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基本理论的发展与贡献

来源 :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fasof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基本理论是教育学研究者依据教育学理和逻辑规则,经高度抽象概括而获得的关于教育活动和教育学发展的一般的、基本的教育认识、主张和思想观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基本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诸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教育理论,并对中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与世界水平相比还有差距;与实践需要相比还缺乏力量。创生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是每一位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为此,本刊编辑了这组教育基本理论的专题文章,希冀引起学界同仁的共同探求。
其他文献
由《学术月刊》编辑部、《光明日报》理论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联合组织的“2012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活动日前结束。
口述人:邢贲思,男,祖籍浙江省嵊州市,1930年1月出生于杭州市。1946年,考入南通学院农业经济专业学习;1949年春,被“北上外文大队”录取,先到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接受培训,之后进入北京外国语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前身)俄语专业学习;1952年毕业后,留校从事理论教学.
2012年,是《学术月刊》创办55周年。以此为契机,2012年12月15日,《学术月刊》编辑部假座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会议室,召开了以北京地区中青年作者代表为主的专家学者座谈会.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马克思的首部哲学著作《博士论文》在唯物史观创立中的地位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大多认为马克思在这一时期尚处于“模习”、“混乱”与“过渡”的思想状态,或指认《博士论文》的基本立场是自由主义的,基本哲学性质是青年黑格尔主义的,因而这一时期的马克思是“一位地道的唯心主义哲学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突破了单纯的机械自然观、精神异化理论和自我意识的精神解放等局限,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统合起来加以认识和把握,以更广阔的视域和更高远的视角来探寻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和解
知识论为研究知识之理的学问,其重点研究的是知识的性质、起源与限度等问题;而中国传统思想的理论指归不在“知识探究”而在“内圣外王”之道,使得偏重于逻辑意识、名理探析的名家以及后期墨学反而成为绝响。知识论注重语言说理论证,而中国传统学问在论述方式上则“重行轻知”、“得意忘言”。就思维方式上讲,中国传统思想更注重内向型直觉思维,这与探究知识的主客体分立的认知型思维是不同的。正是由于以上三种原因,导致中国知识论无从建立,也从未形成传统。至于有学者认为不应当用西方哲学术语匡范中国哲学研究,此观点可谓美善兼具,但不可
1922--1927年的非基督教运动以科学理性主义、民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对基督教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少作家因此对基督教的态度发生转变,他们更敏感于基督教的阴暗面,创作了大量批判基督教的作品。一些对基督教价值认信的作家则在运动的冲击下,开始探索基督教与中国传统和现实相协调的路径。与此同时,在文学研究界,研究者也开始对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基督教因素进行批判和否定。往深层里看,非基督教运动是新文学远离英美方向走向俄苏方向、日益政治化的重要一环,改变了新文学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2007年,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被批准为教育部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多年来,学院根据教育部、财政部颁布的质量工程建设要求,围绕教育学特色专业建设目标与定位、课程设置与实践技能的提高、专业发展的制度保障、特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家型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大胆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和宝贵经验,今呈现供交流与研讨。
一部近80万字的《留学日记》详细记录了1910年至1917年胡适留学美国期间的生活、学习和所思所想。胡适认为,“救国千万事,造人为最要”,而“树人之道,端赖教育”。教育救国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办好中国自己的大学,特别是一流大学。在归国后的近半个世纪里,胡适几乎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文化教育科学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在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2年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教育也非同寻常。在这一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教育事业全面推进,取得显著成绩。《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取得重要进展,教育改革深入推进。
巴塞尔III体现了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的监管新思维,按照资本监管和流动性监管并重、资本数量和质量同步提高、资本充足率与杠杆率并行、长期影响与短期效应统筹兼顾的总体要求,确立了国际银行业监管的新标杆。美国银行业监管实践一直是国际效仿的典范。美国中小银行数量众多,但规模较小,银行业务复杂,统一监管具有一定难度。美国针对巴塞尔III国际协议实施而制定的国内立法草案因统一监管遭到中小银行的强烈反对而推迟实施。统一监管一方面会提高中小银行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抵押贷款发展受限将限制银行开展竞争,不利于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