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新课标强调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了良好的语感,就能够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准确地对语言文字进行分析、理解、体会、吸收。教学时要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的训练,在朗读中体味文章用语之巧妙,提高感知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朗读;语言感知力;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种心灵的滋养,是一颗精神生命的种子。自2016年“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语文课程教学已从“知识教学”转向“素养提升”,教学将不再围绕知识传授,而是向学生终生发展,锻造必备品格,培养核心能力。语文新课标十分强调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统编教科书努力重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每个年级和各个单元的课程内容目标清晰,教学要点明确。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言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而语言建构能力是通过语感来实现的。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感知语言,而朗读正是学习感知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时要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的训练,在朗读中体味文章用语之巧妙,提高感知语言的能力。
一、巧加修饰,读出感受
“大道至简”,语文教学必须返璞归真,体现一種简约之美。于永正老师曾说:语文课是在老师的引导组织下的读书课。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书声朗朗、议论纷纷,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学生自主地,具有生命活力地学习。教学中,应以读代讲,引领学生在读中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
《雾在哪里》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知识性童话,教学时,关键是要指导学生体会雾的淘气。雾的淘气体现在它说的话,读好雾说话的语气就能够感受到雾的淘气,体会到童话的趣味。
首先,让学生们把自己想象成“雾孩子”,增加代入感,引导学生角色体验读雾的五句话。在引导读好停顿的基础上,通过不同侧重点的重音朗读,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读出雾的淘气形象。
接着,引领学生加入语气词体验品读。
师:大海那么大,你也敢把它藏起来,你胆子可真大!你能加上语气词读读吗?
生1:嘻嘻!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生2:嘿嘿!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
生3:哈哈!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
师:加入语气词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淘气的雾孩子!
然后,引导学生揣摩雾孩子的心理再次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雾啊雾,你为什么要把世界万物都藏起来呀?你心里在想些什么呀?
生1:把世界万物藏起来太好玩了!
生2:我想和世界万物捉迷藏!
生3:被我笼罩的世界万物一定很美!
师:带着这种体会再读读雾说的话,读出你的感受吧!
最后,把“雾孩子”的五句话放回课文,在语境中读和品。就这样,读中想,想中读,读出了“形”,读出了“神”,学生的童真童趣得到了充分地释放,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在朗读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现。
二、巧借肢体,读出理解
童话教学需要教出语文味,需要让学生在欣赏童话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需要着手抓朗读促想象,感受童话的美好。教学中,老师恰到好处地引领学生进入情景体验角色,多角度朗读,有利于学生叩击文本,触动学生内心的独特感受,精彩就不期而至。
在学习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一课时,可先引发学生阅读兴趣:“蜘蛛开店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在读的过程中捕捉学生的情感变化,顺势进行引导:“刚才我看到你们读着读着都笑了,你们觉得哪里好笑?”随机点名说出好笑的地方,聚焦其中一个片断引导感悟。
例如,当学生分享到第7自然段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知文本内容。
师:小蜘蛛,看看谁来了?
生:长颈鹿来了!
师:长颈鹿长什么样啊?
生:只见身子不见头,他的脖子和大树一样高……
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向上一看”模拟想象情境:老师带入角色,向上伸直手臂模拟长颈鹿。
师:(走到一位学生跟前) “小蜘蛛,我是长颈鹿……”
师:(再走到小蜘蛛的身后笑着问)“你好呀!小蜘蛛!小蜘蛛,我想买条围巾!”
