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学校课程建设中及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如何使用、如何评价是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论基础、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科学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指出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导向和必然趋势,应积极、合理、有选择、注重实际效果地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课程建设;多媒体技术;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2
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的多媒体及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随着近几年教育部颁布有关的文件精神和“质量工程”的实施,广大教师与管理者已经逐步形成共识。教育部领导在总结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一年来取得的进展时说:研制出了一流的多媒体、个性化学习软件,一改变过去黑板、粉笔加教材的单一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用于教学活动中,作为一种导向和趋势,与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手段相比,有其不可替代性,是以学生为本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体现。用与不用,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但是,在我们参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评价与评估实践活动中,在基于上述正确认识的前提下,许多老师还对多媒体教学应用、如何使用、使用不适应、不习惯甚至存在畏难心理等问题,还须从认知、理论和方法上进一步有所了解。
一、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理论基础
在众多有关多媒体教学及其软件设计或CAI课件的文献中,都不约而同地引用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两个实验结果作为理论根据。其实验结果证明:(1)关于人类获取信息来源83%的信息来自视觉,11%的来自听觉;(2)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证明:一般能记住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和看到内容的50%,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内容的70%。这一实验是可信的。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EdgarDale),在其1946年出版的《视听教学法》专著中,提出了著名的“经验之塔”的理论,将人类学习获得的经验,按抽象程度划分为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和抽象经验三大类。第一类是由听觉接受语言符号、视觉符号,即抽象的、高度概括的基本理论、概念,称为抽象经验。“经验之塔”最低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抽象。教育应从直接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有效的教育必须充满直接经验。戴尔认为,教育的最大失败,是仅使学生记上许多普通法则和概念而没有具体经验作它们的支柱。
总之,在实践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即直接经验是学习的基础,而通过视觉所获得的间接经验(情景教学、观察、演示等)又是抽象经验的基础。如果仅仅局限于抽象经验的教学,不与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联系,或者联系甚少,是不符合学习和认知规律的。在处理抽象经验之前,应尽可能多地加强抽象经验与间接经验、直接经验的联系,增加课堂教学中直接经验的比例。我们常说,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当前我国学校的教育,大多数仍保留着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课堂教学方式,彻底改变这种教育方式,也许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但不论怎么说,多媒体进入课堂,利用多媒体优化组合教学内容,配合教师讲授,创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有利于课堂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的转化。
二、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正确处理传统教育媒体和现代教育媒体的关系。我们说,一切具有信息含量和传授功能的载体、都可称为媒体。教师的教学语言,黑板、粉笔、教材,从广义和传统意义上说都是教学媒体,不能简单地强调一方面,而排斥另一方面。同样使用看来平常的粉笔、黑板,不同教师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学中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情绪的互相感染,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种教学效果及对学生心理产生的正面效应,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关键在于能否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能否采用交互式、讨论式、对话交流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只要运用得当,照样可以形成学生热烈响应的气氛和良好的效果。相反,即使有再多再好的多媒体和电脑设备,如果仅仅是书本内容翻版或者是“黑板搬家”,教师往往注意课件的翻页和演示,忽视学生的反应和情绪,不能做出及时调整,未能将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到抽象思维,那么这种多媒体教学可以说是失败的。因此,不应简单的排斥粉笔和黑板的作用,要继承粉笔和黑板的优点;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过程中,要注意技术和课程的整合。
(二)CAI软件设计中,“教学”与“技术”两者相比,教学是首要的,但是,这并不等于可以忽视技术,通常所说的教学软件应达到“精妙组合(集成)”,就是要使技术科学地、恰当地切入到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中去,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有成效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技术的重要作用是创设条件,优化教学环境。技术设计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技术及其表现形式,所选择的技术及其表现形式必须有利于内容的教与学,能反映开发者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形式形象、直观、生动地表现其它教学媒体难以解决的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和关键问题。
三、完善课程建设与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对策和建议
