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决定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在同样的课堂里学习,一样的智商水平,但学习成绩却会天差地别的原因。学习目的和学习兴趣在学习动机中的两种重要成分。学习目的明确的学生对学习兴趣浓厚,有高度的自觉性,主动学习,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并能以顽强的精神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而那些学习目标不明确又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学习是消极被动,与学习目的明确的学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当然,若学生只凭兴趣学习,当遇上趣味性低的学习内容或学习上遇到挫折时,就很容易出现消极、畏难的情绪;而若仅仅知道学习的意义而缺乏求知的兴趣,学习就会变成一种负担,则很难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可见使学生同时具有这两种学习动机成分是非常必要的,对学习枯燥的数学知识就尤为重要了。每个学生都潜藏着学习数学的这些动机成分,关键是教师要利用各种诱因,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激活。
一、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都很强,在数学教学中创设一个新奇有趣、疑惑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故事情景:“两头黄牛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和一块三角形的地里争论不休,都说自己耕的地面积大,同学们能不能帮帮他们解决问题呢?究竟哪头黄牛耕的地大呢?”用故事的情节可以很快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已学过,但三角形的面积又该怎样求呢?这是我们生活中也是常会遇到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再如,笔者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内容时,在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创设了一个融猜想、验证操作、推理归纳、应用为一体的学习情景,激发了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学习动机。1.猜一猜。老师手上拿的平行四边形和圆形哪个大?2.验证操作。究竟你猜的对吗?怎样验证呢?可以把圆也变成平行四边形吗?①把圆平均分成四份拼一拼成吗?发现不太像。②再把圆平均分成8份拼一拼,发现接近平行四边形了。③再把圆平均分为16份拼一拼,发现更接近了。这时再用圆拼成的近似平行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重叠比较。3.推理:如果把圆平均分成无数份会拼成什么图形?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推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πr2”4.应用公式计算验证,让学生动手测量出计算两个图形的面积所需要的条件并计算,再进行比较比较。这一教学情境从眼睛看,到动手操作验证,在动脑推理应用,这样的情境设置了层层矛盾,让学生在矛盾中产生认知需要,教师则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在操作中化解矛盾,探求新知,进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像这样,把要探索发现的数学知识隐藏在情境之中,这些难度适当且新奇有趣、同时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体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使数学学习在问题中发生,知识在学习中生成,学习动机得到不断的激发,使整个学习过程形成一种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学前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生活没有目标,就像航行没有罗盘一样,学习也是一样道理,没有学习目标,学生会找不到学习的方向。任何学习目标都具有超前性,它是在学习活動之前就已确定了,目标中的各项要求都略高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只要经过努力是能将目标变为现实的。因此,数学学习目标在实现以前,对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种挑战性会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从而转化为自觉实现学习目标的动力。
要让学生明确数学的学习目标,我们可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自己来制定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经历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如,看到今天学习的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使学生经历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并从中理解各项教学目标,把它转化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从而产生实现目标的心理需求。
三、在数学课堂中适当开展一些游戏竞赛活动,激发学习动机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组织游戏竞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表明,在竞赛过程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要好得多。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在新课导入的阶段开展竞赛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从胜负原因的分析中寻找规律,从而激发探究新知的欲望。笔者在教学“可能性”这一内容是就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摸牌游戏:从反扣在桌面上的分别标着1、2、3、4、5、6的卡片中摸1张卡片,摸完放回去,每人摸两次,如果两张卡片的数字之和是6、7、8、9的算老师赢,否则是你们赢。通过游戏,学生发现老师赢的机会比他们大,从而激发了他们探究双方赢的“可能性大小”的问题的强烈欲望。在教学新知过程中组织竞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的探索精神。小学生都是好胜的,谁也不想输,自然会想一展身手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中。在巩固阶段开展竞赛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运用新知形成技能;在课堂结束时开展游戏竞赛活动,可以使学生巩固新旧知识的同时延续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动机。如,在教学“质数与合数”时,笔者是这样结束的:今天我们认识了质数和合数,对数的分类有了更多的了解,今天就以轮流下课的形式检验一下大家这段时间的学习效果,老师说出一种数,如果你的学号是这类数的就下课,合数下课,学号是合数的同学离开了教室,质数下课,学号是质数的学生也离开了教室,最后还剩下一个学生,笔者奇怪地问“咦?同学们都下课了,你为什么不下课呢?”他有点委屈地说:“您还没叫我下课呢。”教室外面的学生听了也纷纷说:“是呀,老师。您都没叫他下课,他是1号,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哦。”在这样有趣的下课游戏中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同时也令他们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从而形成学好数学的学习动机。
