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职业学校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教学实训模式改革与实践加以探讨,对原有实训模式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专业实训模式进行修改的举措和改善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实训模式;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89-01
一、原有专业实训模式存在的问题
问题:我校开设图形图像专业已有十多年时间,期间对人才培养方式和实训计划做过多次调整和修改,但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教学模式仍存在着较严重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知识难、繁、旧,难以提高学生专业兴趣;实践少且实习面窄,与企业生产实际不符。导致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岗位适应能力差,不能满足企业对现代技术工人的需求,难以得到企业的欢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依据某门课程单独开设实训,形式单一,内容缺乏综合性和整合性。原实训模式会在教学计划中以某门课程的形式体现,定在课程开设的当前学期,课程结束后安排1-2周的课程实训,由原课程的教学老师负责实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这样在实训的内容上往往是课程中案例的再体现或小综合,缺乏与实际案例的结合,对应的岗位能力训练不足。
(二)校内实训教学与实际工作过程脱节。由于平时课程实训只在校内,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多用于满足日常课程教学的需要,与能力培养、岗位需求、实际工作过程等环节相脱节。这就使得实训的作用难以真正发挥,仍然是只会简单模仿,不会创新操作。
(三)技能实训师资不足。校内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又缺乏参与企业的机会,大多缺乏设计和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课程的能力,缺乏对技术前沿的掌握;而校外企业专家又没有走进学校教育,这就使得双方教育和需求脱节,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异常困难。
二、实施改革的主要目标
在对我市几家IT和动漫企业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中职专业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①学生能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获得一定的专业理论和专业素养,为其获取优质就业岗位以及终身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②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发展性,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得到符合专业要求的规范化训练;③以项目为抓手,以解决专业问题为目标,加强课程间的融合,学生能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锻炼;④学生通过学习,尤其是技能实训后,还要获得职业道德的熏陶,培养出守纪、合作、竞争、创新等企业精神。
为实现以上培养目标,真正培养出理论宽、技能强、有创新的现代图形图像专业的合适人才,我们对课堂教学尤其是实训教学这块进行了全面改革,采用了校企合作紧密化、实训案例产品化、企业专家入校教学常态化等“新三化”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实训效率,也使毕业生进入企业的适应过程大大缩短,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三、图形图像专业实训模式改革的工作过程及方法
(一)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实习实训大纲。学校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市场的变化,和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习标准,完成一个符合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利益的人才培养方案。
我们专业还完全按照合作企业的生产车间筹建了生产实训基地,调整了实习实训大纲,挑选了一些典型性的案例和项目,而这些案例和项目都是由企业提供。
(二)实训案例产品化,专门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企业产品。在学生的实训过程中,企业提供工作专用的造型库供学生模仿练习,如“开心农场”里的一些人物,小龙侠、水花、土生、小开等都是动画片剧集里的一些主要角色,提供一些特定的场景让学生熟悉。应用课程结束后,开展生产性实习,把企业的部分产品放在学校完成,通过边学、边做、边实践、边生产的方式,学生直接接触真实的产品、真实的工艺流程、真实的工作环境。
“专门课程”是指含技能要求的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如《造型》、《色彩》、《原画原理》、《动画原理》等是专业基础课程;《Photoshop》《Flash》《3D动画》等专业课程为专门课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渗透进企业的一些动画知识,如在《原画原理》中,在讲解人物比例的时候,就会用到企业创作的人物角色来举例。这种有意识地渗入企业作品,把企业作品转换成学生平时的作业练习,作业的选取遵循“突出适用性”、“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使学生在后期的顶岗实习中能够运用这些技能,达到最佳的岗位实习效果。
(三)企业专家进入学校教学常态化,弥补教师实训技能的不足。由多家企业派出专家,每周为学生进行2-3天的实训教学,一方面将企业的产品分解后带入课堂,一方面将实用的技术、先进的软件应用等带入课堂。企业专家以带徒弟的形式带领学生一起练习技能,完成分解产品的设计制作,对学生进行技能操作指导和个别辅导,我们的学生也像企业中的学徒一样进行技能实训,从而能迅速提高技能操作能力。
四、“新三化”实训模式的实施条件及保障