(一)民办高校与公立高校相比,除了领导体制、办学经费、内部管理机制和用人与工资制度不同之外,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要求和标准方面是一致的,甚至相对要付出更艰巨的努力,力求办出一定的特色,促进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重要的是,我们应当瞄准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核心内容)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面对新形势、新思路、新途径、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推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并以教育信息化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手段,在教学中广泛地应用起来。学校如果启动的合格课程及重点课程建设与评估,以及评选教师教学优秀奖等活动,都应与国家“精品课程”和“教学名师”等“质量工程”的标准看齐、接轨。同时,根据学校教师队伍实际状况,重点启动“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建立相应的扶持机制,让少数优秀的教师脱颖而出,树立榜样,通过“示范、导向、牵动”,使学院整体的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学水平明显提升。方向是明确的,决策与不决策、重点抓和一般泛泛地抓,效果肯定不一样。
(二)在科学规划的框架下实施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师队伍、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以及规划性等多方面。根据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和已经评出的一百多门本科和高职高专精品课程来看,均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主讲教师本科学校为教授,高职高专院校为本专业领域的学术带头人;该门课程应形成结构合理的梯队,避免一人一课;应根据学校定位和专业特色,反映重点学科或专业特色。目前的专科院校,可以进行“双语教学”的试点,师资力量、教材选用和学生接受能力几方面条件成熟的可以试点,逐步推开;对哪些课程应重点使用多媒体教学,学校应有计划统筹安排,发挥集体的力量,有成效地进行课程建设,应克服以往的自发性、任意性、各自为战的不良倾向。
(三)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教师与学生共同利用信息技术、传授与获取教育信息资源的环境。“现代教育信息化”的技术特点是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基本目标和特征是开放、交互、协作和共享。就教学多媒体来说,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工具,也应当是学生学习的工具。要构建一个环境,能使学生非常方便地利用多种媒体设施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教师可以作为示范学习,学生在课堂上或业余时间有组织的学习,真正做到优秀的教学资源开放式的共享。
(四)加强教师队伍培训,提高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在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学理论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开展教学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前面提到,在搞好有关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平台的前提下,教务和师资主管部门,应制定教师培训计划,通过技术讲座、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的实践操作、举办教师经验交流会、研讨会、优秀课件演示等活动,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理论与技术能力;同时,与教学成果立项与评奖相结合,对优秀的课件给予奖励并向校级以上的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推荐。
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课堂是一种必然趋势,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将逐步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交流为中心、以个性化自主学习为中心转移。
参考文献:
[1]张今声.论人本管理[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1).
[2]陈颢.非理性管理:现代学校管理的新趋向[J].教学与管理,2001,(2).
[3]康翠萍.教育管理的归属与定位之我见[J].上海教育科研,2001,(1).
[4]陈桂生.中国民办教育问题[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课程建设;多媒体技术;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2
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的多媒体及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随着近几年教育部颁布有关的文件精神和“质量工程”的实施,广大教师与管理者已经逐步形成共识。教育部领导在总结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一年来取得的进展时说:研制出了一流的多媒体、个性化学习软件,一改变过去黑板、粉笔加教材的单一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用于教学活动中,作为一种导向和趋势,与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手段相比,有其不可替代性,是以学生为本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体现。用与不用,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但是,在我们参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评价与评估实践活动中,在基于上述正确认识的前提下,许多老师还对多媒体教学应用、如何使用、使用不适应、不习惯甚至存在畏难心理等问题,还须从认知、理论和方法上进一步有所了解。
一、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理论基础
在众多有关多媒体教学及其软件设计或CAI课件的文献中,都不约而同地引用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两个实验结果作为理论根据。其实验结果证明:(1)关于人类获取信息来源83%的信息来自视觉,11%的来自听觉;(2)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证明:一般能记住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和看到内容的50%,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内容的70%。这一实验是可信的。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EdgarDale),在其1946年出版的《视听教学法》专著中,提出了著名的“经验之塔”的理论,将人类学习获得的经验,按抽象程度划分为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和抽象经验三大类。第一类是由听觉接受语言符号、视觉符号,即抽象的、高度概括的基本理论、概念,称为抽象经验。“经验之塔”最低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抽象。教育应从直接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有效的教育必须充满直接经验。戴尔认为,教育的最大失败,是仅使学生记上许多普通法则和概念而没有具体经验作它们的支柱。
总之,在实践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即直接经验是学习的基础,而通过视觉所获得的间接经验(情景教学、观察、演示等)又是抽象经验的基础。如果仅仅局限于抽象经验的教学,不与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联系,或者联系甚少,是不符合学习和认知规律的。在处理抽象经验之前,应尽可能多地加强抽象经验与间接经验、直接经验的联系,增加课堂教学中直接经验的比例。我们常说,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当前我国学校的教育,大多数仍保留着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课堂教学方式,彻底改变这种教育方式,也许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但不论怎么说,多媒体进入课堂,利用多媒体优化组合教学内容,配合教师讲授,创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有利于课堂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的转化。
