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五万字。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这或许不成问题,可是对于大部分的农村小学生来说,这确实是一大挑战。现在电脑、电视成了小学生最主要的玩伴,如何将学生的兴趣从电脑、电视转移到课外书中来,是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一、图画书开启阅读之门
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必须经过一个多月的拼音学习之后,才开始接触汉字。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该读什么书呢?
特级教师张学青校长曾经讲过这样一个实例:一次,她拿着一本无字图画书给朋友正在读大班的女儿看。小女孩儿认真地翻看完毕之后,张校长笑眯眯地问她:“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呀?”女孩儿就一边看着图画一边细声细气地讲述起来。张校长惊讶地发现,女孩儿居然讲对了百分之七八十。再让女孩儿的妈妈讲述,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妈妈讲得还不如女儿。由此,张校长深有感触地说:“看来孩子的读图能力不能小觑啊!”
因此,小孩子刚升入一年级,教师就可以用图画书来吸引他们。还记得这个班的学生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我给他们读的是绘本《逃家小兔》。我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他们聚精会神地倾听着。中间我还穿插提问:“小兔还会想变成什么呢?妈妈又会变成什么?”他们感情投入,兴致盎然,思维活跃。课后,他们一拥而上,围着我七嘴八舌地询问书是从哪儿买到的,然后纷纷回家请求父母给他们买图画书。《逃家小兔》成为许多小学生喜欢上阅读的第一道“甜点”。
随着社会越来越重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图画书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你完全不用发愁找不到合适的图画书。《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狮子和老鼠》、《你大我小》……一本本精彩纷呈的图画书给小学生带来了美味的精神大餐,阅读之门由此打开。
二、倾听中巩固阅读之情
图画书看得多了,学生渐渐会产生厌倦心理。而此时,一个多月的拼音学习也全部完成。于是,我又开始让他们接受新的挑战:看注音故事书。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学生毕竟小,拼读能力差,往往是拼前忘后。一旦多次遭受挫折,他们就会兴趣大减。如何避免这种状况呢?我采用的是“大声读”这种形式。
带过小学生的教师肯定都有这样的经验:他们虽然小不识字,抑或是连话都说不完整,但却喜欢粘着你给他读儿歌,读故事。当你绘声绘色地给他朗读时,他会睁着一双天真无邪的眼睛,一会儿看看书本,—会儿看看你,那一脸陶醉样,令你倍感自豪。由此可以得出一点:阅读从倾听开始。国内外许多实践也表明,小学生最初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都源于倾听。
因此,当图画书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时,我就选择“大声读”这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和小姐姐克拉拉》中小男孩“我”与小姐姐克拉拉总是精力充沛、异想天开:为装神弄鬼把床单铰了两个洞顶在头上;异想天开想成立一个跳蚤马戏团四处收集跳蚤;想做好事给爸爸妈妈擦皮鞋却让小狗小猫坏了事,弄得地毯上到处都是鞋油……每当我朗读到有趣之处时,总是忍俊不禁,而学生更是哈哈大笑。
“大声读”的课堂从不用维持纪律,灵动在每一双眼睛中闪烁,在教师动情的朗读声里,他们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时而惊叹、时而兴奋、时而紧张、时而愉悦、时而愤怒、时而陶醉……浑然忘记自己置身何处,四十分钟也仿佛只在弹指一挥间。
我在校给学生读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每次当我说“今天就读到这儿吧”时,他们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发出“啊”的失望之声。于是,我就旁敲侧击:“那你们可以自己试着读啊,一开始可能速度会慢一点儿,但读着读着你的速度一定会越来越快。”那几个拼读能力强的小朋友就会喜滋滋地回家去拼读了,然后第二天来向我报告“战果”。而我呢,就会在班上大肆表扬他们。于是乎,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加入到拼读行列中,我的目的也悄然达成。
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大声为孩子读书吧》一书里提出:“不论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不论在学校还是家庭,朗读都发挥着广告的作用,促销阅读的乐趣。这是引导孩子自己想要阅读的催化剂。”“大声读给孩子听”活动一直在持续着,在这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阅读,对读书表现出了浓厚兴趣。一本新书拿到手,没过几天,就有学生告诉我全部读完了。每每这时,我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三、活动中感受阅读之趣
