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理论性教学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m12g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基本理论起着贯通元素化合物知识、激活思路、理解本质的主导作用.基本理论的学习会加深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使其系统化、网络化,促进知识的联想、迁移和应用.本文就高中化学的理论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强化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给学生以感性、直观表象知识能帮助学生建立理性分析的基础,从而得出规律.例如,在讲“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时,课本选用了FeCl3溶液和KSCN溶液的反应.先弄清楚FeCl3、KSCN、Fe(SCN)3、KCl等物质在溶液中的颜色和溶液颜色与溶液浓度的关系,才可进一步认识改变物质浓度对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为了说明降低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转动,常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还原铁粉以降低FeCl3的浓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这种变化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混合溶液的血红色变淡而观察到.但是,Fe3 可以氧化Fe而转变为Fe2 ,Fe2 在水溶液中呈淡绿色等,学生尚未学习,因此,只有在补充了上述知识后,才可加以应用.即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才能通过观察、思维,形成理论认识的知识体系.
  
  二、利用多种教学媒体,给学生丰富的隐喻联想空间,掌握规律方法
  
  隐喻联想思维,是指个人可以将截然不同的的事物有机地结合起来.美国创造学专家戈尔顿对隐喻联想思维提出了一个形象的口号“将生疏的事物看得熟悉,将熟悉的事物看得生疏”.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的判定对于初学有机化学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难点在于对平面结构式建立起立体空间观念,学习开始应打好基础.如一氯甲烷不存在异构体,但结构式有四种形式,若展示一氯甲烷的球棍模型,与四种结构式写法比较,学生会立即否定一氯甲烷有四种异构体的想法,并为今后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奠定了以三维立体空间为出发点的思路.
  
  三、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比喻,化解难点
  
  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运用事物间的相似性,通过以甲喻乙,由此及彼,以降低理论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尽快地从具体事物过渡到抽象思维,理解事物本质,建立理论概念是理论教学常用的方法.这里,关键在于突破难点.譬如,有关可逆过程的动态平衡的性质和特征(如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水解平衡等)常用蓄水池进出水流的速度与池内蓄水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比喻化学平衡系统中正、逆反应速度与组分百分含量变化的关系;用蜜蜂采蜜、氢原子核外电子照片叠印等比喻模拟电子运动,想象电子云的形象;以“头碰头”、“肩并肩”比喻电子云重叠方式等.应当明确,比喻具有启发入门、搭桥过渡的作用,利于学生接受理论,而不是理论本身.要注意不可滥用比喻.
  
