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kageld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来说,往往会觉得枯燥,数学知识的教学,对于老师来说,往往会觉得乏味。但教师只要试着把数学问题融入生活,就会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利的。
  一、数学知识技能的生活化
  数学知识技能训练“生活化”要求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安排了一个游戏: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的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1个月饼,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位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他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创设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数学思维能力训练的生活化
  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尽量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思维的训练。另外还需要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为此,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加以验证,编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题。如:妈妈身上有200元钱,哥哥向妈妈要去34元买书,我向妈妈要来25元买学具,妈妈还有多少钱?大部分同学能列出“200-34-25”的式子计算。我又换个角度问:妈妈共拿出了多少元?大家都能列出“34 25=59”,那么妈妈本来有200元,现在还有多少元?我继续引导讨论:连续减去几个数,还可以怎样计算?从而得出:“200-34-25=200-(34 25)”。这样的引导,使学生领会了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先把几个数相加起来再减的道理。又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习惯。
  三、统计教学的生活化
  统计训练“生活化”是指把统计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如:上完“统计”这一课时,我布置了一个作业,“统计一下我校共有多少人?”话音刚落,学生便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说去问班主任每个班有多少人再加起来就可以了;还有学生说去问教导主任;还有学生说到学校的校长办公室直接查电脑就行了不用算。通过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出了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兴趣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的意识。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 河北省鹿泉市铜冶镇北降璧小学)
其他文献
期刊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写作没兴趣,几乎每次作文都有抄袭应付的现象。我发现他们不愿写作的根本原因是不会观察生活,发现不了生活中的美。在倡导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精神指引下,构
期刊
在高中英语教学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储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细水长流式的系统的作文训练指导,这样才能将学生英语语言的储备转化为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总的指导思想就是句子—段落—篇章,在这样训练的同时,要求学生书写规范,不断地运用新学到的词汇,短语,句型以及重要的一些语法结构。  1. 确立句子结构  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基本句子结构的搭建,可以用具体的句子来代替这几大基本句型,如:I am a bi
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推进,教师越来越重视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学的方法进行数学学习,数学阅读教学也再次成为数学教学的热点,同时高考试题加强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考核,又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当前数学阅读教学要从哪几方面入手呢?笔者从十几年教学工作中得到的一些体会谈谈这个问题。  一、数学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让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时常感到他们通过阅读而成功地学会了一些东西,以提高他们数学阅读
在江苏高考模式的主导下,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就将面临高科选科的问题,到底选文还是选理,选文之后是选政治还是地理,是和学生一年的学科学习状况密切相关的。除此以外,学生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