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初中语文学习更是提升国民文化素养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效手段。而阅读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中之重。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对阅读能力的考查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做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化,语文中考改革力度的加强,现代文阅读的地位越发凸显。近年来,随着中考语文分值的提高,试卷中的主观题目越来越多,对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阅读理解题已经成为考题中的重点戏。《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现代文阅读可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种形式,课内阅读范围小、变化少,反映不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而最能反映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在考试中拉出差距的是课外现代文阅读理解。那么,如何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明确文章所蕴含的意义,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如下一些体会,请行家里手予以斧正。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必须让学生对科任老师产生心理的认可。为此,我从下面几方面入手:注重教学时的语言美。语言美除普遍使用谦语、敬语外,还应在教育学生时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说话的语气。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注意用诚恳的语言来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同样,课外也应该注意与学生的语言沟通,从而使他们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教学语言应具有趣味性。要想把课教活,就要求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可运用一些幽默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学语言应具有科学性。教师讲课时语言表达要准确、中肯、规范,语文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为此,教师要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要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这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
第二,能将书面语言转换为口语。教师在授课时,要有意识地把作品需要传达的思想转换为口语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易于理解,接受文章的内容。例如:教学《春》中的春花图时,我用了“本段用了几种颜色来写春花”、“写了哪些事物”、“在哪里”、“美不美”这几句口语提问,学生很快就回答出正确的答案,从而很自然地理解了本段运用“从上到下”的写法和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三,适当运用体态语言辅助。体态语言就是身体语言,包括表情、手势、眼神等。在阅读教学中,会遇到一些描述动作、神态的词语,条件许可的话,我就会借助口语和体态语言来解释。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激励教育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教给学生以知识、能力,更要培养时代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激励教育的方法不仅用于阅读中的情感教育,也可用于激励学生想象和求异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例如:我在教七年级上册《人生寓言》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想象这两则寓言描绘了几个画面?然后体会两则寓言中主人公的心理。最后在归纳寓言寓意的时候,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只要言之有理,或保留、或肯定、或称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教会学生善悟
读书不能只停留在字音和表面意义上,要在读中精思、悟神、明白,这样读书才能读出书中之味。要知好酒不品不知其味,好文章不悟不明其美。在閱读经典之作,范文美文时,指导学生不能停留在浅层基础上,不能浅尝辄止,要深入进去,多问几个为什么。读文章要仔细体味、品评、鉴赏,也就是要像佛家那样善“悟”。
悟文章结构技巧。结构技巧的作用在于把写作内容巧妙排列,使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读时要看它的行文顺序、自然段起讫,层次间衔接、过渡、照应等,体会其精妙之处。悟开头、结尾技巧。开头看其选用开门见山、宕开一笔、环境切入、巧妙铺陈、抒发情感、恰切比兴、设疑吸引等方法中的哪一项。结尾看其运用了呼应篇首、启发联想、卒章显志、意外结局等方法中的哪一种。悟文章语言。好的文章语言或词采华丽、激情澎湃;或简洁朴实如行云流水。体会其语言时关键看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使叙述条理清晰、脉络分明、详略得当;描写形象逼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议论简明扼要、画龙点睛、振聋发聩。
四、组织学生精练
练习是获取阅读知识和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乒乓球等的技能没有什么不同。”乒乓球的教学和训练是分解动作入手,语文教学不能总是抱着螺旋式的“潜滋暗长”不放。有鉴于此,训练前一定要熟知新课程标准在阅读能力上对初中生有何具体要求,要明确哪些重点、难点。然后分解训练、强化巩固。具体步骤如下:
精心选材。要选择哪些结构完整、层层清晰、语言精美、文体特征鲜明的文章来训练,不能信手拈来。统观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课外阅读选文,无不体现以上特点的。注意“三度”。即适度、梯度、力度。训练犹如登高,坡太陡,使人望而却步;坡太缓又常常令人索然寡味。训练时应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要讲求实效,严格训练,不能流于形式。精要训练。这是直接收到训练效果的极其重要的一环。所谓精要训练是对阅读训练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筛选和提炼,不要把拼音、字词等基础知识内容过多地穿插于阅读训练之中,要突出重点、难点,强化对如下能力点的训练:中心句的提取,段落层次的划分,表达方式的理解,修辞手法的确认,论证方法的识别,说明方法的判断,记叙描写方式的辨析,以及简答题、概括题、表述题的训练等。
