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和谐企业的构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因为企业是和谐社会系统工程建设的基本载体,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物质载体,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就业载体,是人们安居乐业生活的基本载体。同时,构建和谐企业,也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企业员工的使命和企业家的责任。
建设和谐企业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
首先,创建和谐企业是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企业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首先要实现资产结构调整,促进企业全面发展,实现企业体制上的和谐。现阶段,和谐就是企业公有制经济和其它经济成分之间的和谐,把两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在解决和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上找到结合点。只有各种经济成分适应生产力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才能在分工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体系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发展,各得其所。为此,为解决企业那种“纯国有”、“一股独大”的经济结构,就必须以混合所有制为载体,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努力实现投资多元化,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战略重组,使资本社会化的财产组织形成,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其次,建立健全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经营机制的和谐。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透明度不高,有可能导致或者损害股东、员工及消费者利益。股东利益受损有可能导致股市震荡或股民群愤,员工利益受损有可能导致股东及经营者与员工的矛盾和冲突,消费者利益受损有可能引发社会公愤。这些都直接影响企业内外和谐。建立健全的企业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使各方的利益基于有效制度保护,在透明运行中得到各方的监督,以便提高社会信任度和社会形象,为各方的和谐协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再次,实现企业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和谐。由于科技是潜在的生产力,只有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与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种有机的结合,体现着新技术代替旧技术的和谐,先进生产力代替旧生产力的和谐。
最后,企业的经济发展必须与文化建设协调发展。构建企业文化的和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离不开企业先进文化的影响与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以人为本的先进人文文化。
企业的经济发展必须与党建政治工作协调发展。企业不是单纯的经济组织,企业的经济发展需要党建、政治工作的有力保证。企业的党组织不仅要抓好自身建设,还要通过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确保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在企业的贯彻落实,支持企业管理者依法经营,共同完成企业的各项工作。企业的工会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同时教育员工对企业对社会负责。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打造共同的思想基础,营造和谐理论环境,提供持续精神动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创造良好文化条件等,以增强企业发展的活力。
企业的经济发展必须与社会责任协调发展。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企业作为一个法人,在为实现自己目标取得相应利润时,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如:给投资商相应的回报,向社会提供合理的、优质的、高技术的产品,按时足额纳税等等,承担相应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
建设和谐企业是新时代企业员工的使命
和谐企业的创建以企业先进生产力为经济基础,在中国与这样的生产力直接联系的劳动者恰恰是工人阶级。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的人数不断增加,在工人阶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他们以自己所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对发展先进生产力起着特殊的作用。随着企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员工有知识、有技术、会管理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与高技术的研究开发,与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以高科技企业的管理相联系,成为企业新一代知识工人,这就使整个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地位越来越巩固。创建和谐企业,促进和谐社会构建,是工人阶级的应尽责任。
创建和谐企业是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的共同要求。现代企业,虽然劳动力进入市场、企业改制及董事会在企业起主导作用,但企业的主体仍然是企业员工。企业改革出现了部分员工下岗现象,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调整而产生的。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符合工人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下岗员工通过培训增长知识和技能再上岗,就是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与企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员工与企业的协调发展,本身就是企业的一种和谐。在一些外资和民营企业中,虽然存在着雇佣关系,但它处在社会主义制度大环境中,企业主的生产经营受到国家法律的约束,员工的合法权益同样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因此,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主体,也是创建和谐企业的主体。
新时代的企业员工,仍然是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最先进的阶级,在社会主义企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是当之无愧的“共和国的脊梁”。由此,企业员工是创建和谐企业的主力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建设和谐企业是企业家的责任和价值取向的追求
企业家作为普通的社会成员,在品德价值取向上,他们注重的是人的品格,强调人的精神追求、做人的良心、助人和维护公共利益方向的价值。在工作成就价值取向上,他们注重通过实力打拼取得成功,并在工作过程中获得了快乐和满足;在法治取向上,一名合格的企业家,发生任何事情都不会去做违法的事情,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去做社会不能接受的事情;在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价值取向上,他们应对社会负责;在金钱、权力和财富的价值取向上,他们希望事业成功,能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但反对崇拜权力,反对挣钱是人的惟一。企业家良好的品德价值取向,对创建和谐企业具有重要的思想引导作用。
企业家以企业生产经营为职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得到社会承认,实现人生理想。企业家把企业的目标、自身的价值观与社会发展进步联系起来,“有实力又有魅力”,以此推动对和谐企业的创建、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企业家也关注自身事业、工作、家庭之间的和谐。
守法经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是合格企业家的法制底线,关注投资者的利益,对企业资本经营负责,是企业家道德经营的底线。他们追求企业经营管理中人、财、物、技术与管理能力和谐匹配,实现企业资源的节约使用和增长方式的集约增长,以此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样,只有通过企业及其企业家与企业员工三位一体的共同努力,才能推动和谐企业的实现。