为使“新三化”教学实训模式能在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我们要求教师在进行项目实训前要做到“四备”:备设备、备项目案例、备学生、备实训指导模式。不但要对使用的设备和机房有充分的了解,能精心设置项目案例,研究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还要备好自己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了解和把握程度。在讲企业产品引进实训课堂时,要做到“四个结合”:课程设置和企业培养目标相结合、专业能力与岗位需求相结合、实训内容和产品相结合、训练要求与产品规格要求相结合。
学校的教师全面更新了教学理念,建立起产品案例教学的概念;能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能自觉采用多维评价;能与企业紧密联系,及时更新教学实训内容。而企业与学校共建校企合作基地,对学生不吝指点,定期指导,将企业产品引入课堂,使得学生能较好的了解企业和企业产品,掌握制作方法和工艺,从而较快的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
五、“新三化”实训模式改革的效果和推广
(一)改变了实训观念,提高了学生技能操作水平。实训模式的改变,真正改变了学科本位、教材本位、教师本位、讲授本位的观念,代之以项目本位、产品本位、学生本位、创新本位的思想。实训课破除了传统的学科壁垒,以工作过程和产品生产为主线,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以学生的技能实训为中心,以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贴近企业需求为中心,以提高学生整体专业技能操作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努力实现专业实训教学的“四个零距离”:即学生与员工的零距离、专业与职业的零距离、课堂与车间的零距离、训练与生产的零距离。
(二)加强校企合作,突破了传统的实训模式。通过产教结合,密切了与企业的联系:邀请企业参与指导实训教学内容的更新、专业结构的调整,将图形图像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乃至企业文化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来。计算机专业为企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与企业共建校企生产和实训基地,不仅满足了学校实训要求,更满足了企业对员工的基本培训需求,使得企业能将一些在产品投进学校,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三)提高了毕业生质量;竞赛成绩得以提高。经过跟踪调查近两届毕业生,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由于在校实训对路,岗位适应性强,上岗容易,无需再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只要接受企业纪律、文化培训即可胜任工作,并且业务能力普遍在短期内就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涌现出一批业务骨干。各种考证和技能比赛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近2年图形图像项目的比赛在全市、全省的技能竞赛中成绩都有明显提高。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教学会2013-2014年度立项课题“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的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整合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实训模式;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89-01
一、原有专业实训模式存在的问题
问题:我校开设图形图像专业已有十多年时间,期间对人才培养方式和实训计划做过多次调整和修改,但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教学模式仍存在着较严重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知识难、繁、旧,难以提高学生专业兴趣;实践少且实习面窄,与企业生产实际不符。导致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岗位适应能力差,不能满足企业对现代技术工人的需求,难以得到企业的欢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依据某门课程单独开设实训,形式单一,内容缺乏综合性和整合性。原实训模式会在教学计划中以某门课程的形式体现,定在课程开设的当前学期,课程结束后安排1-2周的课程实训,由原课程的教学老师负责实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这样在实训的内容上往往是课程中案例的再体现或小综合,缺乏与实际案例的结合,对应的岗位能力训练不足。
(二)校内实训教学与实际工作过程脱节。由于平时课程实训只在校内,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多用于满足日常课程教学的需要,与能力培养、岗位需求、实际工作过程等环节相脱节。这就使得实训的作用难以真正发挥,仍然是只会简单模仿,不会创新操作。
(三)技能实训师资不足。校内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又缺乏参与企业的机会,大多缺乏设计和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课程的能力,缺乏对技术前沿的掌握;而校外企业专家又没有走进学校教育,这就使得双方教育和需求脱节,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异常困难。
二、实施改革的主要目标
在对我市几家IT和动漫企业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中职专业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①学生能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获得一定的专业理论和专业素养,为其获取优质就业岗位以及终身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②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发展性,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得到符合专业要求的规范化训练;③以项目为抓手,以解决专业问题为目标,加强课程间的融合,学生能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锻炼;④学生通过学习,尤其是技能实训后,还要获得职业道德的熏陶,培养出守纪、合作、竞争、创新等企业精神。
