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学生为主体是近来学科素养的核心,学生的地位从“听之任之”到“喧宾夺主”,是教育迈向正轨的一大步。而如何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让一切成为纸上谈兵,是每个教育实践者应该探究的问题。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新课程标准认为,只有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实施以学生为核心的课堂,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解惑者。
【关键词】主体地位;转变;评价;探索
一、转变传统思想,教师也是探索者
在一般印象中,老师仿佛是无所不晓的“超人”。数学课堂上往往是,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学生解答并询问老师正确与否,老师再进行概括、提升、总结。这样的课堂,学生缺乏探索的动力和兴趣,一步步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被动地接受老师授予的知识。但是,教师只有转变传统观念,把自己定位为知识的探索者,才能够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在数学课《用估算解决问题》中,笔者尝试了这样的教学:
小火箭每次8元一人,有92人乘坐,带700元够吗?800元呢?这个例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迷惑性,何时估大,何时估小,学生捉摸不透,而往常对于这些难点,学生总是等着老师去帮他们总结概括方法,以便下次能正确解答,然而,这样学生就丧失了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因此,笔者假装自己也很困惑:“老师也觉得这里挺难弄明白的,为什么一下子估大,一下子估小,太奇怪了,老师想和你们一起探究,有哪个小组愿意让老师加入呢?”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笔者加入的小组因为能和老师讨论而异常兴奋,而其他小组为了超过笔者所在的小组都绞尽脑汁地思考,一下子就调动了班级的学习氛围。如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强化,不知不觉中难题被一个个解开,学生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
二、转变提问主体,以学生提问为主
新课程倡导学生根据数学情景主动提出问题,目的在于跳出思维禁锢,让学生主动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以认识倍数一课为例,为了不让学生陷入思维定式,笔者刻意在出示例题的时候省去了问题,并问:“同学们你想知道什么呀?请你自己提问。”这时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很多学生积极回应,有提出加法问题的,有减法的,有连加的,有除法的,甚至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班级里有50人,花够分吗?”大家立刻活跃起来,试想如果一开始就提出“求红花是蓝花的几倍”等问题,则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部分学生甚至会因为学习任务过于简单而放弃课堂。而让学生主动提问,充分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所思所想为主线,解决的都是学生的困扰而非老师眼中的重难点,这就让学生的思维火花激烈碰撞,并且无形中让学生对不同提问方式的不同解决方法有了对比,让知识得以融会贯通。又如估算一课,在课前笔者请学生来说一说自己这堂课想学到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学生有了兴趣,积极表达:“什么是估算?”“什么时候用估算?”“怎么估算比较好?”“什么时候应该准确计算?”只要把学生的疑问一一进行解答,这堂课就达到了该有的效果。
三、转变传统,营造“试错”课堂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畏首畏尾,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怕说错、答错招来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这很大程度上和传统课堂根深蒂固的观念有关。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教学是强调知识或技能的传递,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而回答错误便被认为是不认真听讲的反面教材。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很难真正投入其中,很难挖掘出自己的数学潜能。因此,笔者尝试了“试错”的教学方法。以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为例,在出示数学情景之后,笔者鼓励孩子四人小组讨论“如何笔算57×6”,对错都没有关系,只要有道理都可以。学生往日的胆怯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激烈的讨论声。之后请各个小组代表展示,尽管有些小组没有写得很完美,但其中蕴含了他们对数的理解和认识,这是最真实想法的表现。然后笔者表扬了每个肯动脑筋的小组并肯定他们的做法,最后才是出示正确计算方法。“试错”课堂在于鼓励和允许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犯错。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失败——思考——成功”,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并树立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可谓一举两得。
四、转变教师评价方式,学生自主多元化评价
以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完全操纵在老师手上,学生判断正误的主要来源在于教师的点评,久而久之,学生便失去与同伴共同学习相互进步的机会。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真正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还是学生自己及同伴。因此,学生自评、互评是十分必要的,如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板演都可以先让学生去评价是对还是错,这样做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给别人一次评价也是一次学习与提高的机会。
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其中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计算经过几时几分后的时刻,学生容易计算错误。如果这个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马上予以否定,如“不对”“你错了”……这种武断的否定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如果马上及时表扬、肯定该学生,如果这样的话,一大批学生也许还没有想好,老师的评价已经出来了,这些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被同化了过去,就失去了思考的价值了。所以当两种说法出现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自评、他评,让双方自己辩论:你为什么認为是这样?你是怎么看的?让他们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形成争论的氛围,这样做能激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能让更多的孩子真正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主体地位;转变;评价;探索
