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公有转制学校校长李金初谈体制改革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f19860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学校制度是指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以完善的学校法人制度和新型的政、校关系为基础,学校依法自主管理,指导和约束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它应该具备如下的基本特征:学校逐步地健全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行家治校,变成独立的法人;政府权力下放,与学校要构成新型的政、校关系;学校依法自主管理,行家治校,形成校本管理机制;学校管理民主化、法制化、人本化,全面关注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学校、社会、家庭良性互动;要能够有力地推动现代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学习型学校、发展型学校的建设……
  在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进程中,公有学校“转制”被看作是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实现办学形式多样化的有效途径。公有转制学校在运作的过程中,产权问题和法人治理结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为此,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及时立项了《公有转制学校的现代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实验与研究》课题,并委托给北京十一学校进行主持实施开展实验。
  
  一、开展这项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公有转制学校是我国教育发展在体制上的三大基本类型之一,其现代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十分有必要开展此课题研究。我们这项研究一方面以十一学校为样本,对学校转制办学以来的学校制度建设进行总结,科学地剖析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深化实验探索转制学校的现代产权制度与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学校科学管理战略的实施。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以为规范公有转制学校的健康发展,为科学确立公有转制学校现代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提供典型案例。因此,我们希望开展本课题研究,能为现有的转制学校和将要转制的学校发展在产权的明晰方面和学校的管理方面起到目标导向和规范作用。
  另一方面,通过总结分析公有转制学校的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利弊,借鉴现代企业的产权制度与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措施和运作模式,吸纳民办学校的合理方法,站在市场经济、现代管理的高度,对教育产权及内部管理等进行研究,探索出一条既符合教育自身规律又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转制学校的现代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进而从整体上推进转制学校制度的创新,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化,为教育决策机构提供政策上的智力支持。
  
  二、十一学校
  进行的是实践性研究
  (一)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并提炼出来问题
  事实上,我们学校很早就开始了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研究。十一学校从1987年就开始关心教育改革动态,着手分析现有教育制度的利弊,研究有关教育改革的理论和指导思想,注意教育政策法规和相关文件,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改经验,为进行自身充满活力的改革作好了充分准备。
  1.公有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问题,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十一学校建校几十年来,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和光荣的传统,有着很好的发展基础。但是与几乎所有公办学校一样,也遇到了发展中的困难。
  办学经费短缺,发展力量不足,经费问题已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
  学校被政府管得太多,学校办学自主权极其有限。
  学校教育环境封闭,学校很难与社会进行良性互动,更难以走向市场。
  传统的教育观念和育人模式,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所有这些都是不符合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要求的,我们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现代学校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社会发展决定教育形态。教育的发展一方面要遵循自身的客观规律,同时更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学校才能突破制约其发展的经济瓶颈,才能依法治校,自主办学,才能走社会之路。
  2.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开始谋求解决的思路并进行实践探索
  1992年春,邓小平发表了振奋人心的南巡讲话,这标志着我国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到来。我们如获至宝,紧紧结合学校如何发展的课题,用两个月的时间组织全校干部教师学习、讨论。认真学习和研究了邓小平的教育理论、耗散结构论、组织的改革与发展理论、动态平衡理论等以及相关的各种教育法规和文件。于1992年5月8日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公办学校“五自主”办学体制改革的新思路。经过理论的积淀和实践的探索,检索过去,洞察未来,1995年3月1日,我校国有民办学校体制改革试验正式启动。
  国有民办制学校是介于政府办学与民间办学之间的一种新型的办学形式。政府将全民所有制的公办学校,按照有法律效力的程序,交由有法人地位的社会团体或公民个人承办,其资产及以后的资产增值仍属于国家所有,而事业费和日常运行经费的全部或大部由承办者依法筹集,承办者享有民间办学的政策权利和办学自主权,这样形成的教育法人实体,称作国有民办制学校。
