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政治实行开卷考试后,出现了学生不愿学、成绩难以提高的现象。究其原因,往往是教师照本宣科,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对思想政治课没了兴趣。而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学习的巨大原动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几乎所有的老师都知道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不少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还是照本宣科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现成的结论、条文,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从而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政治是一种负担,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我们在进行政治教学时,应注意结合本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在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巧设新课导入,引发求知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新课导入往往能直接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因此,在新课导入时,我们要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采用丰富多彩的方式,渲染气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用最精练的语言,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好的方法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听之有味,欲罢不能。我们可采用故事、趣闻、歌曲、小品等形式,也可用直接引入、问题引入、复习引入等方法来激起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在讲授“春天的故事”时,我首先播放《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曲。通过这首歌曲,学生不由自主地加深了对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认识,明白1978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起始年的重要作用,也不由自主地对我国的世纪伟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产生敬仰和缅怀之情,从而初步感悟到改革开放像东风吹来满眼春,它吹活了中国大地,吹活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吹活了中国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雄心壮志。通过播放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为学生理解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条件等内容奠定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了先声夺人之功效,营造了轻松的课堂氛围,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和快乐中学习。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就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环境。精心设计,创设意境,让学生情绪高涨起来,往往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学习交友要讲原则时,以交友为题材让学生自己去演绎“中学生”、“教师”、“吸毒者”、“警察”、“法官”等角色。放手让学生自己演小品,既给了学生发挥才艺创作的空间,又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其他学生看到自己身边的同学所演的角色也容易增进亲近感,缓解了严肃的气氛,使课堂教学由枯燥变得生动形象。
三、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应用兴趣
实践证明,学生处于轻松愉快、充满激情的状态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这时,思维最活跃、最敏捷,学习效率最高,这样实际上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乌申斯基指出:“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没有的,……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事实不能离开思想。”
在教学中要不断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课时,谈到如何落实环保小行动,我让学生回去用废弃物品做一两个小饰品,在课堂上展示并说明小饰品的构造与构思;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两个环保标志,做一两件保护环境的小事儿。布置这样的作业使学生既觉得上课很有意思,又在实际生活中学到了知识。又如在学到《灿烂的文明之花》时,我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他们身边有哪些为文明增光添彩的事,如孔繁森、焦裕禄、李素丽等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2008年奥运会一系列相关(会徽、口号、火炬)的感悟,文艺节目的丰富多彩等。举例后让学生们自己总结出灿烂文明之花的开启需要人人的努力。很明显,学生们在联系实际生活中学到的道理胜过教师的“一言堂”。
四、巧设课堂结尾,激起探索兴趣
课堂小结就是对一堂课所讲的知识的总结概括。如何进行总结是一堂课的关键,教师课堂小结的语言用得巧妙,富有激情,那么师生之间就很容易产生共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讲授《情绪需要调节》一课的结尾时,通过幻灯片把《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展示到屏幕上,并向同学们介绍了林黛玉多愁善感、抑郁寡欢的性格特点,要同学们思考、讨论:林黛玉这种情绪属于何种情绪?长期下去会酿成什么结局?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今天应该怎么办?大家通过争先恐后的发言,懂得了情绪需要调节,而且应善于调节,并注意选用恰当的方法调节,保持乐观的心态,做情绪的“主人”。再向学生提问:这个“主人”怎样做呢?又使学生疑问顿生,这样,既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弥补了政治课结尾抽象、枯燥、平淡的不足,又寓教于乐,为下节课做好了准备。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勇于探索,就一定能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的教学就一定能感动学生,受到学生的欢迎。
一、巧设新课导入,引发求知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新课导入往往能直接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因此,在新课导入时,我们要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采用丰富多彩的方式,渲染气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用最精练的语言,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好的方法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听之有味,欲罢不能。我们可采用故事、趣闻、歌曲、小品等形式,也可用直接引入、问题引入、复习引入等方法来激起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在讲授“春天的故事”时,我首先播放《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曲。通过这首歌曲,学生不由自主地加深了对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认识,明白1978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起始年的重要作用,也不由自主地对我国的世纪伟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产生敬仰和缅怀之情,从而初步感悟到改革开放像东风吹来满眼春,它吹活了中国大地,吹活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吹活了中国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雄心壮志。通过播放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为学生理解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条件等内容奠定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了先声夺人之功效,营造了轻松的课堂氛围,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和快乐中学习。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就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环境。精心设计,创设意境,让学生情绪高涨起来,往往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学习交友要讲原则时,以交友为题材让学生自己去演绎“中学生”、“教师”、“吸毒者”、“警察”、“法官”等角色。放手让学生自己演小品,既给了学生发挥才艺创作的空间,又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其他学生看到自己身边的同学所演的角色也容易增进亲近感,缓解了严肃的气氛,使课堂教学由枯燥变得生动形象。
三、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应用兴趣
实践证明,学生处于轻松愉快、充满激情的状态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这时,思维最活跃、最敏捷,学习效率最高,这样实际上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乌申斯基指出:“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没有的,……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事实不能离开思想。”
在教学中要不断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课时,谈到如何落实环保小行动,我让学生回去用废弃物品做一两个小饰品,在课堂上展示并说明小饰品的构造与构思;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两个环保标志,做一两件保护环境的小事儿。布置这样的作业使学生既觉得上课很有意思,又在实际生活中学到了知识。又如在学到《灿烂的文明之花》时,我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他们身边有哪些为文明增光添彩的事,如孔繁森、焦裕禄、李素丽等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2008年奥运会一系列相关(会徽、口号、火炬)的感悟,文艺节目的丰富多彩等。举例后让学生们自己总结出灿烂文明之花的开启需要人人的努力。很明显,学生们在联系实际生活中学到的道理胜过教师的“一言堂”。
四、巧设课堂结尾,激起探索兴趣
课堂小结就是对一堂课所讲的知识的总结概括。如何进行总结是一堂课的关键,教师课堂小结的语言用得巧妙,富有激情,那么师生之间就很容易产生共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讲授《情绪需要调节》一课的结尾时,通过幻灯片把《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展示到屏幕上,并向同学们介绍了林黛玉多愁善感、抑郁寡欢的性格特点,要同学们思考、讨论:林黛玉这种情绪属于何种情绪?长期下去会酿成什么结局?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今天应该怎么办?大家通过争先恐后的发言,懂得了情绪需要调节,而且应善于调节,并注意选用恰当的方法调节,保持乐观的心态,做情绪的“主人”。再向学生提问:这个“主人”怎样做呢?又使学生疑问顿生,这样,既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弥补了政治课结尾抽象、枯燥、平淡的不足,又寓教于乐,为下节课做好了准备。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勇于探索,就一定能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的教学就一定能感动学生,受到学生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