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品质,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观点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了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我们不再提倡“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更加关注每个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既教给了学生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是每个教师都关心的问题.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活跃状态.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的知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新颖别致,使学生学习有趣味感、新鲜感.
例如,在讲解“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可以创设如下情境: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能顶上吗?假如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三个臭皮匠解出问题的概率分别为0.5,0.45,0.4,且每个人必须独立解题,那么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个解出的概率与诸葛亮解出的概率比较,那个大?通过这样创设情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创设潜能得以发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结构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手段越来越普遍地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它以强大的功能和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给教学过程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多媒体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走向生动活泼的“屏幕教学”,真正向创新型教育教学发展.
如,在讲“圆锥”这一节时,我把三角形旋转得到圆锥的过程用多媒体制作出来,学生的空间观念很快就建立起来了.比如,在数学教学中,概念对学生来说往往抽象难懂,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我利用计算机,可以把一些概念直观化,使知识简单、明了,让学生容易接受.在“二面角的定义”这一节,显示屏上先在公共棱上画出一个传授闪烁的亮点,然后从这一点引出两条射线,这个角沿棱在两个面内上下移动,通过演示蕴含了二面角的定义及大小与点所在棱的位置无关的道理.在教学“球”时,我利用圆的旋转形成的轨迹引出的“球面、球心、半径、直径”,再用动画展示画球的过程,使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了球的各部分名称并理解了相互之间的联系,体现了从抽象到具体的教学过程.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和基本功,还必须熟悉和掌握多媒体教学,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法有机的结合,从而进一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的统称,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点.教是为了学,如果教学方法不够恰当,就不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更谈不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了.每一堂课都有相应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我们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不同以及教学设备的改变,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通常采用谈话法与小组学习相结合方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还时常穿插演示法,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验证几何结论.这样就为立体几何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增强了.此外,我还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讲授、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努力探索,互相交流,确保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四、注重提问的实效,更要重视提问后学生的反馈
数学教学过程应当将学生主体摆在突出的位置.我们对一些关键问题、关键环节且慢说破,留下“更美的风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欣赏,使其在探索、思考问题的体验中提升思维和激发兴趣.例如在双曲线概念的教学中,当得出双曲线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提出问题:动点的轨迹是双曲线,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当学生得出||PF1|-|PF2||=常数(小于|F1F2|)后,可以将条件进行如下改变让学生思考.将小于改为等于或大于,其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呢?对于上述问题在椭圆的概念中已经研究过了,学生自然会产生联想,从而更加能深刻理解和记住椭圆和双曲线的概念.
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凡在教学中能符合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都能使课堂效率有所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去积累,不断去创新.教师的教学智慧不是体现在“先知于学生、胜学生一筹”上,而是体现在“与学生同步‘甚至’落后于学生”.对于教师来说,只有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才能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施展手脚、启发思维、展现智慧和能力的舞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活跃状态.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的知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新颖别致,使学生学习有趣味感、新鲜感.
例如,在讲解“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可以创设如下情境: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能顶上吗?假如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三个臭皮匠解出问题的概率分别为0.5,0.45,0.4,且每个人必须独立解题,那么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个解出的概率与诸葛亮解出的概率比较,那个大?通过这样创设情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创设潜能得以发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结构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手段越来越普遍地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它以强大的功能和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给教学过程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多媒体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走向生动活泼的“屏幕教学”,真正向创新型教育教学发展.
如,在讲“圆锥”这一节时,我把三角形旋转得到圆锥的过程用多媒体制作出来,学生的空间观念很快就建立起来了.比如,在数学教学中,概念对学生来说往往抽象难懂,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我利用计算机,可以把一些概念直观化,使知识简单、明了,让学生容易接受.在“二面角的定义”这一节,显示屏上先在公共棱上画出一个传授闪烁的亮点,然后从这一点引出两条射线,这个角沿棱在两个面内上下移动,通过演示蕴含了二面角的定义及大小与点所在棱的位置无关的道理.在教学“球”时,我利用圆的旋转形成的轨迹引出的“球面、球心、半径、直径”,再用动画展示画球的过程,使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了球的各部分名称并理解了相互之间的联系,体现了从抽象到具体的教学过程.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和基本功,还必须熟悉和掌握多媒体教学,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法有机的结合,从而进一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的统称,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点.教是为了学,如果教学方法不够恰当,就不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更谈不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了.每一堂课都有相应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我们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不同以及教学设备的改变,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通常采用谈话法与小组学习相结合方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还时常穿插演示法,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验证几何结论.这样就为立体几何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增强了.此外,我还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讲授、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努力探索,互相交流,确保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四、注重提问的实效,更要重视提问后学生的反馈
数学教学过程应当将学生主体摆在突出的位置.我们对一些关键问题、关键环节且慢说破,留下“更美的风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欣赏,使其在探索、思考问题的体验中提升思维和激发兴趣.例如在双曲线概念的教学中,当得出双曲线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提出问题:动点的轨迹是双曲线,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当学生得出||PF1|-|PF2||=常数(小于|F1F2|)后,可以将条件进行如下改变让学生思考.将小于改为等于或大于,其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呢?对于上述问题在椭圆的概念中已经研究过了,学生自然会产生联想,从而更加能深刻理解和记住椭圆和双曲线的概念.
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凡在教学中能符合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都能使课堂效率有所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去积累,不断去创新.教师的教学智慧不是体现在“先知于学生、胜学生一筹”上,而是体现在“与学生同步‘甚至’落后于学生”.对于教师来说,只有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才能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施展手脚、启发思维、展现智慧和能力的舞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