接下来,跳出长颈鹿角色,采访小蜘蛛
师:小蜘蛛,看见长颈鹿,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吃惊,难为情……
随后,引导学生体会着小蜘蛛此时的心情读一读。
最后,老师还加入语气词、表情、动作等引读5至8自然段,引导学生们模仿各种语气、神态、动作进行朗读和表演。通过朗读,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肢体活动中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三、巧调音量,读出体验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将朗读与教学要结合,把教材的无声语言变成有声语言,学生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独特体验。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的《妈妈睡了》是一篇美文,课文以一个学生的口吻叙述了午睡时的所见所感,用生动细腻的文字描述了睡梦中的妈妈美丽、温柔、劳累,表达了母子之爱。教学时,可以读带讲,结合自身简单的生活经历,引领孩子入情入境朗读,体会语言,读出情感体验。
课文的最后一段,为了突出妈妈的累,妈妈睡得沉,课文通过环境描写“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儿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进行烘托,这是本文的精彩之笔。此环节可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充分地朗读,在读中感悟“呼吸那么沉”,看插图理解“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通过想象朗读和环境对比朗读品味妈妈的劳累,读中感恩母爱,在情境朗读中感悟妈妈的“劳累”。 首先,看插图引读——
师:你看,睡梦中的妈妈怎么样?
生:妈妈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妈妈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
师:你听,妈妈的呼吸怎么样?
生:妈妈的呼吸那么沉……
师:你再仔细点看,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她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儿的额头上……
接下来,对比“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儿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和 “妈妈的呼吸那么沉”两个情境进行朗读,引发学生思考和交流:
师:孩子们,妈妈为什么全听不到?
生:她干了好多活儿,累了,乏了……
师: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想象着妈妈睡着的样子一起读读这句话:“窗外……”注意一定要小声点儿,别吵醒了睡梦中的妈妈哦!
学生轻声地读着这段环境描写,在语境中读和品,读中感悟,以读促悟,通过朗读强化了内心体验,情感上得到了共鸣,妈妈的美丽形象跃然纸上。
四、巧变速度,讀出感悟
语文课是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舞台。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多样化的表达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强化个性体验。教学中,在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多样化地朗读,展示学生的个性。
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火烧云》一课,用优美的文字表现火烧云的奇特和瑰丽,文中一个短句,一个标点,都蕴藏着丰富的文本信息。在教学时,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通读:在赏霞光之“通过品读语句,学习作者怎样把火烧云写清楚,可采用朗读感悟法进行教学”例时,首先引导学生读好短句,体会“了”字的妙处;接着通过换词体会读,把“了”改成“啦”,读出童真童趣;然后通过抓住“笑盈盈”和人物的语言指导表情朗读,表演读,读出神奇、惊喜、欢愉的感觉;最后创设情境,看插图想象读,读出霞光映照之奇!
火烧云的美在于它的“变”,第3至6自然段作者是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来写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控制朗读的速度,读出感觉,读出变化。
师:孩子们,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火烧云的颜色可真漂亮哪!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火烧云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师: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对,火烧云的颜色非常多。还有什么特点呢?请加快速度读读。
生:(加快速度读此句)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火烧云不仅颜色变化多,而且变化的速度非常快。你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师:是的,四个“一会儿”把瞬息万变的火烧云写得淋漓尽致!
文中除了写火烧云颜色变化极多,还写了形状变化也极多。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加快速度朗读进行体会。学生边读老师边板画: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就变模糊了;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跑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可是一转眼就变了,想要再看到那头大狮子,怎么也看不到了。短短的时间内就变了三种动物,随着“马、狗、狮子”的消失,老师在学生的朗读声中一一抹去板画,火烧云形状变化的速度之快自然而然便悟到了。
学生读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一次次走进文本,潜心会文,读出文字背后的内涵,读出感受,读出味道,读出情趣,提高了他们感知语言的能力。
教之道在于导,学之道在于悟。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最基础的目标。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了良好的语感,就能够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准确地对语言文字进行分析、理解、体会、吸收。语感能力强了,在阅读中,不仅能够快速、敏锐地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信息,感知语义,体味感情,领会意境,而且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参考文献:
[1]曹爱卫.低年级语文这样教[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48-71.
[2]陈先云.国家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教学指导——与其他版本教科书比对研究[M].语文出版社,2019:42-43.
[3]温儒敏.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切实提升教学质量[J].小学语文教师, 2019(07-08):23-32.
