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项链》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重要代表作品,一直以来,它的主题一直被定位在“批判小资产阶级浮华心理”上。而本文则在对法国历史文化和《项链》人物情节的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主题提出新的看法。
【关键词】项链;人生之常;主题;虚荣;苦难;敌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曾经有一段时间,对于莫泊桑《项链》的主题解读,所谓的专家学者和教材总是拿资本主义社会财富至上的罪恶和主人公玛蒂尔德因为虚荣自毁的一生来说事,而忽略更为重要的东西——主人公的美德,如玛蒂尔德的勤劳、坚忍、乐观、真诚,弗莱思节夫人的坦诚等。除了上述那些美德,我认为莫泊桑是要通过《项链》向我们宣示人生之常的。
人之常一,我们都是一群虚荣的动物。
我们扪心自问一下,谁能彻底摆脱虚荣?世间有几人能达到庄子所谓的“至人”“圣人”的境界?何况庄子苦心经营的“至人”“神人”“圣人”之境界又完全是无源之水。玛蒂尔德没法子不虚荣:首先,她天生丽质;其次,任何人都有把自己才能发挥出来的本能;再次,改变一下现状,只要是个活人,都会有这种冲动。所以玛蒂尔德想风光一把,想改变一下现状,哪怕仅仅是片刻的欲望实现,一点也不为过。这只是常人之见。至于说到她虚荣的程度,也不算是过分的,也只是常人之度。她是经常愁眉苦脸,但换谁处于她那种有容貌却不能实现自己欲望的地步,还能欢天喜地的?试想,世间有几人在马上就要实现心中最大夙愿时,还能有如此冷静的头脑?在欲望宣泄的顶峰时,在你的抱负展现得淋漓尽致时,还会注意一些为此点缀的小饰物吗?玛蒂尔德只是个平凡的小人物,得意忘形是常态,你不能奢望她有超人的意志去控制自己疯狂的想法,而且如果她真的很冷静地参加这个舞会,风光还在吗?她的激情还在吗?她的欲望还能得到宣泄吗?所以,除了她家穷没有机会接触更多的珠宝,真伪鉴别的知识和能力极其有限之外,欲望的控制也导致她根本发现不了那挂有种种迹象表明质地不怎么样的项链。尽管项链很珍贵,但还是难以与舞台上的风光相比美,项链成为配角被遗忘在角落里我们不要去责怪她。从这一个角度看,“项链”只能充当结构链条作用,不能作为玛蒂尔德虚荣的代名词。她爱的是风光,是虚荣,虽然项链是组成虚荣的一部分,但也只能是很小的一部分,仅此而已。我们都知道虚荣是不存在的,或者仅仅是表面上的、不真实的,或者是没有任何质感的,我们都或多或少知道不应该去追求他,至少不应过分地追求它,但我们又常常禁不住它海市蜃楼般的诱惑,越陷越深,终难以自拔,所以才会上演一幕幕或闹剧或悲剧,这便是作者为我们揭示的人生之常。
人生之常二:短暂的幸福,永恒的苦难。
玛蒂尔德为了一夜的风光而耗尽自己的美好青春年华。十年的劳苦虽然还清债务,让她从狂热、悲苦走向了隐忍、平静,但岁月在她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她已经被时代抛出车轨之外了,永堕苦难之狱。刚还清债务的玛蒂尔德一身轻松,“春风得意马蹄疾”般告诉女友有关项链的真相,但女友的不相认对她的打击虽比不上假项链对她的打击力度,但我们相信,她会一辈子耿耿于怀的,因为,女人尤其是美丽的女人最忌讳被告知自己的青春已逝。片刻的欢娱换来了漫漫长夜,玛蒂尔德是如此,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玛蒂尔德一夜的风光,十年的含辛茹苦。可以这么说,她的青春年华只有那一晚,不,只有那一个舞会,剩下的日子不是在艰辛劳作,便是独守窗儿回忆那风光无限的夜晚,那个舞会,那个舞会上风光无限的自己。(不过,那个舞会上风光的自己是不是真实的都值得怀疑,因为,当时的玛蒂尔德被自己的狂热的欲望所支配,已经失去了任何理智,任何一个善意的举动都有可能被她轻而易举地理解成对自己的褒奖)对这一片刻她会珍爱一辈子的,她拥有的也只有这一瞬间。上苍是多么的残酷啊,仅仅给了这么片刻的笑脸,从一个晴空霹雳开始,剩下的都是阴云密布。虽然她会懊悔自己丢失项链的行为,因为一个失误丧失了刚昙花一现的风光,也永远地失去了跻身上层社会的机会,可是她决不会懊悔那个舞会,那个在舞会上风光无限的玛蒂尔德。从某一种角度来看,不幸是普遍的,要不然贵为王子的哈姆雷特总是愁眉紧锁呢?
