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导问艺术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ai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至今日,那种“满堂灌”式、独白式的课堂教学,逐渐为人们所摒弃,让学生自己提问的自主性课堂教学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但目前语文阅读课堂上学生“不问”“怕问”“不会问”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新课标教学理念格格不入。因此,教师“导问”,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应成为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注重引导——以身示范。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要求学生提问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成为局外人,应该以身示范,适时的提出问题。课前提出问题,示范性较强;在学生提问时抛出问题,则真正成为了提问的参与者,给学生一种平等感、亲和感,能起到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另外,教师的设问在质量上和独特性上要有示范性,应是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受,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司空见惯的通常性的问题。其次还应有启发性,提问的另一目的在于抛砖引玉,诱发学生提问,能让学生“悟出”一点提问的门道。如可问:《阿长与<山海经>》乃怀念阿长之作,却为何从阿长的诸多“毛病”写起?《背影》为何选择“背影”这个角度来写父爱?《孔乙己》中孔乙己的那件破长衫哪里去了?他的“钱”又从何而来?总之,问题要给学生以某种启迪,某种暗示。正如邓彤老师所说,老师的提问是“一种点拨、启发,一两个问题就能够点亮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茅塞顿开;又是一种示范,教师现身说法告诉学生这就是质疑。”(《关于“问题意识与问题教学”的对话》肖家芸等)
  善于诱导——创设情境。问题的产生本来就是阅读语言材料后的思维成果,要想学生产生问题,还得让学生直接接触语言材料,这是提问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背影》时,有位老师用了这样的导语: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曾写过赞美父爱母爱的名诗佳篇,如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这首颂扬母爱的诗篇虽脍炙人口,历久传诵,但称得上情挚意浓、催人泪下的,当推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它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寥寥数语,如投石击水,从感情上激发了学生感悟课文的兴趣。总之,要设法让学生进入一种欲罢不能的阅读状态,直接与教学材料——课文对话,只有学生在充分感知课文后,才可能会带着课文和自己的理解、感受走向课堂。
  由于各种原因,当前中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不愿意主动发言,教师应弄清原因区别对待,不要急于求成。教师要以一个平等者的身份,诚恳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环境。一般来说,教师创造了平等和谐的对话情境,学生是有话可说的。可以让几个大胆的性格开朗的学生首先发言,既而给予适当肯定,激发学生的发言欲。
  重在指导——授之以法。对于如何提问,不少专家、老师做了许多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很多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如特级教师钱梦龙就曾经总结出“定向提问”和“深思质疑”两种方式。所谓“定向提问”是指学生可以围绕三个方面依次发问:(1)“文章写了什么”是关于文章内容的探究;(2)“怎样写的”是关于文章形式(表现手法与语言形式)的探究;(3)“为什么这样写”是关于写作意图及思路的探究。而“深思质疑”则是指问题是学生经过“深思”后自己发现的。以笔者教《孔乙己》为例,学生围绕孔乙己的死提了三个问题:孔乙己结局是怎样的?孔乙己究竟是怎样死的?究竟谁是真正的凶手?然后组织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探究讨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大大加深了。这两种方式实际上是给学生提问质疑一个宏观的导向和指导。
  从微观的角度,特级教师胡明道先生研究的提问方法更具可操作性。在其《语文学习一百窍》中她阐述了十多种方法,颇值得我们借鉴。如品味式质疑,“就是贯彻在鉴赏阅读过程中的质疑方法。”这种方法通常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发问。一是品味特定环境中的词语,如我们可对《春》中“小草青得逼你的眼”一句里的“逼”字的使用进行质疑,它在这里的含义显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逼迫”“强迫索取”,而在于它十分准确、逼真的描绘出经春雨沐浴后小草的亮绿、鲜艳的特点。二是品味修辞句式,如可品味《阿长与<山海经>》中“我”接过阿长手中的纸包时的一组短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鸟,……果然都在内。”平平常常的一个过程,寥寥四十余字,作者却用6个逗号将这一简练的句子分割成了7句话,三五字一顿,读起来颇觉急促,似乎能触摸到“我”当时那种兴奋,激动不已的心跳。这一组短句恰当地传达出当时的心态。此外还有品味标题艺术和品味言外之意。
  除此之外,书中还介绍了怀疑式、理解式、探究式、选体式、设体式、联想式质疑等方法。
  总之,怎样让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深入探究的问题。
  
  单位:湖北荆门市东宝区仙居中学
其他文献
时态“一词是从英语语法中得来的,时态,是指时间状态。在英语的语法中,常用的时态有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现在进行时和过去进行时等。在专题片的摄制中,正确把握和运用好
新课改实验已几年了,不少教师提出了一些疑问:我怎么现在不会教语文课了?难道我过去的方法都过时了吗?有的教师处于一种迷茫、无助状态;有的教师虽然了解一些新课程的理论,但在实际教学中不知道如何去落实。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堂呢?下面谈谈我学习新课程标准后的一点体会。    一、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课堂    评价一节好课,以往我们常常是看教师的“讲”,
食物类词汇是初中英语教学实践当中的一类重点的词汇,同时也是学生们在日常的表达实践当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类词汇.因此,在学习这类词汇的过程当中,学生们应该运用高效的学习策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是很难有效地汲取知识的。”这就告诉每一位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仅要课讲得好,而且还要善于调控课堂气氛,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老师应该怎样做呢?    一、设置悬念,巧妙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获取知识的内驱力。在阅读教
词汇量缺乏是影响高中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所说的词汇量并非指常见词汇,而是指词块的概念,涵盖了词组、短语、句子甚至是篇章的范畴.本文从词块的概念和特征入手,
期刊
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展开小学英语的教学,这可以给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依托.学生透过每一个具体的角色,能够更深入地感受人物,领会对话场景,并且更积极有
期刊
随着新课标的逐步实施,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正在不断更新,语文课堂教学更是迎来了一片新的教改曙光。“满堂灌”、“满堂问”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成过去,“课堂讨论”日趋成为一种时尚,有时课文尚未读懂,便前排后排几人一组开展讨论,还有课堂辩论、课堂表演、影视观摩等,大都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活动充分,以至整堂课自始至终都热热闹闹的,于是“满堂灌”、“满堂问”又逐渐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满堂闹”。  诚然,“课堂
本文针对电视信号数字——模拟转换过程中出现静帧、伴音异常现象,通过信号源视频信号前后帧量化比对和多路信号源同步比对,同时对音频信号采用非常规判断方法,智能判断出信
对农节目承担着推广农业生产技能、传播农业知识的重任。怎样将枯燥无味的农业科技知识转变为受观众欢迎的电视节目,同时吸引受众眼球,必须加盟娱乐元素。在媒体大环境下,根
词汇学习是高中学生们在英语学习过程当中的重中之重.然而,对于大多数的高中学生来说,词汇记忆是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当中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都反映,自己的词汇记忆既费事,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