参考文献:
[1]胡立永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初探[J].新课程学习,2011(03)
[2]吴梅.初中语文的阅读方法浅析[J].学周刊,2013(25)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化,语文中考改革力度的加强,现代文阅读的地位越发凸显。近年来,随着中考语文分值的提高,试卷中的主观题目越来越多,对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阅读理解题已经成为考题中的重点戏。《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现代文阅读可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种形式,课内阅读范围小、变化少,反映不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而最能反映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在考试中拉出差距的是课外现代文阅读理解。那么,如何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明确文章所蕴含的意义,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如下一些体会,请行家里手予以斧正。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必须让学生对科任老师产生心理的认可。为此,我从下面几方面入手:注重教学时的语言美。语言美除普遍使用谦语、敬语外,还应在教育学生时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说话的语气。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注意用诚恳的语言来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同样,课外也应该注意与学生的语言沟通,从而使他们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教学语言应具有趣味性。要想把课教活,就要求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可运用一些幽默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学语言应具有科学性。教师讲课时语言表达要准确、中肯、规范,语文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为此,教师要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要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这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
第二,能将书面语言转换为口语。教师在授课时,要有意识地把作品需要传达的思想转换为口语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易于理解,接受文章的内容。例如:教学《春》中的春花图时,我用了“本段用了几种颜色来写春花”、“写了哪些事物”、“在哪里”、“美不美”这几句口语提问,学生很快就回答出正确的答案,从而很自然地理解了本段运用“从上到下”的写法和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三,适当运用体态语言辅助。体态语言就是身体语言,包括表情、手势、眼神等。在阅读教学中,会遇到一些描述动作、神态的词语,条件许可的话,我就会借助口语和体态语言来解释。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激励教育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教给学生以知识、能力,更要培养时代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激励教育的方法不仅用于阅读中的情感教育,也可用于激励学生想象和求异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例如:我在教七年级上册《人生寓言》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想象这两则寓言描绘了几个画面?然后体会两则寓言中主人公的心理。最后在归纳寓言寓意的时候,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只要言之有理,或保留、或肯定、或称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教会学生善悟
读书不能只停留在字音和表面意义上,要在读中精思、悟神、明白,这样读书才能读出书中之味。要知好酒不品不知其味,好文章不悟不明其美。在閱读经典之作,范文美文时,指导学生不能停留在浅层基础上,不能浅尝辄止,要深入进去,多问几个为什么。读文章要仔细体味、品评、鉴赏,也就是要像佛家那样善“悟”。
悟文章结构技巧。结构技巧的作用在于把写作内容巧妙排列,使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读时要看它的行文顺序、自然段起讫,层次间衔接、过渡、照应等,体会其精妙之处。悟开头、结尾技巧。开头看其选用开门见山、宕开一笔、环境切入、巧妙铺陈、抒发情感、恰切比兴、设疑吸引等方法中的哪一项。结尾看其运用了呼应篇首、启发联想、卒章显志、意外结局等方法中的哪一种。悟文章语言。好的文章语言或词采华丽、激情澎湃;或简洁朴实如行云流水。体会其语言时关键看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使叙述条理清晰、脉络分明、详略得当;描写形象逼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议论简明扼要、画龙点睛、振聋发聩。
四、组织学生精练
练习是获取阅读知识和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乒乓球等的技能没有什么不同。”乒乓球的教学和训练是分解动作入手,语文教学不能总是抱着螺旋式的“潜滋暗长”不放。有鉴于此,训练前一定要熟知新课程标准在阅读能力上对初中生有何具体要求,要明确哪些重点、难点。然后分解训练、强化巩固。具体步骤如下:
精心选材。要选择哪些结构完整、层层清晰、语言精美、文体特征鲜明的文章来训练,不能信手拈来。统观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课外阅读选文,无不体现以上特点的。注意“三度”。即适度、梯度、力度。训练犹如登高,坡太陡,使人望而却步;坡太缓又常常令人索然寡味。训练时应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要讲求实效,严格训练,不能流于形式。精要训练。这是直接收到训练效果的极其重要的一环。所谓精要训练是对阅读训练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筛选和提炼,不要把拼音、字词等基础知识内容过多地穿插于阅读训练之中,要突出重点、难点,强化对如下能力点的训练:中心句的提取,段落层次的划分,表达方式的理解,修辞手法的确认,论证方法的识别,说明方法的判断,记叙描写方式的辨析,以及简答题、概括题、表述题的训练等。
参考文献:
[1]胡立永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初探[J].新课程学习,2011(03)
[2]吴梅.初中语文的阅读方法浅析[J].学周刊,20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