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数学不仅是高考的必考科目更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平台.新课改的推进让我们明白了传统意义上的高中数学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身临其境的感受数学、理解数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投入学科知识中.情境教学强调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动性,强调兴趣的培养,提倡学生以已有的感性认识和知识体系为基础,在实践中逐步接受新的知识,在发展、创造中提高素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人才发展导向的转变,加快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紧迫而重大的工作,过去单纯的书本教育转化为重在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激发创造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向素质教育实行转轨.
一、利用诱发主动进行情境教学
新课标新教材要求我们:教育应以学生为本.面对当今新时期的青少年,服务于这样一种充满生气、有真挚情感、有更大可塑性的学习活动主体,教师绝不可以越俎代庖,以知识的讲授替代主体的活动.情境教学就是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优化的情境中产生动机、充分感受、主动探究.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应以启发学生思维为立足点.
二、利用认知冲突进行情境教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良好的问题情境在于它有效地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而这恰好是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切入点.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利用知识的新旧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不同特点之间的差异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动摇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延长学生的有效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养成批判型的思维习惯,主动完成认知结构的构建.
三、利用强化感觉进行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往往会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强化感受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如,在学习“角的概念的扩展”这一节时,教师可先让一名学生在讲台上来展示我们在军训时训练的向左向右转,发现都可以表示角,但是方向显然不同,那么对于这样的两个角怎么去表示呢?学生一下子就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四、利用人文知识进行情境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学史、数学故事或其他有趣的知识,借以反映知识的形成过程,反映知识点的本质.除此之外,在教学中适时地开展数学人文教育十分重要,如,在学习“推理与证明”时,可以向学生介绍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七桥问题、四色原理、费尔马定理等知识,引起学生对该知识的重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既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同时又可以看成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而且数学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掌握起来较难,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设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验,引导学生从实验中领悟数学知识的形成.
例如,在讲“数学归纳法”时,由于数学归纳法比较抽象,许多学生对“一个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经过数学归纳法的步骤证明后是正确的”不太理解,特别是对它的第二步不理解,这时可以设置试验情境:“多米诺”骨牌游戏:几十张骨牌放在桌上,玩时将骨牌按一定间距排列成行,轻轻碰倒第一枚骨牌,其余的骨牌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依次倒下.可以看到,要使每一个骨牌都倒下首先需要第1个骨牌必须倒下以外,其次前面一个骨牌倒下后面一个骨牌也要紧接着倒下.
六、利用旧知识的片面性和不完备性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往往具有片面性和不完备性,教师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巧设创设问题情境,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如在讲双曲线时,可创设情境,以前初中学过双曲线,那么今天讲得双曲线与我们以前学得双曲线是不是一回事呢,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利用典故及带有趣味性、知识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典故、趣味性的问题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讲概率时,让学生了解这门学科的产生历史:概率论产生于17世纪中叶,来源也是生活现实问题解决的理论概括,主要是分赌金过程中研究随机现象规律.实际上,概率这一数学概念已经广泛应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尤其是经济统计、保险计算等领域.对于概率理论发展脉络的了解,学生会增强对学生与生活联系的深切感受,从而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用数学来指导生活的浓厚兴趣.
七、利用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悬念是人对事件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它对大脑皮层有强烈持续的刺激作用,使你一时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在课堂上设置悬念,能使学生因好奇而产生探究的欲望,从而开启学生的思路,活跃思维质疑、思疑、释疑、再生疑.有益于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思维的火花.
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时,可设计这样一个情境:传说在某个国家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十分高兴,他决定要满足大臣一个要求,大臣说:“陛下,只要你在棋盘上赏一些麦子就行了.在棋盘的第1个格放1粒,在第2个格放2粒,在第3个格放4粒,在第4个格放8粒,然后16粒、32粒,直到放满第64个格子就行了”.这些麦子究竟有多少?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麦子吗?
作者单位:江苏省洪泽县第二中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投入学科知识中.情境教学强调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动性,强调兴趣的培养,提倡学生以已有的感性认识和知识体系为基础,在实践中逐步接受新的知识,在发展、创造中提高素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人才发展导向的转变,加快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紧迫而重大的工作,过去单纯的书本教育转化为重在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激发创造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向素质教育实行转轨.
一、利用诱发主动进行情境教学
新课标新教材要求我们:教育应以学生为本.面对当今新时期的青少年,服务于这样一种充满生气、有真挚情感、有更大可塑性的学习活动主体,教师绝不可以越俎代庖,以知识的讲授替代主体的活动.情境教学就是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优化的情境中产生动机、充分感受、主动探究.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应以启发学生思维为立足点.
二、利用认知冲突进行情境教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良好的问题情境在于它有效地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而这恰好是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切入点.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利用知识的新旧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不同特点之间的差异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动摇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延长学生的有效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养成批判型的思维习惯,主动完成认知结构的构建.
三、利用强化感觉进行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往往会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强化感受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如,在学习“角的概念的扩展”这一节时,教师可先让一名学生在讲台上来展示我们在军训时训练的向左向右转,发现都可以表示角,但是方向显然不同,那么对于这样的两个角怎么去表示呢?学生一下子就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四、利用人文知识进行情境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学史、数学故事或其他有趣的知识,借以反映知识的形成过程,反映知识点的本质.除此之外,在教学中适时地开展数学人文教育十分重要,如,在学习“推理与证明”时,可以向学生介绍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七桥问题、四色原理、费尔马定理等知识,引起学生对该知识的重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既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同时又可以看成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而且数学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掌握起来较难,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设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验,引导学生从实验中领悟数学知识的形成.
例如,在讲“数学归纳法”时,由于数学归纳法比较抽象,许多学生对“一个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经过数学归纳法的步骤证明后是正确的”不太理解,特别是对它的第二步不理解,这时可以设置试验情境:“多米诺”骨牌游戏:几十张骨牌放在桌上,玩时将骨牌按一定间距排列成行,轻轻碰倒第一枚骨牌,其余的骨牌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依次倒下.可以看到,要使每一个骨牌都倒下首先需要第1个骨牌必须倒下以外,其次前面一个骨牌倒下后面一个骨牌也要紧接着倒下.
六、利用旧知识的片面性和不完备性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往往具有片面性和不完备性,教师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巧设创设问题情境,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如在讲双曲线时,可创设情境,以前初中学过双曲线,那么今天讲得双曲线与我们以前学得双曲线是不是一回事呢,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利用典故及带有趣味性、知识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典故、趣味性的问题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讲概率时,让学生了解这门学科的产生历史:概率论产生于17世纪中叶,来源也是生活现实问题解决的理论概括,主要是分赌金过程中研究随机现象规律.实际上,概率这一数学概念已经广泛应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尤其是经济统计、保险计算等领域.对于概率理论发展脉络的了解,学生会增强对学生与生活联系的深切感受,从而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用数学来指导生活的浓厚兴趣.
七、利用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悬念是人对事件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它对大脑皮层有强烈持续的刺激作用,使你一时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在课堂上设置悬念,能使学生因好奇而产生探究的欲望,从而开启学生的思路,活跃思维质疑、思疑、释疑、再生疑.有益于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思维的火花.
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时,可设计这样一个情境:传说在某个国家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十分高兴,他决定要满足大臣一个要求,大臣说:“陛下,只要你在棋盘上赏一些麦子就行了.在棋盘的第1个格放1粒,在第2个格放2粒,在第3个格放4粒,在第4个格放8粒,然后16粒、32粒,直到放满第64个格子就行了”.这些麦子究竟有多少?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麦子吗?
作者单位:江苏省洪泽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