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9月以来,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根据泰州市委、市政府推进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争创江苏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总体部署,启动了教育转型升级“163”行动计划。近日,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局长奚爱国。
记者:推进教育转型升级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面非常广,推进的纵向深度也比较复杂,泰州市此项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请您谈谈贵市在此方面做了那些基础性工作?在规划格局上取得了哪些实实在在的业绩?
奚爱国:一是基础教育的优势进一步彰显。我们实施了学前教育5年行动计划,启动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学前教育优质资源大幅度增加,学前3年幼儿毛入园率大幅度提高。同时,还全面完成“合格学校”建设任务,全面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达标创建,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使“择校热”得到了抑制,义务教育均衡度不断提高;推进普通高中可持续发展,实施新一轮普通高中布局调整,95%以上的学生在优质普高就读,全市高考成绩持续上升。
二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全市职业教育紧贴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对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设置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越来越大。终身教育体系也基本建立,社区教育富有特色。
三是高等教育办学水平不断提高。顺利建成南理工泰州科技学院、南师大泰州学院和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3所本科院校在校生已达到2.3万人;江苏牧院、泰职院、泰州师专先后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并获优秀等次;以泰州师专为基础筹建公办本科院校正在稳步推进。
四是素质教育形成区域特色。我们着力改革课堂教学,使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得到有效控制,“幸福教育、主体教学、智慧课堂”成为泰州教育的亮点;“三进教育”(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深入开展,在省内外产生广泛影响;阳光体育运动全面推广,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得到有效落实,体育艺术“2 1”项目全面实施。
五是师资队伍素质不断增强。初步构建起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广泛开展评选、学习、宣传“感动泰州”师德模范等活动,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和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全市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六是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创建目标顺利实现。各市(区)紧紧围绕省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创建16项主要指标,突出学校布局调整、突出优质资源建设、突出素质教育和师资水平提升,四市两区已经全部通过省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创建考核验收,教育基本现代化的目标顺利实现。
记者:推进教育转型升级工作涉及到一个深层次的理念问题,就是通常所说的指导思想。那么,你们在此方面的总指导思想与具体的思路是什么?
奚爱国:首先,推进教育转型升级,是服务全市“推进试点、争创示范”的迫切需要。前不久,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对推进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争创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进行了全面部署。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教育既是转型升级题中的应有之义,更是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迅速响应、呼应、策应,自觉转变、转轨、转型,是我们应持的态度和必然的选择。
其次,推进教育转型升级,是“建设教育强市,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我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市要建成教育强市;到2020年,全市要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目前,我市已经实现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创建目标,但对照“建设教育强市,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任务十分艰巨,唯有加快教育改革创新,自觉推进教育转型升级,方能实现我们的中长期目标。
最后,推进教育转型升级,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新期待的迫切需要。当前,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尤为强烈,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尤为突出,对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尤为渴望,人民群众迫切期待获得更加平等的受教育机会,通过教育改变命运;迫切期待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让子女成人成才……加快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是我们的工作追求,也是我们的根本宗旨。
我们推进全市教育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优化教育结构为重点,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依托,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导向,以拓展国际教育为突破,实现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型。具体地讲,就是“163”行动计划,即“围绕一个主题、实施六大工程、实现三大转型”。“围绕一个主题”,就是“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六大工程”,就是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教师队伍优化工程、教育公平促进工程、教育结构调整工程、国际教育拓展工程和教育生态营造工程。“实现三大转型”,就是要从自我中心、自成体系的惯性中解放出来,进一步增强教育工作的服务性、开放性,实现服务理念的转型;就是要从投入驱动、硬件导向的依赖中解放出来,不断催生教育工作的内生力、内驱力,实现发展路径的转型;就是要从升学第一、分数至上的窠臼中解放出来,更加关注学生的幸福成长,更加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加关注学校的文化建设,更加关注评价制度的改革,实现育人方式的转型。
记者:今后,你们将从哪些方面着手,进一步推进教育转型升级,为“争创示范”谱写教育新篇章呢?