二、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正确处理传统教育媒体和现代教育媒体的关系。我们说,一切具有信息含量和传授功能的载体、都可称为媒体。教师的教学语言,黑板、粉笔、教材,从广义和传统意义上说都是教学媒体,不能简单地强调一方面,而排斥另一方面。同样使用看来平常的粉笔、黑板,不同教师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学中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情绪的互相感染,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种教学效果及对学生心理产生的正面效应,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关键在于能否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能否采用交互式、讨论式、对话交流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只要运用得当,照样可以形成学生热烈响应的气氛和良好的效果。相反,即使有再多再好的多媒体和电脑设备,如果仅仅是书本内容翻版或者是“黑板搬家”,教师往往注意课件的翻页和演示,忽视学生的反应和情绪,不能做出及时调整,未能将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到抽象思维,那么这种多媒体教学可以说是失败的。因此,不应简单的排斥粉笔和黑板的作用,要继承粉笔和黑板的优点;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过程中,要注意技术和课程的整合。
(二)CAI软件设计中,“教学”与“技术”两者相比,教学是首要的,但是,这并不等于可以忽视技术,通常所说的教学软件应达到“精妙组合(集成)”,就是要使技术科学地、恰当地切入到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中去,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有成效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技术的重要作用是创设条件,优化教学环境。技术设计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技术及其表现形式,所选择的技术及其表现形式必须有利于内容的教与学,能反映开发者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形式形象、直观、生动地表现其它教学媒体难以解决的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和关键问题。
三、完善课程建设与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对策和建议
(一)民办高校与公立高校相比,除了领导体制、办学经费、内部管理机制和用人与工资制度不同之外,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要求和标准方面是一致的,甚至相对要付出更艰巨的努力,力求办出一定的特色,促进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重要的是,我们应当瞄准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核心内容)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面对新形势、新思路、新途径、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推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并以教育信息化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手段,在教学中广泛地应用起来。学校如果启动的合格课程及重点课程建设与评估,以及评选教师教学优秀奖等活动,都应与国家“精品课程”和“教学名师”等“质量工程”的标准看齐、接轨。同时,根据学校教师队伍实际状况,重点启动“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建立相应的扶持机制,让少数优秀的教师脱颖而出,树立榜样,通过“示范、导向、牵动”,使学院整体的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学水平明显提升。方向是明确的,决策与不决策、重点抓和一般泛泛地抓,效果肯定不一样。
(二)在科学规划的框架下实施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师队伍、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以及规划性等多方面。根据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和已经评出的一百多门本科和高职高专精品课程来看,均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主讲教师本科学校为教授,高职高专院校为本专业领域的学术带头人;该门课程应形成结构合理的梯队,避免一人一课;应根据学校定位和专业特色,反映重点学科或专业特色。目前的专科院校,可以进行“双语教学”的试点,师资力量、教材选用和学生接受能力几方面条件成熟的可以试点,逐步推开;对哪些课程应重点使用多媒体教学,学校应有计划统筹安排,发挥集体的力量,有成效地进行课程建设,应克服以往的自发性、任意性、各自为战的不良倾向。
(三)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教师与学生共同利用信息技术、传授与获取教育信息资源的环境。“现代教育信息化”的技术特点是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基本目标和特征是开放、交互、协作和共享。就教学多媒体来说,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工具,也应当是学生学习的工具。要构建一个环境,能使学生非常方便地利用多种媒体设施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教师可以作为示范学习,学生在课堂上或业余时间有组织的学习,真正做到优秀的教学资源开放式的共享。
(四)加强教师队伍培训,提高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在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学理论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开展教学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前面提到,在搞好有关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平台的前提下,教务和师资主管部门,应制定教师培训计划,通过技术讲座、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的实践操作、举办教师经验交流会、研讨会、优秀课件演示等活动,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理论与技术能力;同时,与教学成果立项与评奖相结合,对优秀的课件给予奖励并向校级以上的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推荐。
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课堂是一种必然趋势,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将逐步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交流为中心、以个性化自主学习为中心转移。
参考文献:
[1]张今声.论人本管理[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1).
[2]陈颢.非理性管理:现代学校管理的新趋向[J].教学与管理,2001,(2).
[3]康翠萍.教育管理的归属与定位之我见[J].上海教育科研,2001,(1).
[4]陈桂生.中国民办教育问题[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