  四、运用归纳、演绎方法形成理论,发展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从破除学生对事物认识上各种固有功能固有的惰性思维入手.这种惰性突出表现为沿袭固有的处事惯例、权威意识和无批判等现象.化学基本理论与元素化合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统一的联系.基本理论的教学,一方面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实际材料,通过归纳演绎的方法建立理论概念和规律;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基本理论分析研究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用途,系统地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两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
  1.归纳
  例如,同素异形体的判定,多数学生采用个别记忆的方法.学习了物质结构理论以后,可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归纳同素异形体的分类判定方法:①单质分子中原子个数不同.②晶体结构不同.③气态单质(除氧气外)一般不出现同素异形体.④金属元素的同素异形体中学教学中不作要求.
  为了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重要的非金属气态氢化物,如氯化氢、硫化氢、氨、水、甲烷等;中学教学涉及的某些氢化物如氟化氢、溴化氢、碘化氢、磷化氢、硅化氢、砷化氢、硒化氢、碲化氢等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可从分子构型与主要化学性质之间的联系进行归纳总结.
  依据上述氢化物分子构型与性质的关系可归纳如下:
  (1)稳定性与分解难易的关系.氢化物越稳定,越难分解;氢化物越不稳定,越易分解.并可由稳定性推断气态氢化物的形成条件.
  (2)氢化物分子构型→电荷分布的对称性→分子的极性→极性的强弱.
  (3)分子极性的强弱→水溶性大小→相似相溶规律.
  (4)NH3、H2O、HF沸点的异常、极易溶于水与氢键的关系.
  2.演绎
  例如,化学平衡移动规律中压强对平衡的影响.规律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将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即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将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即气体分子数增加的方向移动.这里,应用规律的前提有三点:①反应体系中必须有气体.②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分子数不相等.③改变压强的措施应为增大反应体系的体积或缩小反应体系的体积.第③点易被忽略,因为采取其它措施改变体系压强上述规律不一定适用.
  又如,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已建立平衡.若向密闭容器中增加一定量的SO2,则平衡体系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符合上述规律适用.若向密闭容器中增加一定量的SO3,则体系压强同样会增大,但由于提高了生成物SO3的浓度,平衡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可见,改变压强的措施不同,失掉了原来规律成立的前提条件,原来的规律将不再适用.
  理论规律成立的前提和适用范围,往往是很细微的问题,不得掉以轻心.处理得当,对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极为有益.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白城市农业科学院与俄罗斯多家农业科学院在燕麦、冬黑麦等多种特色农作物上的合作基础,并详细阐述了建立“中俄特色农业国际联合实验室”的目的、重要性和意义,力争通过双方人才交流、农业特异资源交流和科技资源共享,全面拓展合作领域,推进特色产业,联合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特色农业产业。  关键词 中俄;特色农业;联合创新;国际联合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摘要 本文从品种利用、种植方式2个方面介绍了鹤壁市夏玉米生产现状,分析了当地夏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当地夏玉米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夏玉米;生产现状;问题;对策;河南鹤壁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4-0054-01
化学作为新技术应用、新学科创立、新思维发展的原动力,始终站在科学前沿,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极大程度地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化学教学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摇篮,对创造型学生培养的作用显而易见.    一、运用科学方法是培养创造型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手段    科学方法是为解决科学问题而采用的各种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包括哲学方法、自然科学的一般方法及各学科的特殊方法.化学科学方法主要有观察实验方法、理想化方法、假
摘要 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是世界各国共同的目标。虽然我国的贫困人口正在逐年实现脱贫致富,但在我国中西部山区,贫困人口数量仍然较多。各地致贫因素不同,开展扶贫工作非常困难。本文介绍了精准扶贫背景下凤县电商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凤县发展电商农业的优势,就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以促使凤县扶贫战略取得更好的成績。  关键词 电商农业;产业规模;脱贫现
摘要 2016—2019年,商水县开展了林木种质资源现状调查工作,对县域内林木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现状及重点树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当地林木资源开发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开发应用;建议;河南商水  中图分类号 S757.2 文献标识码 A  根据河南省林业局安排部署[1],周口市林业局统一安排,商水县于2016—2019年开展
摘要 以广西畅枫果业有限公司为例,阐述了走教模式在柑橘栽培技术推广中的对策,包括争取广泛支持、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建立走教档案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柑橘栽培技术推广;走教;涉农企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 S666;F316.2 文献标识码 A  农业技术推广是实行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群众性科技
摘要 本文依据探究式学习的原理,從计划、实施、反思、完善4个环节阐述提高果树栽培技术素质的相关措施,以期为提高果树种植技术水平、促进果树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探究式学习;果树栽培;调查表  中图分类号 S6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9-0078-02
我校开始使用江苏版数学实验教材,一接触新教材,立即感觉到扑面而来的一缕清新之风,新理念、新思想从教材中四溢出来新教材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
摘要 以乌龙茶、鸡蛋、面粉等为原料制作乌龙茶糕点,通过比较制品的形态、色泽、风味确定配方参数。结果表明,鸡蛋、低筋面粉、牛奶、白砂糖和乌龙茶的比例是影响产品风味的主要因素,乌龙茶糕点最佳配方参数为鸡蛋180 g、面粉150 g、牛奶25 mL、白砂糖40 g以及乌龙茶茶粉2 g,按此配方生产的乌龙茶铜锣烧口感柔软、有弹性,甜味适中,茶味明显。  关键词 乌龙茶铜锣烧;加工工艺;风味  中图分类
生物是一门实用性、趣味性很强的学科怎样才能使学生学好生物,我认为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教师要很好地使用艺术性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关于语言的选择,多年的初中生物教学实践告诉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巧设导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何在一节课开始短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导言是十分重要的教材内容不同,导言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