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导学案为基础,以“学·讲”为途径,深化初中数学教学对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学·讲”在深化数学教学中有一定优势,主要表现为其能提高课堂效率、轻松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学·讲”深化课堂教学的策略主要有三个:问题引导,激发思考兴趣;小组合作,开展探讨交流;学生讲解,丰富教学形式.
【关键词】数学导学案;学·讲;学生讲解;初中数学
“学·讲”是学进去、讲出来的简称,是促进学生及时消化和反馈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一种学习方式.导学案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包括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教师精讲、自主测评、学习反思、拓展延伸等环节.导学案在数学课上的灵活运用能够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通过自主吸收、自主探究等活动,有效完成自主讲解,这对于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积极吸收所学知识有着积极意义.[1]
一、“学·讲”在深化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学生选择被动听讲,通常情况下,只有在教师进行提问的时候,学生才会获得课堂话语权.传统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照顾了学生的心理和需求,但是,其让学生失去了探究和学习的积极性,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枯燥、乏味.而“学·讲”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不仅打破了传统模式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也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大大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学·讲”,即学生和教师的角色进行转换,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掌握牢固数学知识,之后,用自己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在课堂中讲解给其他同学.在“学·讲”教学模式中,学生出于“竞争”的心理,往往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以极高的热情去对待初中数学中的新旧知识,实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能够对初中数学知识产生更为深刻的印象和认识.
(二)轻松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热情,二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按时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但是,在传统教学中,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在心理和行为表现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此,大部分教师为了能够按时完成教学目标,通常都会选择忽略学生的状态,出现了“教死学,死教学”的状态,这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持续降低,大大增加了教学目标的完成时间.而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学·讲”模式后,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和话语权,让学生从被动学习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的状态,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将初中数学知识活学活用到实际的解题过程中,从而教师能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主要动力,而积极学习则是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良好的学习状态不仅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自控力、探究性、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向着全面综合的方向不断发展.初中生天性活泼好动,在传统初中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都为初中生好动的天性感到头疼,关键原因在于,没有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而“学·讲”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施和推广,打破了传统课堂中对学生天性的束缚,通过“学生讲解”的方式,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话语权的解放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加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让学生在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和突破.
二、“学·讲”深化初中数学的策略
(一)问题引导,激发思考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开展数学學习的原动力.学生一旦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够有效地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切实提升自身开展课堂讲解的热情.因此,教师在制作导学案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并融入趣味思考问题,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导学活动,增加解决数学问题的动力.学生有了学习热情,自然会提高参与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率,从而提升思维能力,优化语言逻辑,积极展开“讲解”活动.
以“图形的旋转”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例,在制作导学案时,为了使学生对旋转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旋转后的现象进行探索,教师可以在导学案制作的过程中加入“钟表”图片,使学生们了解到钟表上时针、分针、秒针在不停地转动,这一现象可以称为旋转.接下来,教师将思考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积极调动生活经验,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旋转现象?
例如,教师问道:“钟表上的指针是按照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的,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其他类似的事物也是通过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呢?”学生A:“老师,如果‘旋转’可以理解为‘转圈’的话,那么风扇的扇叶也是旋转吧?”教师:“理解得非常到位,回答得非常好,没错,风扇扇叶的转动就是一种‘旋转’,还有其他的吗?”学生B:“老师,风车!”教师:“对!风车是一个,还有吗?”学生C:“车轮!”教师:“嗯!同学们回答得非常不错,由此可见,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数学中的知识和内容,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哦!”这样的方式能够点燃学生的思考兴趣,使其积极展开回忆,从而提高对“图形的旋转”的认知.[2]
(二)小组合作,开展探讨交流
教师将导学案运用于课堂之中,促使学生开展讲解活动的目的在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其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效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理解,并让学生将自己的思路、见解与其他同学展开分享探究,从而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活力.教师要转变传统数学课堂上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将思考交流的时间都还给学生,使其通过小组学习完成对导学案上问题的吸收理解,同时开阔思路,理顺语言逻辑,有效提高自主讲解的热情.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分组,并将导学内容清晰地传递给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有任务感.以“一次函数”的导学活动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基础概念有了了解后,可以出示相关问题,指导其进行思考探究,比如:若y 与x-1成正比例,x =8时,y =6.写出x 与y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分别求出x =4和x =-3时,y的值,然后让学生在组内交流思路,接着,每组可以分派成员,运用所学知识对相关问题进行讲解,教师还可以追问学生:还有其他方法吗?在解题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样的导学过程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其学习地位由传统课堂中的被动者转变为主观能动性较强的讲解者.若学生能够清晰地讲出相关问题的具体思路,并使其他同学也可以清晰地把握和理解,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深化理解知识的效率.