奚爱国:六大工程是“163”行动计划的核心内容,是推进教育转型升级的具体抓手和工作载体。目前当务之急,就是要抓好这六大工程的精心组织和高效实施。
第一,着力推进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一要促进学生自由生动发展。教育的主要使命是培养学生“神圣的好奇心”和倡导其“内在的自由”。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促进个性化发展;要主动改革学生的“接受性学习”,大力拓展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科学增加学生的“体验性学习”;要大胆改革“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积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二要实行学校目标责任管理。没有严格的学校管理,教育质量就无从谈起。要提高教育质量,仅有理念和教学模式是不够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所属学校要有明确的目标责任要求,要有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实施;各级各类学校也应该像洋思中学那样,推行严格的“教书育人责任制”,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管理。三要推行教育绿色生态评价。评价改革是一道复杂而艰巨的世界性难题,将直接影响教育转型升级和质量提升工程的成效。目前,我们要大胆学习借鉴上海等先进地区的做法,推行包括学业水平、学习动力、学业负担、教师教学方式、校长课程领导、学生身心健康等要素在内的绿色生态评价,构建符合我市实际的教育评价体系,从制度上扭转唯分数论质量的局面。 第二,着力推进教师队伍优化工程。一要弘扬大爱情怀。一所学校应该是大楼为体、大师为根、大爱为魂。如果没有大爱之魂,我们的大楼就只是一幢幢冷冰冰的钢筋水泥建筑,我们的教师就成了只会传授技艺的工匠。我们要在继续大力学习宣传洪宗礼、泰东“教师妈妈”等“感动泰州”师德模范的同时,深入开展“最富爱心教师”和“最美教师”的评选表彰活动,营造“大爱育人”的浓厚氛围。二要严格师德管理。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各级各类学校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使广大教师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教育改革发展的推进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正在开展的全市民主评议中小学幼儿园行风活动结合起来,作为民主评议行风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师德师风建设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度,严格执行“一票否决”、“一票否优”的有关规定。三要提升育人能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通过学习培训、教学反思、校本研训和阶梯行动计划等路径,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配齐配足配好各学科教师。四要优化校长队伍。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们要优化校长培养、选拔、任用机制,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为推进教育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第三,着力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工程。一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践行“有教无类”的古训,关爱每一个学生,不冷待贫困生,不歧视学困生,不扼杀个性生,让不同出身、天资和性格的学生,心中都充满阳光和希望,获得进步和成长,让每一个学生拥有共同的蓝天。二要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们要以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为基础,以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机会均等为前提,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着力推进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优质均衡,让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更加均衡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要通过组建学校联盟、推进校长和教师交流、指标生均衡分配、县域结对支教、特级(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和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等举措,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加快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和现代化学校创建步伐,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按质按量全面完成创建目标。三要落实各项惠民助学政策。要认真落实各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和免费教育政策,要按时按标为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所有职校生发放国家助学金,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接受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要进一步做好高校录取贫困新生以及市区经济困难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政府资助工作。
第四,着力推进教育结构调整工程。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按照“规模满足需要、专业契合产业、校企无缝对接”的总体要求,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推进全市职业教育转型升级。二要加快发展高等教育。要加快公办本科院校的筹建步伐,为吸引、汇聚国内外一流学者提供平台;要坚持“外引”与“内培”相结合的方针,突出以才引才、柔性引才,引进、培养一批大师级学术人才、正高级专任教师和具有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三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我们要把泰州建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城市,必须在认真抓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同时,大力加强便于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服务支持平台建设……
第五,着力推进国际教育拓展工程。一要加紧规划建设泰州国际学校。我们要加强调查研究和外出学习考察,尽快启动泰州国际学校的规划建设工作。二要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各普通中小学要通过办学的国际化、师资的国际化、学生的国际化、课程的国际化切实推进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各职业院校要加强与国外高质量职业院校的合作办学,用国际化的标准和规范来提高和引领我们的办学水平;各高等院校要实施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计划,充分利用海外教育资源培养人才;要举办多种形式的教师引智培训,扩大教师受训规模,提高教师参培率。三要拓展教育国际交流渠道。具备条件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机构要与境外学校、办学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互访;要定期选派教育管理者和骨干教师境外培训,实施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留学计划,提高高校具有海外教育经历的教师比例。
第六,着力推进教育生态营造工程。可以说,良好的教育生态形成之日,就是推进教育转型升级的目标达成之时。良好的区域教育生态,既包括区域教育内在诸要素的向真、向善、向美,也包括区域教育外在环境的改良、改革、改善。在创设良好的区域教育发展环境方面,主要是要做好这么几点:一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教育观;二要确保教育投入政策落实到位;三要形成工作合力。
(编辑 罗登廉)
记者:推进教育转型升级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面非常广,推进的纵向深度也比较复杂,泰州市此项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请您谈谈贵市在此方面做了那些基础性工作?在规划格局上取得了哪些实实在在的业绩?
