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1月24~26日,“儿童戏剧教育国际大会2016·珠海”在广东珠海市的中大伍舜德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儿童戏剧教育国际大会”是全球唯一聚焦儿童戏剧教育的国际大会,每两年举办一次。第一届于2014年的江苏南京举行。本届大会由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儿童戏剧教育研究中心与中华美学学会、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台湾台南大学艺术学院、香港教育大学幼儿教育系、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幼儿教育》杂志社等为学术支持单位。大会邀请了英、美、澳等国以及我国内地和台、港、澳地区儿童戏剧教育领域的顶级学者专家与会,以共同探讨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热点问题。
大会共有六场“主题互动演讲”。来自美国纽约大学的David Montgomery教授作了题为“学前儿童剧场及创设学前儿童观众剧场潜在方法的调查研究”的主题互动演讲。他在演讲中梳理了近35年来世界范围内有关婴儿和幼儿剧场的发展历程,强调无论将儿童视为剧场的目标受众还是参与者和创作者,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成为剧场制作过程的一部分。中国内地儿童戏剧教育开创者与领军人物——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学前教育学科带头人、儿童戏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金梅教授则全面介绍了她的最新研究成果——“身体与生长戏剧:学前儿童戏剧教育4.0范式”。她从身体作为生长戏剧的本源,在身体与情境互动中促使角色、情节、话语生长,环境作为生长戏剧多样化延展三个方面,对生长戏剧的内涵进行了全面阐述。在演讲过程中,张金梅教授还以“一张纸,一个世界”为主题开展了工作坊活动,带领与会人员亲身体验了戏剧是如何由内而外生长于学前儿童的身体的。“生长戏剧” 4.0范式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儿童戏剧教育研究的水准已比肩国际水平。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Julie Dunn教授在主题为“儿童建构的戏剧性游戏之社会性、创造性与认知价值分析”的主题互动演讲中提出了8个开展儿童戏剧教育活动的技能技巧:1.教师需要知道各种不同形式的戏剧、假装游戏及它们的不同适用性。2.教师利用艺术技巧来丰富儿童戏剧教育的教学资源并促进戏剧性游戏的发展。3.教师要确保儿童参与戏剧性游戏空间或世界的营造。4.教师要学习或者重新学习如何“入戏”。5.教师要学习或者重新学习如何支持或扩展幼儿主导的戏剧性游戏。6.教师要充分发挥戏剧创作首席儿童的作用。7.教师要与儿童讨论戏剧性游戏并加以记录。8.注意活动过程中的“陷阱”并对之保持警惕。台湾台南大学艺术学院的林玫君教授作了题为“从多元智能看儿童在戏剧教育中的成长”的主题互动演讲。她结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从肢体动觉、空间、音乐、人际、内省、语言、数理逻辑、自然观察等方面,逐一说明了戏剧活动与多元智能的关系。英国摄政大学的Judith Ackroyd教授在题为“戏剧作为学前儿童学习的动机”的主题互动演讲中,通过几个精彩的互动实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教师如何通过戏剧促使儿童进入虚构情景,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的问题。她强调,戏剧具有激发儿童学习动机的作用。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的Madonna Stinson教授在题为“早期儿童课堂里的戏剧及其多样性”主题互动演讲中提出,身体有障碍的儿童也拥有和他人一样享受丰富、有创造性、多样化和令人兴奋的戏剧及艺术教育活动的权利。她重点就多样化戏剧教学实践给出了具体建议。