人生之常三:敌人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众所周知,在面对人生困境而又难以摆脱的时候,人们更多地选择了怨天尤人。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质疑上帝,指斥命运的不公,其实脆弱的人类往往不敢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为自己掘墓的只有我们自己,更不敢对自己实施灵魂的拷问。玛蒂尔德埋怨命运仅仅给了她一副天生丽质的躯壳,而没有给她一个良好的出身,也没有给她一个身份地位更好的丈夫,以至于使她难展青云之志。玛蒂尔德身上有很多优点——善良、坚忍、勤劳、吃苦、乐观等,但这些并没有为她的人生增添更多的光彩,更没有在她的灵魂深处占据重要位置,而那恶魔般的虚荣却让她丧失了理智,失去了是非真假的正常判断力,一步步将她引以为豪的美丽毁灭,而她自己身陷其中竟浑然不觉,直至曾经的好友将她视为老太婆的时候羞惭才将她击倒。我们都不是被他人身上的美德击败的,而是被恶魔般的缺陷击败的。不仅仅是玛蒂尔德是如此,我们都是如此。这也正好应了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缺陷”的理论:哈姆雷特为优柔寡断所击败,李尔王为自己的狂傲所击败,奥赛罗为妒忌所击败,麦克白为自己的贪婪所击败。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的恶魔,一旦由于一时疏忽而让它占据核心位置,厄运便会不可避免地来到了,也许我们会花上一生为之买单。
纵观文学史,通过对“变”的把握来把握“常”是各大作家一大手法, 莫泊桑亦是如此,《项链》虽然不如那些长篇小说用历史般气势恢宏的变化,但是通过玛蒂尔德一生高浓缩的“变”来揭示人生之“常”,也着实让我们触目惊心,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项链;人生之常;主题;虚荣;苦难;敌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曾经有一段时间,对于莫泊桑《项链》的主题解读,所谓的专家学者和教材总是拿资本主义社会财富至上的罪恶和主人公玛蒂尔德因为虚荣自毁的一生来说事,而忽略更为重要的东西——主人公的美德,如玛蒂尔德的勤劳、坚忍、乐观、真诚,弗莱思节夫人的坦诚等。除了上述那些美德,我认为莫泊桑是要通过《项链》向我们宣示人生之常的。
人之常一,我们都是一群虚荣的动物。
我们扪心自问一下,谁能彻底摆脱虚荣?世间有几人能达到庄子所谓的“至人”“圣人”的境界?何况庄子苦心经营的“至人”“神人”“圣人”之境界又完全是无源之水。玛蒂尔德没法子不虚荣:首先,她天生丽质;其次,任何人都有把自己才能发挥出来的本能;再次,改变一下现状,只要是个活人,都会有这种冲动。所以玛蒂尔德想风光一把,想改变一下现状,哪怕仅仅是片刻的欲望实现,一点也不为过。这只是常人之见。至于说到她虚荣的程度,也不算是过分的,也只是常人之度。她是经常愁眉苦脸,但换谁处于她那种有容貌却不能实现自己欲望的地步,还能欢天喜地的?试想,世间有几人在马上就要实现心中最大夙愿时,还能有如此冷静的头脑?在欲望宣泄的顶峰时,在你的抱负展现得淋漓尽致时,还会注意一些为此点缀的小饰物吗?玛蒂尔德只是个平凡的小人物,得意忘形是常态,你不能奢望她有超人的意志去控制自己疯狂的想法,而且如果她真的很冷静地参加这个舞会,风光还在吗?她的激情还在吗?她的欲望还能得到宣泄吗?所以,除了她家穷没有机会接触更多的珠宝,真伪鉴别的知识和能力极其有限之外,欲望的控制也导致她根本发现不了那挂有种种迹象表明质地不怎么样的项链。尽管项链很珍贵,但还是难以与舞台上的风光相比美,项链成为配角被遗忘在角落里我们不要去责怪她。从这一个角度看,“项链”只能充当结构链条作用,不能作为玛蒂尔德虚荣的代名词。她爱的是风光,是虚荣,虽然项链是组成虚荣的一部分,但也只能是很小的一部分,仅此而已。我们都知道虚荣是不存在的,或者仅仅是表面上的、不真实的,或者是没有任何质感的,我们都或多或少知道不应该去追求他,至少不应过分地追求它,但我们又常常禁不住它海市蜃楼般的诱惑,越陷越深,终难以自拔,所以才会上演一幕幕或闹剧或悲剧,这便是作者为我们揭示的人生之常。
