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时代里,计算思维将会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具备的普通技能。小学阶段,重视对小学生开展计算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已经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趋势。本文结合实践总结出计算思维训练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的可行模式:润“技”,怎样做;润“理”,为什么这样做;润“境”,如何做得更好。分层次推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小学阶段计算思维的培养,说到底最终要落实到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当中。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注重技术的训练,对于思维的训练提的相对较少,如果僵硬地将思维训练硬套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难以接受,教师处理起来也会觉得索然无味。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我认为抓住一个“润”字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润物于无声处,潜移于默化中。
将信息世界中的物作为对象去处理,用关系和动态的视野去观察对象的存在方式,分析对象之间的关系与结构,在虚拟环境中去管理和处置对象。简言之,分三个层次推进:润“技”,怎样做;润“理”,为什么这样做;润“境”,如何做得更好。
一、润“技”:怎样用技术完成操作?
技能目标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目标,也可以看作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底层目标,这一块是传统信息技术课堂上的重点内容。在这里,我们依然可以沿用传统信息技术课上的处理办法,比如以任务驱动、问题导学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分组协作,完成教师规定的任务内容。
比如《在WORD中插入图片》一节内容,引导学生将指定的图片插入到文档之中,并且根据情况调整好图片的位置和大小即完成了教学的技能要求。在这一过程当中,我们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支架等形式来完成,根据需要将作品素材和半成品文档发送给学生,引导学生借助学案小组合作完成自学,并汇报小组内完成的结果。对于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来说,到这里,教学的目标已经达成80%以上了,达到了“润,渍也”的效果。那么剩下的那部分目标我们该去做点什么呢?如果从计算思维训练的角度去思考,我们还可以做点什么呢?
信息技術作为一门技术课程,“技术”的学习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教学中切忌为了教“技术”而教“技术”,将信息技术课做成技术讲解课、软件产品说明课。我们不但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技术的使用方法,还要让学生明白怎样选择合适的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润“理”:为什么要这样用技术处理?
达成了上一步的教学目标之后,我们有时候会让学生去思考这样的问题:“你觉得图片放在哪里更好看一些?你觉得图片的大小和文字的环绕位置怎样调整会看起来更舒服一些呢?……”抛给学生这样的几个拓展问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继续进行创作,既实现了分层教学,又达成了课堂拓展的教学目标。
其实从这一步开始,我们已经开始渗透对学生计算思维的训练了。通过让学生去自主观察,思考已经完成的文档作品,通过“发现问题—抽象问题—建立模型—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几个步骤,在无意间采用计算思维的模式去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技术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时机选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去操作,为什么要这样去处理。或许从学生角度去看,可以理解为“让作品看起来更美观”“让作品看起来更规范”“让文本和图片的混排显得更协调”,从审美的角度来重新审视练习的作品,并寻求作品创作品质提升的空间,实现了“润,饰也”的效果。
那么,一节作品的创作课到这里是否已经完美地接近尾声了呢?诚然,在这个步骤上,让学生拓展练习一下,并且分享、互评一下创作的作品,这已经是一节比较优秀的课堂设计了,那么如果从计算思维训练的角度来看,是否还有提升的空间呢?
三、润“境”:如何去做得更好?
如果从计算思维训练的角度去审视这样一节课的设计,其实还是有提升的空间的。比如对于这样一节课来讲,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达成审美视觉调整的基础上思考这样的问题:“如果结合文字的内容来考虑,你觉得怎样做可以让作品的表现力更强一些呢?”引导从图文内容表达、呈现的角度去考虑。这个时候,学生可能会想到一些解决的途径,比如:在文档中再插入多张图片,并调整多张图片之间的位置,增强文档的表现力;为文档添加背景图、花边,增加文档的视觉效果,更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力;结合文档的内容,选择与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最贴近的图片放在文档之中,并根据需要,适当根据图片与主题相关度调整图片的大小、位置,为图片添加修饰,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这样的训练,正是计算思维训练的初衷,放飞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根据需要去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完成作品的创作,也是项目学习的设计理念。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样一次作品的创作过程,可以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并很容易就能将“方案”转移到其他信息课创作练习之中,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的结合愈来愈紧密,作为一名社会高度信息化环境下的数字公民,掌握和使用信息化技术和工具,是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打好信息技术基础,培养好小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如何有效地对接计算思维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计算思维对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定位的主要影响是什么?哪些内容(载体)能更好地支持计算思维教学?引入计算思维教学后的信息技术课堂该如何去评估?……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计算思维对于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公民来说,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如何将计算思维的培养放在信息技术的日常课堂教学中进行,如何设计和选择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有效案例和教学方法,都是值得我们深刻探讨的问题。
【作者单位: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
小学阶段计算思维的培养,说到底最终要落实到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当中。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注重技术的训练,对于思维的训练提的相对较少,如果僵硬地将思维训练硬套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难以接受,教师处理起来也会觉得索然无味。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我认为抓住一个“润”字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润物于无声处,潜移于默化中。
将信息世界中的物作为对象去处理,用关系和动态的视野去观察对象的存在方式,分析对象之间的关系与结构,在虚拟环境中去管理和处置对象。简言之,分三个层次推进:润“技”,怎样做;润“理”,为什么这样做;润“境”,如何做得更好。
一、润“技”:怎样用技术完成操作?
