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课程思政在创新教学中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同时也是课程内容的强有力支撑.以大学物理课程中“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一节为例,详细讨论了如何在大学物理课程创新教学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机 构】
:
山东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山东青岛 26659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思政在创新教学中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同时也是课程内容的强有力支撑.以大学物理课程中“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一节为例,详细讨论了如何在大学物理课程创新教学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其他文献
二维三维简谐振动的合成是个复杂且抽象的物理问题,使用Python的3D模块Vpython对简谐振动合成进行了可视化模拟,形象直观地展示了简谐振动合成所形成的李萨如图形,并简单讨论了李萨如图形与频率相位的关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下教育教学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要求,在这一背景下TPACK理论(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恰好为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进行信息技术化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由于高中物理课程的有关特点,该理论对于物理学科的教学具有更加深刻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从3个方面探讨了T PACK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研究了T PACK理论的应用策略,并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进行了T PACK体系分析,希望为T PACK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以受迫振动和共振为例,对大学物理中的课程思政进行案例研究.以塔科马大桥倒塌的工程实例引入教学内容,将晦涩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根据具体的物理知识点3次引入思政元素.第一次是通过分析我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高铁振动消失的原因,引出我国高铁技术的成就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次是通过列举生活中由共振带来的危害及应用,培养学生的唯物辩证主义思维.第三次是将机械的共振升华到思想的共振,以举国抗击新冠疫情的思想共鸣宣扬我国的制度自信.
思维可视化能够实现隐性思维显性化,零散知识结构化,促进记忆加工和提高思维能力,已成为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冰水混合液面升降是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力学模块的难点和分化点,涉及的物理过程复杂而抽象,往往导致学生在建立完整的解题物理思维过程中困难重重.本文在思维可视化视域下,设计了通用的“冰水混合液面升降问题”解题策略鱼骨图,并利用3个典型实例具体展示了解题过程,为学生思维进阶训练和高阶思维提升另辟蹊径.
会“击球”而不会“拍球”,看似一个不现实的“笑料”,但却实实在在地呈现在考生的答卷中,深刻“剖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助于一线教师从“心底”减少“机械刷题”量,点亮师生将“真实问题情境”转化为“物理模型”的心灯.
通过分析“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实验中摆长、摆角、摆线与摆球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精度的影响,探讨了传统实验装置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制作了可用于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双线摆装置,并对装置的构成与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于显像管电视机的成像原理,高中物理教材仅关注运动的带电粒子在偏转线圈提供的磁场中的偏转.但在实际生活中,地磁场也会对电视机显像管中运动带电粒子的轨迹产生影响.本文立足于高中生的认知能力,从生活实例出发,分析地磁场对彩色显像管成像的影响,细化建模过程,给出真实参数,凸显科学研究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学内容与现代科技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在日常教学之中.
基于斜抛运动规律,结合相应问题,利用Algodoo仿真实验平台深入研究在有和没有空气阻力情况下斜抛运动的轨迹、射程、射高、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差异,同时在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对影响斜抛运动射程、射高的因素进行探究,并提出了将所得研究结果融入“斜抛运动”教学的相关建议.
针对职业院校物理课程思政所面临的问题,以职业教育的使命与特点为依托,对物理课程中的育人观与思政元素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指出了职业院校物理课程思政育人观的转变方向以及物理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物理教研室的实践,提出了以“对物理课程资源进行二次开发”为着力点、“提升物理教师思政育人能力”为引领、“将课程思政纳入课程评价”为保障的物理课程思政实施途径,为职业院校物理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了可参考的模式.
学科大概念向下统领学科内核心知识,向上构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框架,指向学科结构的中心,因此它不只是一个聚合概念,也是连接学科知识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工具和媒介[1,2].以“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为例探讨基于大情境,促进还原与下沉,激活学科大概念;基于大问题,促进探究与整合,建构学科大概念;基于大反思,促进反思与上浮,迁移学科大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