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促进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愈加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六年级的小学班主任更应重视德育管理以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新时代背景下,处于重要转折阶段的六年级小学生面临的压力、诱惑、挑战也大大增强,需要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引,重视对学生品德修养的引导。本研究基于笔者的班级管理经验,探究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的问题,提出适应时代形势,做好德育管理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德育;班级管理
新时代以来,德育管理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愈加关键。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引下,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养成比关注学生的成绩表现更重要。六年级的小学生价值观念尚不成熟,易受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在心理上渴望摆脱家人的约束和老师的指引,却难以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和气魄。基于此,班主任老师需要承担好德育管理的使命,为学生长远发展夯实品质基础。
一、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德育管理的实效性不够。小学阶段教育体系中有严格的文化知识考评体系和详尽的评估标准,可操作性和执行性都比较高,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有明确的标准,而学生的学习成绩状况又直接关乎班主任的职称评选,相对的,对学生们德品质的考核评估缺乏规章可循,导致部分班主任在德育实践中匆匆略过,对德育教育的成效并不关注,这一现实必然会影响班主任德育管理的实效性。因缺乏规范的约束和明确的激励体系,部分班主任的德育管理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个体差异,难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第二,德育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班主任不单是班级管理的实践者,也是德育资源的整合者。社会、家庭、学校在德育管理中承担的责任和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班主任对家庭德育资源、社會德育资源的整合力度有限,借校内资源展开道德品质教学,忽视和家庭、社会等不同环境的沟通结合。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与学校环境相比也有其特殊之处,能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提供更多德育素材,但资源整合的不够导致家庭德育教育和社会德育教育难以发挥优势,必然会削弱班级之外的德育资源的价值,不利于德育管理质量的提升。
第三,德育和生活实践脱节明显。德育在当下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依旧缺乏活力的原因是难以与当下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班主任应用的德育实例大多脱离六年级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感知度不够,自然难以真正从中汲取道德教育的营养。六年级的小学生尚未成年,难以在深奥且久远的德育素材中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例如,班主任用董存瑞英勇炸碉堡的事件传递不惧牺牲、以大局为重的意识,以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展开爱国主义教育,这些与学生生活的时代相隔甚远,难以实现德育教育的价值,也难以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呈现事倍功半的低效德育。
二、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策略探析
第一,尊重小学生的人格是有效德育管理的前提。六年级的学生自尊心较强,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六年级的班主任要给予学生理解、关怀和信任,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其想法,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差异。例如,部分班主任在学生犯错时不分青红皂白地严厉批评,或在同学间产生矛盾时将学习成绩更差的学生定义为“过错方”,易让学生的自尊心受阻。班主任基于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提供不同的德育方式,了解状况后对初次犯错的同学温柔教育,对屡次犯错不改的同学给予制度约束,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构建和谐温暖的班集体,能够自尊、自爱地健康成长。班级上所有学生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师与生的人格地位也是平等的,班主任应保持豁达的心胸和一视同仁的德育管理理念,尊重学生因成长经历不同而带来的智力、性格等方面差异。
第二,良好师生沟通是有效德育管理的基础。学生的烦恼、困惑和焦虑都可以向班主任倾诉,班主任以朋友的角色提供援助,能让小学生少走弯路、少犯错。班主任用真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对待学生,赢得来自学生的信任,才能无所保留地表达个人想法,利用课上或课余时间了解学生的想法,真正做到不忘初心,以生为本。例如,班级上有几名学生在小升初的压力下愈加敏感,对待班级上其他学生也十分冷漠,甚至有点自暴自弃的不良征兆。班主任及时和这几名学生沟通交流,缓解学生内心的焦虑和恐慌,以积极的心态和价值观减轻学生对未来的担忧,着眼于当下的努力即可。经由一段时间的沟通,几名学生的自信心大大提升,生活中也逐渐成为了“乐天派”,学习成绩也渐渐踏入正轨。
第三,和谐德育环境是有效德育管理的客观条件。首先,培养六年级小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参与到班级管理制定建立、班干部民主投票等活动中来,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下形成和谐的班风,而在德育主题班会过程中,班主任可以与学生互换角色,强调学生这一主体参与德育主题班会的积极性;其次,重视对网络德育资源和德育环境的合理应用,新时代的信息高速传播让六年级学生轻易地接触到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在新鲜事物的诱惑下,德育工作的展开受到极大的威胁,班主任应直面网络对德育教育的挑战,积极传递网络使用的利与弊,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以形成合理用网、正确用网的德育氛围,提升德育的实效性。
第四,先进的信息技术是有效德育管理的技术支撑。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改变着教育的技术手段,凭借其生动形象的优势吸引学生的感官注意力,可以给予学生新的德育参与体验。班主任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取代传统说教式德育的思路,赋予新时代德育管理新的活力,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接受程度。例如,班级中一些学生生性娇惯,独立意识不够,班主任可以从网络上收集《变形记》节目中真实存在的、与学生们同龄人的艰难生活视频,观看和感受来自贫困地区孩子们的一天,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灵上的撼动,让学生在珍惜生活、热爱生活的同时,独立生活和自主解决问题的根逐渐发芽,比班主任言辞劝说更直接有效。在现代化德育教育手段的视觉冲击下,学生的直观体验更能烙印在脑海里,德育也会落实到实处。
总之,六年级的小学生虽处于德育的初始阶段,但人格和道德品质都处于关键的养成期,班主任不合理、低效的道德教育会导致学生偏激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学生一段重要成长路上的引导者,班主任需要将德育置于关键位置,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平等地沟通,营造和谐的德育环境,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让德育之花盛开在每个学生的心里。
参考文献:
[1]徐慧.小学德育管理做到以人为本的途径[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6):44-45.
