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阅读的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化的理解及核心素養的提升。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开端,也是重要的语文阅读启蒙期。但是,由于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等原因,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之外,本文意在结合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学生接受效果等实际情况,探寻一些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的有效途径,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合理运用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汉语言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一个主要途径。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注意力不能时刻集中,也很难自己区别重点知识和次要知识。这个时候教学方式是否恰当,对于学生接受能力的提升、未来学习习惯的发展方向等方面都产生着较为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这一阶段,必须致力于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这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课堂模式较为单一
小学阶段的课堂管理,相较于初高中阶段的课堂管理更加困难,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课程时长是否在学生的可承受范围之内,课程进度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平均水平等因素都不好掌控。所以在小学阶段的课堂模式当中,教师占据绝对管制的位置,独立把控课程进度及授课方式。并且,较多老师采取的授课方式都是教师一直单方面灌输知识,就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个别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异乡指的是他乡;异客指的是漂泊的游子。”学生就在老师的讲述当中被动记笔记,时间久了,一些学生开始出现兴趣下降,惧怕学习语文阅读、能力参差不齐等状况。
(二)学生的自主能力较差,主动提问的现象少
鉴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足够的自主能力,也很难独立思考或者向老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所以大多数时候在语文阅读的学习当中,常常被“牵着鼻子走”,缺乏主动探究的热情。
(三)家长参与度普遍不高
众所周知,学生的教育问题不单单是学校或者家长哪一方的责任,而是要经过双方的彼此协调与配合,加强沟通,既要让家长充分了解其在校的学习状况、学习时存在哪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又要让学校及时获悉学生在家的学习进度、对待学习的态度变化等。可是,不同家长的文化水平、教育理念又存在差异,所以在学生语文阅读教育当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较为有限。
(四)语文阅读教育的范围较窄,局限性较大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对学生应试的能力也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学校教学时常常侧重于课程内容的教授,希望学生可以掌握多重语文阅读的方法,打牢语文阅读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单一的课内阅读是很难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只有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在海量的阅读当中不断提升语文阅读的审美能力,积累语文阅读的有效方法,才能从从根本上给予学生好的语文阅读启蒙和教育。
二、小学阅读教学方式探究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和加固
语文阅读不外乎理解文义,赏析优美词句,挖掘文章深刻内涵,长此以往,对提升学生的写作与表达能力也可能有所帮助。语文阅读教育难就难在中国语言文化的内涵丰富上,比如“侵略者把我们的地瓜分了”这句话就需要结合具体情境,否则就会误以为“侵略者瓜分的是地瓜”而闹出笑话。还有“天上挂着一个大圆盘”,显然是把月亮比做大圆盘,由此凸出月亮的圆润。但是如果学生对于比喻的修辞手法掌握不当,就会误以为天上真的挂着一个大圆盘。
多种修辞手法的广泛运用,常常使得文章寓意曲折,不能一眼看穿;散文、记叙文、诗歌、议论文等多重文章体裁的掺杂,对学生的阅读的范围和能力也有着极高的要求,然而一些学生甚至连基本的文章体裁都区别不清。所以,在语文阅读教育当中,要先让学生充分掌握所处阶段需要具备的体裁、修辞手法、内涵概括等基础知识,在这样有一定牢固性的基础之上,学生才能有的放矢,不至于“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
(二)注入中华文化元素,培养孩子的宏观文化领悟能力
很多学校都会发放一些国家规定的《国学经典》、《文言文赏析》等蕴含丰富汉语文化的书籍。由于没有强制的教学要求,只有极少部分学校愿意拿出时间让学生阅读学习,还有一大部分学校几乎不会在这类书籍上浪费时间,而是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提升学生课内阅读的能力上。所以,这类书籍最终也没能起到太大作用。但是想要学生真正拥有较高的语文阅读能力,这样的中华文化熏陶是必不可少的。
(三)注重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导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在语文阅读中也是这样。只有让学生亲自去阅读,亲自去体会其中的内涵,才能形成较深的印象。一些老师就尝试了探究式教学方法,针对每篇阅读提前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一步步独立的去拆解文章。就比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教师如果能够让学生先分组讨论文章写的是什么事?主要描写的人物是谁?从中自己可以学到什么?还知道文中人物的哪些事迹等问题,相较于教师单方面的灌输、死记硬背等传统模式,显然更加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探索和学习习惯,而且不论对于现阶段的语文阅读,还是未来更高阶段的语文阅读,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结语: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探究永远在路上,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因为语文教学本身就是对于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而阅读能力的高低也影响着学生情商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并且,随着阅读量不断的增长,也能让学生受到良好价值观念的熏陶,从各式各样的文章当中理解作者的价值观、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感受到汉文化语言的美之所在。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更要与时俱进,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能力、水平等因素,设计和探索适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马玉英.浅谈如何打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门[J].学周刊,2015(04)[2]赵培香.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启示[N].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1)
[3]苏天慧.如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J].文理导航(下旬),2016(10)78-79.
[4]陈华欣,李小刚.运用多媒体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情境设计过程研究[J].考试与评价网,2014.24-27.