  公办学校转制改革为国有民办制学校,即学校国有民办。主要内容是:自主筹集日常办学经费,自主招生,自主用人,自主经费支配,自主教育改革。其中许多内容都是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要素。这样,十一学校就开始按照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要求来设计规划自己的生存与发展。
  (二)实践中解决的主要问题
  1.解决了经费问题,确保了国有资产的增值
  经费问题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经济决定活动,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学校的自主管理、自主教育教学活动是难以实现的。
  缓解学校教育经费困难的对策有多种,但有许多对策并不是学校能左右的。学校只能从自身出发,遵循教育本身的规律和市场经济的规律,寻找和选择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选择办学体制改革,进行教育投资多元化,是一条重要途径。
  十一学校选择了国有民办制,通过自主筹集日常办学经费,学校在教育资金的筹集和运用上更加充足和灵活,改善了整个办学条件。国有资产迅速增值,从1995年的1450.3万元增加到2002年16549.3万元,比1995年的国有资产净增了10.4倍。如此巨大的增值,主要是学校艰苦奋斗、日积月累取得的。学校改革以来到2003年,共为国家节省财政拨款4130多万元,并使学校国有资产增值达几亿元以上。通过办学体制改革,十一学校改善和充实了办学的物质基础,自筹资金建起的十余万平方米的高楼耸立校园。而且使学校有条件投资数千万元建设起了“现代、领先、一流”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
  2.解决了办学自主权问题
  学校获得办学自主权的关键是教育行政部门简政放权、转变职能。
  根据《承办协议》,十一学校享受“五自主”。政府机关把学校的管理权、经营权完全交给学校,甚至把足够多的人事权交给学校。学校在国家的基本教育法规内享有不受制于教育行政部门的独立办学权力。
  学校真正是自主办学的实体。学校管理机制的形成和运行、学校决策的制定、校本课程的设置与开发、育人模式的实施、教职员工的管理、学校文化的塑造,都由学校自己来把握和运作。
  这样,学校能根据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践行自己的办学理念。学校开始了按照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要求的跨越式发展。
  3.解决了用人机制问题
  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核心是人事管理。北京十一学校自转制办学以来,充分享有政府赋予的人事权利,进行了用人机制的改革:
  第一阶段:1988—1992年,这是准备阶段和初始阶段。初步建立了以激励为核心的双向选择、聘拒自由、按需择优的人员聘用制度。
  第二阶段:1992—2000年,这是发展阶段。为体现“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推出了“满工作量,高利用率”和“评聘分开”的聘用新原则和创造了“多元无级结构工资制度”,并于1993年全面实行。1998年以来,学校建立了自主用人和人才引进机制,与社会人才市场对接,优化教师结构。
  第三阶段:2000至现在,这是完善和取得显著效益阶段。学校创造性地制定了“评聘分开”的重大用人原则。学校有效地采取了依法聘用、按需聘用、竞争优先聘用、高工作量聘用、双向选择、评聘分开等措施,形成了具有十一学校特色的科学用人制度。如学校从2000年8月起实行岗位聘用制,2001年正式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
  现已建立起了一支“师德高品位、专业高学识、能力多方位”的干部、教师、职工队伍。
  4.解决了法人治理和管理民主化问题
  在完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学校对政府具有长期依赖性。学校不能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参与社会事务,不具备法人条件和能力。
  十一学校根据《承办协议》,是独立法人单位,并日趋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如,建立民主决策机构,使权力得到制约。学校工作建章立制,依法依规工作,重大问题要集体决策;要从“英雄时代”走向“大众时代”:要让群众决定自己命运,让群众决定学校未来。
  学校建成了或正在筹备建立学校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反馈机构、咨询机构,形成完整的法人治理结构。学校又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市场化、法制化、民主化、人本化、信息化、国际化的趋势,全面改组了学校的职能部门,设立了9个处室,这将有利于十一学校完全实现法人治理并作为真正的独立法人活跃在教育市场的舞台。
  5.解决了学校管理人本化问题
  当代管理,呈现出明显的以人为本,即人本化的趋势。
  所谓人本管理,就是基于人的本性,根据人的身心特点和为了人的发展的管理方式。十一学校的人本管理,注重四个方面;一是要以人为中心,二是满足人的需要,三是有利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四是可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总之,人是在管理的中心位置。
  对学生而言,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就应成为办学的一个基本价值观。
  对教师而言,遵循人力资本的管理理念。早在1988年,十一学校就提出了“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同步”的原则;在90年代,更提出要使学校成为教师充分展示才华的宽阔舞台,成为教师继续成长的良好空间,成为教师走向幸福生活的家园。
  6.解决了学校市场化问题
  教育不再与市场无关,学校也不再脱离市场。
  学校可以通过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进入市场,并从社会获得办学收入来与市场接轨,确定薪酬应该采用市场化机制。学校聘任教职员工可以与市场接轨确定薪酬应该采用市场化机制。
  十一学校在1995年就进入了市场,运行的是市场机制。以向社会提供优质的办学质量为前提,以教育服务为劳动产品,通过教育市场与社会各界和家庭交换,以获取特定的价值补偿。十一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建立起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人才管理机制、工资分配机制和学校、社会良性互动机制,得到了社会和市场的认可。