大会创造性地开设了四个“华语专家工作坊”与四个“英语专家工作坊”。台湾屏东教育大学的陈仁富教授组织了题为“如何引导幼儿参与‘创造性戏剧活动’——以绘本戏剧为例”的工作坊活动。他详细阐述了“创造性戏剧”的起源与发展、教学目标及课程结构,重点介绍了故事戏剧及其两种类型:“时间的戏剧”和“依情节发展分段演出的戏剧”。陈仁富教授选取绘本《神奇变身水》中“小老鼠变身”和《野兽国》中“阿奇航行”的片段,运用“转化”“流动的空间”等多种策略,带领与会代表进行了即兴表演。香港教育大学的谭宝芝博士以绘本《然后,春天就来了》为例,带领与会者开展了有关“过程戏剧”的工作坊活动。她指出,在“过程戏剧”中,文本只是教学的起点,教师可以根据文本中的人物、事件、情境等基本元素,选取其中一个或几个基本元素,设计戏剧教学策略,包括“墙上角色、教师入戏、故事地图、旁白默剧、明信片、生活圈子、良心胡同”等。与会者与谭博士一同想象故事情节,创作属于自己的故事剧本。台湾多元艺术创作暨教育发展协会的朱曙明执行长在题为“幼儿教师在儿童剧表演中如何与幼儿互动”的工作坊活动中提出,在戏剧活动中与幼儿互动时需要注意目的性、必要性、进行方式、指令内容、应变方案等。与儿童行为互动的方式主要有:问答、演员下台、观众上台、找人、找东西、发送东西、传递物件等。最后,他结合《魔镜与雪后》绘本的部分情节,总结了关于儿童戏剧需要做到的“三精二意”:精准、精致、精湛、诚意、新意。香港明日艺术教育机构的王添强总监结合《武士与火龙》绘本,向与会者详细介绍了两类七种戏剧教育模式。一类是偏向戏剧的教育戏剧教学模式,其中有戏剧教育模式、故事教学模式、角色情景模式;另一类是偏向教育的教育戏剧教学模式,其中有教育戏剧模式、第三者解决问题模式、自我成长模式、过程戏剧模式。Julie Dunn教授在题为“戏剧游戏中成人支架、参与及艺术可能性的实践探究”的工作坊活动中,以她在自己的著作《假装学习》一书中所引用的《乱发脾气的巨人》的故事为凭借,通过“旁述”“明信片”以及“故事地图”等策略,与大家一起创设了游戏空间,设计了角色。最后,被分成几个小组的与会者分组参加了角色扮演活动。Julie Dunn教授还与大家分享了她与幼儿开展“乱发脾气的巨人”戏剧活动的图片及影像资料,向大家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实验阶段”“尝试解决问题阶段”“社会性游戏阶段”以及“结论阶段”活动的具体开展情况。Madonna Stinson教授在题为“在戏剧中学会表达与倾听”的工作坊活动中,通过两本适合5岁幼儿阅读的绘本《我卧室中的海洋》《亨利得了妄想症》组织开展了相应的工作坊活动。Madonna Stinson教授运用“教师入戏”“专家外衣”等多种策略,并结合与会者的表演情况,就语言表达的四个维度“功能、对话、语法、附属特性”,与大家一起探讨了戏剧是如何促进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问题。David Montgomery教授在题为“戏剧与学前儿童戏剧课程:基于戏剧教育运动与‘纽约剧场’艺术标准的背景”的工作坊活动中,带领与会者开展了“Chi-Chi-Wah”“谁带领运动”“我的名字是独一无二的”及“传递情绪”等戏剧游戏活动。这些戏剧游戏活动的目标是保持整个小组的凝聚力和统一性,并让小组成员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价值。David Montgomery教授还在工作坊活动中为大家讲述了一则巴西寓言《甲虫是如何得到它的颜色的》。与会者复述了故事内容后,大家共同创建了故事场景、角色,即兴表演了故事情节。最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了该活动训练了儿童哪些技能,教师需要做什么准备等问题。Judith Ackroyd教授在题为“戏剧课堂实践”的工作坊活动中,通过戏剧活动“苏西和雪”,引导大家开展了戏剧课堂实践活动。在工作坊活动中,Judith Ackroyd教授先向大家介绍了苏西的一篇日记的内容,然后“入戏”扮演苏西,鼓勵各位与会者向她发问,从中了解苏西为什么不喜欢下雪。Judith Ackroyd教授再次“入戏”扮演苏西,让大家想办法邀请苏西外出和同伴一起玩耍。Judith Ackroyd教授据此对如何运用日记组织开展戏剧活动进行了详细的指导与实操训练。
大会开创性地设置了四个“主题分论坛”活动,在主题分论坛活动中,首次展示了具有严格版权保护要求的来自海外的“原生态”的儿童戏剧活动视频。各主题分论坛活动主持专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解读、评点了这些儿童戏剧活动案例,与会者现场感受了海外儿童戏剧教育实践的经验。四个主题分论坛活动共展示了来自香港、台湾以及大陆的7个视频作品:《公主的生日》《爱德华》《三只山羊嘎啦嘎啦》《狐狸孵蛋》《树逃走了》《三只小猪——狼来了》《格尼耶》。专家解读、点评的主要观点有:1.创造性戏剧不是简单地复制故事,而会加入一些情景或互动,使戏剧活动的过程表现得更自然,更丰满。2.学前儿童戏剧更多运用故事、戏剧脚本等形式,在活动过程中要随时把问题抛给儿童,然后根据儿童的回答创设情节。3.“教师入戏”应注意适度,“入戏”的重点不在扮演,而在引发对问题的探究。《格尼耶》所展示的“环境剧场”受到了与会者的热赞,专家们也认为,“环境剧场”《格尼耶》强调在环境中激发幼儿的戏剧行为,令人耳目一新,颠覆了他们对大陆儿童戏剧教育的看法。
