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是记录汉民族语言的符号系统。它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也是最优美的文字之一,已成为了一种艺术形式。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不仅串联上下五千年,更积淀了中华民族的睿智、灵魂,凝聚着一种民族精神。我校的校本课程定位为“书法文化”。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书写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每天的语文课中书写10分钟。”“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不难看出,教育部对提升全民族书写质量的决心与迫切要求。身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借校本课程的东风提升低年级学生的书写质量,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我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培养好习惯,习惯成自然
提到书写习惯,大家一般会比较重视坐姿及握笔姿势。但我觉得,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书写单个汉字应包括:先看后写,少用橡皮,按笔顺写,不要看一笔写一笔;书写词语或句子时,还要注意不一字一写,掌握字距与行距等良好习惯。
这么多的要求要让低年级的学生记在脑海里,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儿歌”。从入学那天开始,学生们就天天在课堂上吟诵着“写字做到三个一,一尺一拳和一寸” “抄写汉字不心急,先看后写少橡皮,宽窄高矮关键笔,千万不能一对一”。当然,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细致到位一对一地进行指导。
教师把方法和道理讲明白了,并不代表学生就能养成习惯,还需要长期的检查督促。我时常行间巡视,扶起这个脑袋、纠正那个握笔,乐此不疲。学生需要榜样,那就请他们找出自己身边的榜样互相监督,我这个老师更是“谨小慎微”,竟因此纠正了自己书写时的一些坏毛病,看来真是教学相长!
激趣多途径,自信源活动
无论学生从事什么活动,兴趣都是他们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要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有很多种途径,也只有多途径激发才能维持兴趣的持久性和较好效果,从而将兴趣演变成动力再形成自信。
教学时,我常常用儿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下笔轻轻脊背弯,出钩向着起笔看。”“左上包右下,想包包不住。”“三点水左半弯,方字应当瘦又长;三部分写紧凑,卧人下面子字藏。”学生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些有趣的儿歌,一边练习一边念念有词。童话故事也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写“跑”字时我编了个小故事:“足”字想和“包”字做朋友,不过刚走到“包”字身旁,“包”字就大叫“疼死我了,你的脚踢到我了。”“足”字马上缩回脚,提得高高的,他们最后成为了好朋友。在书写中引入中华文化更能让学生们兴趣盎然。教写“拱”字时,我带领学生们一起学习“拱手礼”,并真诚地向他们拱手,感谢他们让我教学相长。如今,他们对古老的中国文化越来越感兴趣,书写起来也越发真诚。
有了兴趣不愁动力,我再借助学校“书法文化”校本课程的东风,在活动中建立他们的自信。“我秀我作品”,让教室内外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书法小明星”,让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作业大比拼”,增强了班级书写的自信;“我爱我校园”活动中,学生们亲笔书写温习提示语、班牌,每个学生乐在其中,自信也在不断增加。
分散重难点,技能靠实践
我常常将一课书中要求掌握的笔画、部首分散在两课时中,有时会提前教授一些技法知识,有时会拖后一些。如果课中上下、左右结构的字都出现了,那么针对观察上下和左右结构的字这两种技巧,我则只教学和训练上下结构,而将左右结构的观察方法放到第1课《美丽的图画》这一课中,将“评价他人书写”的技能后移至一单元之后,有效的分散使重点更突出、训练更到位,每一种技能的实践过程更充分,自然效果也更好。
总之,在激发学生书写之热情,磨技能、培习惯、树自信,扬汉字之美的实践中,学生们收获成长与快乐。
编辑 吴君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书写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每天的语文课中书写10分钟。”“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不难看出,教育部对提升全民族书写质量的决心与迫切要求。身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借校本课程的东风提升低年级学生的书写质量,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我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培养好习惯,习惯成自然
提到书写习惯,大家一般会比较重视坐姿及握笔姿势。但我觉得,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书写单个汉字应包括:先看后写,少用橡皮,按笔顺写,不要看一笔写一笔;书写词语或句子时,还要注意不一字一写,掌握字距与行距等良好习惯。
这么多的要求要让低年级的学生记在脑海里,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儿歌”。从入学那天开始,学生们就天天在课堂上吟诵着“写字做到三个一,一尺一拳和一寸” “抄写汉字不心急,先看后写少橡皮,宽窄高矮关键笔,千万不能一对一”。当然,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细致到位一对一地进行指导。
教师把方法和道理讲明白了,并不代表学生就能养成习惯,还需要长期的检查督促。我时常行间巡视,扶起这个脑袋、纠正那个握笔,乐此不疲。学生需要榜样,那就请他们找出自己身边的榜样互相监督,我这个老师更是“谨小慎微”,竟因此纠正了自己书写时的一些坏毛病,看来真是教学相长!
激趣多途径,自信源活动
无论学生从事什么活动,兴趣都是他们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要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有很多种途径,也只有多途径激发才能维持兴趣的持久性和较好效果,从而将兴趣演变成动力再形成自信。
教学时,我常常用儿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下笔轻轻脊背弯,出钩向着起笔看。”“左上包右下,想包包不住。”“三点水左半弯,方字应当瘦又长;三部分写紧凑,卧人下面子字藏。”学生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些有趣的儿歌,一边练习一边念念有词。童话故事也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写“跑”字时我编了个小故事:“足”字想和“包”字做朋友,不过刚走到“包”字身旁,“包”字就大叫“疼死我了,你的脚踢到我了。”“足”字马上缩回脚,提得高高的,他们最后成为了好朋友。在书写中引入中华文化更能让学生们兴趣盎然。教写“拱”字时,我带领学生们一起学习“拱手礼”,并真诚地向他们拱手,感谢他们让我教学相长。如今,他们对古老的中国文化越来越感兴趣,书写起来也越发真诚。
有了兴趣不愁动力,我再借助学校“书法文化”校本课程的东风,在活动中建立他们的自信。“我秀我作品”,让教室内外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书法小明星”,让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作业大比拼”,增强了班级书写的自信;“我爱我校园”活动中,学生们亲笔书写温习提示语、班牌,每个学生乐在其中,自信也在不断增加。
分散重难点,技能靠实践
我常常将一课书中要求掌握的笔画、部首分散在两课时中,有时会提前教授一些技法知识,有时会拖后一些。如果课中上下、左右结构的字都出现了,那么针对观察上下和左右结构的字这两种技巧,我则只教学和训练上下结构,而将左右结构的观察方法放到第1课《美丽的图画》这一课中,将“评价他人书写”的技能后移至一单元之后,有效的分散使重点更突出、训练更到位,每一种技能的实践过程更充分,自然效果也更好。
总之,在激发学生书写之热情,磨技能、培习惯、树自信,扬汉字之美的实践中,学生们收获成长与快乐。
编辑 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