  十一学校选择的是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和直面市场经济的学校体制,具备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条件。可以说,从1992年和1995年开始的学校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是按现代学校制度特征设计的,这些特征也是学校今后发展必须遵循的思路。现在看,十一学校的许多改革选择已触及到了中国基础教育的根本问题,从理性思考和实践操作上已经接近或具备了现代学校制度的特征。
  
  三、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2003年,十一学校的改革实践在第一轮改革取得辉煌成就、第二轮改革开始之际,并入“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课题研究,并主持其子课题“公有转制学校的现代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实验与研究”。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专家指导下,我们如鱼得水,对教育改革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我们认为,至少有两大问题亟待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由此体现的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极为重大。
  一是公有制学校的产权问题。
  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学校产权必须清晰、明确。它是使教育体制发生根本性变革与创新的前提。对公有转制学校的发展,如果产权制度不明晰,就会造成财产界限模糊和归属的混乱。学校转制后,资产的组成是多元的,而且资产的增值或负增值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所有增值的财产应归谁所有,国家是否应该占有增值的部分,学校应该享有哪些产权,学校如何加大吸引社会资金,重组产权等等都是十分敏感而又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规范和建立公有转制学校的现代产权制度已非常迫切。
  公有转制学校产权清晰的前提是确定各种资产的边界和类属。公有转制学校首先必须确认、明晰自己的各种财产。公有转制学校转制之初的所有资产都是国家财产,转制后增值的资产中国家继续投入的资产经折扣后的剩余部分以及国家资产在运作中产生的相当于利润的那一部分也仍是属于国家财产。而其他增量,如管理者、教师的劳动创造所产生的资产增值等则都不是国家的。因此必须分清国有、共有、私有,并对各项资产依法评估,分类登记造册。
  公有转制学校教育产权明晰的途径主要是产权的分解和重组。不同的资产应属于不同的主体,各主体责、权、利明确。
  产权明晰是国有资源管理、保值乃至增值的先决条件。教育产权的明晰,包括公有教育投资所形成的一切教育财产将不再是无人负责。分清国有、共有和私有的资产归属,不论国家、法人或个人,作为产权主体,依法具有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对于公有转制学校的教育产权及其变革的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从理论到实践的许多问题也尚未达成共识。但是,教育产权的界定和行使以及多元化变革已成为我国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必将成为推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动力。
  二是有关公有转制学校的权益问题。
  1.公谈有转制学校应该享有所有权
  现代学校制度要求承认学校要拥有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种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学校要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因此,从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方面看,所有学校都应该拥有全部法人财产权。如果一个主体拥有特定财产的全部产权,那么它也就享有了所有权。
  公有转制学校增值的资产中除去国家继续投入的资产经折扣后的剩余部分以及国家资产在运作中产生的相当于利润的那一部分外,其余的增量则是不属于国家的。我们借鉴《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十四条“民办学校办学积累所形成的资产为学校所有”的规定,民办学校对办学积累所形成的资产享有所有权。公有转制学校在运作方式上就是民办制,那么公有转制学校在转制后的资产净增量按理也就应该只归学校所有。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股份制是公有转制学校的投资体制的一种发展趋势。实行股份制就有股金来源的问题,学校增值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中的非国有部分作为以承办人为主的学校成员的共有资产入股。另外,广大干部和教职工可以以货币形式或以人力资本的形式入股,这样教职员工占有相当的股权,但作为学校的资产,学校应享有完整的法人财产权。
  遵循人力资本理论,当今的教师拥有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本,教师作为劳动力是人力资本的投资者。因此,劳动力进入某一团体就是资本的注入,会使法人财产获得增值,他们就是法人团体中的部分财产的拥有者。公有转制学校拥有这样大批的人力资本,自然也就是他们人力资本投资带来的财产及其增值的拥有者,当然也就享有这部分所有权。
  2.公有转制学校应该享受公共教育经费
  如果公有转制学校能够享受公共教育经费的话,学校在设施配备、校园环境等方面就会更加完善而上新的台阶。
  学校转制后政府的教育责任并没有减轻。两权分离后,政府的教育责任将主要体现在制度建设和宏观调控方面,但公共教育经费却不应该削减,因为在公共教育经费不削减的前提下,学校将会因为得到政府资助而降低收费水平,从而带动全社会教育服务的价格总水平因竞争而逐步下降。
  公有转制学校在承担义务教育的责任和义务的同时,也应享有公共教育经费。以“教育凭证制度”分配公共教育经费将成为“转制学校”享有公共教育经费的重要途径。
  政府的公共财政经费来自全民的纳税,从法理上说,所有纳税人及其子女,不管就读于公办还是其他学校,都有享受公共教育经费的权利。所以政府对民办中小学或转制学校进行财政资助,是教育平等的内在要求,这一做法,有助于构建民办学校或公有转制学校享受“国民待遇”的政策环境,还有利于增强民间投资向教育的吸引力。这对我国现状是有特别启示意义的。
  3.实现公有转制学校权利与义务的对等