一、转变传统思想,教师也是探索者
在一般印象中,老师仿佛是无所不晓的“超人”。数学课堂上往往是,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学生解答并询问老师正确与否,老师再进行概括、提升、总结。这样的课堂,学生缺乏探索的动力和兴趣,一步步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被动地接受老师授予的知识。但是,教师只有转变传统观念,把自己定位为知识的探索者,才能够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在数学课《用估算解决问题》中,笔者尝试了这样的教学:
小火箭每次8元一人,有92人乘坐,带700元够吗?800元呢?这个例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迷惑性,何时估大,何时估小,学生捉摸不透,而往常对于这些难点,学生总是等着老师去帮他们总结概括方法,以便下次能正确解答,然而,这样学生就丧失了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因此,笔者假装自己也很困惑:“老师也觉得这里挺难弄明白的,为什么一下子估大,一下子估小,太奇怪了,老师想和你们一起探究,有哪个小组愿意让老师加入呢?”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笔者加入的小组因为能和老师讨论而异常兴奋,而其他小组为了超过笔者所在的小组都绞尽脑汁地思考,一下子就调动了班级的学习氛围。如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强化,不知不觉中难题被一个个解开,学生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
二、转变提问主体,以学生提问为主
新课程倡导学生根据数学情景主动提出问题,目的在于跳出思维禁锢,让学生主动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以认识倍数一课为例,为了不让学生陷入思维定式,笔者刻意在出示例题的时候省去了问题,并问:“同学们你想知道什么呀?请你自己提问。”这时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很多学生积极回应,有提出加法问题的,有减法的,有连加的,有除法的,甚至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班级里有50人,花够分吗?”大家立刻活跃起来,试想如果一开始就提出“求红花是蓝花的几倍”等问题,则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部分学生甚至会因为学习任务过于简单而放弃课堂。而让学生主动提问,充分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所思所想为主线,解决的都是学生的困扰而非老师眼中的重难点,这就让学生的思维火花激烈碰撞,并且无形中让学生对不同提问方式的不同解决方法有了对比,让知识得以融会贯通。又如估算一课,在课前笔者请学生来说一说自己这堂课想学到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学生有了兴趣,积极表达:“什么是估算?”“什么时候用估算?”“怎么估算比较好?”“什么时候应该准确计算?”只要把学生的疑问一一进行解答,这堂课就达到了该有的效果。
三、转变传统,营造“试错”课堂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畏首畏尾,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怕说错、答错招来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这很大程度上和传统课堂根深蒂固的观念有关。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教学是强调知识或技能的传递,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而回答错误便被认为是不认真听讲的反面教材。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很难真正投入其中,很难挖掘出自己的数学潜能。因此,笔者尝试了“试错”的教学方法。以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为例,在出示数学情景之后,笔者鼓励孩子四人小组讨论“如何笔算57×6”,对错都没有关系,只要有道理都可以。学生往日的胆怯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激烈的讨论声。之后请各个小组代表展示,尽管有些小组没有写得很完美,但其中蕴含了他们对数的理解和认识,这是最真实想法的表现。然后笔者表扬了每个肯动脑筋的小组并肯定他们的做法,最后才是出示正确计算方法。“试错”课堂在于鼓励和允许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犯错。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失败——思考——成功”,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并树立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可谓一举两得。
四、转变教师评价方式,学生自主多元化评价
以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完全操纵在老师手上,学生判断正误的主要来源在于教师的点评,久而久之,学生便失去与同伴共同学习相互进步的机会。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真正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还是学生自己及同伴。因此,学生自评、互评是十分必要的,如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板演都可以先让学生去评价是对还是错,这样做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给别人一次评价也是一次学习与提高的机会。
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其中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计算经过几时几分后的时刻,学生容易计算错误。如果这个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马上予以否定,如“不对”“你错了”……这种武断的否定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如果马上及时表扬、肯定该学生,如果这样的话,一大批学生也许还没有想好,老师的评价已经出来了,这些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被同化了过去,就失去了思考的价值了。所以当两种说法出现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自评、他评,让双方自己辩论:你为什么認为是这样?你是怎么看的?让他们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形成争论的氛围,这样做能激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能让更多的孩子真正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