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要:校企合作是消弭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鸿沟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以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例,从学生管理者角度出发,探讨校企合作在农科人才培养上的作用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关键词:农业院校;人才培养;实践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011-02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企合作是消弭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鸿沟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以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例,从学生管理者角度出发,探讨校企合作在农科人才培养上的作用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四大领域之一,它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对“空间与图形”是这样阐述的:“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并初步发展空间观念,学会推理;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可见,它不仅仅是对定义和公式的理解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见,“复习”有巩固知识和为学习新知做铺垫的作用。然而,也正因为是“学过的东西”,使复习课的教学往往因重复练习,而缺少新意;因题海战术,而显得枯燥无味。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摘要:随着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要找到一种适合中国职业教育的模式已经成为了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本文以成熟的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为切入点探析一种适合数控切削机械师专业的有特色的新型模式。 关键词:双元制;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01-02 一、
摘要:山东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作为“卓越计划”首批入选工科专业,在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的累计1年的企业实践环节设置及实现形式上,提出并采用了“标准化、模块化、双导师、小组化分阶段推进”的模式,通过与本专业具有密切联系和良好行业背景及美誉度的5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合作,采用标准模块化的模式将“卓越计划”教学大纲中所规划的11个企业实践环节科学地设置在8个学期内,采用小组
天水市果树研究所于1989年引进栽培并推广甜樱桃,至今天水地区已栽培1334多公顷,随着樱桃栽培年限增加和气候变化等原因,近年来樱桃褐斑病在天水樱桃产区普遍发生,危害较重的园片到8月份就造成大量落叶,至9月份全树60%以上的叶片脱落,严重影响樱桃的产量和质量。为了有效防治樱桃褐斑病,我们于2009年选用25%金库乳剂等9种药剂进行樱桃褐斑病田间防治试验。
摘要:随着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应该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但是,传统的、习惯的定性始终还会与此发生冲突,长期应试教育形成的许多模式影响新观念的构建,这需要进行培训。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要实现这种转变的有效方式,通过反思、比较分析获得体会,对教学活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体现新课程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反思;农村学
格桑德吉 2000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并且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帮辛乡小学教学。 墨脱县帮辛乡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
摘要:民族地区交通人才是交通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交通建设将向民族地区推进,交通人才的缺口日益显现。通过对民族地区现有交通人才结构的分析,探讨如何通过政策倾斜、教学资源配置、教育方法改革等方面,达到迅速提升民族地区交通人才的素质的目标,从而达到民族地区交通人才本土化的目标。 关键词:民族地区;交通人才;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的课程意识与教学观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还有一部分教师对“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来教”存在着片面的认识,以“活用教材”为借口,随意改编教材,一味地追求个性化教学,导致教学活动简单、肤浅、变味,偏离教材原定的教学目标。 近日,学校举行双周一教研活动,年级组教师执教了“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从例题的教学到习题的剖析都进行了重组,但教学效果如何呢?下面,我就撷取其中的教学片
在中国当代的专业音乐创作中,许多作曲家都不同程度地利用了富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来进行创作,并由此而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不过,这种利用大都停留在“借鉴”或“吸收”的层面,而很少是以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根基的。这与作曲家的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关系,既便其中有人属于少数民族,但也很少有在少数民族地区长期生活的经历,缺乏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长期熏陶的积淀,因此自然也就难以在创作中实现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