(作者系中电国际福建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高级经济师)
建设和谐企业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
首先,创建和谐企业是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企业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首先要实现资产结构调整,促进企业全面发展,实现企业体制上的和谐。现阶段,和谐就是企业公有制经济和其它经济成分之间的和谐,把两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在解决和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上找到结合点。只有各种经济成分适应生产力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才能在分工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体系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发展,各得其所。为此,为解决企业那种“纯国有”、“一股独大”的经济结构,就必须以混合所有制为载体,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努力实现投资多元化,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战略重组,使资本社会化的财产组织形成,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其次,建立健全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经营机制的和谐。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透明度不高,有可能导致或者损害股东、员工及消费者利益。股东利益受损有可能导致股市震荡或股民群愤,员工利益受损有可能导致股东及经营者与员工的矛盾和冲突,消费者利益受损有可能引发社会公愤。这些都直接影响企业内外和谐。建立健全的企业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使各方的利益基于有效制度保护,在透明运行中得到各方的监督,以便提高社会信任度和社会形象,为各方的和谐协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再次,实现企业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和谐。由于科技是潜在的生产力,只有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与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种有机的结合,体现着新技术代替旧技术的和谐,先进生产力代替旧生产力的和谐。
最后,企业的经济发展必须与文化建设协调发展。构建企业文化的和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离不开企业先进文化的影响与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以人为本的先进人文文化。
企业的经济发展必须与党建政治工作协调发展。企业不是单纯的经济组织,企业的经济发展需要党建、政治工作的有力保证。企业的党组织不仅要抓好自身建设,还要通过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确保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在企业的贯彻落实,支持企业管理者依法经营,共同完成企业的各项工作。企业的工会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同时教育员工对企业对社会负责。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打造共同的思想基础,营造和谐理论环境,提供持续精神动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创造良好文化条件等,以增强企业发展的活力。
企业的经济发展必须与社会责任协调发展。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企业作为一个法人,在为实现自己目标取得相应利润时,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如:给投资商相应的回报,向社会提供合理的、优质的、高技术的产品,按时足额纳税等等,承担相应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
建设和谐企业是新时代企业员工的使命
和谐企业的创建以企业先进生产力为经济基础,在中国与这样的生产力直接联系的劳动者恰恰是工人阶级。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的人数不断增加,在工人阶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他们以自己所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对发展先进生产力起着特殊的作用。随着企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员工有知识、有技术、会管理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与高技术的研究开发,与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以高科技企业的管理相联系,成为企业新一代知识工人,这就使整个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地位越来越巩固。创建和谐企业,促进和谐社会构建,是工人阶级的应尽责任。
创建和谐企业是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的共同要求。现代企业,虽然劳动力进入市场、企业改制及董事会在企业起主导作用,但企业的主体仍然是企业员工。企业改革出现了部分员工下岗现象,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调整而产生的。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符合工人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下岗员工通过培训增长知识和技能再上岗,就是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与企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员工与企业的协调发展,本身就是企业的一种和谐。在一些外资和民营企业中,虽然存在着雇佣关系,但它处在社会主义制度大环境中,企业主的生产经营受到国家法律的约束,员工的合法权益同样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因此,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主体,也是创建和谐企业的主体。
新时代的企业员工,仍然是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最先进的阶级,在社会主义企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是当之无愧的“共和国的脊梁”。由此,企业员工是创建和谐企业的主力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建设和谐企业是企业家的责任和价值取向的追求
企业家作为普通的社会成员,在品德价值取向上,他们注重的是人的品格,强调人的精神追求、做人的良心、助人和维护公共利益方向的价值。在工作成就价值取向上,他们注重通过实力打拼取得成功,并在工作过程中获得了快乐和满足;在法治取向上,一名合格的企业家,发生任何事情都不会去做违法的事情,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去做社会不能接受的事情;在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价值取向上,他们应对社会负责;在金钱、权力和财富的价值取向上,他们希望事业成功,能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但反对崇拜权力,反对挣钱是人的惟一。企业家良好的品德价值取向,对创建和谐企业具有重要的思想引导作用。
企业家以企业生产经营为职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得到社会承认,实现人生理想。企业家把企业的目标、自身的价值观与社会发展进步联系起来,“有实力又有魅力”,以此推动对和谐企业的创建、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企业家也关注自身事业、工作、家庭之间的和谐。
守法经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是合格企业家的法制底线,关注投资者的利益,对企业资本经营负责,是企业家道德经营的底线。他们追求企业经营管理中人、财、物、技术与管理能力和谐匹配,实现企业资源的节约使用和增长方式的集约增长,以此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样,只有通过企业及其企业家与企业员工三位一体的共同努力,才能推动和谐企业的实现。
(作者系中电国际福建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