技能目标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目标,也可以看作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底层目标,这一块是传统信息技术课堂上的重点内容。在这里,我们依然可以沿用传统信息技术课上的处理办法,比如以任务驱动、问题导学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分组协作,完成教师规定的任务内容。
比如《在WORD中插入图片》一节内容,引导学生将指定的图片插入到文档之中,并且根据情况调整好图片的位置和大小即完成了教学的技能要求。在这一过程当中,我们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支架等形式来完成,根据需要将作品素材和半成品文档发送给学生,引导学生借助学案小组合作完成自学,并汇报小组内完成的结果。对于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来说,到这里,教学的目标已经达成80%以上了,达到了“润,渍也”的效果。那么剩下的那部分目标我们该去做点什么呢?如果从计算思维训练的角度去思考,我们还可以做点什么呢?
信息技術作为一门技术课程,“技术”的学习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教学中切忌为了教“技术”而教“技术”,将信息技术课做成技术讲解课、软件产品说明课。我们不但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技术的使用方法,还要让学生明白怎样选择合适的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润“理”:为什么要这样用技术处理?
达成了上一步的教学目标之后,我们有时候会让学生去思考这样的问题:“你觉得图片放在哪里更好看一些?你觉得图片的大小和文字的环绕位置怎样调整会看起来更舒服一些呢?……”抛给学生这样的几个拓展问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继续进行创作,既实现了分层教学,又达成了课堂拓展的教学目标。
其实从这一步开始,我们已经开始渗透对学生计算思维的训练了。通过让学生去自主观察,思考已经完成的文档作品,通过“发现问题—抽象问题—建立模型—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几个步骤,在无意间采用计算思维的模式去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技术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时机选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去操作,为什么要这样去处理。或许从学生角度去看,可以理解为“让作品看起来更美观”“让作品看起来更规范”“让文本和图片的混排显得更协调”,从审美的角度来重新审视练习的作品,并寻求作品创作品质提升的空间,实现了“润,饰也”的效果。
那么,一节作品的创作课到这里是否已经完美地接近尾声了呢?诚然,在这个步骤上,让学生拓展练习一下,并且分享、互评一下创作的作品,这已经是一节比较优秀的课堂设计了,那么如果从计算思维训练的角度来看,是否还有提升的空间呢?
三、润“境”:如何去做得更好?
如果从计算思维训练的角度去审视这样一节课的设计,其实还是有提升的空间的。比如对于这样一节课来讲,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达成审美视觉调整的基础上思考这样的问题:“如果结合文字的内容来考虑,你觉得怎样做可以让作品的表现力更强一些呢?”引导从图文内容表达、呈现的角度去考虑。这个时候,学生可能会想到一些解决的途径,比如:在文档中再插入多张图片,并调整多张图片之间的位置,增强文档的表现力;为文档添加背景图、花边,增加文档的视觉效果,更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力;结合文档的内容,选择与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最贴近的图片放在文档之中,并根据需要,适当根据图片与主题相关度调整图片的大小、位置,为图片添加修饰,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这样的训练,正是计算思维训练的初衷,放飞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根据需要去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完成作品的创作,也是项目学习的设计理念。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样一次作品的创作过程,可以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并很容易就能将“方案”转移到其他信息课创作练习之中,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的结合愈来愈紧密,作为一名社会高度信息化环境下的数字公民,掌握和使用信息化技术和工具,是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打好信息技术基础,培养好小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如何有效地对接计算思维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计算思维对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定位的主要影响是什么?哪些内容(载体)能更好地支持计算思维教学?引入计算思维教学后的信息技术课堂该如何去评估?……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计算思维对于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公民来说,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如何将计算思维的培养放在信息技术的日常课堂教学中进行,如何设计和选择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有效案例和教学方法,都是值得我们深刻探讨的问题。
【作者单位: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