(三)学生讲解,丰富教学形式
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更能够帮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讲解,能够切实发挥其主体地位,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交流表达能力、逻辑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养,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优化数学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3]
比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一课时,在引入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如下思考问题:学校生物小组决定用旧围栏建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矩形饲养场,设它的一边长为x(米),求另一边的长y(米)与x的函数关系式.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自己展开分析:根据矩形面积公式可知,xy=24,然后根据关系式推导出: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传统课堂的教师讲解转变为学生讲解,可以切实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初中数学授课活动更加顺利流畅.
总而言之,新时期下,教师要积极吸收新课程改革方案中的相关内容,要能够参照实际情况,灵活变换教学形式,依据学生的知识需要和能力需求,制订出多样化的授课方案.基于初中数学导学案课堂实施“学生讲解”的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能够在一种自主、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获得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使“学·讲”进一步深化,进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翠翠.运用导学案提升教学效果:关于技校数学教学的困惑与思考[J].职业, 2016(09):132-133.
[2]李建军.浅谈“目标引领、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02):55.
[3]王琛丽,何兰田,宋淑娟.发挥课堂改革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黄梅县育才实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浅探[J].才智,2016(01):60-61,63.
[4]吴婷婷.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女报:时尚版,2020(2):1.
【关键词】数学导学案;学·讲;学生讲解;初中数学
“学·讲”是学进去、讲出来的简称,是促进学生及时消化和反馈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一种学习方式.导学案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包括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教师精讲、自主测评、学习反思、拓展延伸等环节.导学案在数学课上的灵活运用能够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通过自主吸收、自主探究等活动,有效完成自主讲解,这对于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积极吸收所学知识有着积极意义.[1]
一、“学·讲”在深化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学生选择被动听讲,通常情况下,只有在教师进行提问的时候,学生才会获得课堂话语权.传统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照顾了学生的心理和需求,但是,其让学生失去了探究和学习的积极性,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枯燥、乏味.而“学·讲”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不仅打破了传统模式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也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大大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学·讲”,即学生和教师的角色进行转换,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掌握牢固数学知识,之后,用自己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在课堂中讲解给其他同学.在“学·讲”教学模式中,学生出于“竞争”的心理,往往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以极高的热情去对待初中数学中的新旧知识,实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能够对初中数学知识产生更为深刻的印象和认识.
(二)轻松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热情,二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按时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但是,在传统教学中,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在心理和行为表现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此,大部分教师为了能够按时完成教学目标,通常都会选择忽略学生的状态,出现了“教死学,死教学”的状态,这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持续降低,大大增加了教学目标的完成时间.而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学·讲”模式后,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和话语权,让学生从被动学习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的状态,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将初中数学知识活学活用到实际的解题过程中,从而教师能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主要动力,而积极学习则是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良好的学习状态不仅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自控力、探究性、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向着全面综合的方向不断发展.初中生天性活泼好动,在传统初中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都为初中生好动的天性感到头疼,关键原因在于,没有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而“学·讲”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施和推广,打破了传统课堂中对学生天性的束缚,通过“学生讲解”的方式,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话语权的解放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加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让学生在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和突破.
