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歌唱技术训练中的“平衡”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es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声乐训练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在对这些矛盾认识不清的情况下就去盲目的进行声乐训练,很容易使声乐学习者陷入一个无所适从的状态中,就像天枰的两端无法平衡一样,长期处于原地踏步甚至是倒退的阶段。因此,笔者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声音训练中的多种多样的矛盾关系,并有意识地去寻找解决这些矛盾关系的平衡点,理清方向和思路,从而获得一个整体的歌唱状态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平衡 气息 高位置 打开喉咙 集中 靠前与靠后
  一、气息与声音的平衡
  歌唱是一门声音的艺术,而呼吸是一切美好声音的动力和源泉。呼吸,顾名思义,在一呼一吸之间完成。歌唱的呼吸以日常生理呼吸为基础,但要求比支持日常呼吸更大更强的对抗力量去完成对歌唱声音的支持,这股呼气肌肉群与吸气肌肉群的对抗力量,形成了歌唱发声源源不断的动力。美妙的声音需要建立在声音和气息的完美结合,比例平衡的基础之上,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发声过程中,声带是振动体,它经过气息的冲击产生震颤,声带闭合对通过的气息产生阻力和反作用力,从而发出声音。因此,声音和气息是否能够达到平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声门的闭合是否适度。在声音训练中,往往会出现两种错误的现象:一种是声门闭合过度,不能让适量的气息通过,即声多气少;另外一种是声门闭合无力,通过的气息量过多,没有形成阻力,即气多声少。前者会造成声音的挤卡,音色尖、亮、白、刺耳、缺乏弹性,没有气息通过的通畅感和流动感。声带长期处于高强度的紧张状态之下,不仅音色不好听,还会造成声音持久度差。后者因为声门闭合无力,造成气息无的放矢,音色“糠”、暗、空洞、不集中、缺乏光泽度、没有穿透力等,往往会感觉气不够用。长此以往还会造成声带上的病变,例如声带小结。因此,气息与声音的比例平衡非常重要。他们的关系就好比海上冲浪中人与冲浪滑板的关系。两者能够灵活的根据海浪的不同形态及时作出合适的调整,使人和滑板成为一个整体,才能自由畅快的滑越海浪。
  在声音训练的过程中,歌唱者可以体会以胸口第二颗纽扣的地方作为发声点,与深吸的气息相结合,感觉声音“压”在横膈肌上,叹气式的发出一个“嗨”字,将气息痛快地叹出去。每一声都要建立在气息的支持之上,有控制的发出。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声门适度闭合的感觉,没有任何不舒适的感受。同时意识到气流从胸部出发,经过气管、咽腔、鼻腔呼出去,整个过程自然、舒服。找到声音和气息结合的平衡,是获得美好声音的重要环节。
  二、歌唱高位置与气息深度的平衡
  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声音位置的安放一直是声音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正确的高位置的声音具有集中、明亮、持久、穿透力强、致远、灵活、富有强弱色彩变化等特点。也就是声乐学习者所追求的头腔共鸣。反之,缺乏高位置的声音则会暗淡、模糊、沉重、吃力。因此,高位置一直都是歌者追求的理想的声音状态。那么,如何才能获得高位置呢?“哼鸣”练习是获得高位置声音的有效方法。在哼鸣的过程中,喉咙“哈欠”状打开,声带阻气,声音在胸前支点处发出,迅速地绕到大牙根和鼻咽腔处,形成一个稳固的着力点,发出的声音像是从眉心甚至是更高的地方“喷射”出去,这个点便是高位置的安放点。在歌唱的过程中,无论音高、语言如何变化,声音始终“挂”在这个点上,这样就会获得轻松明亮的声音。但是,不能忽视的是,获得高位置共鸣的源泉在于拥有深沉有力的气息支持。忽略了气息支持而片面追求高位置,会使气息上提,造成喉部、下巴等部位的紧张,不仅无法获得正确的高位置共鸣,甚至还将难以维持正常的歌唱状态。因此,高位置训练要与气息深度训练同时进行。两者就像一根拉紧的皮筋的两个点,将两个点同时绷紧,在两个反方向上同时用力,并且这两个力量的大小是均衡的。眉心处哼住的高飘的声音结合丹田处保持的深沉的气息,始终保持吸气的状态,随着音高的上升感觉气息越来越深,越来越柔和,仿佛唱到自己的身体里面。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高位置与深气息的平衡,从而拥有丰满、柔和、圆润、富于表现力的声音。
  三、打开喉咙与声音集中的平衡
  打开喉咙是声音训练的关键环节。所谓打开喉咙,就是建立起贯穿于胸腔、口咽腔、鼻咽腔、头腔的通道,关键在于打开口咽腔部位,使声带闭合后发出的声音不受阻拦的传递出去。打开喉咙的具体要求是借助于“半打哈欠”的状态,上口盖积极拢起,舌头松弛放平,下巴自然的向下向后放下。喉头两侧的肌肉借助哈欠的状态由内向外,向四面八方扩张,仿佛能够放得下一颗鸡蛋。同时,所有这些都应该在保证喉部、颈部,下巴等周边部位处于弹性松弛的状态下进行,避免机械、做作和僵硬。充分打开喉咙是为了给声音建立一个通畅自如的通道,与此同时,要将声音集中。但是,要做到两者协调平衡并不容易,往往是顾此失彼。过分打开喉咙,声带闭合无力,不挡气,使声音沙哑,涣散,缺乏色彩和穿透力;反之,喉咙挤卡僵硬,气息不畅,声音又会出现过于浅白,尖锐,刺耳,缺乏“水份”的问题。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在充分打开喉咙的同时,使声带处于一个舒展的拉紧状态。在胸口找到发声的着力点,想象每一声都从这个点发出,把声音塑造成一个竖得小管,在气息的支持下,传递到硬口盖前的焦点处,这样就能够使声音集中、松弛、结实、富于表现力。
  四、声音靠前与靠后的平衡
  在声音训练中,声音到底应该靠前还是靠后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这个问题也长期困扰着一些学生,他们在听取了教师的指导之后往往很迷茫,或是一味的追求所谓的“面罩”共鸣,拼命向前推声音,或是使劲撑大喉咙,把声音缩回到喉咙里,追求所谓的“美声”音色。其实,声音的靠前与靠后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它是指声音发出时在口腔、咽腔、鼻腔共鸣腔体的振动位置。这个共鸣位置会根据歌曲的不同唱法、不同风格的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
