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是人类谋求发展的第一需要,是人们终生学习必须掌握的技能,是素质教育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在阅读中不断培养创新能力,使阅读深入到学生生活之中,成为未来学习的主要技能呢?行之有效的做法:一是开设阅读指导课,二是指导选择课外读物。三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正确的阅读方法。
【关键词】 阅读能力;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判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人类的生存、发展和进步,是在不断认识世界、不断沟通交流、不断学习进取中取得的成果。
阅读是人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在平时的语文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把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当作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并在阅读中不断培养创新能力,使阅读深入到学生生活之中,成为未来学习的主要技能呢?
一、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的大阅读策略。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动力。只要感兴趣的事,他们就会不厌其烦地做。学生阅读兴趣有显著年龄差异。不同年龄的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读物性质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中、高年级学生对童话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递减,转为对战争题材、英雄模范人物、惊险神秘之类的故事产生兴趣,且随年龄升高兴趣递增。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喜欢读一些文学和自然知识内容的文章,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停留在低层次的童话故事和侦探内容方面的文章。
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好课外阅读,及时检查阅读效果,以保持学生阅读兴趣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这样,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主动扩大阅读面,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了自身的语文能力。学生由于感到阅读卓有成效,意识到课外阅读在他们学习中的推动作用,是他们自身的需要而不是教师的强求责难,从而逐渐增强求知欲,使阅读技能得到发展。
二、指导选择课外读物
对于学生而言,好读书只是开始,读好书更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给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一是选择符合社会需要的课外读物。社会需要主要指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要求。从这个方面说,只要是进步的、健康的、有益身心的读物都可以让学生读。
二是选择符合学生自身阅读兴趣的课外读物。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的学生喜欢《电脑爱好者》、有的喜欢《四书五经》、有的却去看《中国法律和中国社会》。学生只有对读物感兴趣,才能主动去阅读,积极去思考,才不会把读书当作是一种苦事、一种负担。
三是选择符合学生阅读能力的课外阅读。低中年级学生适宜读图文并茂的短文,如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等,高年级学生知识面较广,阅历较丰富,可以阅读一些游记、惊险和科幻小说甚至古典名著等。
“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人的一生”,特别是学生,在他们跌跌撞撞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时,更需要一本好书把他们牵引走向成长的彼岸。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选择好入门之书。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三、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正确的阅读方法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本,增加了学生的自读课文量,并且新编了自读课本,这无疑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课内是有限的,课外是无限的。学生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注重课外阅读和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阅读能力呢?关键要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一)朗读、背诵法。朗诵是把准了文本情感的脉博,融人了自己的情感体验,交流是情感的流动,是人性的共鸣。朗读法就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领会和理解文章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
(二)评点法。阅读时,随时记下自己的体会、感受、意见、评价,划出精彩片段、句子、词语、修辞手法等,这就是我们通常用得很多的评点法。在阅读时认真作符号、写批注,可以促使自己在读书时开动脑筋,记下某些感受,记录某些思想火花,这是一种卓有成效的读书方法。
(三)读写法。读写法就是选定自己喜爱的一篇或一段优美的文章,用心读上几遍,大致记住了,就开始默写的一种阅读方法,默写时不记得原话的,用自己的话写,写完之后与原文对照,看看哪些地方不如原文,如果有层次、句式、用词等方面的错误,要分析原因。然后再读、再想,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上次默写不如原文的地方。这样阅读,可以比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直接帮助写作能力的提高。
(四)测读法。测读法就是读书时把自己摆进去,站在作者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去想,边读边推测、揣摩作者的构思、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结构等的一种阅读方法。
(五)抓住“文眼”精读法。戏有戏眼,文有文眼。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握统摄全篇的“文眼”,剖析“片言”与“众辞”的依存关系,从而深刻领会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构思的匠心,从而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感情上受到陶冶,艺术上得到鉴赏。抓住“文眼”,举纲张目,既是精讲的主要用途,又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六)比较细读法。所谓比较,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比”是熟悉事物、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好方法。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比较细读法,就是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比观察、综合分析的手段,达到启发思维,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目的。
(七)编写提纲法:看一篇文章或读一本书的时候,把文中的主要意思拟定成提纲,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要点。达到一目了然的目的,也方便记忆和查找。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形象地说明了传授知识与指点方法、培养能力的关系,更强调了指点方法与培养能力的重要性。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荀况说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兴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4]阅读是积累的过程,阅读的目的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感悟人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提倡自主合作探究,体现出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独立阅读训练,对青少年语言与思维的发展,知识和能力的构成,思想和性格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
[1]《学习的革命》[美]珍妮特.沃斯[新西兰]戈登.德莱顿著顾瑞荣陈标许静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8月版
[2]《五柳先生传》八年级语文
[3]《劝学》(《古文观止》)
【关键词】 阅读能力;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判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人类的生存、发展和进步,是在不断认识世界、不断沟通交流、不断学习进取中取得的成果。
阅读是人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在平时的语文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把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当作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并在阅读中不断培养创新能力,使阅读深入到学生生活之中,成为未来学习的主要技能呢?
