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的探索能力及其培养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a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阶段,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数学能力呢?无疑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为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毕竟是将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以及进行数学创新的基础,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的传统教学,特别重视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采取的方法是“满堂灌”──让学生多听一点;教出的学生是“记忆型”──学生的大脑都成了知识的仓库。
  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包含了许多方面,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数学探索能力的几点尝试,它包括培养兴趣、指导方法、鼓励质疑、鼓励创新等几个方面。
  一、培养数学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接近数学。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周围,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数学。
  (二)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许多人认为,学那么多数学有什么用?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到。事实上,数学的应用充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以往的教材是和生活实践是脱节的,新教材在这方面有了很大改进,这也是向数学应用迈出的一大步,比如线性规划问题就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个应用。教学中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从而热爱数学。
  (三)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直观。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四)鼓励攻克数学,使其在发现和创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数学之所以能吸引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拼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数学研究的过程中,充满了成功和欢乐。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们学习乐在其中,才能培养出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
  二、指导学习方法,给学生学习的钥匙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学生“会学”。在教学中,我主要在读、议、思等几个方面给以指导。
  (一)教会学生“读”,这主要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力和归纳整理问题的能力。我们知道,数学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并伴有注意的对数学材料的知觉能力。教会学生阅读,就是培养学生对数学材料的直观判断力,这种判断包括对数学材料的深层次、隐含的内部关系的实质和重点,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这在预习和课外自学中尤为重要。
  (二)鼓励学生“议”,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没有把握的结论、疑问,就积极引导学生议,真理是愈辩愈明,疑点愈理愈清。对于学生在议中出现的差错、不足,老师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得到正确的结论。
  (三)引导学生勤“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考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提高的过程。养成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各种方法的优劣,反思各种知识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题设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等等。
  三、鼓励质疑,激起向权威挑战的勇气
  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学在解完一道题是时,总是想问老师,或找些权威的书籍,来验证其结论的正确。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他们对权威的结论从没有质疑,更谈不上创新。长此以往的结果,只能变成唯书本的“书呆子”。中学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相信自己,敢于怀疑的精神,甚至应该养成向权威挑战的习惯,这对他们现在的学习,特别是今后的探索和研究尤为重要。若果真找出“权威”的错误,对学生来讲也是莫大的鼓舞。
  教学中,对这样的新发现、巧思妙解及时褒奖、推广,能激起他们不断进取,努力钻研的热情。而且我认为,质疑教学,对学生今后独立创造数学新成果很有帮助,也是数学探索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鼓励学习创新,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要鼓励创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一)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老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探索。例如,己知点P(x,y)是圆(x-3)²+(y-4)²=1上的点,求y/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本题如用参数方程或直接利用点在圆上的性质,则解决较繁琐,若能打破常规,作恰当点拨,引导学生数形结合,设k=y/x,即求直线y=kx的斜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再进一步引导,求(y+1)/(x+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可把定点分圆上、圆内、圆外几种情况进行讨论,则对求y/x之类的数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的几何意义有更深的了解。
  以上是我在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当然,教无定法,在培养学生的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探索,以找出更好的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方法。
其他文献
一、激发学习兴趣,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  中小学生具有旺盛的精力,广泛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这些都为教师在教学中培养或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如学生一般都喜欢去问逸事,那在枯燥的数学公式推导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或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家成长的轨迹以及数学在当今科技进步中的一些发明或贡献等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增加了
期刊
工作在一线的数学教师如何深刻理解新课标,认真钻研新教材,结合自己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合理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呢?下面我来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事实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在学习能力尚未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学生是没有能力自己定出学习目标的,当然更无法确定学习的重点,如没有给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时就没有目的,没有重点,更谈不
期刊
一、系统管理模块  (一)初次登陆系统管理,有时会出现账套名称、用户名称、用户密码均为空的现象,因此无法登陆。原因在于学校的教师的教学主机先安装了金蝶财务软件,再由主机自动传给所有的学生机,造成了每台学生机的计算机名不同,而数据服务器名因是克隆复制的而完全相同,所以无法登陆。解决方案:点开账套名称,找到金蝶KIS标准版的应用服务器配置的相应路径,点开后按确定即可重新登陆。  (二)在初始数据录入中
期刊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不是很喜欢化学这门科目,一想到化学就自然而然的把毒气,污染物这些词联系在一起,特别是上实验课的时候,有些学生都不愿意动手,认为化学品都是有毒的,怕伤手或中毒。为了消除这种现象,笔者觉得有必要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消除学生的误解。“绿色化学”的口号是2O世纪9O年代美国化学会针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的,它的提出,为化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化学教育中的环境保护教
期刊
一、初中物理的现状  随着日益普及的大众媒体和迅猛发展的科技,在现代社会,日益增多、增广的教育和自我教育机会和渠道放在学生的面前,由于相对弱化的学校教育功能和家庭教育功能,很大的变化发生了学生的身上,许多新的问题都出现了。  现在,由于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等诸多教育因素环境的影响,许多问题在物理教学中出现(如学生理解难、教学效率低、物理学业成绩低下、学习兴趣下降等),如果长时间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必然
期刊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战略高度上强调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创建先进的文化环境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题中之义,有利于提高全民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发展。大学校园是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摇篮,是传承先进
期刊
数学教学分这样几步:先认知概念、公理、定理、公式和法则,再将这些知识隐藏于题目中,让学生找到并加深记忆,最后是这些知识的运用,在运用中去理解。我把数学教学的这样一个过程比作一篇散文,概念、公理、定理、公式和法则,这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知识是数学的“形”和“壳”,数学的思维、数学的精神、研究方法和着眼点是数学的“神”,是那个“壳”里边孕育的一颗珍珠。散文讲究形神兼备、形散神不散,所以,数学教学也应既注
期刊
学生时代的兴趣,往往对将来的事业有重大价值。尤其是在高中物理中,如果学生对学习物理有浓厚的兴趣,他的物理学习成绩就能稳步提高。从事物理教学已有多年,在这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感觉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秘诀就是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呢?我总结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  首先,高中物理教师要有幽默的通俗的教学艺术,学生就感觉
期刊
作为物理教师,践行新课程标准,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我认为探究式学习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本文就中学物理教学中实践探究式学习谈点个人的做法和体会。  一、科学划分合作探究小组  根据学生的座位情况,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前后排的四人为一小组;组成四人合作探究小组,组内各同学分工要明确,同时组内角色要周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