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解读文本彰显阅读教学魅力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04140102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试图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教师应该潜心解读文本,准确把握文本价值取向、努力培养阅读评价能力、准确把握单元教学重点、领会文本语言特色,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价值取向;阅读评价能力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谈到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认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王尚文的《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中写道:“我们在这里着重介绍学习语文三种最‘原始’,也是最基本、最重要、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细读、朗读、背诵。”可见教师如果没有对教材文本的潜心解读,就不会对教材文本有深刻的理解;教师没有自己的感受,就不会有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更不能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慧心、好深思的阅读者。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甚至源源不断的水”。教师潜心解读教材文本,目的是要达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境界。
  笔者认为,对于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语文老师来说,可以锁定一定的范围潜心解读,这样更有利于老师们积极地投入,并较快显现成效,让阅读教学魅力得以彰显。
  一、潜心解读文本,准确把握文本价值取向
  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前,教师心里首先要有一把“尺”,即对文本价值取向的正确把握,这样的解读让阅读对话更具吸引力和深刻性,似春风化雨,唤醒学生的阅读心灵;更如助推器,促进学生生活经验、文本感悟之间的交流碰撞,从而激荡衍生出新的文本内涵和更具时代意义的文本主旨。学生的对话进入新的境界,课堂对话显得意义深远,阅读教学魅力得以彰显,它应当是阅读教学追求的境界。例如:《中彩那天》“还车与不还车”的理由。教师关注细节、匠心独运,由学习生字“德”,启发学生牢记字形(德,人们心上永远有一把尺子,量尽人世间的是是非非,尺子不能丢啊),巧妙迁移到情节“还车与不还车”的理由。在具体而富有诱惑力的现实面前,这“心上的尺子”该如何丈量?
  此外,还要准确把握文本基调,寻找文本原有的价值取向。如《长城》一文,长城是“害人工程”还是“民族驕傲”?文学作品本身的模糊性,给了读者自由的解读空间。还原史实本身,长城作为防御工程,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当然,在现代人的眼中,就修筑长城给当时的劳动人民所带来的苦难来说,长城不能不算一个“害人工程”。多元解读应该是我们所要提倡的,其背后折射出的是人本主义的理念。问题是,我们必须回归文本的本身,引领学生从中读出对今天孩子有教育价值的东西来。我们在考虑文本潜在价值时,更要把握文本的主导倾向,要在文本原意和多元解读之间建立平衡,从而寻找到基于特定文本的阅读意义。教《长城》,应在点出“劳动人民的血汗”后,着力引导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为解决搬运巨石难题所展示出的令人叹为观止的“智慧”,从而在学生心中立起一个民族骄傲的“标志”,引导课堂主旋律。
  二、潜心解读文本,努力培养阅读评价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纵观当前所观之课,大多注重阅读理解和阅读感受,鲜有关注阅读评价能力的培养。而在教学实践中要落实,就更加要求老师要潜心解读文本,思考如何依据教材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与课标能力要求、与学生学习实际相吻合。
  贾志敏老师在执教《全神贯注》一文时就给老师们带来诸多启示。贾老师设计了这样的提问:“谁全神贯注?罗丹全神贯注这样做,对还是不对?”另一个提问是“全神贯注是不是我们必须做到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生活经历等充分发表见解及其理由。这两个问题乍一看都好懂、都好回答,但细想,未必。这就是学生认知困难处,需要老师加以点拨。贾老师顺势引导学生看课文最后一句话:“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老师提醒学生这句子有三个关键词:一切工作、值得去做、做得好。在师生对话、生生议论等过程中,对罗丹的做法、态度都褒贬不一,甚至有半对半错的看法。举例说,读书做功课是值得做的,要全神贯注,但全神贯注到废寝忘食,也不好,于身体无益,宜劳逸结合。无论是哪种观点,都是学生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与理解,都应该珍视。阅读课堂教学的魅力就在这里:通过交流议论、师生(生生)对话,大家分享不同的观点或想法,然后引起各自的认知冲突,这时学生就要进一步鉴别、评价、取舍,最后形成个性化的认识或见解,当然也有认识的完善与融合。另外,也做到语言与思维相融合;教文与育人相融合。
  三、潜心解读文本,准确把握单元教学重点
  近代以来,课文以单元为基本单位组合进入教材。因此,教师解读教材,首先要解读的是单元中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四课:《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找骆驼》。这一组课文虽然都是讲“观察”,但是,联系课文的内容,我们发现它们所讲的“观察”还是有区别的:《花钟》侧重讲“观察有趣的事情”;《蜜蜂》侧重讲“用实验的方式去观察”;《玩出了名堂》侧重讲“观察要注意观察的工具”;《找骆驼》侧重讲“观察要和思考结合”。这样,我们在教学这些课文时,就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观察能力”的差别。再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有四课:《古诗两首》——《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一组课文也都是讲“观察”。但是,联系到单元作文写“观察心理测试图”,在教学中,就应该明确培养学生“持续观察能力”。在单元阅读和其他活动中,强化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
  四、潜心解读文本,领会文本语言特色
  教师必须沉下心去,潜心解读文本,引领学生体验、感受、领悟,让学生享受文本语言之美。教学中应重视包含丰富情感与理趣的语言。如《山中访友》第二人称的妙用。文章开篇用第一人称交代后,到了山中,见了第一位“老朋友”,禁不住亲热地转用第二人称打招呼“啊,老桥,你……”,“老桥”一是昵称,一是故交。其一,扣题“访友”,其二,对“桥”的深厚情谊,溢于言表。还有下文的连用五个“你好,××的××!”,形成了多句排比。这场景,犹如意外遇上朋友聚会,排比句脱口而出。那气势、那气场,对读者的情感具有相当强的感染力,情感也达到高峰。又如起画龙点睛作用的修辞:“好一个高傲的动物!”(《白鹅》)。不同作家的语言,各具特色,如鲁迅先生的惜墨如金,“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少年闰土》)。这简洁的人物外貌描写,写出了一个贫穷的农家孩子的形象(小毡帽,当时江浙一带穷苦人戴的帽子),尽管是穷家孩子,但也是父母的心头肉啊,也有父母的疼爱(银项圈)。又如老舍先生的喜用短句等。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青年专项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指导’有效教学策略的案例研究”(编号:12B1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闫学.小学语文文本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刘仁增.课文细读:指向文本秘妙[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4]倪效思.于细读中体味语言之美[J].人民教育,2009(06).
