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视角下的语文教学研究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语文教学重视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而汉字的运用能力是提高语文读写能力的基础。在语文教学改革中运用汉字视角(即运用古文字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对汉字的音、形、义进行分析,介绍一些汉字的来龙去脉,探索其蕴藏的文化内涵),利用汉字的字形、字义及深厚的文化内涵来解读作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字”在中国语文研究传统中曾有高度评价。“文字有意以立句,句有数以连章,章有体以成篇。”( 王充《论衡·正说》)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句之精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 (刘勰《文心雕龙·章句》) 正由于汉字在文章中的核心作用,所以语文教学尤其要注重汉字视角。
  接下来,我们运用汉字视角来解读苏轼的《超然台记》。
  《超然台记》全文共用8个“乐”字,以“乐”开头,以“乐”结尾,“乐”字贯穿文章始终。《超然台记》是“一字立骨”的佳作,吴楚材在《古文观止》评论说:“俯仰情深,而总归之一乐。”
  “乐”,《说文》:“五声八音总名。”本义是“乐器和乐音的总名”。《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因为乐器能弹奏出动人的音乐,由“乐器”引申为音乐,《礼记·乐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又由于动人的音乐能够使人愉悦,感到快乐,进而引申为“快乐”。
  早在商周时期,先民就已经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了。《易·豫卦》:“先王作乐崇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可见古人制作音乐的目的就是奉献给上帝和祖宗享乐的。在春秋战国时期,以闻乐(yuè)为乐(lè)已是普遍现象。《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孔子 闻《韶》这种音乐,进入“乐而忘食”的境界。《孟子·梁惠王下》:“(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齐宣王)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孟子借欣赏音乐劝告君主“与民同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这是何等热爱音乐,又是何等其乐融融!人生之乐当然不限于听音乐。孔子认为“安贫乐道”,便可常乐。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又赞赏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苏轼认为“善观则乐”,他在《超然台记》中说:“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世间的万物尽管是千差万别的,但苏轼以审美的眼光来欣赏万物,以“齐一”的观点来等齐万物,故能乐在其中。
  乐的反面是悲、忧。《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孔子“乐而忘忧”,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成语“乐极生悲”。苏轼在《超然台记》中说:“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 乐的同义词是安、喜。《廣韵》:“乐,喜乐。”如“喜闻乐见”“安乐死”“安居乐业”“安其居,乐其俗”。苏轼在《超然台记》中说:“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描绘出官民同安,与民同乐的画面。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先人五千年的精神积淀。语文教学运用汉字视角,根据汉字的结构、字形演变、字义的嬗变、汉字本身蕴涵的文化,教会学生准确、优雅地使用每一个汉字,既可避免在网络时代提笔忘字的尴尬,还能提升他们的母语素养,更让青年学子心中牢牢扎下中华文化之根。
  鲁迅先生曾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论述,“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汉字视角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应抓住汉字“感心”“感耳”“感目”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语文文本,体验汉字之妙,领略汉字之美,从而热爱汉字,热爱汉字所传承的民族文化,让语文回归语文!
  [作者通联:湖北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老山界》是陆定一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回忆性叙事散文,当时他20多岁,长征途中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文章以时间为序叙写了长征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以“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思,再现翻越老山界的艰难,表现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乐观精神,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文章叙述、议论、描写交融,叙述平易质朴,描写细腻优美,议论精当深刻,是一篇言之有物、言之有文的佳作,其写作技
巴金《随想录》中的《小狗包弟》其构思内核(生活形象与思想感情初步融为一体的浓缩物)即是“解剖”二字所关涉的事象。在“文革”的特殊年代里,作者家的小狗包弟成了连累全家的一个大“包袱”而被送到医院解剖,这件事对巴金先生内心的触动,巨大、持久,以致鲜血淋漓、惨不忍睹的解剖幻象,频现眼前,挥之不去,让作者又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这样,“解剖”一词也就成了他永远的剜心之痛。因而,作者以这一生活中似乎微不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被誉为“美国新闻写作中不朽的名篇”,编入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新闻与报告文学”单元。一直以来,人们读解和教学这篇文章,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新闻体例的约束,局限自己的视野,刻板地对待这个文本。而事实上,本文又不是一篇中规中矩的新闻,它跳出了传统新闻“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窠臼,在大胆反映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着力表现作者的主观印象和使命感。因而,我们读解和教学这个文本,有必
笔者有幸于2019年12月6日参加了江苏省“师陶杯”在盐城举办的同课异构《涉江采芙蓉》的教学观摩活动,先后有三位教师执教此课。可谓如沐春风,受益匪浅,特别是对如何咀嚼出古典诗词教学中的文化味也有了自己的浅薄之思。即要介入“联通”模式,让诗词中蕴含的文化能得到有效的“渗出”。所谓“联通”是让诗词教学中的一文一字、一言一词、一句一段等都与外界贯通联系,这种贯通既有时间上的,也有空间上。具体表现为以下几
2020年新高考Ⅰ卷(供山东省使用)语文试题的“语言文字运用”模块出现了两道让广大师生既熟悉又陌生的新题:一道是从相似性的角度分析比喻修辞,一道是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尤其是后者,让人眼前一亮。从实际作答情况来看,学生初次接触高考真题,作答情况不理想,答案没有条理,也不知道要从哪些角度去赏析。之后,笔者又选择三道同类题型加以训练,然后总结这道题的考查特点、答题角度、答案组织等,学生的作答有明显进步。
一、“室”“轩”意味品读  1.蓄势  师:上节课,我们对第一个“含义”,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把握,我们注重的是准确。这堂课主要是对第二个“含意”的把握。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项脊轩志》,那什么叫“志”呢?  生:记。  2.揭秘  师:记,记项脊轩。这篇文章写的是项脊轩,或者是和项脊轩有关的人和事。这篇文章称项脊轩名称的时候,除了这个项脊轩的“轩”,还有什么另外的名称吗?  生:室。(师投影,突出原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把高中阶段的课程内容划分为18个学习任务群,对每个学习任务群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和目标要求。学习任务群在教学中具体怎样操作,是摆在每个一线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学习任务群”主要由“主题”“情境”“任务”“活动”“测评”五大板块构成,教师确定主题,设置情境,布置任务,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设定不能太“宏大”,否则学生会感觉无从下手,同时又不能
在文言文教学上,许多老师大胆创新,有所突破,这是好事。可是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学生参与的欲望总是不强,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成了少数优秀学生的表演课堂;许多学生学文言文和学外语一样,感觉很吃力,很陌生,他们给自己的心理暗示就是一样都听不懂。教学应该面向大多数学生,思考怎样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大幅提升教学成绩,逐步使差生消失,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扩展学生思维向度。  一、文言文教学为什么要扩展学生
如果你要问奥林匹克的格言是什么,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快、更高、更强”是指运动员要有更高的境界,有勇往直前、不断进取、永不服输的奋斗精神,它鼓励人们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不甘于平庸,要朝气蓬勃,永远进取,超越自我,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  奥运圣火首次在中国的心脏——古老的北京城熊熊燃起。来自希腊雅典奥林匹亚山麓下的圣火,穿越历史时空,折射着和平、友谊、勇气的光芒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以下简称“任务型作文”)是近三年来高考作文的热点题型,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Ⅱ两卷作文题为防套作与宿构,同时启用了任务驱动型作文。关于任务型作文,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在《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解读》一文中作了说明:“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宿构和套作的问题,今年部分作文题在设计过程中,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