人生之常二:短暂的幸福,永恒的苦难。
玛蒂尔德为了一夜的风光而耗尽自己的美好青春年华。十年的劳苦虽然还清债务,让她从狂热、悲苦走向了隐忍、平静,但岁月在她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她已经被时代抛出车轨之外了,永堕苦难之狱。刚还清债务的玛蒂尔德一身轻松,“春风得意马蹄疾”般告诉女友有关项链的真相,但女友的不相认对她的打击虽比不上假项链对她的打击力度,但我们相信,她会一辈子耿耿于怀的,因为,女人尤其是美丽的女人最忌讳被告知自己的青春已逝。片刻的欢娱换来了漫漫长夜,玛蒂尔德是如此,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玛蒂尔德一夜的风光,十年的含辛茹苦。可以这么说,她的青春年华只有那一晚,不,只有那一个舞会,剩下的日子不是在艰辛劳作,便是独守窗儿回忆那风光无限的夜晚,那个舞会,那个舞会上风光无限的自己。(不过,那个舞会上风光的自己是不是真实的都值得怀疑,因为,当时的玛蒂尔德被自己的狂热的欲望所支配,已经失去了任何理智,任何一个善意的举动都有可能被她轻而易举地理解成对自己的褒奖)对这一片刻她会珍爱一辈子的,她拥有的也只有这一瞬间。上苍是多么的残酷啊,仅仅给了这么片刻的笑脸,从一个晴空霹雳开始,剩下的都是阴云密布。虽然她会懊悔自己丢失项链的行为,因为一个失误丧失了刚昙花一现的风光,也永远地失去了跻身上层社会的机会,可是她决不会懊悔那个舞会,那个在舞会上风光无限的玛蒂尔德。从某一种角度来看,不幸是普遍的,要不然贵为王子的哈姆雷特总是愁眉紧锁呢?
人生之常三:敌人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众所周知,在面对人生困境而又难以摆脱的时候,人们更多地选择了怨天尤人。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质疑上帝,指斥命运的不公,其实脆弱的人类往往不敢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为自己掘墓的只有我们自己,更不敢对自己实施灵魂的拷问。玛蒂尔德埋怨命运仅仅给了她一副天生丽质的躯壳,而没有给她一个良好的出身,也没有给她一个身份地位更好的丈夫,以至于使她难展青云之志。玛蒂尔德身上有很多优点——善良、坚忍、勤劳、吃苦、乐观等,但这些并没有为她的人生增添更多的光彩,更没有在她的灵魂深处占据重要位置,而那恶魔般的虚荣却让她丧失了理智,失去了是非真假的正常判断力,一步步将她引以为豪的美丽毁灭,而她自己身陷其中竟浑然不觉,直至曾经的好友将她视为老太婆的时候羞惭才将她击倒。我们都不是被他人身上的美德击败的,而是被恶魔般的缺陷击败的。不仅仅是玛蒂尔德是如此,我们都是如此。这也正好应了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缺陷”的理论:哈姆雷特为优柔寡断所击败,李尔王为自己的狂傲所击败,奥赛罗为妒忌所击败,麦克白为自己的贪婪所击败。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的恶魔,一旦由于一时疏忽而让它占据核心位置,厄运便会不可避免地来到了,也许我们会花上一生为之买单。
纵观文学史,通过对“变”的把握来把握“常”是各大作家一大手法, 莫泊桑亦是如此,《项链》虽然不如那些长篇小说用历史般气势恢宏的变化,但是通过玛蒂尔德一生高浓缩的“变”来揭示人生之“常”,也着实让我们触目惊心,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