视者,利人者和利己者的人生得失和生活状态。  【关键词】人生视角;解读;利人;利己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文学作品的解读视角很多,这里我尝试着从人生视角解读泰格特的《窗》。从人生视角解读文学作品是由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胡山林提出的,他
【摘要】因材施教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个别施教;应该保证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积极运用;应该在教学中激起学生高昂的情绪;应该充分发挥教师个人对学生的直接影响。  【关键词】语文教学;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能会遇到这样的现象:设置的问题有些学生从来不举手回答,即便被点名站起来也是“不知道”“不会”,导致老师的授课情绪降
【摘要】语病修改题型是学生常见的考试题型,但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并没有完全接触到语法的相关知识,所以在做语病修改题型时往往不知所措。本文在研究多年教学的基础上,多方位参考学生之前的语文学习经验,总结出了解决语病题型的三步法,让学生逐步了解并熟练掌握语病修改的精髓。  【关键词】语法知识系统;语病修改;知识;方法;学生;笔记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学生进入高一就接触到了语病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