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近期校园中的“颜色现象”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guoping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近期校园中的“颜色现象”
  自2011年10月中旬以来,各地校园中连续出现的“颜色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探讨。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向部分学生发放绿领巾,要求他们佩戴,该校教师解释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不发红领巾,发放绿领巾是对表现稍差的学生的激励。山东省枣庄39中根据学生成绩,为部分班级的学生发放了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作业本,绿色标有A,黄色标有B,红色标有C,据该校教务处主任解释,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难度不同的题;A类题难度比较大,B类题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知识,而C类题是相当于课后练习题性质的巩固基础知识的题目。校方称此为分层次作业,是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并体验到完成作业后的成就感和喜悦感,是为帮助学生缩小差距。内蒙古包头第24中学向初二、初三两个年级成绩前50名的学生,以及部分学习进步快的学生发放了红色校服,校服背面印有“包24中优秀生,翔锐房地产”字样,其他学生则统一穿蓝校服。该校解释说,发放红校服的目的是给全校其他学生树立榜样,校服由当地一家房地产公司赞助。
  二、“颜色”对学生的心理影响
  尽管上述现象中的颜色及形式大有不同,但他们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对学生进行贴标签。在近期校园中的“颜色”事件中,当事学校都有自己的理由,如“激励学生”“缩小差距”“树立榜样”等,但通过对这些现象的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些做法从本质来讲是将学生分为了“好学生”与“差学生”这样一些基本群体,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颜色”这种最直观的形式感受到自己与其他学生的不同,让学生体验到了学校中的等级分化;戴绿领巾与古代的“挂牌游街”、穿红校服与古代的“穿黄马褂”仿佛有异曲同工之处。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osenthal)曾经在一所学习做过一个心理实验,他在一所小学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进行了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实验”。实验结束后给老师一份名单,告诉教师“这些孩子将来大有前途”,实际上这些孩子是随机抽取的。但奇怪的是,8个月后对这些学生进行智能测验,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确实进步了,而且老师给了他们好的品行评语。这说明,教师接受了“权威诺言的暗示”,在教学活动中对名单上学生的态度产生了变化,产生了偏爱,学生直接感受到了来自教师的“期望”,因此,他们的心理和行为都朝着老师期待的方向发展。罗森塔尔的实验告诉我们,学生会朝着老师期待的方向发展发展,但在上述颜色事件中,有多少学生能接受到老师的鼓励呢?答案只有一个:好学生。但是,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在学校中,更多的学生被“绿领巾”“红本子”“蓝校服”定义为“差学生”,自己身上、本子上的这些颜色时刻告诉他们,我不如别人;这些颜色告诉老师:他们是“差学生”,可以想象,在日常教学中,“好学生”与“差学生”能够从老师的眼神、语气、语言中接受的期望是不同的;差学生不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同等的良性期待,他们成了校园、班级中的“边缘人”。
  学习中的成就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毕竟能够在校园中能够不戴“绿领巾”、用“绿本子”、穿“红校服”的只是部分学生,其他学生更多地体验到的是挫折感。因为颜色,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校园中的这些“颜色”,人为地将学生进行分类,并且以外在标志的形式体现出来,这些标签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来讲是一种沉重的心理负担,是他们优越感或自卑感的重要来源,可以预见,校园中的“颜色”将对他们的心理造成长期的影响。
  三、对“颜色”现象的反思
  让学生带绿领巾的做法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2005年就已经出现并被人们所诟病。
  校园中的这些颜色之所以能够卷土重来,根本的原因是部分决策者和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平等权利的漠视,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想当然地认为将学生区分出“好”“差”能够实现因材施教。但是区分学生好或差得标准是什么呢?从上述学校负责人的解释来看,标准仍然是唯一的,那就是分数;学生分数提高,就要戴“红领巾”、穿“红校服”,依此逻辑,这些“好学生”万一分数下降,红领巾和红校服都要收回么?很显然,这些举措是让学生一个阶段的努力之后就获得了永久的荣誉与特权,是不利于学生长期发展的。对学生的教育中是要采用表扬、惩罚等措施,但表扬或惩罚的内容应是学生的具体表现和行为,而不能以好坏给学生定性,更不能以可见的形式区别学生;教育中是要因材施教,但依据的是学生此时在学科知识水平、依据学生的个人的能力进行教学,而不是将学生人为地分为三六九等。榜样就在每个学生的身边,在他们的心里,不需要再用颜色来标注、强调。
  “绿领巾”事件发生后,教育部明确重申所有学校要面向全体学生,用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坚决反对学校以任何方式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区别教育。但大方向确定之后,如何从细节落实还需要时间的考验。最基本的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坚决杜绝给学生“贴标签”这种现象的出现。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建立畅通的奖惩机制和监督渠道,杜绝此类情况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网易网.西安一所小学给“差生”佩戴绿领巾\[EB/OL\].2011-10-18.
