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与激活童趣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m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的孩子每每到作文之时便没了气色,脑中空空如也,笔下游若细丝、苍白无力。那些还看得过去的文章要么夸夸其谈,要么完全是老成世故,抑或总是似曾相识,用那些讨别人喜欢的空话、套话、假话来装点本应淳朴的字格。”从这么多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发出的感慨中,可见如今的作文教学已经被弱化于无形。要改变这样的现状,也许大部分教师无法像管建刚老师那样执著地高举作文教学革命的大旗,但我们可以做的起点却非常简单——善待和激活学生的童趣。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目标从第一学段的“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到第二学段的“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到第三学段的“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无不体现了作文的前提是让学生有写作与表达的意愿。这样的意愿是课堂上的作文指导无法真正引发的,而最能触发学生写作意愿的却是被教师渐渐漠视的童趣。缺失的童趣让学生们抛弃了认识周遭事物时的天真,流失了对事物的个性感知,更没有了与同伴交流的冲动,生动地写作只能是一句空话。教师有义务让学生重拾那份童趣,在活化的童趣中打开写作的意愿之窗。
  一、善待童趣
  1.怀着一颗童心去感知童趣
  当教师的童心被时间渐渐冲淡时,我们眼中的学生也就愈加没有了原本的天真,很多时候我们也愈加不自觉地以学业的成绩来衡量学生。教师如果是高高在上的传道者,就无法蹲下身来感知学生的童趣,无法了解童心所向、童心所迷。只有当教师同样怀着一颗童心去了解学生时,才能掌握那些他们认为有趣的,能激发他们好奇心,能让他们兴奋激动的事与物。这些事与物是调动学生写作意愿的催化剂,也是最佳的写作材料。
  “走廊上的纸屑在飞,我和同学都想去抓住它,它飞得快,我们也跑得快,可就是抓不住。最后纸屑飘到了楼下,大家都向楼下跑去……”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描述,是否会回想起自己童年那些看似滑稽的事情,是否还会用那样的童心去看待一张风中飞舞的纸屑,还是就把纸屑看成校园卫生的死敌?不同的教学之心会教出不同的语句,引出不同的作文,童趣需要教师用童心去感受。
  2.捧着一颗爱心去保护童趣
  学生生活中的事和物,只有被童趣所包含,才是他们学习、生活真正的中心,虽然这其中不乏教师作为大人理解的不应该的或是错误的语言举动。童趣发之于心,如果都以成人的眼光和标准来衡量,那是对孩子们失去爱心的表现,也会磨灭孩子们最纯洁的认知世界的心境。充满童趣的言行,刻画了孩子们最真挚的生活,我们要做的是用一颗爱心去细细呵护,在呵护中让孩子们了解真正的真善美。有这样的帮助,学生的作文、语句才会朴素而真实。
  二、激活童趣
  1.凭着一份真心去活化童趣
  看似消逝在学生身上的童趣,其实真实地存在于他们心中,只是被各方面施于身上的各种责任与负担束缚着而无法得到释放。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有责任去做个有心的解压者,让学生重拾那份童趣、天真,让生活、大自然重新回到他们快乐的怀抱。
  当我们让学生去学习“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时,我们能看到学生眼中的渴望吗?我们是否能真正带着学生去打开“绿色的大门”呢?哪怕就是畅快地看看校园中的绿荫、闻闻草地的野花、观察云锦的变化。这时的看、听、闻让书本的文字变成童趣的写意,学生不仅理解诗句的清新,更会生成自己淳朴的感受,小小诗人就这样诞生了。听:“云朵啊云朵,你变得真快;云朵啊云朵,你到底长啥样?我想骑着你的白马,披上你的彩衣,飘到海边,飘到山顶,看看世界有多大。”
  当收割机的轰鸣声和弥漫的稻香飘进校园,飘进教室时,当我们闻到那香气,听到那轰鸣声时,学生们这时的心思已经不在课堂上,教师可带着学生们去体验那稻香、体验那收割的场景。看:“我们跑进还在收割的稻田,去追逐那收割机,收割机扬起的稻尘让我们眼睛都睁不开,大家忙着把外套蒙在头上。稻子真的好香啊,比我们吃的米饭还香!收割完的稻田上都是留下的稻穗,我们抓起几把,往同学、老师的身上撒去,大家奔跑嬉闹,好开心啊!”
