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它尊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着眼于语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强调的是学生语文操作能力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是围绕学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线进行展开的,重要的是它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是语文课堂教育不可或缺的补充,对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能力与特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与语文课堂教学这种形式相比,活动课为学生的学习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1.拓展了学生交流的空间。语文活动课可以在个人、小组、班级、学校四个层面开展,校内校外结合,师生互动,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个人活动如读课外书、网上浏览、三分钟演讲、小日记等。小组活动如兴趣小组、黑板报、编辑部、语文游艺宫、词语接龙、击鼓猜迷语、小小文学社等,还有班级、校级的集体竞赛、社区询问、当小记者、师生家长共同到名胜游览地参观、作文大赛、朗诵诗大赛等,大大拓展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家长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交流的空间。
2.丰富了学习语文的形式。根据具体情况,语文活动课可以灵活机动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竞赛式、辩论式、文娱式,或将童话故事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或将约定俗成的成语让学生演绎成生动的故事,甚至还可以采用语文游戏式、语文情境式等,也可以配合画图、泥塑、手工制作等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表现课本中所描绘的场景,真正做到如见其人,身临其境。
3.扩大了学生获得知识的范围。语文活动课可结合各个学校所在地所蕴藏的自然、社会、人文等语文课程资源,扩大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语文活动课不仅仅是依靠课本,而是以整个社会为背景的。在五一劳动节,我们就组织学生到八卦田采风,参观农民种田,还亲手实践,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再结合古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真正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对新旧社会进行一番对比。如在北京,可利用天安门、故宫、长城等人文资源;在海南可利用海岛、大海、热带雨林景色等自然资源;在杭州可利用西湖、大运河、岳坟等人文景观资源,使语文活动课变得绘声绘色、丰富多彩。例如之前听过的求是小学朱红老师上的一节综合实践课《对对子》,整堂课的设计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老师从杭州自身丰富的人文底蕴出发,课前让孩子们通过各种方式走访记录杭州的景点,收集景点中的对联。在课堂上,朱老师能够运用对子这一手段,对学生巧妙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可谓匠心独运、水到渠成。这堂课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三维目标的立体整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也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课真正的魅力:引导孩子走出课堂到广阔的大千世界中去学习。课堂的“实践性”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去创造各种各样学习实践的时间、条件、环境。
即使在同一地区,地处城市和农村不同的学校,城市学校可更多地利用图书馆、博物馆、工厂、街道等社会资源,而农村学校可以利用当地的山川、江河和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使学生在活动中长知识,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在活动中快乐成长。
4.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则是点燃学生兴趣的火炬。”如利用校园、教室等设施,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也是语文活动课的一项内容。在学校教室张贴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发动学生精心布置班级的“图书角”“阅读栏”“我会读”“我真行”等评比栏;“看谁写得棒”等习字栏;在校园的草坪上写上“小草正在睡觉,请不要惊醒她”等充满爱心和诗意的话语,让学生在充满真善美的语文环境中陶冶情操。又如“学雷锋”活动,让学生人人搜集有关雷锋的事迹、日记、照片,学唱雷锋的歌曲,并为社区做一件好事。再如学“格言”活动,组织学生搜集格言,并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格言,在课前课后背格言,并结合格言谈志向、理想等,就能使学生学习课本知识与树立远大的理想结合起来,体会更深也获益更多。
总之,语文活动课是课堂语文学习的重要补充,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它。◆(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文一街小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1.拓展了学生交流的空间。语文活动课可以在个人、小组、班级、学校四个层面开展,校内校外结合,师生互动,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个人活动如读课外书、网上浏览、三分钟演讲、小日记等。小组活动如兴趣小组、黑板报、编辑部、语文游艺宫、词语接龙、击鼓猜迷语、小小文学社等,还有班级、校级的集体竞赛、社区询问、当小记者、师生家长共同到名胜游览地参观、作文大赛、朗诵诗大赛等,大大拓展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家长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交流的空间。
2.丰富了学习语文的形式。根据具体情况,语文活动课可以灵活机动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竞赛式、辩论式、文娱式,或将童话故事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或将约定俗成的成语让学生演绎成生动的故事,甚至还可以采用语文游戏式、语文情境式等,也可以配合画图、泥塑、手工制作等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表现课本中所描绘的场景,真正做到如见其人,身临其境。
3.扩大了学生获得知识的范围。语文活动课可结合各个学校所在地所蕴藏的自然、社会、人文等语文课程资源,扩大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语文活动课不仅仅是依靠课本,而是以整个社会为背景的。在五一劳动节,我们就组织学生到八卦田采风,参观农民种田,还亲手实践,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再结合古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真正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对新旧社会进行一番对比。如在北京,可利用天安门、故宫、长城等人文资源;在海南可利用海岛、大海、热带雨林景色等自然资源;在杭州可利用西湖、大运河、岳坟等人文景观资源,使语文活动课变得绘声绘色、丰富多彩。例如之前听过的求是小学朱红老师上的一节综合实践课《对对子》,整堂课的设计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老师从杭州自身丰富的人文底蕴出发,课前让孩子们通过各种方式走访记录杭州的景点,收集景点中的对联。在课堂上,朱老师能够运用对子这一手段,对学生巧妙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可谓匠心独运、水到渠成。这堂课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三维目标的立体整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也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课真正的魅力:引导孩子走出课堂到广阔的大千世界中去学习。课堂的“实践性”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去创造各种各样学习实践的时间、条件、环境。
即使在同一地区,地处城市和农村不同的学校,城市学校可更多地利用图书馆、博物馆、工厂、街道等社会资源,而农村学校可以利用当地的山川、江河和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使学生在活动中长知识,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在活动中快乐成长。
4.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则是点燃学生兴趣的火炬。”如利用校园、教室等设施,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也是语文活动课的一项内容。在学校教室张贴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发动学生精心布置班级的“图书角”“阅读栏”“我会读”“我真行”等评比栏;“看谁写得棒”等习字栏;在校园的草坪上写上“小草正在睡觉,请不要惊醒她”等充满爱心和诗意的话语,让学生在充满真善美的语文环境中陶冶情操。又如“学雷锋”活动,让学生人人搜集有关雷锋的事迹、日记、照片,学唱雷锋的歌曲,并为社区做一件好事。再如学“格言”活动,组织学生搜集格言,并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格言,在课前课后背格言,并结合格言谈志向、理想等,就能使学生学习课本知识与树立远大的理想结合起来,体会更深也获益更多。
总之,语文活动课是课堂语文学习的重要补充,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它。◆(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文一街小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