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作之花盛开在丰富的乡土资源中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vent_chri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写作文难,主要原因是无内容(材料)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广阔的农村蕴藏着多姿多彩的乡土文化资源,千百年的乡土文化、乡土风情,有它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这对于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来说,是享之不尽的资源,是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绘家乡景之美
  美莫过于大自然。我们家乡陆郎虽没有名山大川,但山川秀美,风景宜人,翠竹传情,绿茶迎宾,时刻散发着浓浓的乡村田园气息。陆郎的竹林、茶园、油菜……各具特色,小河、池塘、沟渠……风韵各异。尤其是陆郎区域内的茶、竹资源,不仅景色宜人,而且极具经济价值。于是,我便带领学生实地调查、了解、感受、体验绿竹的栽培、护养以及绿茶的采、制、焙等“一条龙”工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作。这样,学生就言之有物、言之有味了,一篇篇优美生动、情感真挚的《我爱家乡的绿竹》《我爱家乡的绿茶》便应运而生了。
  二、描家乡物之丰
  家乡陆郎没有驰名中外的特产,但堪称“陆郎四绝”的茶干、羊糕、乳竹笋、臭豆腐彰显品牌战略,声名远播。学生们虽对这些特产都很熟悉,都吃过,但要他们具体地谈谈家乡物产的特点,他们反而不知从何说起,真是大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迷茫。因此,我在课堂上先让学生动用自己的眼、口、鼻等器官细细地观、尝、闻家乡物产,我再补充介绍这些物产的制作工艺及其他相关的一些小常识。这样,学生笔下《家乡的美食》《家乡的茶干》《家乡的羊糕》等习作就会内容充实,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三、写家乡事之奇
  家乡陆郎在其演变、发展的过程中,蕴藏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故事、动人传说,这些不仅是习作极好的素材,而且还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我便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请教家长或村里的老人,搜集家乡的历史故事、传闻轶事、动人传说……通过走访、调查,学生们欣喜无比。原来花塘村竟然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故居,书中“大观园”的原址就是现在的花塘村;陆郎桥就是宋代名将杨六郎带兵驻扎过的地方;朱元璋曾经想在朱门镇建造山城以便保卫都城南京;抗日战争中,家乡人民奋勇抗敌,洒下了多少热血……学生将传闻、传说插入习作中,习作为之增色。有的学生根据传闻梗概再创作一番,也是别有风味。如《陆郎桥的由来》《朱门,不老的街》《百年古镇》……这些习作生动有趣,正是学生通过调查才将它们轻松诉诸笔端的。学生的习作热情和创作欲望极为高涨,对家乡的自豪感也是悄然而“升”。
  四、赞家乡人之勤
  我们的祖祖辈辈都辛勤耕耘在家乡这片农田之中,学生只要用眼观察,用心体会,用手劳动,就能感受到家人的勤劳淳朴、奋发向上。《勤劳的××》便是一个很好的习作命题,学生通过写作,既可以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又可以体会到家人的不易,一举两得。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劳动的机会唾手可得,可是许多学生写劳动场景时,总是只言片语,写得不生动、不具体、不实在。推本究源,是因为他们只是劳动的旁观者,并没有真正地去劳动过,去体验过。我便要求学生身体力行,回家帮助家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在真正的劳动中体验劳动的辛苦、家人的勤劳。除参与农活之外,我还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尽情体验乡间“闲趣”:扑蝴蝶、抓蜻蜓、捅蜂窝、钓鱼虾、采桑葚等,然后再进行习作。长此以往,学生习作就能摆脱“无米之炊”的困境,也就不会为言之无物而苦恼了。
  五、感家乡情之浓
  于漪老师曾说:“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乡土文化负载着民族文化,是根之根。”除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习俗之外,家乡陆郎也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乡情。如一年一度的陆郎大、小会场,朱门庙会;大姓家族的祭祖典礼;二月二“龙抬头”的庆祝……各具特色、丰富多彩,这些也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我有意识地要求与指导下,《我的陆郎会场之行》《我眼中的祭祖》等一些学生习作也都言之有物,别有风味,而且学生在对民俗乡情的体验中也进一步陶冶了情操。
  六、叹家乡变之快
  家乡陆郎北靠古都南京,南接钢城马鞍山,东连禄口国际机场,西邻浩浩长江,“中华门外七十镇,朱门当数第一镇”,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传统优势。随着近几年政府的开发与建设,家乡的经济飞速发展,面貌呈现出喜人的变化:昔日泥泞的小道如今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昔日杂草丛生的荒野如今变成了一片片整齐宽敞的厂房;昔日低矮的瓦房草棚如今变成了一幢幢高楼别墅……这一切,都是学生习作的最好素材。在习作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用眼去发现,用心去体会,用笔去描绘。当学生发现了家乡的变化,体会了家乡的发展,自然而然也就描绘出了家乡的未来和希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广阔的农村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资源库。踏遍家乡这方热土,欣赏了家乡美景,品尝了家乡美食,了解了家乡历史,体验了家乡乐事,发现了家乡变化……学生们的习作之源便汩汩而流了。这难道不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最有效途径吗?