  教师有对待童趣的真心,才会自觉地帮助学生活化童趣,让学生在童趣活化的过程中得到心情的释放,得到意愿的释放。
  2.用坦诚之心去笔化童趣
  活化的童趣让学生拥有了最真实的体验和感受,抒发和表达出这些感受是迫切的,也是需要文字的。而学生缺乏的正是如何去笔化这些感受的能力,这样的能力不是简单的读读下水文、指导好词语的运用就能得到提高的。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以一颗同样童真而坦诚的心加入学生的语言交流中,让大家在你一言我一语中获得更丰富的语言积累,这样的积累为文字的运用打开了大门,这时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就显得更加珍贵和有效。
  善待与激活童趣并非是在特定场合才需要语文教师做的,而是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长期关注和运用,这是长期保持学生写作意愿的动力之源。
  (责编陈剑平)
其他文献
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只停留在向学生不断输入新词汇和巩固已有词汇上,还要为学生创造机会应用记忆库里的词汇,也就是让学生有语言输出的机会,即听、说、读、写中的说和写。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学的机械操练,应注重培养学生在掌握词汇的基础上,由词联想到句,由句过渡到段,由段组成文章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感受
计算教学依然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面对新课改对于计算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如何进行教学呢?以下是我在一年级计算教学中的几点思考,希望给大家一些启示。  一、让不让学生掰手指  掰手指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几乎是所有学生曾用过的方法。由于年龄的原因,几乎所有的学生最初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都是用掰手指算的。我称他们这个阶段为“低级的”掰手指,以“2 5”为例,最开始他们是这样掰的,伸出2个手指,再伸出5
我曾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袁晓萍所执教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认识”这一课,让我受益匪浅。现把本课中的两个片段整理出来,与大家共享。  片段一:  师:现在你看到的一组线是一组……  生:平行线。  师:如果让你再画上两条直线,和这两条线相交的话,可以画出怎样的四边形?  在大部分学生已经创造了一部分四边形后,教师巡视课堂。  师:轻轻地把你创造四边形的过程,跟你同桌说一说。  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进
我爱读书,常常情不自禁地凝神遐思;我更爱读着书的学生,他们专注的眼神,分明是对真善美的无限渴望。文学大师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且歌且行,我珍惜这份师生共读的书香情缘;且歌且行,我理性地带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向青草更深处漫溯”。  一、我的阅读我做主  1.支
前不久,我为三年级学生上了一节习作体验课,整堂课的教学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和谐,学生徜徉在所创设的生活体验中,“写”得开心,“玩”得有味。  一、课前交流  师生互动,做猜字谜游戏,引入“聪”字。  二、导写过程  1.巧解“聪”字,暗示习作方法  首先让学生感受:这个“聪”字告诉了我们什么?在学生练说的基础上让他们明白:要想成为一个聪明的人,就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思缜密,善于表达。接着进行“聪
《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体育课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体育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生活,注重认知、体验、感悟等生活形式的统一,现实生活与可能生活、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结合,真正赋予体育教学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体育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体育活动的主体,这正是体育课堂教学
儿童是个性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个性的发展在此时便呈现了雏形,结合多元智能中的音乐智能理论,我们可以在一个全新的视角下,重新审视学生个性培养的问题,在理论上,树立运用音乐智能克服传统观念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束缚,认识到小学生个性培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实践中,以音乐智能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教育在小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  以下就本人学习加德纳有关音
一位外国教学法专家说:“教师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问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要做到“恰当”和“巧妙”,就要用心研究学生心理,创设情景,选择角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运用简单的影视艺术,常常能在这方面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利用影视艺术的依据及价值  众所周知,儿童对电影电视的喜爱程度是非常高的,他们可以坐在电视机前几个小时,甚至忘记了吃饭和睡觉。小学生的注意力可持续的时间是有限的,对
戏曲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历史文化的结晶。作为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更是戏曲音乐中的一朵奇葩。然而,当流行音乐风靡神州时。我们传统的戏曲音乐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中小学生对京剧知之甚少,戏曲文化意识越来越淡薄。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民族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是时代赋予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因此,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用新的教育手段来进行戏曲教育教学。是我们面临的一个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要创设良好的英语环境,营造浓厚的英语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学习英语。实践证明,在适当的情境影响下,英语认知的建构就能像母语一样自然生长。  一、运用游戏,在活动的情境中学习英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一旦爱好学英语,就乐于接触它,并且会高高兴兴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因此,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  第一,让学生在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