  总的来说,每一个字的发音都是由辅音(声母)和元音(韵母)组成的。辅音(声母)主要负责字的清晰度,在口腔的前部,由唇、齿、舌来完成。保证声音的靠前、明亮、集中、清晰、有穿透力。元音(韵母)主要负责声音的圆润,饱满,在口腔的中后部。自我感觉声音的走向趋向于垂直的通畅感以及脑后的开阔感。辅音和元音只有在运用平衡的情况下才能发出既清晰又饱满的声音。过分追求声音的靠前而忽视建立向后垂直的发声通道,往往会使声音白、尖、直、僵、紧,缺乏立体的共鸣音色。好比拉弓射箭,要想把剑射得远就必须先把弓向后拉满,这样才能给剑以足够的后撤力量,足以把剑射得更远。另外,如果只重视向后建立共鸣腔体而忽略口腔前部牙齿、舌头、硬腭的运用,使得声音无法在鼻咽腔、头腔处形成共鸣焦点,就会造成假大空的音响效果,无法形成集中、明亮、清晰的声音。因此,靠前与靠后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只有掌握了两者间的平衡,才能自如地把声音送得更远。
  参考文献:
  [1]温桂生.声音训练中的辩证关系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01).
  [2]赵震民.论声乐训练中的辩证关系[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4,(02).
  [3]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4]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在教育改革的基础上,对于小学音乐教育中,生成性课程在资源开发中的一些漏洞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在当前形势下,加强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针对目前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笔者通过研究,总结和归纳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 音乐教育 生成性 课程资源开发  课程资源就是指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
初次聆听到青年竹笛演奏家胡玉林老师演奏的《天雨》时,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画面,乐曲结束,万般思绪,却无处落言,只能用脑中的画面复现当时的意境。本文笔者从乐曲结构和乐曲内
音乐作为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可分为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乡村音乐等。流行音乐由于旋律优美、结构简单而传播广泛、易被接受.而
摘要: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音乐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必不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中等职业类学校来说,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要着重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着手,要引导学生去聆听和欣赏到音乐的旋律和魅力,为学生尽可能的提供音乐赏析的环境,以氛围育人,以环境造人,达到提高音乐素养,继而提升学生个
<正>~~
期刊
摘要:中国扬琴是世界三大扬琴体系之一,颇有异域特色和传奇色彩。两千年前起源于波斯、中东等地,在明朝末期传入中国,已经成为民族乐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在二十世纪初期,中国近代音乐教育事业开始起步,扬琴成为了音乐创作的组成部分。认真研究扬琴音乐创作的发展,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研究,可以提高中国扬琴的应用水平,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  关键词:扬琴 教学研究 创作发展  研究扬琴音乐创作的发展,有助于了解扬琴的
摘要:作为电子音乐的一种类型,交互音乐,特别是以计算机为创作平台,基于外部控制器的交互音乐的发展方兴未艾。无论是从创作手段,还是从音响效果来看,这种音乐与科技相结合的模式都代表了一种新的音乐创作思路,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研究价值。在本文中,笔者试图以 Wii Remote为控制器,结合古筝音源Chinese Zheng作为载体,在Max/MSP平台上来探索这种音乐的创作。  关键词:交互音乐 W
摘要:不让性格活泼爱动的小学生把音乐课当做是让可以随意嬉戏打闹的自由课程,让他们可以安静的坐下来学好音乐这门课程,关键是要赋予音乐课一定的情趣性,让他们觉得不枯燥,能主动投入到认知、探索、享受音乐的世界中去,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真正得到成就感,得到快乐,这才是学生们真正需要的、理想中的音乐课,也是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关键词:小学音乐 教学途径 探索  一、适合小学音乐教学的途
摘要:本文创造性的提出了贯穿《作曲》教学理论体系的“四大线索”,将基础技术理论纵横捭阖、融为一炉,为《作曲》课程创立一个可以直接指导创作实践的、颇具创意的思维框架和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这四个线索相互交织、相互包含,共存于创作实践中,使得《作曲》课程既非空谈理论致使学生无法作曲,亦非毫无章法致使学生无从下笔。  关键词:地方综合性大学 作曲课程 作曲教学  国内外每所专业音乐学院都设有作曲系并开设《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科技手段走进了教学过程之中,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这一渠道更好的感受到音乐的内涵,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都有着很大的帮助,现代信息技术与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师必须对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进行探究学习,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校 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是对学生的专业素质以