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提问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tv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效益的标准,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包括巩固旧知识提问,导入新课提问,针对重点、难点、疑点提问,等等.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使课堂提问行之有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是值得教师研究的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意义
  有效提问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起到促进作用,它为学生提供一个阐述自身想法的机会,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学习,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课堂提问,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获取新知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意识.对教师而言,通过这种有效的提问,能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也相应的得到提高,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发展.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有效提问,重在“启发诱导”.要启发学生,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促使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一个恰当的问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情境中,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1.提问要在恰当的地方.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教学内容,注意选择提问的点,不能随意提问.例如,在讲“电解质的电离”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实验,在装置内放人硝酸钾、氯化氢、氢氧化钠、酒精、蔗糖的水溶液,接通电源后发现硝酸钾、氯化氢、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灯泡明亮,其余灯泡不亮.提出问题:金属铜能够导电,什么原因?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积极回答:由于金属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然后继续提出问题:实验中硝酸钾、氯化氢、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有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在这些溶液中有什么微粒?为什么能够导电?通过在恰当的地方引出问题,引导学生思维逐步由旧知识迁移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应用中.又如,在讲“氨”时,教师可以针对浓氨水与浓盐酸的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蘸有浓氨水与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但不接触能放出白烟?浓氨水遇到浓硝酸或者浓硫酸也会有这样的现象吗?由此你能归纳出什么结论?通过合理地提问,让学生学会从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效果要比教师平铺直叙道出结论要好得多.
  2.提问要难易适中.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设计的问题就要考虑教材内容,更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问题的设置应该难易适中,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例如,在探究“乙醇分子结构的实验测定”时,不能笼统地让学生画C2H3O的结构简式.由于高一学生知识的局限性,会导致学生无从下笔.有的学生只想到CH3CH2OH,而不会想到还可能有H3C-O-CH3.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O,根据分子式及学过的碳四价、氧二价的原则,它可能的结构是什么?试画出其结构式.这样,学生有思维的空间,会试着去画结构简式.如果提出的问题太难,脱离学生的知识水平,就会使学生望而却步,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极为不利.接着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找出这两种结构中各自有几种氢原子?引出判断氢原子种类的方法.在此,将问题设计成一环扣一环的“问题链”,直到突破难点.这样提问,便于学生理解,引导学生层层探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3.提问要有趣味性.有趣的事物,能吸引学生.同样,有趣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积极投入思考学习中.因此,教師提出的问题要适当增加趣味性,满足学生的心理特点.例如,在讲“乙醇”时,由于乙醇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近,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家做菜时加些酒会更香,你知道为什么吗?通过简单的问题,将化学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发现化学,认识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门教学艺术.不同的课堂都有不同的问题设计,教师应当根据自身的教学情况,设计合理有效的提问,促进课堂交流,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初中数学课堂一直在不断进行改革,产生了很多新颖独特的学习方法,其中展示交流学习方法可以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多方面发展,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的学习,同时,它还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口头表达的能力,使学到的知识真正在学生的脑海里融会贯通.  初中学生课本上的内容一般都是数学界已经解决了的,提出的问题也是比较基础的问题,大部分已经在教材中有所解释.学习数学,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培
数学思想方法是基于实践数学学习活动而总结提炼出的关于数学学习的内涵与本质,可以指导人类科学的思考与解决问题.分类讨论思想与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并称为高中数学阶段的四大思想方法,高中数学学习过程是将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融合的过程.其中分类讨论思想更是贯穿整个高中数学学习,因此探究如何灵活运用分类讨论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分类讨论思想概述  分类讨论思想是指在解决复
新课改后,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做好与初中化学接轨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一直是一个难题.有很大一部分在初中化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化学成绩出现了明显的下降.面对大量的课后习题与化学实验,很多学生感到十分迷茫.此外,很多高中化学老师,对于初中的化学课程了解不够,不知道如何去衔接初高中的化学教学,导致在高中初始阶段,很多学生的知识点衔接不好.本文对初高中化学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接轨教学,
初中化学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中考的必考学科.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形成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初中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和认知能力,学会以客观、全面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学生更要认清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和地位,学会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继而更好
在数学中考复习过程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一直是数学教师期望研究突破的重要课题.传统的数学复习教学模式不仅会使学生疲于应对,而且在提高复习效率方面缺少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而“纠错本”的出现,给广大师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因“错”而生,为“对”效力,“纠错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使用及推广.  一、“纠错本”的整理方式  “纠错本”是指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将出现过的错误归纳汇总
高中物理教学不可缺失实验教学,就实验教学的特点来看,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应该从实验目的与原理的解读出发设计实验方案,根据方案科学地选择实验器材并规划实验步骤,然后严谨地实施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接着是对实验数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最终形成科学的解释与评价,完成规律的总结与提炼.我们要让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体验这一完整的过程,并形成科学思维.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摘要:新课改提倡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数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创新 数学教学模式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支持其学习动力产生的重要因素。数学是一门抽象性与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创新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快乐地完成知识的建构,培
摘要: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采取“四步法”导入新课,借助新颖的题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能够关注相关的教学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针对初中物课堂教学中“四步法”的新课导入进行了探讨,以飨读者.  关键词:初中物理 新课导入 “四步法” 策略  初中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难懂的学科,由于其中包含大量抽象的知识和概念,导致初中生在理解相关物理知识的过程中
支架式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一种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源于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具体操作时,要经历搭建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以及效果评价等环节,以此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促使认知发展由实际水平提升到潜在水平.本文就以“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一课为例探究支架模式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搭脚手架——围绕主题,构建概念框架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防止课堂出现“一潭死水”的现象,教师习惯用问题来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放飞想象的翅膀、擦出创造的火花,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在问题的引导下学会如何去探究数学的本质.新课改让课堂提问发生了质的变化,当教师的提问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对不对”“为什么”等这些毫无价值的无效问题时,说明我们的教育改革初见成效.但不可忽视的是,提问的形式、问题的有效性仍需创新和提高,教学中机械的一问一答,或者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