  [5]谈永康.阅读教学的一大突破[J].小学语文教学,2014(11).
其他文献
【摘 要】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对教学质量影响巨大。小学语文教学运用小学心理学原理通过巧设情境教学,打破常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们的潜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主动学习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兴趣是思维的动力,人在情绪高涨时的思维水平是情绪低落时的两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文本的不同特点,如果能为学生
【摘 要】“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因动态生成而更具有生命活力。不少数学教师为了能更顺利地完成教学,往往会采取回避或强行将学生的思维拉回到预设轨道的方式,从而抑制了他们的学习激情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此,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提出如下教学思考:精心预设铺垫生成、和谐课堂促进生成、教学机智把握生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设;生成;机智  叶澜老师曾经说过:“
【摘 要】“研学后教”教学理念旨在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具有特色、充满活力、高效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从我校采用“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我校的科学老师一直“让教于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就“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所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简单梳理和原因总结,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促使“研学后教”理念在小学科学课堂更有效地实施。 
摘要:针对高校招生实施阳光工程取得的成果,以及现阶段高校招生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需求,从阳光工程的内涵分析入手,阐述了高校招生工作实施阳光工程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真情服务的招生理念,贯彻了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在体现人文关怀的情境下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贯彻执行。  关键词:高校招生; 阳光工程; 人文关怀; 内涵  中图分类号: G473
【摘 要】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以科学课程为基础,教学中教师的探究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关键词】探究活动;创新能力;科学素质  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教育的宗旨在于形成人的良好素质,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难点。它的“难”除了在于没有统一的教材外,还在于没有稳定的专任教师。指导老师多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更是阻碍学科和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综合实践;科组建设;组织形态;教研形态;文化形态  科组是学校最基本的教研组织,是学校教育思想下行最底层更是最有效的执行组织,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平台。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小学三年级到高中新增设的一
天气转凉,孩子们都穿上了厚厚的冬衣,但是幼儿园里的大树如何温暖过冬呢?原来大树也怕冷,也可以穿上冬衣御寒呢。  2018年12月7日是一年一度的“大雪”节气,由幼儿教育杂志社主办,义乌市教育局和义乌市宾王幼儿园承办,义乌市实验幼儿园、义乌市国贸幼儿园、义乌市福田幼儿园参与的“为树穿新衣,时尚过暖冬”亲子活动在义乌市宾王幼儿园开展。  互动游戏,快乐开场  亲子活动在游戏中拉开了序幕。“拍拍你的头,
【摘 要】将创新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是语文教师的一个教学目标。从引导自主探索、激发创新意识到营造创新氛围,再到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精神,最后多角度诱发思维以提高创新能力,本文结合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论述,对小学语文创新教育进行有价值的探索。  【关键词】个性发展;创新能力;自主;轻松;开放;质疑  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不容忽视的事情。新课程理念下的
【摘 要】“研学后教”数学课堂通过融入趣味情境、生活情境、悬疑情境、操作情境和探究情境等“情境教学”,把数学知识融入到情境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成就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研学后教;情境教学;数学课堂  番禺区“研学后教”课堂改革一年多来,“明确目标——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汇报展示——应用拓展”成为当今数学课堂普遍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诚然,“研学后教”的课堂,把学习
【摘 要】儿童本性是善良的,但对儿童的教育不得法,往往事与愿违。善良是一个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历久弥坚的瑰宝,善良教育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心理,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本人将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结合自己的班级管理实际,谈谈小学生的善良教育,探索一种与善良同行的班级管理模式。  【关键词】善良教育;以身作则;引导;角色互换  从教十多年来,在班级管理方面虽说有了点经验,但是总觉得力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