学生通过阅读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就想通过一定形式来表现自己的创造意识,所以我们要根据儿童成长的心理发展规律,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来增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从中感受掌握知识和收获的喜悦。
学生看的故事书越来越多,脑中积淀的精彩故事也越来越多。我在班上定期组织讲故事比赛,保证全班每位小朋友都有机会参加,然后选出“故事大王”,并以故事书作为奖励。他们兴趣十足,为了争得“故事大王”之光荣称号,铆足了劲精心准备,努力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到极致。
小学生最感兴趣的莫过于编排童话剧、课本剧了。童话剧、课本剧是让学生通过声音、动作、手势、表情等手段来扮演各种角色,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和感受,从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如看完《犟龟》后,我让学生编排童话剧。首先是确定演员。学生自己挑选角色,这里有乌龟陶陶、蜘蛛发发、蜗牛师师、壁虎茨茨等。如果有几个人挑选了同一个角色,那么回家后就根据这个角色确定一个情境进行表演,然后到班中竞选,看谁的表现最佳就选谁。由于角色有限,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我让大批的学生充当“群众演员”。如剧里需要有一群乌鸦,学生只要准备好一件黑色的衣服就行了。如此一来,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参加演出了。
由于条件有限,学校不能提供大量的书籍给学生看。为了保证书籍来源,我们进行了图书漂流活动。每位小朋友都准备好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用各种各样的卡纸剪出自己喜欢的形状,如心形、五角星、圆形,制作好一张图书漂流卡,写上自己的名字。在图书交流借阅时,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向别的同学借书。每借一位同学,就在漂流卡上做好记录。一个月后进行评奖,看谁带的书最受同学们欢迎。为了吸引同伴的注意,学生纷纷拿出自己最好的书。如此一来,图书的问题解决了,学生源源不断地提供各式各样的书籍。我戏称这是藏在书包里的“图书柜”。
如果说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学生,那么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如果多一点这种活动,还怕学生不跟着你投入地阅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飞到浩瀚的书海里,去探索奥妙无穷的大千世界,去欣赏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去享受知识,享受语文,在课外阅读这个广阔的天地里自由地翱翔。
(责任编辑 杨晶晶)
一、图画书开启阅读之门
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必须经过一个多月的拼音学习之后,才开始接触汉字。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该读什么书呢?
特级教师张学青校长曾经讲过这样一个实例:一次,她拿着一本无字图画书给朋友正在读大班的女儿看。小女孩儿认真地翻看完毕之后,张校长笑眯眯地问她:“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呀?”女孩儿就一边看着图画一边细声细气地讲述起来。张校长惊讶地发现,女孩儿居然讲对了百分之七八十。再让女孩儿的妈妈讲述,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妈妈讲得还不如女儿。由此,张校长深有感触地说:“看来孩子的读图能力不能小觑啊!”
因此,小孩子刚升入一年级,教师就可以用图画书来吸引他们。还记得这个班的学生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我给他们读的是绘本《逃家小兔》。我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他们聚精会神地倾听着。中间我还穿插提问:“小兔还会想变成什么呢?妈妈又会变成什么?”他们感情投入,兴致盎然,思维活跃。课后,他们一拥而上,围着我七嘴八舌地询问书是从哪儿买到的,然后纷纷回家请求父母给他们买图画书。《逃家小兔》成为许多小学生喜欢上阅读的第一道“甜点”。
随着社会越来越重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图画书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你完全不用发愁找不到合适的图画书。《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狮子和老鼠》、《你大我小》……一本本精彩纷呈的图画书给小学生带来了美味的精神大餐,阅读之门由此打开。
二、倾听中巩固阅读之情
图画书看得多了,学生渐渐会产生厌倦心理。而此时,一个多月的拼音学习也全部完成。于是,我又开始让他们接受新的挑战:看注音故事书。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学生毕竟小,拼读能力差,往往是拼前忘后。一旦多次遭受挫折,他们就会兴趣大减。如何避免这种状况呢?我采用的是“大声读”这种形式。
带过小学生的教师肯定都有这样的经验:他们虽然小不识字,抑或是连话都说不完整,但却喜欢粘着你给他读儿歌,读故事。当你绘声绘色地给他朗读时,他会睁着一双天真无邪的眼睛,一会儿看看书本,—会儿看看你,那一脸陶醉样,令你倍感自豪。由此可以得出一点:阅读从倾听开始。国内外许多实践也表明,小学生最初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都源于倾听。