奚爱国:一是基础教育的优势进一步彰显。我们实施了学前教育5年行动计划,启动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学前教育优质资源大幅度增加,学前3年幼儿毛入园率大幅度提高。同时,还全面完成“合格学校”建设任务,全面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达标创建,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使“择校热”得到了抑制,义务教育均衡度不断提高;推进普通高中可持续发展,实施新一轮普通高中布局调整,95%以上的学生在优质普高就读,全市高考成绩持续上升。
二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全市职业教育紧贴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对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设置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越来越大。终身教育体系也基本建立,社区教育富有特色。
三是高等教育办学水平不断提高。顺利建成南理工泰州科技学院、南师大泰州学院和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3所本科院校在校生已达到2.3万人;江苏牧院、泰职院、泰州师专先后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并获优秀等次;以泰州师专为基础筹建公办本科院校正在稳步推进。
四是素质教育形成区域特色。我们着力改革课堂教学,使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得到有效控制,“幸福教育、主体教学、智慧课堂”成为泰州教育的亮点;“三进教育”(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深入开展,在省内外产生广泛影响;阳光体育运动全面推广,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得到有效落实,体育艺术“2 1”项目全面实施。
五是师资队伍素质不断增强。初步构建起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广泛开展评选、学习、宣传“感动泰州”师德模范等活动,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和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全市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六是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创建目标顺利实现。各市(区)紧紧围绕省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创建16项主要指标,突出学校布局调整、突出优质资源建设、突出素质教育和师资水平提升,四市两区已经全部通过省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创建考核验收,教育基本现代化的目标顺利实现。
记者:推进教育转型升级工作涉及到一个深层次的理念问题,就是通常所说的指导思想。那么,你们在此方面的总指导思想与具体的思路是什么?
奚爱国:首先,推进教育转型升级,是服务全市“推进试点、争创示范”的迫切需要。前不久,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对推进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争创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进行了全面部署。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教育既是转型升级题中的应有之义,更是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迅速响应、呼应、策应,自觉转变、转轨、转型,是我们应持的态度和必然的选择。
其次,推进教育转型升级,是“建设教育强市,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我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市要建成教育强市;到2020年,全市要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目前,我市已经实现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创建目标,但对照“建设教育强市,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任务十分艰巨,唯有加快教育改革创新,自觉推进教育转型升级,方能实现我们的中长期目标。
最后,推进教育转型升级,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新期待的迫切需要。当前,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尤为强烈,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尤为突出,对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尤为渴望,人民群众迫切期待获得更加平等的受教育机会,通过教育改变命运;迫切期待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让子女成人成才……加快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是我们的工作追求,也是我们的根本宗旨。
我们推进全市教育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优化教育结构为重点,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依托,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导向,以拓展国际教育为突破,实现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型。具体地讲,就是“163”行动计划,即“围绕一个主题、实施六大工程、实现三大转型”。“围绕一个主题”,就是“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六大工程”,就是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教师队伍优化工程、教育公平促进工程、教育结构调整工程、国际教育拓展工程和教育生态营造工程。“实现三大转型”,就是要从自我中心、自成体系的惯性中解放出来,进一步增强教育工作的服务性、开放性,实现服务理念的转型;就是要从投入驱动、硬件导向的依赖中解放出来,不断催生教育工作的内生力、内驱力,实现发展路径的转型;就是要从升学第一、分数至上的窠臼中解放出来,更加关注学生的幸福成长,更加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加关注学校的文化建设,更加关注评价制度的改革,实现育人方式的转型。
记者:今后,你们将从哪些方面着手,进一步推进教育转型升级,为“争创示范”谱写教育新篇章呢?
