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民主”才配称“万岁”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yi1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四运动已经过去九十年了。当年的先驱者提出“民主”与“科学”两大价值观念也已九十多年了。遗憾的是,我们至今对于一些属于ABC层次的问题似乎还未弄清楚,例如:何谓民主?民主是好东西还是坏东西?中国有无实现民主的必要?等等。谓余不信,有某报文章为证:
  实际上。民主作为国家的组织形式决定了它和国家一样。具有结构上的依存性和功能上的有限性。从结构上看,民主和国家一样,都是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是一种历史现象,因而都服务于一定的阶级统治、都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亡,本质上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从功能上看,民主决不是万能的工具,而只是有限的手段,它不能鉴别真理、不能提高效率、不能实现事实平等,因而其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当民主存在的时候,它总不能真正实现,而当它真正实现时。民主也就消亡了。
  这段文章写得颇晦涩,但代表了时下的一种思潮、倾向,同类的文章还有《民主的迷思》之类,故以此文为代表驳正之。
  一曰: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这是一个老观点,其谬误很明显。纵观人类历史发展,自有阶级之后,奴隶制以来的社会都是少数剥削者压迫多数被剥削者的历史,所以鲁迅曾将历史分为“做稳了奴隶”和“想做奴隶而不得”两个时代。共产党之所以领导人民闹革命,其目的就是推翻少数剥削者的统治,让多数人民翻身做主,成为社会、国家的主人。民主者,人民是社会、国家主人之谓也。《国际歌》有云:“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这就是“民主”的真意、民主的实质,也是共产党人革命、奋斗以至流血牺牲的根本目的。如果民主不是共产党人的“目的”,那么,共产党人还有什么其他目的吗?
  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可用、可不用的。工具也是多种多样的,可用可不用的。如果民主只是手段,只是工具,自然可用、可不用。民主之外,还有专制、独裁、极权等诸多选项,请问,共产党人能够采用这些选项吗?如果民主只是一种手段,那么,邓小平为何声称:“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将“民主”视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难道一种“手段”有那么重要吗?何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的报告中要专列一节,阐述“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理?为何他宣称:“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一种“手段”能够成为“生命”?成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吗?
  其二,民主“不能”论。作者列举了民主的许多“不能”,例如,不能鉴别真理、不能提高效率,不能实现事实平等,等等,作者也许还可以列举出民主的其他许多“不能”和“局限”。奇怪的是,作者对民主的“能”和“优越性”却一字不提,似乎民主根本不是什么“好东西”。诚然,世界上没有包医百病的药方,但是,人类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证明,民主是解决中国问题的良药。远的不说,即以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历史而论,假如那个时期,中国有足够的民主,胡风等人会成为反革命集团吗?全国会有五十多万人被打成右派吗?会出现失去理智的狂热的大跃进吗?彭德怀等大批忧国忧民的干部、党员会因为批评大跃进的错误成为右倾机会主义者吗?还有,亿万农民会违反他们的意志去加入“公社”,而完全失去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吗?在绵延三年的饥荒,千万人沦为饿殍之后,会出现长达十年,殃及亿万人民的空前浩劫吗?以上种种,推源厥因,只能归结为缺少民主。或者说,只有形式上的民主。那时候,也有党的各级代表大会,有从地方到全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有多党合作制度,有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和许多法律,然而,这一切都抵挡不住运动的发生。那一段时候,人民并不能当家做主,不能决定自己,更不能决定中国的命运,历史是按照极个别人的意志运行、发展的。
  我们并不主张民主万能论,但是,回顾既往,总结历史经验,我们只能针锋相对地和该文作者唱一场“对台戏”,曰:民主可以限制“绝对权力”,防止“专断”,防止和纠正决策错误,特别是多年性的全局性的大错误;可以防治为人民所深恶痛绝而又长期蔓延于官场的腐败顽症;可以集思广益,正确决策;可以选贤任能,淘汰尸位素餐、或唯知阿谀奉承之辈,将真正愿意并且善于为人民服务的人才选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去;可以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参与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最快、最有效地反映人民愿望,使各级权力机关按人民的意志,在人民的监督下运行。总之,实行民主,利国利民者大焉、多焉。一句话,世界不能没有民主,中国不能没有民主。
  第三,民主虚假论与民主终将消亡论。该文认为,民主是“悖论”。“当民主存在的时候,它总不能真正实现,而当它真正实现时,民主也就消亡了”。这是该文中最不易理解也是最成问题的论述。
  如所周知,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政治生活中有许多违反民主原则的不正常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民主建设方面已经有了许多进步,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的作用、多党合作制的作用也在不断增强。人们虽然还不满足,但是确确实实感到,人们享受的民主权利较改革开放前增多了;人们也期望,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会赋予人民以更多的民主权利,然而,按照作者的“总不能真正实现”的观点,我们现在所得到的一切和将要得到的一切岂不统统是“假”的?何必还要搞什么“政治体制改革”!