其他文献
受传统应试教学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将思品课划入了可有可无的“豆芽科”之列,所以在教学当中,也多是“先让学生看一看,再由老师念一念”,根本没有将小学思品课在德育中的地位充分表现出来。如何扭转这一局面,让学生享受学习思品课的乐趣呢?我认为,引领学生进入品德学习的“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办法。  一、教师创设悬疑情境,引发学生情感  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
《品德与生活(社会)》具有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及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功能,因此,有品质的课堂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载体。有品质的课堂教学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品质课堂的基点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的
黑格尔曾说:“世界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而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小学美术教育是一种有情节、有形有色的艺术活动,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教师注重的是学生绘画的基本功训练,概念化的教学忽略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使学生习惯了依葫芦画瓢的绘画。在新课程的改革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打破常规,积极引导学生尝试新的创作手法,不让学生宝贵的
《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明确指出:评价方式要多样,形成性评价和期末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等级评价和激励性评语相结合。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教师要更新评价的观念,融入“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使评价更好地发挥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一、课堂评价丰富多彩  俗话说:“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教师的评价语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富有鼓励性、欣赏性的课堂评价
《泉城》是一篇语言清新的散文,课文以“总——分——总”的构段方式,介绍了泉城济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唯美的画面、整齐的句式、丰富的联想,作者通过语言为读者创造了一个富有感染力的艺术世界。对于这类文质兼美的写景状物的文章,可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合作与探究,让课堂成为学生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质疑,实现美景、美文、美感共舞的精彩。  一、创设情境听泉——曲调酿情韵  语言的学习,是学生与
一、情景再现  镜头一  又到音乐课了,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个个兴奋得如快乐的小鸟。新课伊始,我先让学生一齐背唱上一节课学习的歌曲。琴声响起,学生劲头十足地唱了起来,可是唱着唱着,声音变小了,凌乱了……我很生气:“怎么不会唱啦?”学生马上七嘴八舌地说:“歌词忘了。”  镜头二  星期一的早上,刚走进校园,迎面碰上一位熟识的家长,她热情地跟我打招呼:“······王老师,我家孩子现在可喜欢唱歌了,昨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着力推出的一项语文实践活动。可实际教学中,综合性学习不易操作,课堂指导中教师不易把握,加上综合性学习牵涉范围广,不易以试题来考查,所以所占分值很少,甚至没有。因而,有些教师认为这些内容无须当做教学重点,只读读文本中的材料就了事。本来十课时的教学内容,用五课时就完成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真的不重要吗?恰恰相反,笔者认为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1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语言的艺术。教学语言的巧妙运用,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又能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给学生以深刻的审美启迪。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学习体会,我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用语评价应注意以下策略。  策略一:注意使用好启发性教学常用语  启发性提示语是教师在教学中用于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语言。教师借助启发性提示语给学生必要的提示或暗示,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获得提
美化课堂环境,促进有效教学,是每个英语老师所追求的,提升学生的兴趣可以为课堂创造一个轻松欢乐的教学环境。简笔画以其幽默、栩栩如生的画面备受学生的喜爱,使他们兴趣大增,简笔画增强了语言的活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学生被有趣的画面吸引,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利于他们快速记忆,培养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巧妙运用简笔画。  一、运用简笔画化解教学中
当下,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已悄然走进了课堂,走进了教师的心田。各种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带给了语文教学更多的灵动与思考。但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如何突破语文教学瓶颈,提高阅读效率呢?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只有基于课文特点,遵循儿童教育规律,确立阅读突破口,才能找到一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光明大道。  一、以研读课文标题为突破口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章的题目犹如一个人的眼睛,它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