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文教学在培养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古诗文研学问题的设计从字词类、诵读类和意象类三个方面考虑,通过学生自主研学和合作交流的方式以期达到读懂诗文内容、注重朗读和背诵以及体会诗文的意象和情感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文;诗词;研学问题;设计策略
古诗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传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和古典文化素养,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熏陶学生的高尚情感和情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那样,语文既是人们的一种交流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体现,其基本的特点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我们既是世界的人,也是中国的人;既是现代的人,也是历史的人。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方面,在引进国外多样的文化内容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熏陶和培养,而古诗文教学则是向学生直接呈现古典文化的文本。
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有诗歌、词和简短的文言文,其中除了六年级开始涉及简短的文言文外,大部分为古诗,尤其是五言绝句或七言绝句居多,间或有一些简短的词篇。关于古诗文的教学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侧重在朗读和背诵、大体把握诗文的内容含义、展开想象以体会诗文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语言的优美等方面。虽然古诗文的语言与现代汉语已经有较大的差别,古诗文中所描绘的各种生活场景也与现代生活有些距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言和生活背景有些许的陌生,但是教师仍旧可以根据研学后教的教育理念,在充分了解课程标准、学生学情、教学目标和古诗文教学内容重难点的设计研学问题,引导学生先对古诗文进行自主探究,从而提高古诗文的教学效果并培养学生自主研学的探究能力。下面就以下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小学语文古诗文研学问题的设计策略。
一、设计字词类研学问题,培养学生读懂古诗文的能力
字词是组成古诗文的基本要素,在解读古诗文字词含义的基础上理解古诗文内容是学习古诗文的前提和基础。与一般的现代文课文相比,古诗文构成要素以字居多而不像现代文那样是以词语为基本;古诗文中存在不少通假字、古今字和古今异义字,同时还有诸多的词类活用现象,这往往是正确解读古诗文而不理解出错的关键;古诗文中还存在不少的生僻字,有些在现代文中还较多的使用,有些使用已经不多,这是需要重视的另一个方面。因此为了让学生读懂古诗文,需要设计一些字词类的研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针对诗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巧设研学问题,促使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注释和语文工具书,正确理解这类字词在古诗文中的特殊含义。例如: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寺壁》这首诗,针对标题中的“题”字可以设计这样的研学问题“一般而言,‘题’字属于名词,是标题、题目的意思;但是这首诗的标题中,把题目理解为名词性的‘标题’明显不合适,那么这里的‘题’字是什么词性和含义呢?这属于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通过这一研学问题的引导,学生关注到“题”字的特殊含义,通过查找相关工具书、小组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以及老师的点拨讲解,学生们接触到了古诗文中名词作动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针对古诗文中的古今字、古今异义字和通假字设计研学问题。狭义的通假字又称作“假借”字,指的是古人在写作时没有使用本字而用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广义的通假字还包括古今字和异体字。而古今字则和字的分化有关系,分化前的字称作“古字”或者“本字”,分化后各有专门含义的字称作“今字”或者“衍生字”。古今字和通假字在小学古诗文中出现的频率较小,在初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才较多地出现,若是出现的话往往会是理解古诗文含义的障碍,这也是字词类研学问题需要注意的地方。古今异义字方面,如六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中,“涕”字现代汉语的意思是“鼻涕”,但是在古代汉语中,在这首诗中,“涕”是眼泪的意思;“妻子”在这首诗中由“妻”和“子”这两个字组成,指的是妻儿,是妻子和儿女的意思;这些都是这首诗中需要用研学问题加以引导的字词。