  公有转制学校通过为社会提供了较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在基础教育阶段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较高质量的人才,为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尽了自己应尽的义务。根据责、权、利对等的原则,公有转制学校应该享有与责任和义务相一致的权利。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32条规定,基础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第35条规定,加强对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验的领导和管理……薄弱学校、国有企业所属中小学和政府新建的学校等等在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可以进行按民办学校机制运行的改革试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我国教育产权变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也奠定了民办教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崭新地位。当然也为原有的政府办学校进行产权主体的调整、重组提供了最好的推动力。国立、民办和混合制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在体制上的三大基本类型,“三足鼎立”的趋势将不可逆转。
  为此,为保障公有转制学校的合法权益,政府应落实对公有转制学校的鼓励扶持政策,加快公有转制学校的立法和教育政策法规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时应当给转制学校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以正确的发展观来规范对公有转制学校的行政管理和学校办学行为。
  4.允许公有转制学校的承办人获得一定的风险补偿
  鼓励教育机构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从其所提供的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中获取相当于、甚至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的收益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大发展所必须要求的。因此,公有转制学校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从其所提供的教育服务中获取一定利益是应该得到承认和鼓励的。
  公有转制学校的承办人的责任是巨大的,仅自筹经费一项就需冒极大的风险。如果筹集不到经费,或经费筹集不到位,致使国有财产不能保值、增值,使学校走入困境,应该承担法律责任。责任与利益应该对等,从这点看,公有转制学校的承办人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获得一定的风险补偿是理所应当的。
  公有转制的承办人或组织,都是在国家和政府几乎没有给予财政支持或在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尝尽了酸甜苦辣,硬凭着一股爱国热忱和奉献精神,才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的。尤其在早期进行从事这项事业的一大批拓荒者,他们完全是“兼国家之所难,急民族之所急”的“见义勇为者”,作出了相当的奉献和牺牲,精神更为可嘉,政府更应嘉奖、表彰,并以此激励和教育后人。如果学校是股份制学校,承办者应享有一定的股份。
  借鉴民办学校的投资回报情况和现代某些企业的情况,给承办人一定的风险补偿是自然的,合理的。
  人类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就是投资期待回报。这种期待,具有财产权的性质,不仅仅是政府吸引教育投资者的手段。在十六大报告“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当得到保护”的原则背景下,我们不难理解“合理回报”原则的逻辑。实事求是地给承办者一定的风险补偿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激发我国社会力量办学的潜力,促进我们教育事业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在教育领域中,许多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对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对政策的敏感与把握,同时,更应有对具体问题和情境的多视角、多层次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与方法,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众多学科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是科学地发现事实、解释事实,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进行研究。这是以改进实际工作为首要目标它既能解决教育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也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
其他文献
以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利用火灾模拟程序FDS,分别建立了不同壁面边界条件下的物理模型,并模拟出各种模型下的隧道火灾结果,通过对结果进行比对,重点分析了火灾场景中不
本文从奥巴马竞选过程出发,对传统媒体的偏爱进行回顾和分析.同时浅探众多传统媒体偏爱奥巴马的原因.
教师是“上帝”,走近教师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实践者,是学校发展的推动者,所以教师应该是校长心目中的“上帝”。校长要诚心对待教师,热情地服务于教
针对软土路基给市政道路工程带来的恶劣影响,进行科学性分析,并简单介绍软土路基特点,例如含水量高、流动性比较强等,提出软基加固技术的具体运用,取得较好效果,希望可以为相
民主监督是一项保障正确行使权力的有力措施,是政协的一项主要职能;民主监督的形式多样,但主要形式是通过政协提出批评或建议。我国的民主监督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人们头脑
图书馆营销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营销理论引入阶段;二是营销理论付诸实践的发展阶段;三是互联网带来的繁荣阶段。论文对图书馆营销发展历史做了全面梳理,介绍了我国高校图
教育的天空,群星荟萃……最为璀璨的莫过于那些毕生致力于教育,并为之而奔走唤号,头撞南墙誓不回头的真君子。蔡元培、晏阳初、陶行知……这些为教育而生死的行者,可谓劳谦之至。
一天,一位小学生对我说道:“我们老师好不公平哦!”我问道:“为什么呢?”孩子说:“我们老师罚这次成绩考得较差的同学去扫地,他们本来就没有学习好,扫了地就更没有时间去复习了啊,还
采访,在新闻工作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一方面,深入细致的采访可以把握事实真相,达到预期效果;一方面,成功的采访可以快速建立起采访人员与被访者之间的信任感,是一篇文章
介绍了嘉兴市秀洲区国有资产运营的现状,总量扩大,经营效益欠佳,法人治理薄弱;提出了创新管理的总体思路和实现途径,认为必须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强化监管,盘活资产,拓展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