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日益普及,它已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农村高中的信息技术课承载着培养农村一代新人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任务。如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法;信息素养;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08-0035-03
信息技术课到底教什么?高中信息技术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是不是类似于大学或中专计算机专业那样,最主要的目标在于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相关的操作以及程序设计?高中信息课的教学应以什么为目标呢?又如何开展教学工作呢?经过几年的探究,结合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实际,笔者总结出一些教学心得。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清楚地告诉我们高中信息技术课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高一信息技术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地发展,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获取、交流、加工与处理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也就是说,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感受、认识和理解信息文化内涵,感受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巨大影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设实践条件,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教师转变为技能的传授者、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程序的设计者。同时要给予学生发表自己意见和成果的机会,让其充分地展示自己,并引导他们获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信息的能力,将这些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形成影响人一生的信息素养品质。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去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由于本校有三分之二以上学生都来自农村,特别是农村的初中,学生很少接触计算机,即使开信息技术课,上课的内容也很少,学生上机操作就更少,有些学生不会打字,更不要说操作软件,而我们这几年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都是建立在学过《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基础之上的。所以在相应的内容中都不得不用一节课来介绍相关的操作。例如:在文件操作时要说Windows的相关操作;在表格信息加工与表达中要讲Excel电子表格的使用;在多媒体信息加工与表达中要讲PowerPoint的相关操作,以便学生能利用这些应用软件进行相应的操作。
三、教学模式设计切合实际
1.联系生活,促进理解
把计算机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用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可以用计算机,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比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中的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说到对建筑进行设计时,提示学生观察校园内有没有具体的事例,最后有些学生提到新学校设计图(当时本校橱窗正贴有新校设计图),笔者就指引学生针对这张图,对比用计算机设计与用笔绘制设计两种方法,学生马上就发现了信息技术的优点,自然而然地就明白了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再如,在教学信息技术传感技术的作用时,笔者提示学生:你们买饭票时,总务处的工作人员一般会如何做?于是学生想到了验钞机,并且明白原来验钞机是应用传感技术的原理来判断钱的真假性。恍然大悟之后,学生开始细想信息技术给生活所带来的影响,进而更加留意身边的生活,以此对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2.巧借时机,适当引导
信息技术课上创造性动机的产生是由外部刺激和内部心理调节共同作用产生的,教师应巧借时机,鼓励、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新学年刚开始的几节课,一些女同学回答问题时总是小心翼翼,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及时鼓励她们说:“属于自己的见解,有时它比一个正确的答案还好,以后有什么见解,大胆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即使不正确,也要明白为什么不正确,为什么开始自己没想到。经过这些思考你才能真正理解正确的答案,印象也特别深刻,这比你直接知道答案好得多……”慢慢地,学生们都能踊跃发言。于是我总结了:课堂上除了要正确引导学生结合现实进行想象、创新,还要尽量多一些指导,少一些指责,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打击。曾记得有一次在高一(3)班上课,当讲到加工信息时,笔者提问:除了用Word应用软件来加工信息外,有没有同学用到金山WPS应用软件?金山公司在国内哪个城市?一个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知道,在我们文楼(村名)。”全班学生哄然大笑,此时,笔者不是指责那个学生故意取闹,而是示意同学们安静下来,反而借题表扬他说:“同学们,你看人家某某同学,希望将来能够把金山WPS公司从珠海移到文楼,多么宏大的理想目标!我们就应有远大的理想目标,希望某某同学记得你的理想,努力学习,老师支持你。”本来是恶作剧,教师借机以表扬的方式来教育学生,最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进步也很快。
3.鼓励求异,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常常需要多种相近、相反的思维统一于创造思维过程中,相互作用。学生一般都是习惯于相同的思维,求异思维却是所有创新思维之中最重要的。例如:在VB编程中有个猴子吃桃子的问题,一个猴子摘回一堆桃子,第一天吃了一半,再多吃一个;第二天再吃剩下的一半,又多吃一个;这样吃下去,到第七天吃时只有一个桃子,问猴子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很多学生开始都是从第一天想起,可是这样解决不了问题,这里只能求异,采用逆向思维从第七天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又如在求1到100的累加数,很多学生采取“1 2 … 100”的方式,但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逆向思维,看学生能否采用“100 99 … 1”的方式,或者横向思维以“(1 100)×50”的方式求解。最后再鼓励学生扩展思维,能否求出N到M之间的累加数、N到M之间的偶数的累加和等等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思维、一题多解的能力便能得以发展。
4.实践检验,主动探索