针对古诗文中的生僻字设计有关研学问题,可以利用造字方法和组词的方式进行设问,加深学生对古诗文中生僻字的构形和含义关系的理解,扫清古诗文学习的障碍。例如:《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中的“浥”字是一个形声字,左边的三点水是形旁,右边的“邑”是声旁,是湿润的意思。生僻字的导学主要依靠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和查找工具书的方式进行,适当地设计一些有关造字方法和组词方式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形义间的联系,学会古诗文中的这些生僻字。
二、设计诵读类研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古诗文的语言之美
朗读和背诵是小学阶段古诗词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感,体会诗词感情和意义的重要途径。朗读和背诵需要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一个是把握古诗词的韵律,掌握诗词的平仄、对仗和押韵;另一个是对古诗文的整体感知和大意把握,这也是有感情和意蕴地朗读和背诵所有文字作品的前提条件。
古诗词本是一种用于吟唱而具有音乐美感的特殊文体,因此特别讲究行数、字数、平仄和押韵的要求。小学语文选取的古诗多数是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有四句和八句之分,五言或七言之别。平仄方面,古人根据汉语的发音规律划分了平声(相当于现代普通话的第一声和第二声)、上声(相当于现代普通话的第三声)、去声(相当于现代普通话的第四声)和入声(现代普通话中已经消失,演变为其它三声)这四声,其中阴平和阳平归作诗词中的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归作诗词中的入声,平仄符合规范要求则朗读出来具有一种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感。古诗一般讲究偶句押韵,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词的押韵比较复杂但也有韵脚的要求。如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设计这样的音韵学研学问题:“韵文讲究押韵,即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得诵读出来有一种铿锵和谐的音乐美感。王维的这首唐诗是七言绝句,属于韵文,通过默读或大声朗读的方式,你能找出韵母和押韵的字吗?有一句诗不押韵,请找出来。”通过这一研学问题的引导,使学生探索研学到这样的知识:“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全诗第一、二、四句押韵en,其中第三句不押韵;古诗中一般讲究偶句押韵,单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再如《春晓》这首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全诗第一、二和四句押韵ao,其中第二句的“啼鸟”本来的语序是“鸟啼”,但是诗人为了押韵调整了语序。古诗中常常因为押韵的问题调整语序,语序的调整往往不利于诗文意思的理解,但是明白了押韵的要求的话,理解起来就不难了。这也是设计朗读类研学问题可以考虑的方面。
三、设计意象类研学问题,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善于联想和想象,对许多事物的认识不是以概念和逻辑的方法去把握,而是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能力去认知。诗词作为一种蕴含作者情感的文学作品,往往由特定的意象组成,营造出意境氛围,而这种意象和意境的体会正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
诗词中的意象离不开景物的描写,景物描写带上作者的观察选择、主观体会和感情色彩则属于一种意象之美。诗词中的景物描写既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又时常融景于情,通过写景来表达作者的某种感情。在景物描写的具体手法方面,常常使用动静结合、夸张、拟人、比喻等手法。针对诗词中的景物描写设计研学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景物描写的手法,体会作者写景过程中渗透的感情,启发想象能力,用形象思维能力去构建一幅“诗情画意”的图景,体会一种意境之美。如刘禹锡《望洞庭》一诗设计这样的有关景物描写的研学问题:“这首描写洞庭湖水光月色的写景小诗澄澈空明、意味隽永。诗人在写景的过程中运用了三个贴切的比喻,请分别指出每个比喻的本体和喻体?通过这些比喻,展开想象,体会这首诗的意象之美。”这首诗把洞庭湖面比作未磨的铜镜,把月光下的平静湖面比作白银盘,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通过这些比喻展现了洞庭湖平静悠远、清旷奇异的夜景。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研学问题的设计思路与现代文课文有所不同,主要侧重在字词、诵读和意象方面,通过学生自主研学和合作交流的方式以期达到读懂诗文内容、注重朗读和背诵以及体会诗文的意象和情感的教学目的。此外,诸如诗文作者的写作背景、与诗文有关的历史文化常识等等,也可以考虑进行研学问题的设计。相对于现代文的研学实际状况而言,学生在古诗文的研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大一些,这不仅需要更多地发挥研学小组合作交流的作用,还需要教师在古诗文研学问题设计的角度和难度方面多一些考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吕家林.古诗文鉴赏与人格修养[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3]陈瑜.试论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1(04).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文;诗词;研学问题;设计策略
