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探讨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h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营造开放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问
  1、课堂要少一些规矩,多一些允许
  传统的教学,讲究课堂纪律和秩序,追求教学的精确有效,学生只能正襟危坐,洗耳恭听,即使允许学生提问,也得先举手,获准后才可以发言,否则被斥之为“插嘴”。过多的“规矩”使学生的心理一点也不自由,致使许多学生有问题不敢问也不想问。新课程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理解学生,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给他们更多的自由和空间,努力创造一种宽松、宽容、富有活力的课堂气氛。我在课堂教学提倡七个允许,即: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允许保留意见;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课堂允许插嘴,不必举手等待老师批准。实行教学民主,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能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贯彻教学的“无错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不敢质疑问难,不敢提问题,也是怕问错了或提一些低级的问题被人耻笑,或者挨老师的批评,因此学生即即使发现了问题,但不愿提出来的现象很普遍。贯彻教学的“无错原则”,就是要认识到学生是成长过程中尚不成熟的个体,要从正面引导学生提问和质疑问题,要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要将重点放在弄清出错的原因和如何纠正错误。我们要向学生反复一种观念----课堂提问没有错误!因为任何一个同学的任何一个提问都是有价值的,其价值就是思考的力量!让每个敢于提问的学生不因提问错误而感到遗憾。。不轻易否定学生的任何一个哪怕是低级幼稚的问题,挖掘其问题中的闪光点和可贵之处,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同时制止学生中的冷嘲热讽行为。对学生提出的一些不合常理、稀奇古怪、异想天开的问题更应保护其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其合理部分要给予肯定的评价。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引起,且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想方设法去寻求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不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由趣生疑,由疑促思,由思发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质疑释疑的情境,通过教师的点拨、诱导,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感悟,打破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困惑,引发认知冲突,诱发问题意识;激发其内驱力,唤起学生思维,使其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作进一步的探究以解答问题,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新知,提高能力。例如在学完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放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录象片段后,通过点拨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德国为什么不先进攻苏联而先进攻英法?开罗会议会为什么邀请中国参加?,《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为什么没有苏联?美国投放原子弹有无必要?盟军第二战场的开辟为什么选在诺曼底?这些问题都经过了一番思考,动过了一番脑筋,而提出问题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创造思维的力量。
  三、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
  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学生不是不想问,而是不会问,不知该如何问。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指导他们如何提问。在教学摸索中,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去指导学生:一是以教材为本,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各项“要素”(如发生的背景,发展的过程,最后的结果)引导学生设问。如讲到美国“罗斯福新政”时,一般的学生都会问: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背后,隱藏哪些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有何影响?这一层次主要停留在“是什么”的阶段,目的在指导学生掌握“双基”;二是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鼓励学生设问。这通常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去提出、解决具有一定综合性、思维性的问题。如同样是讲美国“罗斯福新政”,可引导学生提问:新政“新”在何处?罗斯福新政为什么会取得成功?新政和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有何异同?新政对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有何影响?三是从教材与生活、社会的结合点中设问。如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两种不同改革模式有何相同后果?新政和我们中国今天的宏观调控有何相通之处?中国近代的门户开放与现在的对外开放有何不同?南斯拉夫改革经济发展了却出现了分散主义,当今中国改革会不会出现这些问题?东欧巨变我们吸取最主要教训是什么?……这样做不仅对学生理解教材开拓了思路,而且为学生明天走向社会,研究新情况,发现、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适时科学评价,使学生乐问
  要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教师还要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我们应当利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对那些敢于大胆提问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教师要对学生的提问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对任何一个哪怕是低级幼稚的问题也要表扬他们提出问题的勇气,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找出闪光点,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要恰当的给与鼓励和表扬并加以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个问题提得好,为什么提得好?如此才能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课往往追求讲得“细”,讲得“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可以说教师将几乎所有问题都讲到了,学生哪有问题可研究呢?而且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去提问。因此教师宁可课堂上少讲一点,也要让学生多想一会,给学生留下提问的时间,为学生提供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
  
其他文献
[摘 要] 轻负高质,是指学校在教學过程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由“教得活“到学得活使学生学的好同时不至于负担过重,真正卸去学生多余的负担,引领学生轻松快乐地完成应该承受的负担。(引用)“轻负高质”的主阵地、主渠道是课堂。教师只有保证40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是实现“轻负高质”。最终实现创建“学生喜欢的学校”、“学生喜欢的课堂” 。  “[关键词] 轻负高质
近十年来,复杂网络的研究已经逐渐从物理、计算机领域扩散到了其它的学科领域,如生物学、社会学等领域,复杂网络研究的价值在于,它打破了以往由随机图理论所统治的框架,它的
所谓创新性教育,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已有的知识的过程中,不拘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依赖于常规,而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当前的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新方法,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有多种途径,其中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以下是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的一点体会。   一、实施主体性原则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初中数学教学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正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正在改变——由原来教师的单一灌输,逐步向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自主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获取新知识转变教学过程,也成为了师生相互交往、交流、探讨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正走向高效。  一、关于有效教学的论述   如何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数学教学
[摘 要]本文在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基本特征,认为要选择具有探究性和必要性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才能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    “探究性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亮点和难点,是贯彻落实三位一体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作为一种开放的、强调过程的教学方式,探究性教学注重让学生在事物与其他事物联系的基础上去了
要想做好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必须先了解小学生的特点,根据他们的特点因材施教。随着生活的发展,现在的孩子入学年龄越来越小,有些家长是考虑到孩子的未来发展,有些家长则是因为工作忙没时间照看孩子,将孩子早早送进学校。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受父母和双方老人的宠爱,在课堂上常常不守纪律,爱打闹。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很多小学生在入学前家长就开始在家辅导,甚至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集装箱运输这种高效的运输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而广泛地普及。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不断加速与世界经济的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