  至于所谓“民主消亡”说,我想,作者的意思可能是,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阶级消亡了,国家消亡了,政党消亡了,作为统治工具的“民主”自然也就消亡了。但是,作者不了解,民主不仅适用于政府组织,也适用于非政府组织。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已经出现了许多非政府组织,例如企业、社团的董事会、理事会,学校和学术机构的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专业委员会之类,它们不是统治工具,然而,也完全需要依据民主的原则加以组织并且按照这一原则运行。将来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国家、政党都会消灭,但是,各种各样的非政府组织、社团仍将长期存在,它们也必然要依据民主的原则加以组织并运行。在那时候,民主不仅不会消灭,而且将日益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其作用。可以说,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民主就将永存。从这一意义上,只有民主才配称“万岁”,真正“万岁”。
  该文还谈到了“普选制”,引用恩格斯的话嘲笑提倡“普选”的人就像“水手”不研究风向、气候,不使用六分仪,而靠投票来选择方向。作者似乎忘记了普选制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肯定的“巴黎公社原则”之一。作者也似乎忘记了,邓小平同志在1987年曾经讲过:“大陆在下个世纪,经过半个世纪以后可以实行普选。现在我们县以上实行的是间接选举,县级和县以下的基层才是直接选举。”邓小平讲这一段话的时候,是二十世纪,他为何主张中国到二十一世纪五十年代才实行普选?同年,他在会见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联盟中央主席团委员科罗舍茨时曾经解释过:“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国,人口这么多,地区之间又不平衡,还有那么多民族,高层搞直接选举现在条件还不成熟,首先是文化素质不行。”可见,“普选制”还是个“好东西”,并不是西方资产阶级的“专利品”,只不过,我们现在条件还不成熟而已。
  该作者之文,并无多少理论价值。作者之意,概括起来说就是,民主不是什么非有不可的好东西,呼吁民主,争取民主,实现民主,都没有必要。中国长期实行君主专制,专制主义的传统不仅深厚,而且久远。有的人受专制主义的影响较深,熟悉并且习惯专制主义的统治方式,出现这些论点并不奇怪。值得人们重视的是,何以这样一篇文章,却被隆重推出?何以在中共十七大郑重宣布“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之后,会推出这样一篇文章?