[2]周珏.创造可能:为了儿童的未来——银城小学德育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华夏教师,2017(19):6-7.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德育;班级管理
新时代以来,德育管理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愈加关键。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引下,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养成比关注学生的成绩表现更重要。六年级的小学生价值观念尚不成熟,易受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在心理上渴望摆脱家人的约束和老师的指引,却难以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和气魄。基于此,班主任老师需要承担好德育管理的使命,为学生长远发展夯实品质基础。
一、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德育管理的实效性不够。小学阶段教育体系中有严格的文化知识考评体系和详尽的评估标准,可操作性和执行性都比较高,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有明确的标准,而学生的学习成绩状况又直接关乎班主任的职称评选,相对的,对学生们德品质的考核评估缺乏规章可循,导致部分班主任在德育实践中匆匆略过,对德育教育的成效并不关注,这一现实必然会影响班主任德育管理的实效性。因缺乏规范的约束和明确的激励体系,部分班主任的德育管理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个体差异,难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第二,德育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班主任不单是班级管理的实践者,也是德育资源的整合者。社会、家庭、学校在德育管理中承担的责任和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班主任对家庭德育资源、社會德育资源的整合力度有限,借校内资源展开道德品质教学,忽视和家庭、社会等不同环境的沟通结合。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与学校环境相比也有其特殊之处,能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提供更多德育素材,但资源整合的不够导致家庭德育教育和社会德育教育难以发挥优势,必然会削弱班级之外的德育资源的价值,不利于德育管理质量的提升。
第三,德育和生活实践脱节明显。德育在当下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依旧缺乏活力的原因是难以与当下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班主任应用的德育实例大多脱离六年级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感知度不够,自然难以真正从中汲取道德教育的营养。六年级的小学生尚未成年,难以在深奥且久远的德育素材中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例如,班主任用董存瑞英勇炸碉堡的事件传递不惧牺牲、以大局为重的意识,以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展开爱国主义教育,这些与学生生活的时代相隔甚远,难以实现德育教育的价值,也难以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呈现事倍功半的低效德育。
二、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策略探析
第一,尊重小学生的人格是有效德育管理的前提。六年级的学生自尊心较强,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六年级的班主任要给予学生理解、关怀和信任,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其想法,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差异。例如,部分班主任在学生犯错时不分青红皂白地严厉批评,或在同学间产生矛盾时将学习成绩更差的学生定义为“过错方”,易让学生的自尊心受阻。班主任基于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提供不同的德育方式,了解状况后对初次犯错的同学温柔教育,对屡次犯错不改的同学给予制度约束,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构建和谐温暖的班集体,能够自尊、自爱地健康成长。班级上所有学生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师与生的人格地位也是平等的,班主任应保持豁达的心胸和一视同仁的德育管理理念,尊重学生因成长经历不同而带来的智力、性格等方面差异。
第二,良好师生沟通是有效德育管理的基础。学生的烦恼、困惑和焦虑都可以向班主任倾诉,班主任以朋友的角色提供援助,能让小学生少走弯路、少犯错。班主任用真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对待学生,赢得来自学生的信任,才能无所保留地表达个人想法,利用课上或课余时间了解学生的想法,真正做到不忘初心,以生为本。例如,班级上有几名学生在小升初的压力下愈加敏感,对待班级上其他学生也十分冷漠,甚至有点自暴自弃的不良征兆。班主任及时和这几名学生沟通交流,缓解学生内心的焦虑和恐慌,以积极的心态和价值观减轻学生对未来的担忧,着眼于当下的努力即可。经由一段时间的沟通,几名学生的自信心大大提升,生活中也逐渐成为了“乐天派”,学习成绩也渐渐踏入正轨。
第三,和谐德育环境是有效德育管理的客观条件。首先,培养六年级小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参与到班级管理制定建立、班干部民主投票等活动中来,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下形成和谐的班风,而在德育主题班会过程中,班主任可以与学生互换角色,强调学生这一主体参与德育主题班会的积极性;其次,重视对网络德育资源和德育环境的合理应用,新时代的信息高速传播让六年级学生轻易地接触到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在新鲜事物的诱惑下,德育工作的展开受到极大的威胁,班主任应直面网络对德育教育的挑战,积极传递网络使用的利与弊,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以形成合理用网、正确用网的德育氛围,提升德育的实效性。
第四,先进的信息技术是有效德育管理的技术支撑。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改变着教育的技术手段,凭借其生动形象的优势吸引学生的感官注意力,可以给予学生新的德育参与体验。班主任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取代传统说教式德育的思路,赋予新时代德育管理新的活力,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接受程度。例如,班级中一些学生生性娇惯,独立意识不够,班主任可以从网络上收集《变形记》节目中真实存在的、与学生们同龄人的艰难生活视频,观看和感受来自贫困地区孩子们的一天,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灵上的撼动,让学生在珍惜生活、热爱生活的同时,独立生活和自主解决问题的根逐渐发芽,比班主任言辞劝说更直接有效。在现代化德育教育手段的视觉冲击下,学生的直观体验更能烙印在脑海里,德育也会落实到实处。
总之,六年级的小学生虽处于德育的初始阶段,但人格和道德品质都处于关键的养成期,班主任不合理、低效的道德教育会导致学生偏激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学生一段重要成长路上的引导者,班主任需要将德育置于关键位置,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平等地沟通,营造和谐的德育环境,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让德育之花盛开在每个学生的心里。
参考文献:
[1]徐慧.小学德育管理做到以人为本的途径[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6):44-45.
[2]周珏.创造可能:为了儿童的未来——银城小学德育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华夏教师,2017(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