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一定的学习潜能,关键是需要老师采用有效的手段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发挥最大的潜能。
一、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都很强,在数学教学中创设一个新奇有趣、疑惑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故事情景:“两头黄牛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和一块三角形的地里争论不休,都说自己耕的地面积大,同学们能不能帮帮他们解决问题呢?究竟哪头黄牛耕的地大呢?”用故事的情节可以很快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已学过,但三角形的面积又该怎样求呢?这是我们生活中也是常会遇到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再如,笔者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内容时,在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创设了一个融猜想、验证操作、推理归纳、应用为一体的学习情景,激发了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学习动机。1.猜一猜。老师手上拿的平行四边形和圆形哪个大?2.验证操作。究竟你猜的对吗?怎样验证呢?可以把圆也变成平行四边形吗?①把圆平均分成四份拼一拼成吗?发现不太像。②再把圆平均分成8份拼一拼,发现接近平行四边形了。③再把圆平均分为16份拼一拼,发现更接近了。这时再用圆拼成的近似平行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重叠比较。3.推理:如果把圆平均分成无数份会拼成什么图形?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推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πr2”4.应用公式计算验证,让学生动手测量出计算两个图形的面积所需要的条件并计算,再进行比较比较。这一教学情境从眼睛看,到动手操作验证,在动脑推理应用,这样的情境设置了层层矛盾,让学生在矛盾中产生认知需要,教师则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在操作中化解矛盾,探求新知,进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像这样,把要探索发现的数学知识隐藏在情境之中,这些难度适当且新奇有趣、同时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体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使数学学习在问题中发生,知识在学习中生成,学习动机得到不断的激发,使整个学习过程形成一种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学前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生活没有目标,就像航行没有罗盘一样,学习也是一样道理,没有学习目标,学生会找不到学习的方向。任何学习目标都具有超前性,它是在学习活動之前就已确定了,目标中的各项要求都略高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只要经过努力是能将目标变为现实的。因此,数学学习目标在实现以前,对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种挑战性会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从而转化为自觉实现学习目标的动力。
要让学生明确数学的学习目标,我们可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自己来制定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经历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如,看到今天学习的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使学生经历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并从中理解各项教学目标,把它转化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从而产生实现目标的心理需求。
三、在数学课堂中适当开展一些游戏竞赛活动,激发学习动机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组织游戏竞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表明,在竞赛过程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要好得多。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在新课导入的阶段开展竞赛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从胜负原因的分析中寻找规律,从而激发探究新知的欲望。笔者在教学“可能性”这一内容是就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摸牌游戏:从反扣在桌面上的分别标着1、2、3、4、5、6的卡片中摸1张卡片,摸完放回去,每人摸两次,如果两张卡片的数字之和是6、7、8、9的算老师赢,否则是你们赢。通过游戏,学生发现老师赢的机会比他们大,从而激发了他们探究双方赢的“可能性大小”的问题的强烈欲望。在教学新知过程中组织竞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的探索精神。小学生都是好胜的,谁也不想输,自然会想一展身手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中。在巩固阶段开展竞赛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运用新知形成技能;在课堂结束时开展游戏竞赛活动,可以使学生巩固新旧知识的同时延续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动机。如,在教学“质数与合数”时,笔者是这样结束的:今天我们认识了质数和合数,对数的分类有了更多的了解,今天就以轮流下课的形式检验一下大家这段时间的学习效果,老师说出一种数,如果你的学号是这类数的就下课,合数下课,学号是合数的同学离开了教室,质数下课,学号是质数的学生也离开了教室,最后还剩下一个学生,笔者奇怪地问“咦?同学们都下课了,你为什么不下课呢?”他有点委屈地说:“您还没叫我下课呢。”教室外面的学生听了也纷纷说:“是呀,老师。您都没叫他下课,他是1号,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哦。”在这样有趣的下课游戏中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同时也令他们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从而形成学好数学的学习动机。
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一定的学习潜能,关键是需要老师采用有效的手段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发挥最大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