在令人心旷神怡的海浪与海鸥的天籁声中,“儿童戏剧教育国际大会2016·珠海”落下帷幕。本届大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儿童戏剧教育研究中心作为引领性、国际性的儿童戏剧教育研究与实践重镇,已经屹立在中国的南海之滨。
大会共有六场“主题互动演讲”。来自美国纽约大学的David Montgomery教授作了题为“学前儿童剧场及创设学前儿童观众剧场潜在方法的调查研究”的主题互动演讲。他在演讲中梳理了近35年来世界范围内有关婴儿和幼儿剧场的发展历程,强调无论将儿童视为剧场的目标受众还是参与者和创作者,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成为剧场制作过程的一部分。中国内地儿童戏剧教育开创者与领军人物——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学前教育学科带头人、儿童戏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金梅教授则全面介绍了她的最新研究成果——“身体与生长戏剧:学前儿童戏剧教育4.0范式”。她从身体作为生长戏剧的本源,在身体与情境互动中促使角色、情节、话语生长,环境作为生长戏剧多样化延展三个方面,对生长戏剧的内涵进行了全面阐述。在演讲过程中,张金梅教授还以“一张纸,一个世界”为主题开展了工作坊活动,带领与会人员亲身体验了戏剧是如何由内而外生长于学前儿童的身体的。“生长戏剧” 4.0范式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儿童戏剧教育研究的水准已比肩国际水平。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Julie Dunn教授在主题为“儿童建构的戏剧性游戏之社会性、创造性与认知价值分析”的主题互动演讲中提出了8个开展儿童戏剧教育活动的技能技巧:1.教师需要知道各种不同形式的戏剧、假装游戏及它们的不同适用性。2.教师利用艺术技巧来丰富儿童戏剧教育的教学资源并促进戏剧性游戏的发展。3.教师要确保儿童参与戏剧性游戏空间或世界的营造。4.教师要学习或者重新学习如何“入戏”。5.教师要学习或者重新学习如何支持或扩展幼儿主导的戏剧性游戏。6.教师要充分发挥戏剧创作首席儿童的作用。7.教师要与儿童讨论戏剧性游戏并加以记录。8.注意活动过程中的“陷阱”并对之保持警惕。台湾台南大学艺术学院的林玫君教授作了题为“从多元智能看儿童在戏剧教育中的成长”的主题互动演讲。她结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从肢体动觉、空间、音乐、人际、内省、语言、数理逻辑、自然观察等方面,逐一说明了戏剧活动与多元智能的关系。英国摄政大学的Judith Ackroyd教授在题为“戏剧作为学前儿童学习的动机”的主题互动演讲中,通过几个精彩的互动实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教师如何通过戏剧促使儿童进入虚构情景,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的问题。她强调,戏剧具有激发儿童学习动机的作用。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的Madonna Stinson教授在题为“早期儿童课堂里的戏剧及其多样性”主题互动演讲中提出,身体有障碍的儿童也拥有和他人一样享受丰富、有创造性、多样化和令人兴奋的戏剧及艺术教育活动的权利。她重点就多样化戏剧教学实践给出了具体建议。
大会创造性地开设了四个“华语专家工作坊”与四个“英语专家工作坊”。台湾屏东教育大学的陈仁富教授组织了题为“如何引导幼儿参与‘创造性戏剧活动’——以绘本戏剧为例”的工作坊活动。他详细阐述了“创造性戏剧”的起源与发展、教学目标及课程结构,重点介绍了故事戏剧及其两种类型:“时间的戏剧”和“依情节发展分段演出的戏剧”。陈仁富教授选取绘本《神奇变身水》中“小老鼠变身”和《野兽国》中“阿奇航行”的片段,运用“转化”“流动的空间”等多种策略,带领与会代表进行了即兴表演。香港教育大学的谭宝芝博士以绘本《然后,春天就来了》为例,带领与会者开展了有关“过程戏剧”的工作坊活动。她指出,在“过程戏剧”中,文本只是教学的起点,教师可以根据文本中的人物、事件、情境等基本元素,选取其中一个或几个基本元素,设计戏剧教学策略,包括“墙上角色、教师入戏、故事地图、旁白默剧、明信片、生活圈子、良心胡同”等。与会者与谭博士一同想象故事情节,创作属于自己的故事剧本。