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选参考系 妙解竞赛题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jian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第3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第12题考查了抛体运动的相遇情况。本文中灵活选用参考系解此题,简化运动过程,拓展了思维,以期为教学带来借鉴。
  关键词:物理竞赛;抛体运动;参考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1-0036-2
  1 试题展现
  从左至右在同—水平地面上依次有3个质点a、b、c,且三者共线,a与b相距l1,b与c相距l2。现同时将它们从其初始位置抛出。已知质点b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质点c以某一初速度竖直上抛。设在这3个质点的运动过程中,a能碰到质点b和质点c,并假设质点a的质量远大于质点b的质量,且a与b的碰撞时间极短。求质点c的初速度vc和质点a的初速度所满足的条件。所求的结果均用题中的已知量表示出来。
  2 地面参考系
  以向右为x轴正向,向上为y轴正向。质点a的初速度的x和y分量分别为vx和vy,设经过t1时间质点a与质点b相遇,如图1,由抛体运动可知
  vyt1- gt =v t - gt ,
  l1=vxt1。
  运动过程中相遇,要求
  v t - gt ≥0,联立解得
  vx≥ ,v =v 。
  由于质点a、b碰撞的时间极短,可认为两质点系统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和动能不变。设碰前质点a的分速度和b的速度分别为vx、vy 和vby ,碰后a的分速度分别为v’x、v’y ,b的分速度分别为v’bx、v’by
  mavx=mav’x mbv’bx,
  mavy mbvby =mav’y mbv’by ,
  m (v v ) m v =
  m (v v ) m (v v )。
  由题意知ma>>mb,代入可得
  vx=v’x,vy =v’y ,vby =v’by 。
  即质点b对质点a的运动的影响可以忽略。同理设经过t2时间质点a、c相遇,则满足
  vyt2- gt =v t - gt ,
  l1 l2=vxt2,
  vct - gt ≥0。解得
  vc=vy,vx≥ 。
  故最终可得,质点c的速度vc=v0。
  质点a的速度满足vx≥ ,vy=v0。
  点评 地面是抛体运动最常用的参考系,易于接受,但其过程往往较为复杂。例如:本题即为斜抛与竖直上抛的相遇问题,有些学生还会仔细考虑是上升还是下降阶段,并且这类方程的求解也相对较为繁琐。
  3 自由落体参考系
  另以一个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为参考系,则3个质点均以原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2所示。运动过程中相遇,b、c做竖直上抛运动,时间关系满足t1≤ ,t2≤ 。a若要与b相遇,其竖直分运动需相同,故满足vy=v0,水平方向vx= ≥ 。依题意,碰撞对a的速度无影响,同理分析a、c若相遇,其竖直分运动相同vc=vy=v0,水平方向vx= ≥ 。
  故质点a的速度满足vx≥ ,vy=v0,质点c的速度vc=v0。
  点评 自由落体参考系是抛体运动中常用的参考系。由于此参考系的加速度与其他物体相同,而初速度为零,在此参考系中,做抛体运动的物体将以原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将复杂的曲线运动相遇简化为匀速直线运动相遇,降低了思维难度。
  4 质点b参考系
  3个质点都为抛体运动,加速度相同,故以b为参考系,a、c均为匀速直线运动。质点a若要和质点b相遇,其速度v’a必须水平向右,如图3。题中要求在运动过程中相遇,b、c做竖直上抛运动,故t1≤ ,t2≤ 。由此可知质点a的速度满足:
  竖直分量vy=v0,水平分量vx= ≥ 。
  质点a的质量远大于质点b,碰撞之后可认为对a的速度无影响,仍然水平向右。因此,若要与c相碰,c需保持在原位置,即v’c=0,可得vc=v0。且vx= ≥ 。
  综合可得vx≥ ,vy=v0。
  点评 选质点b为参考系,将原来抛物线轨迹的斜抛运动和有往返的竖直上抛运动大大简化,成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静止物体相遇问题,运动过程最为简单。
  5 两点商榷
  首先,题中给出a的质量远大于b,其意为b对a的运动无影响。参考答案中是由碰撞时间极短,得出动量守恒和动能不变的结论。而实际上时间短只能认为内力极大,可以忽略重力得到动量守恒,而动能不变需要说明是弹性碰撞。
  再次,a与b碰撞时,由于两质点竖直方向分速度相同,所以碰后b的竖直分速度不变,水平分速度大于a。在此情形下,b必然会先于a与c碰撞,且b、c碰撞竖直速度也不变,b其实一直在a、c之间,这点可以在质点b参考系解法中直接看出。题中交代了a能碰到质点b和c,相当于第一次碰撞后将b撤去。从赛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如果只告诉a、c能相碰,会让学生误以为碰后还会经过一些复杂过程才使a、c相碰,笔者认为描述时不如直接告诉碰后撤去b,以使题意更加清晰。
  参考文献:
  [1]涂星火,彭小娟,罗琬华.浅析参照系与力学规律的关系[J].物理教学探讨,2006,24(4):38—39.