因此,当图画书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时,我就选择“大声读”这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和小姐姐克拉拉》中小男孩“我”与小姐姐克拉拉总是精力充沛、异想天开:为装神弄鬼把床单铰了两个洞顶在头上;异想天开想成立一个跳蚤马戏团四处收集跳蚤;想做好事给爸爸妈妈擦皮鞋却让小狗小猫坏了事,弄得地毯上到处都是鞋油……每当我朗读到有趣之处时,总是忍俊不禁,而学生更是哈哈大笑。
“大声读”的课堂从不用维持纪律,灵动在每一双眼睛中闪烁,在教师动情的朗读声里,他们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时而惊叹、时而兴奋、时而紧张、时而愉悦、时而愤怒、时而陶醉……浑然忘记自己置身何处,四十分钟也仿佛只在弹指一挥间。
我在校给学生读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每次当我说“今天就读到这儿吧”时,他们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发出“啊”的失望之声。于是,我就旁敲侧击:“那你们可以自己试着读啊,一开始可能速度会慢一点儿,但读着读着你的速度一定会越来越快。”那几个拼读能力强的小朋友就会喜滋滋地回家去拼读了,然后第二天来向我报告“战果”。而我呢,就会在班上大肆表扬他们。于是乎,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加入到拼读行列中,我的目的也悄然达成。
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大声为孩子读书吧》一书里提出:“不论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不论在学校还是家庭,朗读都发挥着广告的作用,促销阅读的乐趣。这是引导孩子自己想要阅读的催化剂。”“大声读给孩子听”活动一直在持续着,在这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阅读,对读书表现出了浓厚兴趣。一本新书拿到手,没过几天,就有学生告诉我全部读完了。每每这时,我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三、活动中感受阅读之趣
学生通过阅读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就想通过一定形式来表现自己的创造意识,所以我们要根据儿童成长的心理发展规律,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来增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从中感受掌握知识和收获的喜悦。
学生看的故事书越来越多,脑中积淀的精彩故事也越来越多。我在班上定期组织讲故事比赛,保证全班每位小朋友都有机会参加,然后选出“故事大王”,并以故事书作为奖励。他们兴趣十足,为了争得“故事大王”之光荣称号,铆足了劲精心准备,努力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到极致。
小学生最感兴趣的莫过于编排童话剧、课本剧了。童话剧、课本剧是让学生通过声音、动作、手势、表情等手段来扮演各种角色,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和感受,从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如看完《犟龟》后,我让学生编排童话剧。首先是确定演员。学生自己挑选角色,这里有乌龟陶陶、蜘蛛发发、蜗牛师师、壁虎茨茨等。如果有几个人挑选了同一个角色,那么回家后就根据这个角色确定一个情境进行表演,然后到班中竞选,看谁的表现最佳就选谁。由于角色有限,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我让大批的学生充当“群众演员”。如剧里需要有一群乌鸦,学生只要准备好一件黑色的衣服就行了。如此一来,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参加演出了。
由于条件有限,学校不能提供大量的书籍给学生看。为了保证书籍来源,我们进行了图书漂流活动。每位小朋友都准备好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用各种各样的卡纸剪出自己喜欢的形状,如心形、五角星、圆形,制作好一张图书漂流卡,写上自己的名字。在图书交流借阅时,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向别的同学借书。每借一位同学,就在漂流卡上做好记录。一个月后进行评奖,看谁带的书最受同学们欢迎。为了吸引同伴的注意,学生纷纷拿出自己最好的书。如此一来,图书的问题解决了,学生源源不断地提供各式各样的书籍。我戏称这是藏在书包里的“图书柜”。
如果说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学生,那么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如果多一点这种活动,还怕学生不跟着你投入地阅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飞到浩瀚的书海里,去探索奥妙无穷的大千世界,去欣赏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去享受知识,享受语文,在课外阅读这个广阔的天地里自由地翱翔。
(责任编辑 杨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