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板书设计及教学难点的解决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198607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根的《论美》是一篇杂感。杂感不受论述形式的束缚,比较自由,内容的跳跃性较大,看上去似乎并不连贯,因而在理清课文结构时不少学生感到很困难。本文论美,从人的外表美直说到德行美,但是又并没有具体论述德行美,而是以较大篇幅议论容貌美。基于此,教者精心设计本课的板书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恰到好处的板书是文章思想内容和结构形式的完美概括,它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传达给学生最形象、最直观的教学内容。可是在多媒体教学日益盛行的今天,板书问题好像已成了“冷门”,这不能不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前几日,笔者有幸观摩了几节《论美》的公开课,课堂上一律都是“声”“光”“电”在唱主角。有的教者甚至连课题都不写在黑板上,全部由多媒体包办了;有的教者在板书时或是板书的时机不当,或是板书四平八稳、概括段意,俗不可耐,或是板书的内容有科学性错误(对美的归类不当)。反思这几节课,笔者认为必须以新课程的理念来驾驭课堂,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应该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品味课文中作者对美的论述的相关语句,通过生生、师生的分析讨论,学生就能水到渠成地归纳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可是在赛课时,有的教者在实施了整体感知这一教学程序后,立即请学生找出文本中的主旨句,有些学生回答不上来或回答得不正确,教者就越俎代庖,硬把结论灌输给学生,随即进行板书,以示强调。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只能让学生囫囵吞枣,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在师生共同赏析完课文中对美的论述的相关语句后,教者就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板书这一环节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从而化解教学难点。这时的课堂就要体现出教者的主导作用,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者及时进行板书,这也是给学生以视觉的刺激。具体板书如下:
  
  下面,阐述板书的过程:
  美包括自然美、社會美、艺术美等等,培根的这篇《论美》主要论述的是什么美?学生应该能够回答出是人的美。人的美包括哪几种美?外形美和内在美。外形美又包括颜色之美和形体之美。那么,内在美它包括哪几种美呢?在听课时,不少学生甚至连教者都被这个问题搞糊涂了,他们把优雅行为之美和德行之美作为内在美的两个并列分支而从属于内在美。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归类。从文本中可知,内在美在文中具体指的是“德行之美”,这是“最高的美”,也是一种“奇妙的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则是美德的一种体现,并不是美德的全部;也就是说“优雅行为之美”从属于“德行之美”(内在美),它们二者之间不是并列关系。那么,内在美究竟还包括哪些美呢?我们平常所说的语言之美、神情之美(发自于内心的真挚情感)等等都属于内在美的范畴。正确对美进行归类,对于理清课文结构极为重要。如何避免上述的错误,这就要看教者的教学机智和点拨之功了。
  板书不仅要体现出文章的结构形式,更要体现出文章的思想内容。要教会学生善于捕捉和筛选文本中的关键词、重点句,以体现板书语言的简洁性。就本课而言,外形美和内在美是作者论述的两个核心问题,因此板书设计就不能缺少作者对外形美和内在美的精辟阐述。这时,让学生再次研读文本,就能发现文中是用两个精辟的比喻句论述了外形美和内在美的本质。外形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而内在美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因此,我们应该致力于追求内在美。既然一个人的美包括外形美和内在美,那么我们就应该将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从而让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辉,这也是这篇文章的主旨所在。
  至此,通过以上的板书,学生对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就能够一目了然。板书作为本节课的一项教学内容,不仅能够展现教师的个人功底、教学魅力,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也有效化解了学生学习课文的难点,调动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他们抽象概括的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朱元祥,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扬州。
其他文献
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一线教师创造了很多新颖的识字方法,如编儿歌、口诀、顺口溜、字谜等,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但笔者发现,教师们编的一些口诀、韵语、顺口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