[4]肖爱让.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J].学园:教育科研,2011(11):101.
【关键词】朗读;语言感知力;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种心灵的滋养,是一颗精神生命的种子。自2016年“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语文课程教学已从“知识教学”转向“素养提升”,教学将不再围绕知识传授,而是向学生终生发展,锻造必备品格,培养核心能力。语文新课标十分强调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统编教科书努力重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每个年级和各个单元的课程内容目标清晰,教学要点明确。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言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而语言建构能力是通过语感来实现的。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感知语言,而朗读正是学习感知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时要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的训练,在朗读中体味文章用语之巧妙,提高感知语言的能力。
一、巧加修饰,读出感受
“大道至简”,语文教学必须返璞归真,体现一種简约之美。于永正老师曾说:语文课是在老师的引导组织下的读书课。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书声朗朗、议论纷纷,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学生自主地,具有生命活力地学习。教学中,应以读代讲,引领学生在读中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
《雾在哪里》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知识性童话,教学时,关键是要指导学生体会雾的淘气。雾的淘气体现在它说的话,读好雾说话的语气就能够感受到雾的淘气,体会到童话的趣味。
首先,让学生们把自己想象成“雾孩子”,增加代入感,引导学生角色体验读雾的五句话。在引导读好停顿的基础上,通过不同侧重点的重音朗读,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读出雾的淘气形象。
接着,引领学生加入语气词体验品读。
师:大海那么大,你也敢把它藏起来,你胆子可真大!你能加上语气词读读吗?
生1:嘻嘻!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生2:嘿嘿!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
生3:哈哈!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
师:加入语气词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淘气的雾孩子!
然后,引导学生揣摩雾孩子的心理再次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雾啊雾,你为什么要把世界万物都藏起来呀?你心里在想些什么呀?
生1:把世界万物藏起来太好玩了!
生2:我想和世界万物捉迷藏!
生3:被我笼罩的世界万物一定很美!
师:带着这种体会再读读雾说的话,读出你的感受吧!
最后,把“雾孩子”的五句话放回课文,在语境中读和品。就这样,读中想,想中读,读出了“形”,读出了“神”,学生的童真童趣得到了充分地释放,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在朗读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现。
二、巧借肢体,读出理解
童话教学需要教出语文味,需要让学生在欣赏童话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需要着手抓朗读促想象,感受童话的美好。教学中,老师恰到好处地引领学生进入情景体验角色,多角度朗读,有利于学生叩击文本,触动学生内心的独特感受,精彩就不期而至。
在学习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一课时,可先引发学生阅读兴趣:“蜘蛛开店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在读的过程中捕捉学生的情感变化,顺势进行引导:“刚才我看到你们读着读着都笑了,你们觉得哪里好笑?”随机点名说出好笑的地方,聚焦其中一个片断引导感悟。
例如,当学生分享到第7自然段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知文本内容。
师:小蜘蛛,看看谁来了?
生:长颈鹿来了!
师:长颈鹿长什么样啊?
生:只见身子不见头,他的脖子和大树一样高……
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向上一看”模拟想象情境:老师带入角色,向上伸直手臂模拟长颈鹿。
师:(走到一位学生跟前) “小蜘蛛,我是长颈鹿……”
师:(再走到小蜘蛛的身后笑着问)“你好呀!小蜘蛛!小蜘蛛,我想买条围巾!”