为实现以上培养目标,真正培养出理论宽、技能强、有创新的现代图形图像专业的合适人才,我们对课堂教学尤其是实训教学这块进行了全面改革,采用了校企合作紧密化、实训案例产品化、企业专家入校教学常态化等“新三化”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实训效率,也使毕业生进入企业的适应过程大大缩短,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三、图形图像专业实训模式改革的工作过程及方法
(一)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实习实训大纲。学校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市场的变化,和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习标准,完成一个符合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利益的人才培养方案。
我们专业还完全按照合作企业的生产车间筹建了生产实训基地,调整了实习实训大纲,挑选了一些典型性的案例和项目,而这些案例和项目都是由企业提供。
(二)实训案例产品化,专门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企业产品。在学生的实训过程中,企业提供工作专用的造型库供学生模仿练习,如“开心农场”里的一些人物,小龙侠、水花、土生、小开等都是动画片剧集里的一些主要角色,提供一些特定的场景让学生熟悉。应用课程结束后,开展生产性实习,把企业的部分产品放在学校完成,通过边学、边做、边实践、边生产的方式,学生直接接触真实的产品、真实的工艺流程、真实的工作环境。
“专门课程”是指含技能要求的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如《造型》、《色彩》、《原画原理》、《动画原理》等是专业基础课程;《Photoshop》《Flash》《3D动画》等专业课程为专门课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渗透进企业的一些动画知识,如在《原画原理》中,在讲解人物比例的时候,就会用到企业创作的人物角色来举例。这种有意识地渗入企业作品,把企业作品转换成学生平时的作业练习,作业的选取遵循“突出适用性”、“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使学生在后期的顶岗实习中能够运用这些技能,达到最佳的岗位实习效果。
(三)企业专家进入学校教学常态化,弥补教师实训技能的不足。由多家企业派出专家,每周为学生进行2-3天的实训教学,一方面将企业的产品分解后带入课堂,一方面将实用的技术、先进的软件应用等带入课堂。企业专家以带徒弟的形式带领学生一起练习技能,完成分解产品的设计制作,对学生进行技能操作指导和个别辅导,我们的学生也像企业中的学徒一样进行技能实训,从而能迅速提高技能操作能力。
四、“新三化”实训模式的实施条件及保障
为使“新三化”教学实训模式能在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我们要求教师在进行项目实训前要做到“四备”:备设备、备项目案例、备学生、备实训指导模式。不但要对使用的设备和机房有充分的了解,能精心设置项目案例,研究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还要备好自己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了解和把握程度。在讲企业产品引进实训课堂时,要做到“四个结合”:课程设置和企业培养目标相结合、专业能力与岗位需求相结合、实训内容和产品相结合、训练要求与产品规格要求相结合。
学校的教师全面更新了教学理念,建立起产品案例教学的概念;能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能自觉采用多维评价;能与企业紧密联系,及时更新教学实训内容。而企业与学校共建校企合作基地,对学生不吝指点,定期指导,将企业产品引入课堂,使得学生能较好的了解企业和企业产品,掌握制作方法和工艺,从而较快的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
五、“新三化”实训模式改革的效果和推广
(一)改变了实训观念,提高了学生技能操作水平。实训模式的改变,真正改变了学科本位、教材本位、教师本位、讲授本位的观念,代之以项目本位、产品本位、学生本位、创新本位的思想。实训课破除了传统的学科壁垒,以工作过程和产品生产为主线,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以学生的技能实训为中心,以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贴近企业需求为中心,以提高学生整体专业技能操作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努力实现专业实训教学的“四个零距离”:即学生与员工的零距离、专业与职业的零距离、课堂与车间的零距离、训练与生产的零距离。
(二)加强校企合作,突破了传统的实训模式。通过产教结合,密切了与企业的联系:邀请企业参与指导实训教学内容的更新、专业结构的调整,将图形图像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乃至企业文化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来。计算机专业为企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与企业共建校企生产和实训基地,不仅满足了学校实训要求,更满足了企业对员工的基本培训需求,使得企业能将一些在产品投进学校,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三)提高了毕业生质量;竞赛成绩得以提高。经过跟踪调查近两届毕业生,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由于在校实训对路,岗位适应性强,上岗容易,无需再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只要接受企业纪律、文化培训即可胜任工作,并且业务能力普遍在短期内就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涌现出一批业务骨干。各种考证和技能比赛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近2年图形图像项目的比赛在全市、全省的技能竞赛中成绩都有明显提高。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教学会2013-2014年度立项课题“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的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整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