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小学生语文课堂参与意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SH_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唤醒小学生语文课堂参与意识呢?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居高临下的看待学生,反映在课堂教学中,便是教师个人滔滔不绝地讲个不休。传统教学不鼓励学生创新,独到见解视为异端,只要求符合“标准答案”,学生往往被当作等待“填食”的鸭子,而不是跃跃欲试,充满求知渴望的雏鹰。结果,教师的教学计划虽完成了,但学生的原有的积极性却消失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自然也就得不到培养。由此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重在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增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意识。
  一、消除心理障碍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表现观,激活表现欲望。小学生受错误表现观的牵引,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欲受到抑制,表现变得格外慎重起来成为一种潜意识。因此,要让学生参与教学,首先必须唤醒这种被压抑的潜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表现观。使学生明确,表现不是出风头,而是练习与实践,是学习与检验,切莫错失课堂参与的良好机会。
  形成宽容的评价机制,保护表现欲望。小学生的内心脆弱而敏感,为了激活并保护他们的这种表现欲望,需要在课堂中形成宽 容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我,教师不要苛求学生,学生之间也不能互相嘲笑,形成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教师在上课时,奉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放弃绝对权威,而以诱导、协商的方式与学生共同思考,推论结果,并表扬学生发言中的某些亮点,或对学生提出的独到见解表示赞佩,很能使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充满信心,从而使学生树立自觉的参与意识和角色意识,以平等的角色身份参与到教学的表现活动中去。
  设置有利于学生表现的情境,提供表现机会。学生的表现心理成为现实的表现行为,其中介是表现机会。这种表现机会首先 要在时间上给学生提供保证,并在情景上创造条件。如果教师一味大讲特讲,那么学生就没有机会表现;有时班上极少数爱举手的同学老是强着发言,把机会都占了,那么他人就没有机会了,因而机会还包括份额的合理分配。教师要保护欲望盛的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表现力在难度较大的机会中得以发挥并获得成功,又要将难易适度的机会留给表现欲低或表现力弱的学生,使他们也能在表现的成功中提高热情。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表现的契机。无论提问、朗读、复述、背诵、讨论、表演,都要恰到好处地适应学生的欲望和能力,使他们能够最大或较大限度的显示自己的价值。
  二、突破教学陈规,让学生的表现欲在充分参与中实现
  如果说,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是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基础,那么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艺术的设计教学方案,突破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是引导学生的参与教学的关键。
  立足学生的“学”,设计学生的参与活动。以往的教学设计,往往过多的从教师“教”的角度去设计,而很少考虑学生的参与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就必须在教学设计中有目的有意识的安排好学生的各种参与活动,包括听、读、说、问、思、写等活动。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指导学生“自读”作为教学设计的重点,并把学生的其它练习活动有层次的融入到学生读的过程之中。可以这样安排:
  初读知大意——表层理解,抓住课文大意,在此安排理解练习,简单回答和信息转换。
  细读要体会——中层理解,抓住较为具体的信息资料,体会重点意义的词句。
  精读找疑问——答案里面学问深,深层理解,把握文章的结构及其内在联
  注重提问价值,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让学生围绕一些问题思考、讨论、分析、形成结论,是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常用方法。这里关键是问题的设计。一是要有启发性。人的积极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而又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就能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创设良好的条件。二十要有社努深入性。对于深入性的阐述:教师设计的问题,不仅能够使学生参与,更够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学生不仅能够解决一般的问题,而且能够去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通过问题的设置,能够促使学生多种形式并用,以达到提高和创新的境界。我们注意到,许多课堂表面上气氛热烈,学生活动积极,给人以鼓励振奋之感。但冷静下来一思考,就觉得热烈之中掩盖着浮华,积极里面包含着被动。因为学生的参与仅流于表面,解决一些无需动脑的“问题”,这种提问时肤浅的,这种参与也就停于表面。可见,要想实现真正意义的参与,教师提问就必须剥去华丽的外衣,去追求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入和展开,使学生达到潜心和入迷的境界。
  教学活动要多样化。课堂提问能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但这种一问一答只是教师与个别学生之间形成某种交流,学生参与的面不广。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计划,引导学生的广泛参与,教学活动的多样化成了必须。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是可以采取听说读写训练,采取讨论、演讲、研讨等方法,这些教学手段都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就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样才有针对性,可行性,才有利于学生的活动表现,才能保证他们参与的实效性。
  三、用激励的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激励是培养学生求知欲的营养剂。儿童在教育过程中自信心和自尊心的丧失,将导致学生求知欲的减退和丧失。课堂中,老师要多尝试新的交流方式,多一些理解的眼神,多一些赞美和赏识的语言。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满意的点头,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手势,都可能激励学生敞开思维的大门,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探索知识的奥秘。事实证明,不断获得成功,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而屡遭失败,经常受批评、斥责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直至完全丧失。课堂中,要精心准备问题,讲究提问的艺术。提问要难易适度,较难的问题请优生回答;较容易的题目,则要请希望生回答。当学生在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适时地、恰到好处地、巧妙地给以启发指点,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能够顺利完成任务。这样难易有别、因人而异的提问,使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取得成功而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从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地学。
其他文献
期刊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是当今众多语文教师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体验谈谈关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一、初中语文新课程核心内容  1、课程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
群文阅读教学理念虽然提出的时间不长,但却引起了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群文阅读有显著优势:增加阅读数量,让学生读得更多,提高阅读速度,让学生读得更快,强化阅读主体,让学生读
物理教学呈现不同教育方式,各教育模式具有不同教学成效,物理教育教学在现阶段高中教育中占据不可或缺比重;本文就现阶段教学现状提出笔者简要物理教学方案研究.
【摘要】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评判者。教师要全程参与活动,并且在不同的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在活动开始时期,教师要明确地提出任务是什么,组织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思考  一、案例:《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鲁迅小说的专题阅读》  [活动导言]鲁迅,是20世纪中国精神文化界不朽的丰碑。他的作品内蕴深厚,洞彻世态,文字敏锐犀利,发人深省。他是如此深刻地为中国人画像,他
统计课教学是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理解和掌握代数概念的起步阶段.本文结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的实际案例,分析统计教学中统计基本概念的引述和描述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从情感开始的,是因为有了情感的投入和情感的带领,人类才懂得互助的生存法则,同样也是因为有了情感,人类才学会了对自然的敬畏,可以说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情感已
【摘要】作文是学生思考维水平、知识水平和语言发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把学生把“自我”的所见、所闻、所想真实地体现在文章中,这就需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感悟生活,书写真我,同时注重科学的评价方式,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启迪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不断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兴趣  小学生由于其生理心理都不太成熟,对作文写作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变“要我学
“变序教学法”是与顺序教学法相对而言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改变教学内容的结构顺序,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部位入手,组织教学,使学生处于一个乐于探索,积极思维的最佳心理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