台湾多元艺术创作暨教育发展协会的朱曙明执行长在题为“幼儿教师在儿童剧表演中如何与幼儿互动”的工作坊活动中提出,在戏剧活动中与幼儿互动时需要注意目的性、必要性、进行方式、指令内容、应变方案等。与儿童行为互动的方式主要有:问答、演员下台、观众上台、找人、找东西、发送东西、传递物件等。最后,他结合《魔镜与雪后》绘本的部分情节,总结了关于儿童戏剧需要做到的“三精二意”:精准、精致、精湛、诚意、新意。香港明日艺术教育机构的王添强总监结合《武士与火龙》绘本,向与会者详细介绍了两类七种戏剧教育模式。一类是偏向戏剧的教育戏剧教学模式,其中有戏剧教育模式、故事教学模式、角色情景模式;另一类是偏向教育的教育戏剧教学模式,其中有教育戏剧模式、第三者解决问题模式、自我成长模式、过程戏剧模式。Julie Dunn教授在题为“戏剧游戏中成人支架、参与及艺术可能性的实践探究”的工作坊活动中,以她在自己的著作《假装学习》一书中所引用的《乱发脾气的巨人》的故事为凭借,通过“旁述”“明信片”以及“故事地图”等策略,与大家一起创设了游戏空间,设计了角色。最后,被分成几个小组的与会者分组参加了角色扮演活动。Julie Dunn教授还与大家分享了她与幼儿开展“乱发脾气的巨人”戏剧活动的图片及影像资料,向大家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实验阶段”“尝试解决问题阶段”“社会性游戏阶段”以及“结论阶段”活动的具体开展情况。Madonna Stinson教授在题为“在戏剧中学会表达与倾听”的工作坊活动中,通过两本适合5岁幼儿阅读的绘本《我卧室中的海洋》《亨利得了妄想症》组织开展了相应的工作坊活动。Madonna Stinson教授运用“教师入戏”“专家外衣”等多种策略,并结合与会者的表演情况,就语言表达的四个维度“功能、对话、语法、附属特性”,与大家一起探讨了戏剧是如何促进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问题。David Montgomery教授在题为“戏剧与学前儿童戏剧课程:基于戏剧教育运动与‘纽约剧场’艺术标准的背景”的工作坊活动中,带领与会者开展了“Chi-Chi-Wah”“谁带领运动”“我的名字是独一无二的”及“传递情绪”等戏剧游戏活动。这些戏剧游戏活动的目标是保持整个小组的凝聚力和统一性,并让小组成员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价值。David Montgomery教授还在工作坊活动中为大家讲述了一则巴西寓言《甲虫是如何得到它的颜色的》。与会者复述了故事内容后,大家共同创建了故事场景、角色,即兴表演了故事情节。最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了该活动训练了儿童哪些技能,教师需要做什么准备等问题。Judith Ackroyd教授在题为“戏剧课堂实践”的工作坊活动中,通过戏剧活动“苏西和雪”,引导大家开展了戏剧课堂实践活动。在工作坊活动中,Judith Ackroyd教授先向大家介绍了苏西的一篇日记的内容,然后“入戏”扮演苏西,鼓勵各位与会者向她发问,从中了解苏西为什么不喜欢下雪。Judith Ackroyd教授再次“入戏”扮演苏西,让大家想办法邀请苏西外出和同伴一起玩耍。Judith Ackroyd教授据此对如何运用日记组织开展戏剧活动进行了详细的指导与实操训练。
大会开创性地设置了四个“主题分论坛”活动,在主题分论坛活动中,首次展示了具有严格版权保护要求的来自海外的“原生态”的儿童戏剧活动视频。各主题分论坛活动主持专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解读、评点了这些儿童戏剧活动案例,与会者现场感受了海外儿童戏剧教育实践的经验。四个主题分论坛活动共展示了来自香港、台湾以及大陆的7个视频作品:《公主的生日》《爱德华》《三只山羊嘎啦嘎啦》《狐狸孵蛋》《树逃走了》《三只小猪——狼来了》《格尼耶》。专家解读、点评的主要观点有:1.创造性戏剧不是简单地复制故事,而会加入一些情景或互动,使戏剧活动的过程表现得更自然,更丰满。2.学前儿童戏剧更多运用故事、戏剧脚本等形式,在活动过程中要随时把问题抛给儿童,然后根据儿童的回答创设情节。3.“教师入戏”应注意适度,“入戏”的重点不在扮演,而在引发对问题的探究。《格尼耶》所展示的“环境剧场”受到了与会者的热赞,专家们也认为,“环境剧场”《格尼耶》强调在环境中激发幼儿的戏剧行为,令人耳目一新,颠覆了他们对大陆儿童戏剧教育的看法。
在令人心旷神怡的海浪与海鸥的天籁声中,“儿童戏剧教育国际大会2016·珠海”落下帷幕。本届大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儿童戏剧教育研究中心作为引领性、国际性的儿童戏剧教育研究与实践重镇,已经屹立在中国的南海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