接下来,跳出长颈鹿角色,采访小蜘蛛
师:小蜘蛛,看见长颈鹿,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吃惊,难为情……
随后,引导学生体会着小蜘蛛此时的心情读一读。
最后,老师还加入语气词、表情、动作等引读5至8自然段,引导学生们模仿各种语气、神态、动作进行朗读和表演。通过朗读,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肢体活动中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三、巧调音量,读出体验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将朗读与教学要结合,把教材的无声语言变成有声语言,学生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独特体验。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的《妈妈睡了》是一篇美文,课文以一个学生的口吻叙述了午睡时的所见所感,用生动细腻的文字描述了睡梦中的妈妈美丽、温柔、劳累,表达了母子之爱。教学时,可以读带讲,结合自身简单的生活经历,引领孩子入情入境朗读,体会语言,读出情感体验。
课文的最后一段,为了突出妈妈的累,妈妈睡得沉,课文通过环境描写“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儿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进行烘托,这是本文的精彩之笔。此环节可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充分地朗读,在读中感悟“呼吸那么沉”,看插图理解“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通过想象朗读和环境对比朗读品味妈妈的劳累,读中感恩母爱,在情境朗读中感悟妈妈的“劳累”。 首先,看插图引读——
师:你看,睡梦中的妈妈怎么样?
生:妈妈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妈妈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
师:你听,妈妈的呼吸怎么样?
生:妈妈的呼吸那么沉……
师:你再仔细点看,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她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儿的额头上……
接下来,对比“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儿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和 “妈妈的呼吸那么沉”两个情境进行朗读,引发学生思考和交流:
师:孩子们,妈妈为什么全听不到?
生:她干了好多活儿,累了,乏了……
师: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想象着妈妈睡着的样子一起读读这句话:“窗外……”注意一定要小声点儿,别吵醒了睡梦中的妈妈哦!
学生轻声地读着这段环境描写,在语境中读和品,读中感悟,以读促悟,通过朗读强化了内心体验,情感上得到了共鸣,妈妈的美丽形象跃然纸上。
四、巧变速度,讀出感悟
语文课是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舞台。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多样化的表达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强化个性体验。教学中,在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多样化地朗读,展示学生的个性。
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火烧云》一课,用优美的文字表现火烧云的奇特和瑰丽,文中一个短句,一个标点,都蕴藏着丰富的文本信息。在教学时,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通读:在赏霞光之“通过品读语句,学习作者怎样把火烧云写清楚,可采用朗读感悟法进行教学”例时,首先引导学生读好短句,体会“了”字的妙处;接着通过换词体会读,把“了”改成“啦”,读出童真童趣;然后通过抓住“笑盈盈”和人物的语言指导表情朗读,表演读,读出神奇、惊喜、欢愉的感觉;最后创设情境,看插图想象读,读出霞光映照之奇!
火烧云的美在于它的“变”,第3至6自然段作者是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来写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控制朗读的速度,读出感觉,读出变化。
师:孩子们,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火烧云的颜色可真漂亮哪!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火烧云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师: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对,火烧云的颜色非常多。还有什么特点呢?请加快速度读读。
生:(加快速度读此句)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火烧云不仅颜色变化多,而且变化的速度非常快。你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师:是的,四个“一会儿”把瞬息万变的火烧云写得淋漓尽致!
文中除了写火烧云颜色变化极多,还写了形状变化也极多。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加快速度朗读进行体会。学生边读老师边板画: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就变模糊了;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跑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可是一转眼就变了,想要再看到那头大狮子,怎么也看不到了。短短的时间内就变了三种动物,随着“马、狗、狮子”的消失,老师在学生的朗读声中一一抹去板画,火烧云形状变化的速度之快自然而然便悟到了。
学生读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一次次走进文本,潜心会文,读出文字背后的内涵,读出感受,读出味道,读出情趣,提高了他们感知语言的能力。
教之道在于导,学之道在于悟。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最基础的目标。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了良好的语感,就能够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准确地对语言文字进行分析、理解、体会、吸收。语感能力强了,在阅读中,不仅能够快速、敏锐地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信息,感知语义,体味感情,领会意境,而且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参考文献:
[1]曹爱卫.低年级语文这样教[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48-71.
[2]陈先云.国家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教学指导——与其他版本教科书比对研究[M].语文出版社,2019:42-43.
[3]温儒敏.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切实提升教学质量[J].小学语文教师, 2019(07-08):23-32.
[4]肖爱让.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J].学园:教育科研,2011(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