[5]于春华,赵清水.语文课程的多媒体教学探讨[J]东北师范大学,201.25-29.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合理运用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汉语言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一个主要途径。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注意力不能时刻集中,也很难自己区别重点知识和次要知识。这个时候教学方式是否恰当,对于学生接受能力的提升、未来学习习惯的发展方向等方面都产生着较为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这一阶段,必须致力于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这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课堂模式较为单一
小学阶段的课堂管理,相较于初高中阶段的课堂管理更加困难,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课程时长是否在学生的可承受范围之内,课程进度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平均水平等因素都不好掌控。所以在小学阶段的课堂模式当中,教师占据绝对管制的位置,独立把控课程进度及授课方式。并且,较多老师采取的授课方式都是教师一直单方面灌输知识,就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个别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异乡指的是他乡;异客指的是漂泊的游子。”学生就在老师的讲述当中被动记笔记,时间久了,一些学生开始出现兴趣下降,惧怕学习语文阅读、能力参差不齐等状况。
(二)学生的自主能力较差,主动提问的现象少
鉴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足够的自主能力,也很难独立思考或者向老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所以大多数时候在语文阅读的学习当中,常常被“牵着鼻子走”,缺乏主动探究的热情。
(三)家长参与度普遍不高
众所周知,学生的教育问题不单单是学校或者家长哪一方的责任,而是要经过双方的彼此协调与配合,加强沟通,既要让家长充分了解其在校的学习状况、学习时存在哪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又要让学校及时获悉学生在家的学习进度、对待学习的态度变化等。可是,不同家长的文化水平、教育理念又存在差异,所以在学生语文阅读教育当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较为有限。
(四)语文阅读教育的范围较窄,局限性较大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对学生应试的能力也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学校教学时常常侧重于课程内容的教授,希望学生可以掌握多重语文阅读的方法,打牢语文阅读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单一的课内阅读是很难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只有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在海量的阅读当中不断提升语文阅读的审美能力,积累语文阅读的有效方法,才能从从根本上给予学生好的语文阅读启蒙和教育。
二、小学阅读教学方式探究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和加固
语文阅读不外乎理解文义,赏析优美词句,挖掘文章深刻内涵,长此以往,对提升学生的写作与表达能力也可能有所帮助。语文阅读教育难就难在中国语言文化的内涵丰富上,比如“侵略者把我们的地瓜分了”这句话就需要结合具体情境,否则就会误以为“侵略者瓜分的是地瓜”而闹出笑话。还有“天上挂着一个大圆盘”,显然是把月亮比做大圆盘,由此凸出月亮的圆润。但是如果学生对于比喻的修辞手法掌握不当,就会误以为天上真的挂着一个大圆盘。
多种修辞手法的广泛运用,常常使得文章寓意曲折,不能一眼看穿;散文、记叙文、诗歌、议论文等多重文章体裁的掺杂,对学生的阅读的范围和能力也有着极高的要求,然而一些学生甚至连基本的文章体裁都区别不清。所以,在语文阅读教育当中,要先让学生充分掌握所处阶段需要具备的体裁、修辞手法、内涵概括等基础知识,在这样有一定牢固性的基础之上,学生才能有的放矢,不至于“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
(二)注入中华文化元素,培养孩子的宏观文化领悟能力
很多学校都会发放一些国家规定的《国学经典》、《文言文赏析》等蕴含丰富汉语文化的书籍。由于没有强制的教学要求,只有极少部分学校愿意拿出时间让学生阅读学习,还有一大部分学校几乎不会在这类书籍上浪费时间,而是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提升学生课内阅读的能力上。所以,这类书籍最终也没能起到太大作用。但是想要学生真正拥有较高的语文阅读能力,这样的中华文化熏陶是必不可少的。
(三)注重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导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在语文阅读中也是这样。只有让学生亲自去阅读,亲自去体会其中的内涵,才能形成较深的印象。一些老师就尝试了探究式教学方法,针对每篇阅读提前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一步步独立的去拆解文章。就比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教师如果能够让学生先分组讨论文章写的是什么事?主要描写的人物是谁?从中自己可以学到什么?还知道文中人物的哪些事迹等问题,相较于教师单方面的灌输、死记硬背等传统模式,显然更加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探索和学习习惯,而且不论对于现阶段的语文阅读,还是未来更高阶段的语文阅读,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结语: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探究永远在路上,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因为语文教学本身就是对于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而阅读能力的高低也影响着学生情商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并且,随着阅读量不断的增长,也能让学生受到良好价值观念的熏陶,从各式各样的文章当中理解作者的价值观、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感受到汉文化语言的美之所在。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更要与时俱进,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能力、水平等因素,设计和探索适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马玉英.浅谈如何打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门[J].学周刊,2015(04)[2]赵培香.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启示[N].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1)
[3]苏天慧.如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J].文理导航(下旬),2016(10)78-79.
[4]陈华欣,李小刚.运用多媒体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情境设计过程研究[J].考试与评价网,2014.24-27.
[5]于春华,赵清水.语文课程的多媒体教学探讨[J]东北师范大学,201.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