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由此看来,语文教学包括课堂上帮助学生认识汉字,引导学生倾听老师和同学的讲话,听懂他们说的意思,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指导学生读、写,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这都要落实在语言文字运用上,因此语言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要从低年级抓起,从每一节课抓起。教师要巧用方法,将语言训练与教学环节紧密结合,让课堂成为学生运用语言的场所。
一、指导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意思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课堂上书声琅琅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又有助于教师从学生读的语气节奏中知道他们对课文理解的程度。例如,《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小公鸡捉到许多虫子,吃得正欢,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通过反复朗读,理解了重要字的意思,比较“欢”“哭”等词语,让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情,加深对句子的理解。文中还有这么一句:“小鸭子正在水里捉鱼,忽然,听见小公鸡喊救。他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让小公鸡坐在自己的背上。”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飞快”的意思,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了小鸭子急切的心情。
二、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着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发言,进行语言的训练,对学生说得不太好的语言进行指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语言训练有以下四种招数:
1. 改变讲读分析的方法
我认为,课文教学时,可以通过范读、比较、评价等,让学生体会和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小白兔和小黑兔》,读小白兔和小黑兔的对话,要读出不同的语气。小黑兔说:“谢谢您!”要读出感谢、有礼貌的语气。小白兔说:“我不要白菜,请您给我一些菜子吧。”要读出请求的语气。“小白兔,你的菜是从哪儿来的?”要读出惊奇的语气。“是我自己种的。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要读出自豪的语气。让学生在朗读中比较、评价,从中领悟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有丰富的成果。
2. 巧妙引入,激发兴趣,加强练习
教师可以利用富有技巧性的漫谈,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语言得到发展,同时激发他们的兴趣。比如《秋天》一课,用一则谜语引出课题:“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让学生猜一字,这时学生会争相回答。低年级的学生离不开老师的鼓励,教师可以顺水推舟,让学生用“秋”字进行组词:秋天、秋风、秋月、中秋……学生再用这些词语造句,比如:秋天——秋天来了,天气转凉了。秋天来了,稻谷熟了。……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习,语言得到了训练。
3. 动作体验,字字入心
动作思维是学生的思维方式之一,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学中结合适当的动作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字词。例如教学《两只狮子》时,让学生模仿“扑、撕、咬、慢吞吞”等动作,体会两只狮子不同的表现。
4. 直观演示教学词语,进行语言训练
在教学中有些词语比较抽象,单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等方式,学生很难对词语有深刻认知,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PPT或直观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以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如教《乌鸦喝水》一课时,课文中有这么一句:“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有限,很难理解句中“渐渐”这个词的意思。教学时,我准备了矿泉水瓶、水和一些小石子,然后仿照文中的描述,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装有水的瓶子里,水面上升的过程直观地展现在了学生面前,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渐渐”一词。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用“渐渐”造句,学习效果更显著。
三、借用课文,说写结合,拓展练习
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儿童学习语言最主要的方法是在模仿中学习词语的组合形式,在模仿中内化语言的运用方法,在模仿中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以此来优化学生的书面语言组织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这一特点,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说话和写话练习。例如教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这一课时,让学生想一想:除了课文里所讲的小画家外,雪地里还有可能来了哪些小画家?(提醒学生想一想动物的脚印,比如小鹅的脚印像雨伞。)有的学生会说:“小猫画桃花,大象画大饼,鸵鸟画小草……”又如教学《四个太阳》一课时,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拓展练习,说一说自己在夏天看到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想象你是小狗、小花、小树等,太阳晒在身上是怎样的感受。学生说够、说透之后,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严格的训练。因此,在低年段教學中,教师不但要落实识字、写字教学,更要着力培养孩子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加强低年级学生语言训练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训练,就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语言文字是根基。”假如没有低年级有效的语言能力培养,那么高年级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一、指导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意思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课堂上书声琅琅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又有助于教师从学生读的语气节奏中知道他们对课文理解的程度。例如,《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小公鸡捉到许多虫子,吃得正欢,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通过反复朗读,理解了重要字的意思,比较“欢”“哭”等词语,让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情,加深对句子的理解。文中还有这么一句:“小鸭子正在水里捉鱼,忽然,听见小公鸡喊救。他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让小公鸡坐在自己的背上。”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飞快”的意思,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了小鸭子急切的心情。
二、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着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发言,进行语言的训练,对学生说得不太好的语言进行指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语言训练有以下四种招数:
1. 改变讲读分析的方法
我认为,课文教学时,可以通过范读、比较、评价等,让学生体会和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小白兔和小黑兔》,读小白兔和小黑兔的对话,要读出不同的语气。小黑兔说:“谢谢您!”要读出感谢、有礼貌的语气。小白兔说:“我不要白菜,请您给我一些菜子吧。”要读出请求的语气。“小白兔,你的菜是从哪儿来的?”要读出惊奇的语气。“是我自己种的。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要读出自豪的语气。让学生在朗读中比较、评价,从中领悟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有丰富的成果。
2. 巧妙引入,激发兴趣,加强练习
教师可以利用富有技巧性的漫谈,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语言得到发展,同时激发他们的兴趣。比如《秋天》一课,用一则谜语引出课题:“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让学生猜一字,这时学生会争相回答。低年级的学生离不开老师的鼓励,教师可以顺水推舟,让学生用“秋”字进行组词:秋天、秋风、秋月、中秋……学生再用这些词语造句,比如:秋天——秋天来了,天气转凉了。秋天来了,稻谷熟了。……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习,语言得到了训练。
3. 动作体验,字字入心
动作思维是学生的思维方式之一,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学中结合适当的动作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字词。例如教学《两只狮子》时,让学生模仿“扑、撕、咬、慢吞吞”等动作,体会两只狮子不同的表现。
4. 直观演示教学词语,进行语言训练
在教学中有些词语比较抽象,单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等方式,学生很难对词语有深刻认知,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PPT或直观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以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如教《乌鸦喝水》一课时,课文中有这么一句:“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有限,很难理解句中“渐渐”这个词的意思。教学时,我准备了矿泉水瓶、水和一些小石子,然后仿照文中的描述,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装有水的瓶子里,水面上升的过程直观地展现在了学生面前,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渐渐”一词。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用“渐渐”造句,学习效果更显著。
三、借用课文,说写结合,拓展练习
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儿童学习语言最主要的方法是在模仿中学习词语的组合形式,在模仿中内化语言的运用方法,在模仿中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以此来优化学生的书面语言组织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这一特点,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说话和写话练习。例如教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这一课时,让学生想一想:除了课文里所讲的小画家外,雪地里还有可能来了哪些小画家?(提醒学生想一想动物的脚印,比如小鹅的脚印像雨伞。)有的学生会说:“小猫画桃花,大象画大饼,鸵鸟画小草……”又如教学《四个太阳》一课时,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拓展练习,说一说自己在夏天看到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想象你是小狗、小花、小树等,太阳晒在身上是怎样的感受。学生说够、说透之后,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严格的训练。因此,在低年段教學中,教师不但要落实识字、写字教学,更要着力培养孩子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加强低年级学生语言训练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训练,就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语言文字是根基。”假如没有低年级有效的语言能力培养,那么高年级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就只能是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