实践可以检验思维的正确性,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活动实现开放性和实时性,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只是单纯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进行实践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以主动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式去突破和创新。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利用内容丰富、交互强大的学习资源,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探索未知领域。例如在VB编程中求圆的面积。当学生都能实现功能时,比较哪个学生的界面功能做得最容易操作,可以让一个不了解计算机的人也能操作,很多学生都会用label来加以说明:输入圆的半径,然后用textbox 来设置输入框,用command来编程求面积。但在讨论后,有学生提出可以再设计一个按钮来清除并重输入框中半径求其他圆的面积,最后有一个学生问是否能把说明文字放在输入框中,也就是开始时处于选择状态,可否直接输入半径?这是学生提出的很有创意的一个想法,笔者表扬了他。这是一个关于焦点的问题,最后在笔者的技术提示帮助下他实现了这个功能,学生感到很有成就感。全班学生也得到了启示,这就是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创新思维能力。
5.寓教于玩,提高效果
鲁迅先生说过:“游戏是青少年最正当的行为。”游戏式的任务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信息技术课,教师备课的重点应放在设计课堂任务上。一节课中的课堂任务设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堂课的效果。把游戏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他们不会感到学习有负担,而是始终沉浸在欢乐的情趣之中,不知不觉地便学到了知识,获得了技能。如说到窗口的组成和操作时,笔者在自制的课件中设计了一个小游戏:通过鼠标把对应的窗口名称移到窗口对应的位置上,看谁用的时间最少,学生兴趣非常浓,很快就认识到了窗口的组成,教学效果尤为显著。
6.培养信息素养,提高生存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上,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课的基本知识,还要渗透思想教育。例如在说到信息技术影响时,要求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积极影响,同时也要意识到信息会带来消极的影响!要求学生要有健康的心态,学会自觉抵制网上一些不良信息的诱惑,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要学会健康上网。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在第一次上机时,笔者就开始教育学生要学会爱护公物,敲键盘时要轻,不能过于用力;讲究卫生,注意计算机的清洁,不能带饮料到机房;教育学生爱护他人,关心他人,主动地帮助他人学习,不能只顾自己,与周围的同学互相探究,一起进步。
以上是笔者从不同的方面对本校高一信息技术课教学总结的几点心得。“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然,对于信息技术教学,除了上述几个方面,教学基本功仍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注意练就语言、教态、板书等方面过硬的基本功,对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内容都不能忽视,细节决定成败,一堂课的成功,正是由点点滴滴的成功汇聚而成的。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资源,不断尝试,坚持创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的兴趣,从而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编辑:王天鹏)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法;信息素养;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08-0035-03
信息技术课到底教什么?高中信息技术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是不是类似于大学或中专计算机专业那样,最主要的目标在于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相关的操作以及程序设计?高中信息课的教学应以什么为目标呢?又如何开展教学工作呢?经过几年的探究,结合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实际,笔者总结出一些教学心得。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清楚地告诉我们高中信息技术课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高一信息技术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地发展,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获取、交流、加工与处理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也就是说,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感受、认识和理解信息文化内涵,感受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巨大影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设实践条件,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教师转变为技能的传授者、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程序的设计者。同时要给予学生发表自己意见和成果的机会,让其充分地展示自己,并引导他们获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信息的能力,将这些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形成影响人一生的信息素养品质。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去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由于本校有三分之二以上学生都来自农村,特别是农村的初中,学生很少接触计算机,即使开信息技术课,上课的内容也很少,学生上机操作就更少,有些学生不会打字,更不要说操作软件,而我们这几年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都是建立在学过《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基础之上的。所以在相应的内容中都不得不用一节课来介绍相关的操作。例如:在文件操作时要说Windows的相关操作;在表格信息加工与表达中要讲Excel电子表格的使用;在多媒体信息加工与表达中要讲PowerPoint的相关操作,以便学生能利用这些应用软件进行相应的操作。
三、教学模式设计切合实际
1.联系生活,促进理解