一、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的大阅读策略。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动力。只要感兴趣的事,他们就会不厌其烦地做。学生阅读兴趣有显著年龄差异。不同年龄的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读物性质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中、高年级学生对童话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递减,转为对战争题材、英雄模范人物、惊险神秘之类的故事产生兴趣,且随年龄升高兴趣递增。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喜欢读一些文学和自然知识内容的文章,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停留在低层次的童话故事和侦探内容方面的文章。
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好课外阅读,及时检查阅读效果,以保持学生阅读兴趣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这样,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主动扩大阅读面,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了自身的语文能力。学生由于感到阅读卓有成效,意识到课外阅读在他们学习中的推动作用,是他们自身的需要而不是教师的强求责难,从而逐渐增强求知欲,使阅读技能得到发展。
二、指导选择课外读物
对于学生而言,好读书只是开始,读好书更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给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一是选择符合社会需要的课外读物。社会需要主要指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要求。从这个方面说,只要是进步的、健康的、有益身心的读物都可以让学生读。
二是选择符合学生自身阅读兴趣的课外读物。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的学生喜欢《电脑爱好者》、有的喜欢《四书五经》、有的却去看《中国法律和中国社会》。学生只有对读物感兴趣,才能主动去阅读,积极去思考,才不会把读书当作是一种苦事、一种负担。
三是选择符合学生阅读能力的课外阅读。低中年级学生适宜读图文并茂的短文,如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等,高年级学生知识面较广,阅历较丰富,可以阅读一些游记、惊险和科幻小说甚至古典名著等。
“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人的一生”,特别是学生,在他们跌跌撞撞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时,更需要一本好书把他们牵引走向成长的彼岸。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选择好入门之书。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三、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正确的阅读方法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本,增加了学生的自读课文量,并且新编了自读课本,这无疑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课内是有限的,课外是无限的。学生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注重课外阅读和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阅读能力呢?关键要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一)朗读、背诵法。朗诵是把准了文本情感的脉博,融人了自己的情感体验,交流是情感的流动,是人性的共鸣。朗读法就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领会和理解文章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
(二)评点法。阅读时,随时记下自己的体会、感受、意见、评价,划出精彩片段、句子、词语、修辞手法等,这就是我们通常用得很多的评点法。在阅读时认真作符号、写批注,可以促使自己在读书时开动脑筋,记下某些感受,记录某些思想火花,这是一种卓有成效的读书方法。
(三)读写法。读写法就是选定自己喜爱的一篇或一段优美的文章,用心读上几遍,大致记住了,就开始默写的一种阅读方法,默写时不记得原话的,用自己的话写,写完之后与原文对照,看看哪些地方不如原文,如果有层次、句式、用词等方面的错误,要分析原因。然后再读、再想,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上次默写不如原文的地方。这样阅读,可以比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直接帮助写作能力的提高。
(四)测读法。测读法就是读书时把自己摆进去,站在作者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去想,边读边推测、揣摩作者的构思、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结构等的一种阅读方法。
(五)抓住“文眼”精读法。戏有戏眼,文有文眼。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握统摄全篇的“文眼”,剖析“片言”与“众辞”的依存关系,从而深刻领会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构思的匠心,从而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感情上受到陶冶,艺术上得到鉴赏。抓住“文眼”,举纲张目,既是精讲的主要用途,又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六)比较细读法。所谓比较,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比”是熟悉事物、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好方法。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比较细读法,就是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比观察、综合分析的手段,达到启发思维,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目的。
(七)编写提纲法:看一篇文章或读一本书的时候,把文中的主要意思拟定成提纲,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要点。达到一目了然的目的,也方便记忆和查找。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形象地说明了传授知识与指点方法、培养能力的关系,更强调了指点方法与培养能力的重要性。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荀况说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兴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4]阅读是积累的过程,阅读的目的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感悟人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提倡自主合作探究,体现出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独立阅读训练,对青少年语言与思维的发展,知识和能力的构成,思想和性格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
[1]《学习的革命》[美]珍妮特.沃斯[新西兰]戈登.德莱顿著顾瑞荣陈标许静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8月版
[2]《五柳先生传》八年级语文
[3]《劝学》(《古文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