  [2]程稼夫.中学奥林匹克竞赛物理教程力学篇[M].合肥:中学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15—28.
  [3]漆安慎,杜婵英.普通物理学教程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7—49.
  (栏目编辑 罗琬华)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高考综合改革启动及新课标修订后,教材也进行了相应的修订。身处一线的物理教师不仅要从宏观层面把握教材变化,也要认真梳理各章节的细微变化,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新课标的要求。文章以2019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为例,将其与修订前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进行对比,从微观层面梳理了教材修订后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教材;变化;教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
摘 要:本文以 “力与运动”单元复习为例,论述了如何在“核心素养”理念下进行物理单元复习课的设计与教学,让物理复习课向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转型。  关键词:科学素养;单元复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9)4-0032-5  笔者有幸参加了2016年江苏省初中物理教师基本功大赛,上课前有3小时封闭备课,上课环节的课题是“力与运动的单
摘 要:判断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方向需要借助左手定则。而左手定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与空间思维能力,不少学生存在困难,而只通过观测磁场方向就能分析磁体相互作用的效果值得尝试。研究表明:两个磁体之间的磁感应线相反则二者吸引,相同则排斥;且任何磁体发生旋转的目的都是为了与相互作用的物体吸引。该方法可直接看出磁体间相互作用的效果,无需左手定则。这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简介:黄国雄,特级教师,湖南省首批正高级教师,西南大学、广西师大、湖南理工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担任教育部高中物理课标研制组核心成员,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高中物理教材副主编,教育部“国培”专家,教育部高中物理课标审议组成员。先后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重新发现物理实验》《趣味物理探究》等专著10余部,8项成果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荣
摘 要:依据现有关于教材分析中心理分析法的相关理论,文章给出了一种应用心理分析法分析教材的操作途径与方法。以“电场 电场强度”内容为例,对新版教材进行分析,为教师从学生学习心理的角度理解教材及具体教学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心理分析法;教材比较;电场;电场强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1)7-0022-6  分析与处理物理教材是设计物
摘 要:图像问题历来都是高考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力学和电学两个方面归纳分析了高考图像问题,指出了解决图像问题的基本方法及所遵循的规律。  关键词:图像规律;力学图像;电学图像;基本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6-0043-3  图像直观反映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使抽象思维和视觉感知高度结合,有助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对图像问题
摘 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性学科,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文化。我国中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实际的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融入物理学的文化,以物理文化为指导设计物理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本文以物理规律中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为例,详细说明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物理文化的渗透,从而为物理教师在课堂
作者简介:冯华,北京教育学院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原院长,副教授,北京市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教育学院物理学科国家级培训项目负责人,北京市物理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负责人,北京市高中物理卓越教师工作室首席专家,主要研究物理、科学、通用技术、国际理解教育及教师培训。  摘 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于全面、准确地理解物理核心素养以及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物
摘 要:分析教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抓手,通过教材分析我们可以厘清教学的重点、难点,形成清晰的教学脉络,有助于优化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对知识、方法、能力的深层次挖掘。  关键词:教材分析;设计;探究;任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5-0024-4  “教材分析”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听起来很耳熟,但是却很难做好
摘 要:研究表明,能力的形成是由智力、技能、认知结构(知识 科学方法)构成的。因此,在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做到传授知识,还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思考。以“多普勒效应”为例,基于核心素养来设计本课,使学生既可以透彻地掌握知识,又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关键词:核心素养;多普勒效应;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8-0067-4  1 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