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素养是学生为了达到个人目标、增长知识、发展潜能以及参与社会活动而理解、运用和反思书面材料的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学情,优化提问方式即指向阅读素养、语用,同时注意问题简约明晰、主次搭配,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关键词】阅读素养;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3.3
关于阅读素养,PISA和PIRLS阅读素养测试项目对阅读素养的定义表述不一致,綜合各种资料:阅读素养是学生为了达到个人目标、增长知识、发展潜能以及参与社会活动而理解、运用和反思书面材料的能力,是学生学习掌握阅读所需的基本素质,它不仅指阅读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中应用阅读的能力,是学习者通过阅读学习与训练获得阅读基础知识、习得阅读基本思维、内化为阅读基本技能与养成阅读基本品质的过程。
作为发展阅读素养,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起步期,小学阅读教学让教师伤脑筋的是怎样提问(哪些内容?形式?途径?)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阅读素养、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以下是粗浅的思考:
一、关注学情是提问设计的风向标
教师提问应注重学情,或者来源于学生初步阅读、思考后的质疑,把教师的“教”隐于学生“学”之中或之后,是以“学”为主导的理想状态。
1.基于无声的文字提问
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原初体验和阅读素养的低级别层次——检索提取信息能力,教师通过文字提问与反馈可以捕捉学生自学演习的情况,培养阅读情志,从而加快推进精读品味重点段落的教学进程。
如笔者在参与指导省级“一师一优课”《趵突泉》时,设计学习单让学生自主思考练习。老师反馈后直接引导学生品味 “大、小泉”部分。
1.济南的三大名胜是 、 和 。
2.“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句中写的这泉是 。作者这样写是对“这泉”的 。
3.文章第三自然段中写的大泉的特点是 (可多选)。A.鲜明B.有趣C.纯洁D.活泼E.清浅
4.联系上下文或生活,我理解了“疲乏”的意思是 。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可以感受到大泉 。
5.写小泉时,作者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小泉的水泡 种不同姿态。A.3 B.4 C. 5 D.6
6.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再简单写一写自己读《趵突泉》这课的感受:
2.基于有声的口头提问
如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师可提问:这篇文章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你怎么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还有什么问题或者困难需要提出来?在默读思考、圈点勾画后的反馈中,教师就可以发现学生对德国人爱花的奇特风情的理解存在障碍。顺应学情,此课从文本价值和学情分析的交集处,教师可以确定其核心教学目标为:理解作者在真诚、朴素的语言表达中感悟德国人爱花之真切这一奇特风情。这为学情搭建了参照系,弄明白真正要教学生学的内容是什么,促进教与学的无痕对接。
二、指向阅读能力是提问设计的航标灯
依据学情、文本类型(文体特点),直指阅读能力提问,帮助学生发现、评价和深度探究,也同时是潜移默化渗地透阅读方法。
如教学《刷子李》可以设计思维可视化的教学问题,先安排学生边默读边想象曹小三的心理变化,画出心理曲线图,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心理曲线图展示了曹小三对师傅的刷墙技艺由半信半疑到跌入谷底,再到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心理过程,学生画的过程就能够帮助学生体会刷子李的高超技艺,体会情节安排的“一波三折”是小说的基本技巧。顺着探讨人物心理变化之势教师抛出新问题让学生讨论:“课文题目是‘刷子李’,作者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写曹小三?顺势引出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技法“侧面烘托”,以此扩充联系背景知识,提高学生欣赏小说的能力,使其阅读思考处在欣赏评价、质疑创新的高阶思维上,渗透培养学生基础性阅读能力(理解、欣赏和创造)。
三、指向语用是提问设计的紧箍咒
阅读教学要使实现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双赢,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精神,需要转换从“写什么”到“怎么写”的阅读视角,教师提问设计指向语言文字运用(文本语言形式),能训练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敏感度。
如《祖父的园子》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就……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节奏明快的语言特点以及“愿意……就……”的形式结构充分表达出“自由自在”的功能。这样,让学生发现、质疑、在交流中提炼出语言形式的内在结构,领会其异于其他文章的独特表达功能。
四、主次搭配是提问设计的过滤器
解决核心问题,需要有序实完成次问题,因此设计视角应从学科核心阅读能力培养的角度切入。如《谈礼貌》是说理论述类的文章,在学生理解“问路、踩裙、理发”三个故事的基础上可设计主问题“作者是如何将‘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用事例说清楚理的?”次问题分别是“事和理有什么关系?”“事与事有什么关系?”“理与理有什么关系?”经比较,学生就能把握事与理的一致性、不重复性、有递进性三重关系,对于在自己习作实践中如何选择事例、揭示事理,层层铺垫,围绕如何蓄势,表达作者情感逻辑的写作形式有一定的理解。
五、简约明晰是提问设计的打磨仪
直指阅读素养,需要教师在教学目标,相关文章的主旨、关键的矛盾处,有深意处和平凡易被忽略处设计提问,教师的目的明确,语言简约,指向明晰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加工程度及学生参与度与体验度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总之,锤炼语言,智慧有效地提问,促进学生行动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以问题促思、助疑、助学,养心、养正、化人,是考验教师的教学智慧的素养之一。
参考文献:
[1] 刘晶晶 郭元祥.小学语文阅读素养:内涵、构成及测量[J] .小学语文教与学,2015(10):4-5.
[2] 福建省普通教学研究室黄国才老师主持教育部重点课题DHA140324研究成果.