把计算机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用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可以用计算机,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比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中的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说到对建筑进行设计时,提示学生观察校园内有没有具体的事例,最后有些学生提到新学校设计图(当时本校橱窗正贴有新校设计图),笔者就指引学生针对这张图,对比用计算机设计与用笔绘制设计两种方法,学生马上就发现了信息技术的优点,自然而然地就明白了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再如,在教学信息技术传感技术的作用时,笔者提示学生:你们买饭票时,总务处的工作人员一般会如何做?于是学生想到了验钞机,并且明白原来验钞机是应用传感技术的原理来判断钱的真假性。恍然大悟之后,学生开始细想信息技术给生活所带来的影响,进而更加留意身边的生活,以此对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2.巧借时机,适当引导
信息技术课上创造性动机的产生是由外部刺激和内部心理调节共同作用产生的,教师应巧借时机,鼓励、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新学年刚开始的几节课,一些女同学回答问题时总是小心翼翼,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及时鼓励她们说:“属于自己的见解,有时它比一个正确的答案还好,以后有什么见解,大胆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即使不正确,也要明白为什么不正确,为什么开始自己没想到。经过这些思考你才能真正理解正确的答案,印象也特别深刻,这比你直接知道答案好得多……”慢慢地,学生们都能踊跃发言。于是我总结了:课堂上除了要正确引导学生结合现实进行想象、创新,还要尽量多一些指导,少一些指责,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打击。曾记得有一次在高一(3)班上课,当讲到加工信息时,笔者提问:除了用Word应用软件来加工信息外,有没有同学用到金山WPS应用软件?金山公司在国内哪个城市?一个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知道,在我们文楼(村名)。”全班学生哄然大笑,此时,笔者不是指责那个学生故意取闹,而是示意同学们安静下来,反而借题表扬他说:“同学们,你看人家某某同学,希望将来能够把金山WPS公司从珠海移到文楼,多么宏大的理想目标!我们就应有远大的理想目标,希望某某同学记得你的理想,努力学习,老师支持你。”本来是恶作剧,教师借机以表扬的方式来教育学生,最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进步也很快。
3.鼓励求异,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常常需要多种相近、相反的思维统一于创造思维过程中,相互作用。学生一般都是习惯于相同的思维,求异思维却是所有创新思维之中最重要的。例如:在VB编程中有个猴子吃桃子的问题,一个猴子摘回一堆桃子,第一天吃了一半,再多吃一个;第二天再吃剩下的一半,又多吃一个;这样吃下去,到第七天吃时只有一个桃子,问猴子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很多学生开始都是从第一天想起,可是这样解决不了问题,这里只能求异,采用逆向思维从第七天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又如在求1到100的累加数,很多学生采取“1 2 … 100”的方式,但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逆向思维,看学生能否采用“100 99 … 1”的方式,或者横向思维以“(1 100)×50”的方式求解。最后再鼓励学生扩展思维,能否求出N到M之间的累加数、N到M之间的偶数的累加和等等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思维、一题多解的能力便能得以发展。
4.实践检验,主动探索
实践可以检验思维的正确性,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活动实现开放性和实时性,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只是单纯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进行实践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以主动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式去突破和创新。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利用内容丰富、交互强大的学习资源,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探索未知领域。例如在VB编程中求圆的面积。当学生都能实现功能时,比较哪个学生的界面功能做得最容易操作,可以让一个不了解计算机的人也能操作,很多学生都会用label来加以说明:输入圆的半径,然后用textbox 来设置输入框,用command来编程求面积。但在讨论后,有学生提出可以再设计一个按钮来清除并重输入框中半径求其他圆的面积,最后有一个学生问是否能把说明文字放在输入框中,也就是开始时处于选择状态,可否直接输入半径?这是学生提出的很有创意的一个想法,笔者表扬了他。这是一个关于焦点的问题,最后在笔者的技术提示帮助下他实现了这个功能,学生感到很有成就感。全班学生也得到了启示,这就是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创新思维能力。
5.寓教于玩,提高效果
鲁迅先生说过:“游戏是青少年最正当的行为。”游戏式的任务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信息技术课,教师备课的重点应放在设计课堂任务上。一节课中的课堂任务设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堂课的效果。把游戏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他们不会感到学习有负担,而是始终沉浸在欢乐的情趣之中,不知不觉地便学到了知识,获得了技能。如说到窗口的组成和操作时,笔者在自制的课件中设计了一个小游戏:通过鼠标把对应的窗口名称移到窗口对应的位置上,看谁用的时间最少,学生兴趣非常浓,很快就认识到了窗口的组成,教学效果尤为显著。
6.培养信息素养,提高生存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上,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课的基本知识,还要渗透思想教育。例如在说到信息技术影响时,要求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积极影响,同时也要意识到信息会带来消极的影响!要求学生要有健康的心态,学会自觉抵制网上一些不良信息的诱惑,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要学会健康上网。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在第一次上机时,笔者就开始教育学生要学会爱护公物,敲键盘时要轻,不能过于用力;讲究卫生,注意计算机的清洁,不能带饮料到机房;教育学生爱护他人,关心他人,主动地帮助他人学习,不能只顾自己,与周围的同学互相探究,一起进步。
以上是笔者从不同的方面对本校高一信息技术课教学总结的几点心得。“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然,对于信息技术教学,除了上述几个方面,教学基本功仍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注意练就语言、教态、板书等方面过硬的基本功,对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内容都不能忽视,细节决定成败,一堂课的成功,正是由点点滴滴的成功汇聚而成的。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资源,不断尝试,坚持创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的兴趣,从而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编辑:王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