奚爱国:六大工程是“163”行动计划的核心内容,是推进教育转型升级的具体抓手和工作载体。目前当务之急,就是要抓好这六大工程的精心组织和高效实施。
第一,着力推进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一要促进学生自由生动发展。教育的主要使命是培养学生“神圣的好奇心”和倡导其“内在的自由”。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促进个性化发展;要主动改革学生的“接受性学习”,大力拓展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科学增加学生的“体验性学习”;要大胆改革“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积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二要实行学校目标责任管理。没有严格的学校管理,教育质量就无从谈起。要提高教育质量,仅有理念和教学模式是不够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所属学校要有明确的目标责任要求,要有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实施;各级各类学校也应该像洋思中学那样,推行严格的“教书育人责任制”,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管理。三要推行教育绿色生态评价。评价改革是一道复杂而艰巨的世界性难题,将直接影响教育转型升级和质量提升工程的成效。目前,我们要大胆学习借鉴上海等先进地区的做法,推行包括学业水平、学习动力、学业负担、教师教学方式、校长课程领导、学生身心健康等要素在内的绿色生态评价,构建符合我市实际的教育评价体系,从制度上扭转唯分数论质量的局面。 第二,着力推进教师队伍优化工程。一要弘扬大爱情怀。一所学校应该是大楼为体、大师为根、大爱为魂。如果没有大爱之魂,我们的大楼就只是一幢幢冷冰冰的钢筋水泥建筑,我们的教师就成了只会传授技艺的工匠。我们要在继续大力学习宣传洪宗礼、泰东“教师妈妈”等“感动泰州”师德模范的同时,深入开展“最富爱心教师”和“最美教师”的评选表彰活动,营造“大爱育人”的浓厚氛围。二要严格师德管理。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各级各类学校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使广大教师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教育改革发展的推进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正在开展的全市民主评议中小学幼儿园行风活动结合起来,作为民主评议行风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师德师风建设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度,严格执行“一票否决”、“一票否优”的有关规定。三要提升育人能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通过学习培训、教学反思、校本研训和阶梯行动计划等路径,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配齐配足配好各学科教师。四要优化校长队伍。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们要优化校长培养、选拔、任用机制,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为推进教育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第三,着力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工程。一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践行“有教无类”的古训,关爱每一个学生,不冷待贫困生,不歧视学困生,不扼杀个性生,让不同出身、天资和性格的学生,心中都充满阳光和希望,获得进步和成长,让每一个学生拥有共同的蓝天。二要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们要以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为基础,以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机会均等为前提,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着力推进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优质均衡,让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更加均衡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要通过组建学校联盟、推进校长和教师交流、指标生均衡分配、县域结对支教、特级(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和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等举措,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加快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和现代化学校创建步伐,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按质按量全面完成创建目标。三要落实各项惠民助学政策。要认真落实各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和免费教育政策,要按时按标为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所有职校生发放国家助学金,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接受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要进一步做好高校录取贫困新生以及市区经济困难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政府资助工作。
第四,着力推进教育结构调整工程。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按照“规模满足需要、专业契合产业、校企无缝对接”的总体要求,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推进全市职业教育转型升级。二要加快发展高等教育。要加快公办本科院校的筹建步伐,为吸引、汇聚国内外一流学者提供平台;要坚持“外引”与“内培”相结合的方针,突出以才引才、柔性引才,引进、培养一批大师级学术人才、正高级专任教师和具有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三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我们要把泰州建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城市,必须在认真抓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同时,大力加强便于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服务支持平台建设……
第五,着力推进国际教育拓展工程。一要加紧规划建设泰州国际学校。我们要加强调查研究和外出学习考察,尽快启动泰州国际学校的规划建设工作。二要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各普通中小学要通过办学的国际化、师资的国际化、学生的国际化、课程的国际化切实推进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各职业院校要加强与国外高质量职业院校的合作办学,用国际化的标准和规范来提高和引领我们的办学水平;各高等院校要实施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计划,充分利用海外教育资源培养人才;要举办多种形式的教师引智培训,扩大教师受训规模,提高教师参培率。三要拓展教育国际交流渠道。具备条件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机构要与境外学校、办学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互访;要定期选派教育管理者和骨干教师境外培训,实施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留学计划,提高高校具有海外教育经历的教师比例。
第六,着力推进教育生态营造工程。可以说,良好的教育生态形成之日,就是推进教育转型升级的目标达成之时。良好的区域教育生态,既包括区域教育内在诸要素的向真、向善、向美,也包括区域教育外在环境的改良、改革、改善。在创设良好的区域教育发展环境方面,主要是要做好这么几点:一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教育观;二要确保教育投入政策落实到位;三要形成工作合力。
(编辑 罗登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