  \[2\]凤凰网.山东一学校按成绩发不同颜色作业本\[EB/OL\].2011-11-01.
  \[3\]中国网络电视台.内蒙古包头24中优秀生穿特有“红校服”引争议\[EB/OL\].2011-10-26.
  \[4\]本月聚焦:红领巾没有“孪生兄弟”\[J\].广东教育,2005,(2):63.
其他文献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职业学校尤其是电子类专业提高技能的人才水平,适应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目前,不少职业学校开展了理实融合之类的教学体系建设的发展模式,积累了很多经验,成为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为了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技能和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这种模式应当不断研究和完善。理实融合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等职业学校一、理实融合,提升技能1.“理实融合,提升技能”的教育理念以教育家陶行知、约翰·杜
[摘要] 音乐是一门个性极强的艺术,每个人都可对音乐艺术有独特的理解。成人常习惯于从理性的角度去感受和思考音乐,冷静但缺乏灵感;而幼儿常常用心灵去领会,所以更容易与音乐沟通。如果让幼儿用特有的童心去感悟音乐,那么,音乐的世界就会在孩子们面前打开新的窗口,展示新的内容,使孩子们的心灵得到进一步升华。  [关键词] 音乐教育 心灵之门 感悟音乐    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语言。表达人心灵最深邃、最聪明、最
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形式,解决教书和育人两个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让教育回归本质,实现知识、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创新素质教育。关注学生未来继续发展的潜力和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因材施教,着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激发他们自信心和进取热情。农村职业中学“三农”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效果科教兴国的希望在科教兴农,科教兴农的希望在农村职业教育。农村职教只有始终坚持面向农业、农民和农村
[摘要] 本文阐述了《科学》成长档案袋评价的实践。即通过构建评价框架、确定评价方法、制定档案袋内容要求、实施交流评价等过程,并针对成长档案袋评价的实施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反思。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科学 学生发展性评价 成长档案袋评价    如何实施初中《科学》学科的学生发展性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校科学组把它作为组内校本校研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校本教研活动,特别是在教学
在我国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被学习,最重要的学习环境就是课堂,而课堂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着语言的学习情况,能及时、合理地调整课堂气氛,对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是很重要的。  英语课堂提神法注意力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我慢慢发现,课堂气氛越活跃,教学效果就越好。然而,在每一堂课上总是开展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活动,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及时地调整一下课堂气氛,调动一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完全可以的,作为调味剂出场的以下办法
在教育教学中,为了能实现优者更优、学困生进步,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积极创设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数学学习情境,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学到知识,增长才干。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实施策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潜力是无法估量的,但在意识中肯定自己的力量是充分发挥自己潜力的前提。小学数学学困生一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心中就有可能燃起奋起直追的火焰。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本着“为了一切学生,为
本文通过一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种子的萌芽》,详细阐述了在科学课堂上有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的一些方式和手段,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科学课综合实践主动探究意识种子《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自主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又是科学学习的最终目标。只有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组织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才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经。”笔者结合小学科学《种子的萌芽》一课,谈谈如何在科
[摘要] 本文阐述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原则以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各领域的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音乐素养,培养幼儿具备健全人格,是一种开放、综合、拓展式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 儿童 奥尔夫 音乐 教学法    自1984年,笔者首次接触到奥尔夫音乐教育以来,迄今已有20多个春秋,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和精神深深感动了我,它诠释了儿童音乐教育的真谛,它通过音乐
[摘要]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实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是化学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实现化学课程目标的基本保证。实验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自制仪器,挖掘教材,教学得法,学生就有兴趣,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体悟,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 化学教学 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    新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教学大纲》不同,它不再规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课程标准建议的“活动与探究”共58项,人教版教
我们在教学中常会出现有重知识而轻能力、重身体而轻心理的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方向。目前素质教育的大旗已经举起,向应试教育的阵地发起了进攻。素质教育教育改革方法模式国家教育司副司长王文湛在《素质教育与教育素质》的讲座中举了一个例子:让一个中国小学生和美国小学生在几个方面做了对比,结果是中国学生的考试分数比美国学生的考试分数高得多,而美国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却比中国学生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