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解离性与获益性视角,考察了户口身份、居住意愿对已婚流动人口在社区导向型与个体指向型教养观念与具体品质偏好上的影响。研究发现,本地与外地流动人口在教养观念上的差异并不显著,但居住意愿成为影响该群体教养观念的重要因素:流动个体居住意愿越稳定越偏好社区导向型观念,对个体指向型观念的偏好则降低,且这一影响在外地流动人口中更为显著。基于以上发现,增强流动个体的社区认同感有利于其对子女在社区导向型品质的关注与培养,长远来看或有助于子女积极构建社会关系网络及城市社会融入。
【机 构】
: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100871
【基金项目】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流动人口教养观念与教养行为研究”(820630011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解离性与获益性视角,考察了户口身份、居住意愿对已婚流动人口在社区导向型与个体指向型教养观念与具体品质偏好上的影响。研究发现,本地与外地流动人口在教养观念上的差异并不显著,但居住意愿成为影响该群体教养观念的重要因素:流动个体居住意愿越稳定越偏好社区导向型观念,对个体指向型观念的偏好则降低,且这一影响在外地流动人口中更为显著。基于以上发现,增强流动个体的社区认同感有利于其对子女在社区导向型品质的关注与培养,长远来看或有助于子女积极构建社会关系网络及城市社会融入。
其他文献
反思中国社会学自1979年以来的重建问题以及学科发展方向问题,无法避开费孝通晚年提出的"扩展学科界限"思想,而若不对其中费孝通提到的"人文性"进行相对系统的思考,就无法真正理解费孝通的"扩展学科界限"思想,以及中国社会学的当下人文转向。他的思考路径在经由"社会"到"人"到"心"的结构性转换中,进一步转向更具主体形象的"我"之中,从对"我"的讨论中,最能看到费孝通的人文转向的彻底性和革命性。在回归对人的关注层面,费孝通回到了人的主体性的最深层面,表现在他的立足点是"我"。
新出战国楚简中的"湛"字(典籍多作"沈"或"沉"),我们曾撰文进行过考释。~②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九辑的整理研究过程中,我们又发现了一些新材料,这些材料对楚文字"湛"的考释是很重要的补充,故撰此文,以供参考。
两千多年来,《论语》"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章,被视为孔夫子真实的人生经历,或者视其为孔子勉励学子而提示的修身进学阶梯。但该章所言并非孔子之真实人生经历,甚至也并非孔子所作;该章是伪作,其题旨是为世人或后人提供理想化的修养进阶模式,为学者立范;其思想要害在于"不逾矩"。该章以孔子的面目出现,产生了极大的欺骗性。它所展示的以修养为主题的人生道路,把后世中国学子引入了空谈修身之歧途,把中国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了道德修养方面而脱离开对社会实践和大自然的关注。这段话的真实性及其思想内涵,需要认真清理。
一、《成人》篇中的一个难字清华简第九辑中有一篇《成人》,一共有30支简,主体内容是"成人"对"后"所说的话,涉及先秦时期的政治思想、法治观念和司法制度等方面,内涵丰富,珍贵重要。~③其中第10号简、第29号简有一个难字,特别引人瞩目。
"剃发令"是明清易代之际伴随满洲政权南下攻取明朝地方所实行的一项重要归化措施。随着全国性的清朝统治政权的建立,剃发易服变成了清朝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辫发和满洲服饰成为清代中国人的一项重要身体标志。学界一般都认为,剃发易服政策的实施,对清朝建立政治权威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但是,根据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康、雍、乾时期宫廷画师所绘制的皇帝、后妃、侍从的常服画像,以及外国使节所带画师所描绘的清朝官、民画像,我们发现"剃发易服"在清代并不是一个严格的限制性法令,在不同时期,清朝宫廷中曾经以模仿和穿戴明人
民国元年孙中山北京之行,是历史进入"五族共和"时代南北、新旧、满汉之间的一次互动。从逊清要员绍彝、绍英的未刊函札等珍贵史料来看,清室内部虽意见不一,但大致经历了从顾虑、防范、观望到接洽、示好、宴请的转变过程。清室之转变,主要基于以下体认:各界均欢迎孙中山,"惟皇族无之,似乎缺点";五族共和时代,"本朝皇室为五大民族之一,并与前代亡国不同";民国之建立,包含清室之功;接洽并宴请孙中山,"将来必有感情,日后皇室以及旗族均为有益也"。此中也隐含着清室对辛壬鼎革的事后自我解释与认同。这时,双方均已
清华简第九辑收录的《治政之道》,整理者认为其与第八辑《治邦之道》编痕一致,文义贯通,应是首尾完整的一篇政论。两篇简文用字、措辞、内容、思想等都有不少契合之处,合作一篇观是很好的意见。本文拟对全篇几处字词训读问题谈些看法,聊作缀补。
汉魏六朝时期,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图谶,因与道教文化形态类似而为道教所融摄。特别是具有鲜明道教色彩的地理博物小说,在内容上大量采纳纬书,仿拟纬书的叙事体例,并将道教圣域图谶化和符箓化。六朝之后,谶纬遭到禁止,但并没有消亡,而是发展为"轨革卦影"等形式的民间方术,并大量出现于笔记小说中,形成一种展现术技神奇、宣扬天命思想的小说文体。至明清时期,这类故事继续以笔记小说形态呈现,同时"图谶"思维开始内化为一种小说的结构艺术,丰富了古代小说的预叙手法,完成了从原始巫术到艺术审美的转换。
《蒋士铨传》在《文苑传》的乾隆朝诗学史记载中,具有重要地位,反映了清史《文苑传》第一次稿的乾隆朝诗学史的形成过程。《蒋士铨传》特别突出了传主"忠"的特点和艺术特长,更非一人之传,而多方涉及清史《文苑传》描绘的乾隆朝诗史的全局。清史《文苑传》第一次稿中的《蒋士铨传》是总裁、副总裁和总纂共同的作品。陈用光有纂辑之功,但总裁曹振镛的影响更加巨大。他让蒋士铨弟子陈用光纂辑《蒋士铨传》,并指示把与蒋士铨齐名的袁枚、赵翼排除在《文苑传》之外。因此,《蒋士铨传》及清史《文苑传》第一次稿对乾隆朝诗学史的记载残缺,是曹
"十三五"以来,我国创新发展已进入由数量高增长向高质量发展提升期,但创新能力发展不平衡、创新活动不充分、创新引领尚未全面实现。"十四五"我国仍处于创新发展的黄金期与重大挑战期,必须加快建设世界创新强国,推动创新高质量发展、实现创新全面引领,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基本国策,坚持自主创新、全面跨域、引领发展、贡献人类的指导方针,处理好创新发展中政府与市场、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科技创新与其他领域创新的关系,加快推进构建以九大创新能力构成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