古诗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传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和古典文化素养,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熏陶学生的高尚情感和情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那样,语文既是人们的一种交流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体现,其基本的特点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我们既是世界的人,也是中国的人;既是现代的人,也是历史的人。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方面,在引进国外多样的文化内容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熏陶和培养,而古诗文教学则是向学生直接呈现古典文化的文本。
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有诗歌、词和简短的文言文,其中除了六年级开始涉及简短的文言文外,大部分为古诗,尤其是五言绝句或七言绝句居多,间或有一些简短的词篇。关于古诗文的教学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侧重在朗读和背诵、大体把握诗文的内容含义、展开想象以体会诗文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语言的优美等方面。虽然古诗文的语言与现代汉语已经有较大的差别,古诗文中所描绘的各种生活场景也与现代生活有些距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言和生活背景有些许的陌生,但是教师仍旧可以根据研学后教的教育理念,在充分了解课程标准、学生学情、教学目标和古诗文教学内容重难点的设计研学问题,引导学生先对古诗文进行自主探究,从而提高古诗文的教学效果并培养学生自主研学的探究能力。下面就以下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小学语文古诗文研学问题的设计策略。
一、设计字词类研学问题,培养学生读懂古诗文的能力
字词是组成古诗文的基本要素,在解读古诗文字词含义的基础上理解古诗文内容是学习古诗文的前提和基础。与一般的现代文课文相比,古诗文构成要素以字居多而不像现代文那样是以词语为基本;古诗文中存在不少通假字、古今字和古今异义字,同时还有诸多的词类活用现象,这往往是正确解读古诗文而不理解出错的关键;古诗文中还存在不少的生僻字,有些在现代文中还较多的使用,有些使用已经不多,这是需要重视的另一个方面。因此为了让学生读懂古诗文,需要设计一些字词类的研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针对诗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巧设研学问题,促使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注释和语文工具书,正确理解这类字词在古诗文中的特殊含义。例如: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寺壁》这首诗,针对标题中的“题”字可以设计这样的研学问题“一般而言,‘题’字属于名词,是标题、题目的意思;但是这首诗的标题中,把题目理解为名词性的‘标题’明显不合适,那么这里的‘题’字是什么词性和含义呢?这属于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通过这一研学问题的引导,学生关注到“题”字的特殊含义,通过查找相关工具书、小组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以及老师的点拨讲解,学生们接触到了古诗文中名词作动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针对古诗文中的古今字、古今异义字和通假字设计研学问题。狭义的通假字又称作“假借”字,指的是古人在写作时没有使用本字而用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广义的通假字还包括古今字和异体字。而古今字则和字的分化有关系,分化前的字称作“古字”或者“本字”,分化后各有专门含义的字称作“今字”或者“衍生字”。古今字和通假字在小学古诗文中出现的频率较小,在初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才较多地出现,若是出现的话往往会是理解古诗文含义的障碍,这也是字词类研学问题需要注意的地方。古今异义字方面,如六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中,“涕”字现代汉语的意思是“鼻涕”,但是在古代汉语中,在这首诗中,“涕”是眼泪的意思;“妻子”在这首诗中由“妻”和“子”这两个字组成,指的是妻儿,是妻子和儿女的意思;这些都是这首诗中需要用研学问题加以引导的字词。
针对古诗文中的生僻字设计有关研学问题,可以利用造字方法和组词的方式进行设问,加深学生对古诗文中生僻字的构形和含义关系的理解,扫清古诗文学习的障碍。例如:《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中的“浥”字是一个形声字,左边的三点水是形旁,右边的“邑”是声旁,是湿润的意思。生僻字的导学主要依靠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和查找工具书的方式进行,适当地设计一些有关造字方法和组词方式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形义间的联系,学会古诗文中的这些生僻字。
