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删与留
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的,翻译时便可删去。
例1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句中,“夫”为发语词,翻译时要删去。再如:“怅恨久之”中的“之”也可删去。
留。古文中的专用名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朝代名、官名、器具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例2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例句中“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用翻译。
二、补与换
补。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如省略主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等。在翻译时要将原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译。
例3 然后世未有能及(之)者。例句省略了宾语“之”,翻译时要补出来。又如:然足下卜之鬼乎?句中的“卜之鬼”就是“卜之(于)鬼”,“于”字省略。
换。有些词,在古书中常用,但在现代汉语中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不一样,翻译时就要用今天的说法去置换古代的说法。
例4 齐师伐我。句中“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再如:上使外将兵。句中的“将”要换成“带领”。古文中的“吾、余、予”要换成“我”,“尔、汝”换成“你”等。
三、择与活
择。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较为常见,应选择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
例5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是一个多义词,它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等义项。例句中的“兵”翻译时应选择“兵器”。又如,古文中“去”有“距离、离开、除掉、前往”等义项,“委而去之”中的“去”字,应译为“离开”。
活。词的活用现象在古代汉语中是非常普遍的,翻译时不仅要掌握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从语法结构中看出词的活用用法,了解活用后意义上的引申变化,从而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例6 置人所罾鱼腹中。“罾”是鱼网。活用为动词,就是用鱼网捕。再如: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句中的“轩邈”本意为“高远”,这里活用为动词——比高远,即“(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之意。
四、调与定
调。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7 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即是“与谁归”。再如: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调整一下,句子就是“此所谓于朝廷战胜”,全句译为: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定。文言文中的固定格式有固定的译法,翻译时要注意。例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得无……乎”是固定格式,表示推测语气,译为“可能……吧”或“或许……吧”,再如:所以然者何?“所以……者”,译为“……原因”,全句译为: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
五、拆与还
拆。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义已发生了变化,有的扩大或缩小,有的已发生了转移,这样,翻译时要注意拆分。
例9 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夫人”是两个单音节词,“夫”是发语词,不译。再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句中的“妻子”要拆成“妻子”和“儿女”。
还。古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互文见义,翻译时要特别注意。互文见义是为了避免语言的重复、单调,在同一语言环境中用词义或反义互训。对“互文见义”的句子,翻译时要注意“还原”(即恢复其全意)。
例10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叫嚣”和“隳突”互见,“东西”和“南北”互见。再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不以物己喜悲。“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即当窗对镜理云鬓贴花黄。
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的,翻译时便可删去。
例1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句中,“夫”为发语词,翻译时要删去。再如:“怅恨久之”中的“之”也可删去。
留。古文中的专用名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朝代名、官名、器具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例2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例句中“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用翻译。
二、补与换
补。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如省略主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等。在翻译时要将原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译。
例3 然后世未有能及(之)者。例句省略了宾语“之”,翻译时要补出来。又如:然足下卜之鬼乎?句中的“卜之鬼”就是“卜之(于)鬼”,“于”字省略。
换。有些词,在古书中常用,但在现代汉语中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不一样,翻译时就要用今天的说法去置换古代的说法。
例4 齐师伐我。句中“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再如:上使外将兵。句中的“将”要换成“带领”。古文中的“吾、余、予”要换成“我”,“尔、汝”换成“你”等。
三、择与活
择。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较为常见,应选择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
例5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是一个多义词,它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等义项。例句中的“兵”翻译时应选择“兵器”。又如,古文中“去”有“距离、离开、除掉、前往”等义项,“委而去之”中的“去”字,应译为“离开”。
活。词的活用现象在古代汉语中是非常普遍的,翻译时不仅要掌握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从语法结构中看出词的活用用法,了解活用后意义上的引申变化,从而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例6 置人所罾鱼腹中。“罾”是鱼网。活用为动词,就是用鱼网捕。再如: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句中的“轩邈”本意为“高远”,这里活用为动词——比高远,即“(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之意。
四、调与定
调。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7 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即是“与谁归”。再如: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调整一下,句子就是“此所谓于朝廷战胜”,全句译为: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定。文言文中的固定格式有固定的译法,翻译时要注意。例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得无……乎”是固定格式,表示推测语气,译为“可能……吧”或“或许……吧”,再如:所以然者何?“所以……者”,译为“……原因”,全句译为: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
五、拆与还
拆。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义已发生了变化,有的扩大或缩小,有的已发生了转移,这样,翻译时要注意拆分。
例9 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夫人”是两个单音节词,“夫”是发语词,不译。再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句中的“妻子”要拆成“妻子”和“儿女”。
还。古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互文见义,翻译时要特别注意。互文见义是为了避免语言的重复、单调,在同一语言环境中用词义或反义互训。对“互文见义”的句子,翻译时要注意“还原”(即恢复其全意)。
例10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叫嚣”和“隳突”互见,“东西”和“南北”互见。再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不以物己喜悲。“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即当窗对镜理云鬓贴花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