本文系2014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 “学生阅读素养测试评价对阅读教学的导向研究”阶段成果(编号:M JYKT2014-194)
【关键词】阅读素养;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3.3
关于阅读素养,PISA和PIRLS阅读素养测试项目对阅读素养的定义表述不一致,綜合各种资料:阅读素养是学生为了达到个人目标、增长知识、发展潜能以及参与社会活动而理解、运用和反思书面材料的能力,是学生学习掌握阅读所需的基本素质,它不仅指阅读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中应用阅读的能力,是学习者通过阅读学习与训练获得阅读基础知识、习得阅读基本思维、内化为阅读基本技能与养成阅读基本品质的过程。
作为发展阅读素养,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起步期,小学阅读教学让教师伤脑筋的是怎样提问(哪些内容?形式?途径?)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阅读素养、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以下是粗浅的思考:
一、关注学情是提问设计的风向标
教师提问应注重学情,或者来源于学生初步阅读、思考后的质疑,把教师的“教”隐于学生“学”之中或之后,是以“学”为主导的理想状态。
1.基于无声的文字提问
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原初体验和阅读素养的低级别层次——检索提取信息能力,教师通过文字提问与反馈可以捕捉学生自学演习的情况,培养阅读情志,从而加快推进精读品味重点段落的教学进程。
如笔者在参与指导省级“一师一优课”《趵突泉》时,设计学习单让学生自主思考练习。老师反馈后直接引导学生品味 “大、小泉”部分。
1.济南的三大名胜是 、 和 。
2.“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句中写的这泉是 。作者这样写是对“这泉”的 。
3.文章第三自然段中写的大泉的特点是 (可多选)。A.鲜明B.有趣C.纯洁D.活泼E.清浅
4.联系上下文或生活,我理解了“疲乏”的意思是 。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可以感受到大泉 。
5.写小泉时,作者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小泉的水泡 种不同姿态。A.3 B.4 C. 5 D.6
6.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再简单写一写自己读《趵突泉》这课的感受:
2.基于有声的口头提问
如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师可提问:这篇文章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你怎么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还有什么问题或者困难需要提出来?在默读思考、圈点勾画后的反馈中,教师就可以发现学生对德国人爱花的奇特风情的理解存在障碍。顺应学情,此课从文本价值和学情分析的交集处,教师可以确定其核心教学目标为:理解作者在真诚、朴素的语言表达中感悟德国人爱花之真切这一奇特风情。这为学情搭建了参照系,弄明白真正要教学生学的内容是什么,促进教与学的无痕对接。
二、指向阅读能力是提问设计的航标灯
依据学情、文本类型(文体特点),直指阅读能力提问,帮助学生发现、评价和深度探究,也同时是潜移默化渗地透阅读方法。
如教学《刷子李》可以设计思维可视化的教学问题,先安排学生边默读边想象曹小三的心理变化,画出心理曲线图,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心理曲线图展示了曹小三对师傅的刷墙技艺由半信半疑到跌入谷底,再到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心理过程,学生画的过程就能够帮助学生体会刷子李的高超技艺,体会情节安排的“一波三折”是小说的基本技巧。顺着探讨人物心理变化之势教师抛出新问题让学生讨论:“课文题目是‘刷子李’,作者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写曹小三?顺势引出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技法“侧面烘托”,以此扩充联系背景知识,提高学生欣赏小说的能力,使其阅读思考处在欣赏评价、质疑创新的高阶思维上,渗透培养学生基础性阅读能力(理解、欣赏和创造)。
三、指向语用是提问设计的紧箍咒
阅读教学要使实现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双赢,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精神,需要转换从“写什么”到“怎么写”的阅读视角,教师提问设计指向语言文字运用(文本语言形式),能训练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敏感度。
如《祖父的园子》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就……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节奏明快的语言特点以及“愿意……就……”的形式结构充分表达出“自由自在”的功能。这样,让学生发现、质疑、在交流中提炼出语言形式的内在结构,领会其异于其他文章的独特表达功能。
四、主次搭配是提问设计的过滤器
解决核心问题,需要有序实完成次问题,因此设计视角应从学科核心阅读能力培养的角度切入。如《谈礼貌》是说理论述类的文章,在学生理解“问路、踩裙、理发”三个故事的基础上可设计主问题“作者是如何将‘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用事例说清楚理的?”次问题分别是“事和理有什么关系?”“事与事有什么关系?”“理与理有什么关系?”经比较,学生就能把握事与理的一致性、不重复性、有递进性三重关系,对于在自己习作实践中如何选择事例、揭示事理,层层铺垫,围绕如何蓄势,表达作者情感逻辑的写作形式有一定的理解。
五、简约明晰是提问设计的打磨仪
直指阅读素养,需要教师在教学目标,相关文章的主旨、关键的矛盾处,有深意处和平凡易被忽略处设计提问,教师的目的明确,语言简约,指向明晰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加工程度及学生参与度与体验度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总之,锤炼语言,智慧有效地提问,促进学生行动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以问题促思、助疑、助学,养心、养正、化人,是考验教师的教学智慧的素养之一。
参考文献:
[1] 刘晶晶 郭元祥.小学语文阅读素养:内涵、构成及测量[J] .小学语文教与学,2015(10):4-5.
[2] 福建省普通教学研究室黄国才老师主持教育部重点课题DHA140324研究成果.
本文系2014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 “学生阅读素养测试评价对阅读教学的导向研究”阶段成果(编号:M JYKT2014-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