二、设计诵读类研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古诗文的语言之美
朗读和背诵是小学阶段古诗词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感,体会诗词感情和意义的重要途径。朗读和背诵需要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一个是把握古诗词的韵律,掌握诗词的平仄、对仗和押韵;另一个是对古诗文的整体感知和大意把握,这也是有感情和意蕴地朗读和背诵所有文字作品的前提条件。
古诗词本是一种用于吟唱而具有音乐美感的特殊文体,因此特别讲究行数、字数、平仄和押韵的要求。小学语文选取的古诗多数是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有四句和八句之分,五言或七言之别。平仄方面,古人根据汉语的发音规律划分了平声(相当于现代普通话的第一声和第二声)、上声(相当于现代普通话的第三声)、去声(相当于现代普通话的第四声)和入声(现代普通话中已经消失,演变为其它三声)这四声,其中阴平和阳平归作诗词中的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归作诗词中的入声,平仄符合规范要求则朗读出来具有一种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感。古诗一般讲究偶句押韵,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词的押韵比较复杂但也有韵脚的要求。如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设计这样的音韵学研学问题:“韵文讲究押韵,即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得诵读出来有一种铿锵和谐的音乐美感。王维的这首唐诗是七言绝句,属于韵文,通过默读或大声朗读的方式,你能找出韵母和押韵的字吗?有一句诗不押韵,请找出来。”通过这一研学问题的引导,使学生探索研学到这样的知识:“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全诗第一、二、四句押韵en,其中第三句不押韵;古诗中一般讲究偶句押韵,单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再如《春晓》这首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全诗第一、二和四句押韵ao,其中第二句的“啼鸟”本来的语序是“鸟啼”,但是诗人为了押韵调整了语序。古诗中常常因为押韵的问题调整语序,语序的调整往往不利于诗文意思的理解,但是明白了押韵的要求的话,理解起来就不难了。这也是设计朗读类研学问题可以考虑的方面。
三、设计意象类研学问题,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善于联想和想象,对许多事物的认识不是以概念和逻辑的方法去把握,而是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能力去认知。诗词作为一种蕴含作者情感的文学作品,往往由特定的意象组成,营造出意境氛围,而这种意象和意境的体会正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
诗词中的意象离不开景物的描写,景物描写带上作者的观察选择、主观体会和感情色彩则属于一种意象之美。诗词中的景物描写既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又时常融景于情,通过写景来表达作者的某种感情。在景物描写的具体手法方面,常常使用动静结合、夸张、拟人、比喻等手法。针对诗词中的景物描写设计研学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景物描写的手法,体会作者写景过程中渗透的感情,启发想象能力,用形象思维能力去构建一幅“诗情画意”的图景,体会一种意境之美。如刘禹锡《望洞庭》一诗设计这样的有关景物描写的研学问题:“这首描写洞庭湖水光月色的写景小诗澄澈空明、意味隽永。诗人在写景的过程中运用了三个贴切的比喻,请分别指出每个比喻的本体和喻体?通过这些比喻,展开想象,体会这首诗的意象之美。”这首诗把洞庭湖面比作未磨的铜镜,把月光下的平静湖面比作白银盘,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通过这些比喻展现了洞庭湖平静悠远、清旷奇异的夜景。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研学问题的设计思路与现代文课文有所不同,主要侧重在字词、诵读和意象方面,通过学生自主研学和合作交流的方式以期达到读懂诗文内容、注重朗读和背诵以及体会诗文的意象和情感的教学目的。此外,诸如诗文作者的写作背景、与诗文有关的历史文化常识等等,也可以考虑进行研学问题的设计。相对于现代文的研学实际状况而言,学生在古诗文的研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大一些,这不仅需要更多地发挥研学小组合作交流的作用,还需要教师在古诗文研学问题设计的角度和难度方面多一些考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吕家林.古诗文鉴赏与人格修养[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3]陈瑜.试论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