  二十世纪初年,当民主这一观点念随卢梭的《民约论》初次传入中国时,曾有人作诗赞颂云:
  世人皆欲杀,法国一卢骚。民约开新义,君威扫旧骄。力填平等路,血灌自由苗。文字收功日,全
  球革命潮。
  从那个时期起,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主已经成为孙中山所称的“浩浩荡荡”,“顺之者昌”的世界潮流。相信“五四”先辈的理想终将实现,《国际歌》“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的这一预言也定将实现。
其他文献
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通过推行一轮又一轮的运动来重建社会秩序。高等院校依次开展了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院系调整运动,批判胡适、俞平伯资产阶级学术思想运动,反胡风运动,鸣放整风运动,反右派运动,双反(反浪费、反保守)运动,交心运动,教学改革运动等,同时又配合全国范围的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新区土改运动、抗美援朝运动、肃反运动、大跃进运动、反右倾运动等开展相应的学习与整肃。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是一个复杂而带有强烈意识形态之争的研究领域。对这一时代的每一位思想家、每一个思想流派的评判都受到研究者本人的政治立场和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而这一学科的学术性自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人们几乎很难跳出各种政治的、意识形态的框框,做出所谓纯学术性的判断,这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研究面临的现实境况。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对于一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派别的研究,相对来说是一件更难把握的
韩信甘受“袴下之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历史典故,它往往被宣染成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大丈夫行为。今又细读《史记》,对韩信的“袴下之辱”却有了另一番解读。  “袴下之辱”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文为:“淮中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作为一代名将的韩信,早年是一个衣
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有一部分人(即希腊公民)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只有日耳曼民族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是自由的;五四反传统人士如鲁迅认为中国人是坐稳了奴隶时代与坐不稳奴隶时代的可怜一群。欧洲中心主义者与吾国民族虚无主义者几乎形成了一个普遍性共识——中国文明缺乏自由精神。而且人们似乎能随处找到这种认识的证据:古希腊罗马的绘画和雕塑中、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作品中的自由精神,是
一    “秦淮八艳”中,若要论生前享有的荣华光鲜,顾媚(1620-1663)要位居前列;但要说起身后的名声呢,她就颇为黯淡尴尬了。一代倾城,之所以花名蒙尘,坏就坏在她的夫婿龚芝麓那句成为笑柄的名言:“我原欲死,奈小妾不许何。”说的是甲申之变,天地翻覆,龚芝麓作为大明官员未能慷慨殉节,反而贪恋生死,投降事敌。旁人议论指责起来他还有点难为情,于是找个替罪羊,把责任往小妾(顾媚)身上一推了事。龚芝麓的
一    2008年5月9日二十二时三十九分,王元化先生撒手人寰、永远离开了我们!王先生年近九旬,重病缠身,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一再嘱咐家人和医务人员,到了病情危急而他又陷入昏迷之际,一定不要作创伤性抢救,让他平静地离开这个世界。王先生的这个嘱咐无疑是非常明智的,但熟知他的人听到这个消息,心里还是涌起一阵悲哀!  对被重病折磨的王先生个人来说,死亡不啻是一种解脱,但对我们这些如王先生所说“向
当前,全国有近两亿多农民工,对中国乃至全世界产生着巨大影响。尽管人们对农民工看法不一,但农民工问题关系到社会政治、社会经济、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人口生态、国民素质等一系列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农民工对哲学、社会学研究者来说是伟大的思想宝库,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研究空间。研究农民工问题从什么地方入手、用什么方式思考、落脚点在哪里,是一位研究者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刘翼平同志是一位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干
在我执教29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唯有不忘初心,享受教育,带着激情去工作,才能使平凡的教育教学工作焕发光彩;40多年的人生经历也使我感悟到唯有不忘初心,悦纳生活,带着激情去生活,平凡的生活才会充满乐趣和诗意。这就是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不忘初心,享受教育。  一、不惧挑战,不怕困难,点亮心灯,勇敢前行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家长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的杂事越来越多,各方面的压力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很多人忧心忡忡。我是穷人,不怕失去什么,没什么好担忧的,却非常有兴趣了解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系统性的思维总是建立在对于源头穷追不舍的基础上的。《货币战争》不仅解开了我心中的谜团,甚至彻底摧毁了我那一点可怜的政治经济学知识,并从此产生了一个可怕的意识:钱,真的是王八蛋。  先说谁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上了年纪或者没上年纪的人可能都会把票投向比尔·盖茨。我很早就不相信比尔最
小学低年级童话教学应基于“儿童立场”,注意创设故事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习得学习识字、写字、阅读、讲述故事的方法,抓住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关键词句,在精读感悟中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朗读能力、表达能力,并获得精神成长,使童话成为孩子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和精神家园。  一、谈童话,聊故事  “童话”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