二、“学·讲”深化初中数学的策略
(一)问题引导,激发思考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开展数学學习的原动力.学生一旦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够有效地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切实提升自身开展课堂讲解的热情.因此,教师在制作导学案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并融入趣味思考问题,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导学活动,增加解决数学问题的动力.学生有了学习热情,自然会提高参与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率,从而提升思维能力,优化语言逻辑,积极展开“讲解”活动.
以“图形的旋转”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例,在制作导学案时,为了使学生对旋转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旋转后的现象进行探索,教师可以在导学案制作的过程中加入“钟表”图片,使学生们了解到钟表上时针、分针、秒针在不停地转动,这一现象可以称为旋转.接下来,教师将思考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积极调动生活经验,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旋转现象?
例如,教师问道:“钟表上的指针是按照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的,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其他类似的事物也是通过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呢?”学生A:“老师,如果‘旋转’可以理解为‘转圈’的话,那么风扇的扇叶也是旋转吧?”教师:“理解得非常到位,回答得非常好,没错,风扇扇叶的转动就是一种‘旋转’,还有其他的吗?”学生B:“老师,风车!”教师:“对!风车是一个,还有吗?”学生C:“车轮!”教师:“嗯!同学们回答得非常不错,由此可见,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数学中的知识和内容,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哦!”这样的方式能够点燃学生的思考兴趣,使其积极展开回忆,从而提高对“图形的旋转”的认知.[2]
(二)小组合作,开展探讨交流
教师将导学案运用于课堂之中,促使学生开展讲解活动的目的在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其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效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理解,并让学生将自己的思路、见解与其他同学展开分享探究,从而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活力.教师要转变传统数学课堂上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将思考交流的时间都还给学生,使其通过小组学习完成对导学案上问题的吸收理解,同时开阔思路,理顺语言逻辑,有效提高自主讲解的热情.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分组,并将导学内容清晰地传递给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有任务感.以“一次函数”的导学活动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基础概念有了了解后,可以出示相关问题,指导其进行思考探究,比如:若y 与x-1成正比例,x =8时,y =6.写出x 与y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分别求出x =4和x =-3时,y的值,然后让学生在组内交流思路,接着,每组可以分派成员,运用所学知识对相关问题进行讲解,教师还可以追问学生:还有其他方法吗?在解题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样的导学过程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其学习地位由传统课堂中的被动者转变为主观能动性较强的讲解者.若学生能够清晰地讲出相关问题的具体思路,并使其他同学也可以清晰地把握和理解,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深化理解知识的效率.
(三)学生讲解,丰富教学形式
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更能够帮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讲解,能够切实发挥其主体地位,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交流表达能力、逻辑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养,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优化数学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3]
比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一课时,在引入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如下思考问题:学校生物小组决定用旧围栏建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矩形饲养场,设它的一边长为x(米),求另一边的长y(米)与x的函数关系式.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自己展开分析:根据矩形面积公式可知,xy=24,然后根据关系式推导出: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传统课堂的教师讲解转变为学生讲解,可以切实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初中数学授课活动更加顺利流畅.
总而言之,新时期下,教师要积极吸收新课程改革方案中的相关内容,要能够参照实际情况,灵活变换教学形式,依据学生的知识需要和能力需求,制订出多样化的授课方案.基于初中数学导学案课堂实施“学生讲解”的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能够在一种自主、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获得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使“学·讲”进一步深化,进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翠翠.运用导学案提升教学效果:关于技校数学教学的困惑与思考[J].职业, 2016(09):132-133.
[2]李建军.浅谈“目标引领、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02):55.
[3]王琛丽,何兰田,宋淑娟.发挥课堂改革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黄梅县育才实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浅探[J].才智,2016(01):60-61,63.
[4]吴婷婷.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女报:时尚版,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